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农业不等同于农业现代化

2017-11-21刘奇清华大学新农村研究院

中国农村科技 2017年11期
关键词:三体本体现代农业

文|刘奇 清华大学新农村研究院

现代农业不等同于农业现代化

文|刘奇 清华大学新农村研究院

不少人把现代农业与农业现代化混为一谈,以为只要土地实现规模化,再加上现代设施、现代技术,就是农业现代化了。这种片面的理解,很容易把农业现代化建设导入歧途。现代农业与农业现代化不是同一个概念,最根本的区别是追求目标不同,现代农业追求的目标单一,就是经济;农业现代化追求的目标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体现为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五位一体。

人类农业发展已经历了三种形态,原始农业、传统农业、现代农业。

原始农业就是刀耕火种的农业;传统农业就是农业在一个封闭的内循环状态下向前滚动发展的农业;现代农业就是打破了封闭的内循环格局,注入外力,拉长产业链的农业,就是对传统农业的改造和提升。

现代农业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现代时期有两个主要标志,即注入了两个外力,一是化肥、农药的使用,二是用机械代替了人力畜力;后现代时期的主要特征,是拉长了产业链条,建立了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农业服务业这样一个一、二、三产联通上中下游一体、产供销加互促的产业体系。这个产业体系就是我国现阶段农业现代化需要建设的产业体系。

农业现代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今后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就是要通过科学技术的渗透、工商部门的介入、现代要素的投入、市场机制的引入和服务体系的建立,用现代科技改造农业、用现代工业装备农业、用现代管理方法管理农业、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服务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农业现代化,农业是本体,农民是主体,农村是载体。现代农业只要求实现“本体”的现代化,这是不完整的现代化,“主体”和“载体”如果不能同时实现现代化,“本体”农业就无法实现现代化。只追求单一的经济目标,不追求五位一体的综合目标不是农业现代化。因此,必须重构农业现代化体系,重启农业现代化议程,做到“三体共化、十农并进”。三体共化,即作为本体的农业,作为主体的农民和作为载体的农村要共同实现现代化。十农并进,就是要在农村人才、农民组织、农民工、农村道路、农田水利、农村土地、农产品与农资价格、农村金融、家庭农场、农村环境等方面共同建设同时推进。

总之,从理论层面上看,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建设应着力于“五个创新”:一是内涵创新,构建一、二、三产融合,上中下游一体,产供销加互促的产业体系;二是外延创新,实现“三体共化、十农并进”;三是目标创新,逻辑目标追求是土地产出最大化,不同于美国的劳动力产出最大化;综合目标追求是“五位一体”,不同于现代农业的单一目标;四是路径创新,外延扩张带动与内涵改造提升并重,让刘易斯模式与舒尔茨模式并重;五是结构创新,重构农业生态系统,从广义的生态学视角出发,使农业现代化追求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自然五大目标领域按照生态学原理在重构自身的同时,建造五位一体的整体构架。

猜你喜欢

三体本体现代农业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现代农业
眼睛是“本体”
一种基于社会选择的本体聚类与合并机制
刘慈欣《三体》将由亚马逊投资拍摄
基于遗传算法的三体船快速性仿真分析
基于7.1 m三体高速船总强度有限元分析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