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砖国家合作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协同发展机制研究

2017-11-21屠新泉蒋捷媛

社会观察 2017年9期
关键词:金砖倡议协同

文/屠新泉 蒋捷媛

金砖国家合作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协同发展机制研究

文/屠新泉 蒋捷媛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进入了结构调整和格局重塑的新时代,世界政治环境发生嬗变,发展中国家在新的地缘政治环境中寻求突破并争取更大的话语权,需要深化的“南南合作”。其中,金砖国家作为新兴市场国家代表和G20成员,在优化本国产业结构、革新国际经济治理格局、提升自身国际地位方面具有相似的利益诉求,因此建立了金砖国家的合作机制,成为世界政治新格局中不可忽略的一股力量。另一方面,我国“一带一路”的倡议也得到了沿线发展中国家的高度关注和响应,是新南南合作的重点战略之一。

作为目前新南南合作的两个重要典型,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和“一带一路”倡议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金砖国家合作具有成形的机制,但是缺乏实质内容;“一带一路”倡议内涵丰富、形式多样,但目前仍缺乏国际上的合理性,因此金砖国家合作机制与“一带一路”倡议具有协同发展的可能性,由金砖国家提供机制上的支撑,“一带一路”倡议丰富合作的内容和形式,打造出全新的南南合作方式。本文就协同发展机制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实现路径展开分析。

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和“一带一路”倡议协同发展的必然性

(一)两者协同发展是金砖国家寻求突破的新路径

金融危机后,由于全球经济复苏乏力,金砖国家经济增长疲软。2016年巴西GDP增速为-3.7%,俄罗斯为-0.2%,南非为0.3%,中国虽然依旧保持较高速发展,但经济增速也放缓,印度的进出口较上一年相比下降了15%和17%,“金砖褪色论”大行其道。

“一带一路”倡议为金砖国家的新合作带来了新路径。虽然金砖国家中的南非和巴西不在传统的“一带一路”沿线上,但是“一带一路”的倡议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不仅惠及沿线经济体,也惠及世界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通过与“一带一路”协同发展,金砖国家增强了合作的经济背景,加强了内部的合作,得以实现全方位多层次与外部经济体的沟通和交流,有利于现行全球治理体系的“包容式改进”,发展中国家尤其是金砖国家也将更好地实现自身利益。

另一方面,全球经济政治秩序正发生变化,“一带一路”倡议中,中国可以充分利用资金、技术的相对优势,寻求海外投资机会转移国内过剩产能,打开更大市场空间,提高资金使用率。相较于沿线经济较为薄弱的经济体,金砖国家之间已经有了较好的合作基础,中国可以将与其他金砖国家的合作视为“一带一路”理念在亚欧大陆的实践,来更好地推进倡议在其他国家的实施。另外,长久以来,传统的国际经济市场规则为欧美国家所制定,发展中国家的利益无法得到保证,借助金砖国家互相支持、共同发声的合作机制,中国也将增强在国际舞台的影响力。

(二)金砖合作机制是支持“一带一路”的坚强后盾

金砖国家作为新兴国家间的机制,是推动国际社会发展和国际秩序变革的重要力量,也是支持中国“一带一路”建设的坚强后盾。随着欧美发达经济体逐渐从金融危机中的低潮中恢复,西方对于金砖国家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态度开始发生转变,从前些年容忍和有限欢迎逐渐转为排斥和抵制,金砖国家参与全球治理的空间被压缩。

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在世界范围内激起了广泛的讨论,产生了不同的解读。美国国内有部分观点认为“一带一路”是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具有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等多重动机,美国对此抱有警惕和防范心理;一些中亚、南亚经济较为落后的中小型国家,由于自身基础设施落后,需要外生力量推动本国经济增长,因此对“一带一路”的倡议总体持欢迎态度;而沿线一些经济实力较强的国家由于担心战略实施的不确定性而持观望态度,如印度国内对于“机遇”和“挑战”的争论,以及官方声称对“一带一路倡议没有态度”,都表明印度谨慎的态度。

因此,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和“新南南合作”框架下的“一带一路”倡议更容易得到广大沿线发展中国家的认同,化解国际社会的疑虑与误解,维护中国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国际与区域战利益。

(三)“一带一路”倡议符合金砖国家合作转型的需要

针对合作机制结构松散、缺乏稳定性的问题,金砖国家合作机制正在经历从一个“侧重经济治理、务虚为主”的“对话论坛”向“政治经济治理并重、务虚和务实相结合”的“全方位协调机制”转型的过程,金砖国家除了在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的政策协调等务虚合作外,金砖五国正试图开展日常和长期的务实型合作,例如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和外汇储备库的建设,友好城市和地方政府论坛,工商论坛和智库论坛,以此推动金砖国家的金融流通和人文交流。

“一带一路”提出的“五通”建设为金砖国家的合作转型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例如,基础设施的建设是“一带一路”初期的重点,金砖国家具有不同的比较优势,分别是“世界工厂”“世界办公室”“世界原料基地”“世界加油站”以及非洲的门户和桥头堡,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具有巨大的合作潜力。另外,“一带一路”着力解决贸易投资便利化问题,努力消除投资和贸易壁垒,积极推动跨境电商模式,不仅可以实现贸易畅通,更可以促进金砖国家的合作。“一带一路”战略是一种务实、灵活的经济合作安排,虽然目前没有统一的机制框架和制度安排,但这种相对灵活的形式丰富了金砖国家之间的合作,从单一的政治高层会晤发展为政治、经济、文化等全方位多层次的日常交流,也符合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内谋发展、外促改革”和推动当前的全球治理体系进行“包容式改进”的定位。

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和“一带一路”倡议协同发展的基础

(一)理念层面上,两者均以合作为核心、发展为导向

“一带一路”倡议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三共”原则和“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的“五通”建设,这与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坚持的“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金砖精神”有异曲同工。不论是金砖国家合作还是“一带一路”倡议,都提倡发展中国家协同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另一方面,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和“一带一路”倡议以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为主体,以发展作为导向,打造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共同体。2013年金砖国家领导人德班峰会首次提出了金砖国家和非洲的伙伴关系,向广大的非洲发展中国家传递了金砖国家在促进非洲互联互通、鼓励非洲广大地区实现工业化的积极信号。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的成立是发展导向下的重要举措,金砖银行不只面对五个金砖国家,同时也面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推动广大欠发达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而“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带动沿线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促进投资和消费,创造需求和就业。

总之,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和“一带一路”倡议具有共同的理念,为协同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两者可以同步推进、相互支撑,致力推动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经济治理机制,共同推动发展中国家工业化新历程。

(二)执行层面上,金砖国家经贸互补是推进“一带一路”战略稳定发展的基础

金砖国家之间资源禀赋和产业结构均呈现差异性,而资源禀赋差异决定了贸易发展潜力大,产业结构的不同造就经济结构的互补性,从而形成高度互补的贸易结构,具有经济合作的基础和较大的发展空间。根据测算,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的贸易从广度和深度上均存在互补性,尤其与俄罗斯存在高度对称的互补关系。金砖国家之间产业和贸易的互补为经济合作提供了较大的空间。

“一带一路”的核心是以经济为中心,追求互利共赢,实现协调发展。金砖国家之间广泛且稳定的经济合作机制和较强的经济合作意愿,为“一带一路”倡议深化亚非欧地区经济融合的目标奠定了基础。作为新兴市场的代表,金砖国家是“一带一路”沿线的重要经济体,在所在区域具有广泛的辐射作用,对于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广和实施具有战略性作用。

(三)政治层面上,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和“一带一路”倡议作为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机制,是当今国际秩序的重要力量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具有共同的立场,互相支持、共同发声的呼声越来越高,在联合国有良好的合作,例如2014年联合国审议乌克兰领土完整决议草案投票上,金砖国家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投了反对票和弃权票,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形成了对抗。政治上的良好合作是协同发展机制的坚强后盾和政治基础。

构建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和“一带一路”倡议协同发展机制的路径

今年“两会”上,王毅部长首次提出了“金砖+”的概念,“通过金砖国家同其他发展中大国和发展中国家组织进行对话,建立更广泛的伙伴关系,扩大金砖的“朋友圈”,把金砖合作打造成为当今世界最有影响力的南南合作平台”。这正是国家在战略层面上对金砖国家合作与“一带一路”所提出新的期望。金砖国家合作机制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协同发展机制正为南南合作提供新的动力和模式。

但考虑到发展中国家的差异性,如何在协同发展过程中规避冲突、凝聚共识、开拓合作,是研究的重要出发点。历史上,七国集团(G7)作为发达经济体的代表,聚集了具有相同价值观或者对世界秩序有共同理解的西方国家。本文将借鉴G7的经验分析协同发展机制的实现路径以及发展中国家如何推动建立新的全球经济治理机制。

(一)基于G7经验的非对抗性新型战略合作模式

不同于G7以发达国家利益为出发点、市场化为导向的国际秩序,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和“一带一路”倡议以发展为导向,发展中国家的协调合作为支撑,共同探索全球经济治理新秩序。虽然金砖国家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具有相同的信念和广泛的利益共同点,但由于产业、贸易、资源、能源、就业、环境、人力和技术等方面的利益分歧点以及历史恩怨和现实纠葛,发展中国家间还未形成一个统一的价值观同盟,国家经济发展战略也出现冲突。

因此,借鉴七国集团的经验,协同发展机制首先应该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尤其是金砖国家之间经济发展战略的对接,通过投资、贸易、技术、教育、基础建设、文化、能源、安全等领域的合作,获得竞争优势和综合利益,对推动协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近年来金砖国家均开展了一系列刺激经济增长的区域及跨区域的经济合作安排,如印度的“季风计划”、俄罗斯主导的欧亚经济联盟等。相比其他金砖国家的区域经济一体化计划,中国的“一带一路”贯穿亚欧非大陆,金砖五国均涵盖其中,更具有包容性。

因此,在金砖国家合作与“一带一路”的对接上,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应该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秉持和平友好、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精神,从概念、功能和文化上实现战略的对接,规避冲突、凝聚共识,构建新型战略合作模式,充分发挥南南合作的典范作用。

(二)以金砖国家领导人峰会推动形成更大的南南合作框架

根据新古典主义发展经济学派的理论,资本积累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最重要要素之一,尤其在发展的最初期,资本积累会带来经济快速增长。因此无论是金砖国家合作还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开展,推动基础设施建设都是先决条件。

由于基础设施建设涉及环节众多,往往需要各国的协调。因此协同发展机制应当充分发挥金砖国家领导人峰会的作用,共同研究行动计划,以金砖国家作为支点率先开展设施联通,将广大“一带一路”沿线地区串连,带动沿线国家经济发展,形成更大规模的南南合作,落实“一带一路”倡议。同时通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规模巨大的固定投资将显著提高中国的对外投资,加深“中国制造”的影响力,也能加强中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经贸合作的引力。以经济发展水平较好的金砖国家的基础设施辐射沿线“一带一路”国家,从而带动社会基础设施建设的全面发展,推进“一带一路”的设施联通。

另外,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和应急储蓄安排为“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资金支持和安全保障,保证项目的良好开展。金砖国家开发银行自2015年7月成立以来运转高效,已经支持了“莫斯科—喀山”高速铁路、俄罗斯水力发电领域的创始公司和南非绿色能源行业等项目。利用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建立起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和应急储备安排,实现“一带一路”服务合作和规范合作的机制创新,与丝路基金、亚投行等形成共建互补。

(三)基于新兴领域合作的创新发展模式

从“华盛顿共识”到“北京共识”,甚至再到“杭州共识”,世界对发展和经济增长的认识也从对新自由主义的呼吁,到认同顺应国情因势而为,再到当今坚定地走创新引领发展之路。作为对最新的全球经济治理机制的探索,金砖国家合作机制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协同发展机制旨在激发世界经济活力,探索新兴领域的合作并创新发展模式是协同发展机制重要的实现路径。

金砖国家在之前的领导人峰会上已经多次谈及新兴领域的合作,例如《乌法宣言》中提出金砖国家将探索电子商务领域的合作,《果阿宣言》中再一次强调了电子商务方面的合作,同时还提到了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中小微企业合作等领域。中小企业是市场中最活跃的部分,中国的互联网经济近年的蓬勃发展深刻地说明中小企业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而电子商务正打破对个人和企业创新的束缚,为中小微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温床。此外,物联网、文化创意、新材料等新兴领域也有合作的机会和广阔前景。

(屠新泉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WTO研究院研究员,蒋捷媛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WTO研究院博士生;摘自《亚太研究》2017年第3期)

猜你喜欢

金砖倡议协同
创造力的“阴暗面”与“创新—保新”的协同论
全球发展倡议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全国妇联发出倡议:制止餐饮浪费 崇尚勤俭节约
倡议书的写法
Happy Afternoon Tea
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快向纵深推进
京津冀协同发展
窑里金砖的演绎
创新合作为金砖国家增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