APP下载

乡村的幸福年

2017-11-25

西江月 2017年1期
关键词:婶娘家家户户阿妈

微 凉

乡村的幸福年

微 凉

乡村的年是从农历二十三小年夜那天算起的。

农历二十三,家家户户就开始忙碌起来。打扫卫生,擦洗桌椅门窗,每个角落都不能落下,务必要把灰尘、蛛网和腌臜晦气都清除干净,好以焕然一新的面貌迎接新年的到来。有的人家还把八仙桌、太师椅等大件的家什搬到离村子不远的小溪里清洗。于是,平日里安静的溪流顿时热闹了,沸腾了。婶娘大嫂们边忙着手里的活计边交流着过年要做什么好吃的,孩子们在擦洗的间隙不忘趁乱互打水仗,溪水也仿佛比平日流淌得要欢畅十倍……年的脚步,在除旧的喧闹声中,就这么走近了。

农历二十八、二十九,是采购置办年货的日子。那两天里,家家户户仿佛一夜之间都成了有钱人,个个出手阔绰,花钱不眨眼。猪肉最少也要买二十斤,五花腩是留着做扣肉、甜肉和粽子的,由头到尾一刀切下来的中肉是留着“奉神”的。至于葵花籽、糖果、饼干等零食是给大人孩子们解馋的,红纸是预备写春联、封红包的,门神是贴在大门两边驱邪保平安的,年画是用来装饰被烟火熏黑了的墙面的,烟花炮竹是给孩子们玩乐的……

万事俱备,年在大人的忙碌中,在孩子们的千呼万唤中隆重出场。敬奉过祖宗先人和各路佛祖神仙,许过祈祝来年平安的心愿,吃过丰盛的年夜饭,小伙伴们呼朋唤友,到村口或楼顶上,比赛放烟花炮竹去了。

大人们要做的事情却还多着呢,这头一桩就是准备年初一做汤圆的材料——糯米浆。糯米浆以石磨的为精细,就冲着这精细,婶娘大嫂们都不怕麻烦,端着经过半天浸泡已经变软的糯米,到村里唯一的一台石磨前排队等候研磨。洁白的米浆磨出来,再用针脚细密的布袋滤过,搁在木桶上让它滴干水分。待滴答声逐渐疏落,天色已经昏暗下来。各家各户把房里的灯火都点上,衬着此起彼伏在夜空中绽放的烟花,万家灯火说的就是这个意境。

阿妈还在厨房里烧火呢,她把大把的谷壳倒进灶里,掩埋住燃烧着的木头。小妹说,还烧火做什么?饭已吃过了。阿妈说,这样火就不会熄灭了,初一早上起来还是红红火火、暖暖和和的呢。正读高中的阿姐得意地卖弄说,这就叫薪火相传、生生不息。阿爸在一边赞许地点头。

大年初一,贪睡的孩子们是在一阵阵震耳欲聋的炮竹声中醒来的。大人们仿佛彻夜未睡,正围在热气腾腾的火灶前搓汤圆呢。出门一看,家家户户门口都贴了新对联,颜色鲜艳得赛过屋前屋后正在怒放的桃花。

汤圆做好,是要先敬奉祖先神佛的。阿爸叮嘱说,今天是大年初一,大家等下在屋厅见到叔伯婶娘、阿哥阿姐,记得要面带笑容问新年好,和气才能生财啊。屋厅里早已挤满了来拜神的叔伯婶娘,空气中弥漫着炮竹和香烛的味道。我在烟气缭绕中看去,果然人人脸上都喜气洋洋的,就连昨晚因研磨糯米浆的先后顺序而争吵的三娘和二婶,也前嫌尽弃地有说有笑。

一家人团团围坐吃完汤圆,孩子们四散着串门玩儿去了,大人开始着手准备年初二开年用的粽子。一桶浸泡过的糯米,一盆开水烫洗过散发着清香的粽叶,一捆柔韧的草绳,在媳妇们灵巧的双手下,变成码在大铁镬里一只只精致结实的粽子。炉灶里的火熊熊地一直燃烧到晚饭后,满满当当一大锅的粽子才算煮熟了。阿妈揭了镬盖,粽子的香味马上四处散溢,阿妹眼巴巴地盯着镬面上系成一对对的尖尖粽角,那是专为小孩子而做的。阿妈说,不要急,明早开了年再吃“助”(粽)。好不容易盼来了年初二,新粽子照例也是要先敬奉祖先神佛的。粽子的味道,因为一夜的期盼和等待,变得格外的香。

开了年是年初三。阿婆讲,年初三是赤口日,不好出门探亲戚的,就是种瓜种豆,它也不发芽呢。于是大家都安安静静地在屋里呆了一天。年初四、初五、初六是探亲访友的好日子,大路上行人渐渐稠密起来,各家各户也多了一些陌生面孔。年初七是人日,走亲戚的人也回到了家。这天再做一桌丰盛的饭菜慰劳辛苦一年的家人,年节也渐渐接近了尾声。

年初九是雨水。阿婆一边整理清洗我们的书包,一边说,桃花都开谢了,天暖啦,要开学了,得春耕了。在年节里养足了精气神的大人,开始陆续背着犁耙、赶着耕牛走向田肚地头。新的一年,在人们的耕耘和播种中徐徐开启。

责任编辑:陈薇

猜你喜欢

婶娘家家户户阿妈
婶娘的弥留之际
婶娘
蜡梅一树绽放
风往哪吹
蝴蝶(7)
婶娘,也是娘
为了失去
婶娘
阿妈·桥
大红灯笼高高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