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自杀风险与五态人格相关性研究

2017-11-16杨朔朱琳王昊

中国医学创新 2017年24期
关键词:中介作用相关性大学生

杨朔 朱琳 王昊

【摘要】 目的:分析五态人格与自杀风险的相关性,并探讨抑郁在自杀风险与五态人格关系中的中介作用。方法:运用中医五态人格测验表、自杀行为问卷-修订版和PHQ-9抑郁症筛查量表集体施测调查了535名大学生,以此作为样本组。结果:样本组的五态人格各维度得分均明显低于全国常模(P<0.01); 以抑郁为中介变量,结果显示,太阴人格对自杀风险的直接效应显著(β=0.105,P<0.05),中介变量抑郁对自杀风险的正向预测作用显著(β=0.244,P<0.01)。结论:该校学生人格水平优于全国常模水平,抑郁在太阴人格和自杀风险之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

【关键词】 大学生; 自杀风险; 五态人格; 相关性; 中介作用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llege Students and Five-pattern Personality/YANG Shuo,ZHU Lin,WANG Hao.//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7,14(24):141-144

【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five-pattern personality and suicide risk,and to reveal the intermediary effect of depression between five-pattern personality and risk of suicide.Method:Based on the Chinese Medicine five-pattern personality,SBQ-R and PHQ-9 depression screening scale,a questionnaire was conducted on 535 students,as the sample group.Result:The personality scores of five-pattern personality in sample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national norm(P<0.01).Depression as intermediary variable,the results showed that,the direct effect was obvious from tai-yin personality to suicide risk(β=0.105,P<0.05),the intermediary variable depression have positive prediction function on the risk of suicide(β=0.244,P<0.01).Conclusion:The five-pattern personality and health of students in this university is better than national norm,there is a partial mediating effect between personality and depression in the lunar suicide risk.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Suicide risk; Five-pattern personality; Correlation; Intermediary effect

First-authors address:Changchu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Changchun 1300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7.24.043

近年來,大学生自杀现象正在逐渐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目前,已经有学者在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领域开展了大量工作,并积累了很多自杀预防的有益经验[1-8]。有相关研究表明,50%~75%的自杀儿童和青少年患有情绪障碍,在这些情绪障碍中最普遍的是严重的抑郁症[9]。人格心理学的相关研究可以非常好的帮助人们认识更具有自杀倾向性的人格因素,可以试着找出人格类型与自杀风险之间的相关性。文献[10]以“五态人”的阴阳理论为基础,使用现代心理学测量与统计方法,经标准化工作制订了“五态性格测验”(1988),后更名为“五态人格测验”(2008),该量表为我国第一个自主编制的本土人格测量工具。具有一定信度和效度[11]。文献[12-14]研究表明,五态人格测验与症状自评量表-scL90、卡特尔十六种人格因素测验-16PF、明尼苏达多项人格调查表(MMPI)等在对应维度上存在一定的显著相关。而五态人格量表是以中国人人格特点为雏形进行编制,能够很好的体现我国人格的实际情况。目前已经有学者进行了五态人格与社会焦虑、生活方式、健康状态、自尊等方面的相关研究[15-18]。文献[19-20]表明,抑郁症患者在少阴与太阴维度的得分显著高于正常人。而严重抑郁症患者具有更高的自杀风险[9],所以五态人格与自杀风险之间是否具有相关性很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本研究希望通过分析五态人格维度和自杀行为问卷-修订版影响因子的相关性以及其中的内在规律,找出人格特征与自杀风险之间的相关性,以中医人格特征为切入点,研究大学生自杀风险的影响因素,为大学生自杀的预防和干预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以班级为单位整群抽取国内某医学高校全日制本科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550份,回收有效问卷535份,有效率97.27%。有效样本的平均年龄为(20.43±1.19)岁,其中男生229人(42.8%),女生306人(51.2%);城市267人(49.9%),农村268人(50.1%)。endprint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

1.2.1.1 一般情况问卷 内容包括编号、姓名、性别、年龄、年级、专业、户口性质、有无躯体疾病等。

1.2.1.2 五态人格测验表 本量表由杨秋莉等[10]编制。该量表共计103个题目,以“是”或“否”进行记分,共包含六个分量表:太阳(Tya)量表共20题、少阳(Sya)量表共22题、少阴(Syi)量表共21题、太阴(Tyi)量表共22题、阴阳和平(Yy)量表10题和掩饰(L)量表8题。前5个分量表的得分分别用于反映五态性格中5个维度的阴阳比例,掩饰分量表用于检测被试者的可信度及合作程度,得分如果小于5分,该答卷视为不够诚实、测验视为无效。信度资料包括:记谎量表的使用,各分量表的同质性信度和重测信度;效度资料包括:专家评定和临床资料[11]。

1.2.1.3 自杀行为问卷-修订版 该问卷是一个较简洁的评估自杀风险的工具,该量表在国外已发表的多篇论文中已经应用,既往很多研究也发现,该量表信效度良好。该问卷共包含4个条目:既往自杀意念、自杀计划和自杀行为,最近一年内的自杀意念,自杀威胁性,未来自杀可能性。第1题可以反映出被试者的既往短暂自杀意念、自杀计划与自杀未遂的发生率,第2题可反映被试者在过去1年的自杀意念率,通过第3题评估的是自杀威胁性,通过第4题评估的是未来自杀可能性。该量表总分为3~18分,总分越高,自杀风险越高。

1.2.2 施测方法 对调查对象发放调查问卷,要求他们认真听指导语,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回答。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问卷填写,并当场收回。

1.3 統计学处理 运用SPSS 1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x±s)表示,进行统计描述、t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和分层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本研究中采用分层回归分析的统计方法对中介效应进行考察。判断中介效应是否存在,有以下几个标准:在回归方程一中,自变量对因变量有显著影响;在回归方程二中,自变量对中介变量有显著影响;在回归方程三中,中介变量对因变量有显著影响,并且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同时减弱[21]。如果能够满足上述的3个条件,同时在回归方程三中自变量对因变量产生的影响β值减弱表现为不显著,就存在着完全中介作用,如果仍然表现为显著,则为部分中介作用。

2 结果

2.1 样本数据的五态人格特征 样本组的太阳、少阳、阴阳和平、少阴、太阴人格维度得分均明显低于全国常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2.2 不同城乡来源样本数据的五态人格比较 城市组与农村组的少阴、太阴人格维度得分与自杀风险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农村组的太阳、少阳与阴阳平和人格维度得分均明显低于城市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五态人格与自杀风险的相关分析 少阳与太阴人格与自杀风险均显著相关(P<0.01),而太阳、阴阳平和与少阴这三型人格与自杀风险不存在显著相关(P>0.05)。SBQ-R量表共有四个影响因子:既往自杀意念、近一年自杀意念、自杀威胁性和未来自杀可能性。太阳人格维度与既往自杀意念均显著相关(P<0.01);少阳人格维度与既往自杀意念显著相关(P<0.01),与未来自杀可能性相关(P<0.05);阴阳平和人格维度与未来自杀可能性相关(P<0.05);太阴人格维度与既往自杀意念、一年自杀意念和未来自杀可能性均显著相关(P<0.01)。少阳与太阴人格维度与自杀风险总分均显著相关(P<0.01)。五态人格中的每一型人格至少与SBQ-R量表中两个因子具有相关性,这一型人格才与自杀风险相关。

*表示P<0.05;**表示P<0.01

2.4 抑郁在五态人格与自杀风险之间的中介效应 本研究中所假设的中介模型为太阴人格-抑郁-自杀风险,对抑郁的中介作用进行检验。首先,将自杀风险作为因变量,以太阴人格作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模型的原始标准化回归系数是0.191(P<0.01);随后,将抑郁作为因变量,以太阴人格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模型原始标准化回归系数是0.352(P<0.01);最后,将自杀风险作为因变量,同时将太阴人格与抑郁作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太阴人格对自杀风险的直接效应显著(β=0.105,P<0.05);中介变量抑郁对自杀风险的正向预测作用显著(β=0.244,P<0.01)。抑郁在太阴人格和自杀风险之间存在着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百分比为41%(中介效应=ab/c,a=0.352,b=0.224,c=0.191)。

3 讨论

3.1 样本组五态人格状况 经过研究,笔者发现样本组中太阳、少阳、阴阳和平、少阴、太阴五种人格维度的得分均明显低于全国常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该校学生总体与全国同年龄人群相比较该高校学生对于事物的反应强度相对较低。结果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是由于医学生对于生命的认识要更加客观深刻。

3.2 五态人格与SBQ-R各影响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对五态人格与自杀风险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少阳与太阴人格与自杀风险存在显著相关(P<0.01)。少阳人格与自杀风险呈负相关,少阳人格得分越高,自杀风险越低;太阴人格与自杀风险呈正相关,太阴人格得分越高,自杀风险越高。其中,SBQ-R量表共有四个影响因子:既往自杀意念、近一年自杀意念、自杀威胁性和未来自杀可能性。少阳人格维度与既往自杀意念和未来自杀可能性均存在显著相关。而太阴人格维度与既往自杀意念、近一年自杀意念和未来自杀可能性均存在显著相关(P<0.01)。太阴型人格具有外貌谦虚、内怀疑虑、考虑多、悲观失望、胆小、不喜欢兴奋的事、自私、先看他人之成败而定自己的动向、不肯带头行事等特征[12]。文献[12]研究表明,太阴人格与抑郁、孤独等这些相对负面的生活事件相关性较为显著。少阳型人格具有好社交、善交际、开朗、敏捷乐观、机智、随和、动作多、漫不经心、喜欢谈笑、不愿静而愿动、做事不易坚持、轻浮易变等特征;总的来说,太阴型人格趋向于内向,而少阳型人格趋向于外向。在中医学的文化中,阴阳是一个相对的概念。阳具有积极、生发、向上等特性,而阴具有被动、消极的特点。阴阳的这些特点和五态人格特征相辅相成。endprint

3.3 抑郁在五态人格与自杀风险之间的中介效应 中介效应分析显示,太阴人格和自杀风险的部分中介变量是抑郁。中介模型的分析结果表明:第一,太阴人格对自杀风险有着直接正效应,即人格偏向于太阴人格这一型的大学生,自杀风险会相对高一些;第二,太阴人格通过抑郁对自杀风险有间接正效应,即太阴人格的大学生,抑郁倾向较为明显,而抑郁会增加学生的自杀意念,增加自杀风险。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百分比为41%,可以看出,太阴人格有41%的部分是抑郁作用于自杀风险,使得自杀风险提高。该研究结果在以往学者的研究基础上,使得太阴人格影响自杀风险的机制更加清晰,即通过抑郁的部分中介效应。

本研究的所有样本均来自于某医学高校四个年级学生,医学院校学生对于生命的认识与非医学院校学生相比,可能存在某方面的差异,所以样本不具有非常普遍的代表性。同时,研究的数据样本总量相对较少,在进行数据分析时,可能会存在一定误差。

参考文献

[1]姚月红.大学生自杀预防及干预的理论模式探讨[C]//全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2004.

[2]金伟琼,陈庆健.从生命伦理学视角加强高校学生社区自杀预防与干预[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2,25(6):822-823.

[3]埃米尔·迪尔凯姆.自杀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6-8.

[4]郝雁,刘晓瑞,高小雁.大学生自杀的病因学及预防策略[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3,26(3):393.

[5]刘建平,巢传宣,曾晓青.大学生自杀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基于对23例自杀未遂大学生的质的研究[J].心理学探新,2012,32(6):541-547.

[6]艾明.重庆市大学生自杀未遂及相关因素研究[D].重庆:重庆医科大学,2008.

[7]余虹,杨亮承,鲁可荣.大学生自杀问题研究综述[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1,27(6):56-61.

[8]郭黎岩,王冰,王洋,等.大学生自杀心理与行为及预防对策的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14(3):264-268.

[9] Marttunen M,Pelkonen M.Psychiatric risk factors for adolescent suicide:a review[J].Psychiatr Fenn,2000,31:110-125.

[10]杨秋莉,薛崇成.中医学心理学的个性学说与五态人格测验[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6,12(10):777-779.

[11]张振华.五态人格测验结构效度分析[D].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2013.

[12]郭泽军.医学生五态人格及其与心理健康关系的调查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医科大学,2008.

[13]王爱平,许燕,刘云.五态性格测验对大学生人格测量的适用性-与16PF的对比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7):737-740.

[14]吕梦涵.抑郁症患者五态人格与明尼苏达多相人格特点及相关性研究[D].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2010.

[15]张杰.北京中医药大学学生社会焦虑与五态人格、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

[16]李黎,杜渐,张杰,等.五态人格与生活方式相关研究[J].中医杂志,2010,51(S2):173-175.

[17]徐蕊,孔军辉,何丽云,等.中医科教人员健康状态与五态人格结构的关系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2,18(3):319-321.

[18]宋伶俐,王洪波,张伯华.中医院校大学生五态人格与自尊的相关研究[J].精神医学杂志,2013,26(2):143-144.

[19]郑开梅,薛蕾,甄红桓.抑郁症的五态人格研究[D].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6(2):61-62.

[20]楊秋莉,徐蕊,于迎,等.五态人格、体质类型与抑郁症的中医证型的关系探讨[J].中医杂志,2010,51(7):655-657.

[21]赵久波,姜美俊,赵静波,等.生命态度与自杀风险:心理健康的调节作用与中介作用[J].精神医学杂志,2013,26(4):246-249.

(收稿日期:2017-07-20) (本文编辑:张爽)endprint

猜你喜欢

中介作用相关性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动机调控对成人英语学习成绩的作用研究
不同媒体下感知价值对品牌认同影响的实证研究
心理弹性和核心自我评价对高中生考试焦虑的影响
大学生感恩、孤独感和手机依赖的关系研究
基于Kronecker信道的MIMO系统通信性能分析
小儿支气管哮喘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相关性分析
脑梗死与高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研究(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