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娩镇痛在临床中的应用及对母婴结局造成的影响

2017-11-14梅巧娣

中外医学研究 2017年23期
关键词:分娩镇痛母婴结局临床应用

梅巧娣

【摘要】 目的:观察及分析分娩镇痛在临床中的应用和对于母婴结局产生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12月于笔者所在医院实施分娩的152例产妇为研究对象。依据产妇是否需要进行无痛分娩,分为实施分娩镇痛的研究组,以及未实施分娩镇痛的参照组,每组76例。分别观察及比较两组患者的分娩过程时间、镇痛效果、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率、分娩后出血情况及下肢肌力、产后24 h泌乳量等指标。结果:观察两组患者的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研究组均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新生儿窒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取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SA)进行评定以后,研究组患者的活跃期、第二产程阶段、缝合创面阶段各指标均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下肢肌力、产妇产后24 h泌乳量情况比较,研究组均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分娩期间针对产妇采取分娩镇痛的方案,可以得到较为理想的成效,能够有效地减少产程并降低剖宫产率,同时不影响母婴的安全,推广实践价值巨大。

【关键词】 分娩镇痛; 母婴结局; 临床应用; 分析及探究

doi:10.14033/j.cnki.cfmr.2017.23.06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23-0125-02

在女性自然分娩期间,疼痛为主要感受,并且强烈的疼痛感也容易使得产妇出现恐惧、焦虑、紧张等不良的情绪。在疼痛刺激及焦虑情绪的状态下,会对产妇构成诸多负面影响。伴随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无痛分娩已经广泛应用于产妇分娩期间,不仅可以有效地减少分娩期间疼痛感,同时也相继降低剖宫产率,效果理想。鉴于此,本研究针对分娩镇痛在临床中的应用及对于母婴结局产生的影响进行观察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6-12月于笔者所在医院实施分娩的152例产妇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均为足月妊娠、具有良好的骨盆结构可以进行自然分娩、享有治疗知情权并签署相关的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严重的贫血或者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者、精神障碍者、药物过敏史者、不能耐受椎管内麻醉者等[1]。依据产妇是否愿意进行分娩镇痛,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

76例。其中,研究组产妇年龄22~38岁,平均(26.8±3.2)岁,孕周37~42周,平均(38.6±1.5)周;参照组产妇年龄21~40岁,平均(27.9±3.4)岁,孕周38~42周,平均(39.2±1.8)周。两组产妇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参照组患者未实施任何分娩镇痛方案,仅予以常规分娩操作方案。研究组患者的分娩镇痛措施如下:规律宫缩,于宫口在2~3 cm时排空产妇的膀胱,将其推进产室内,由麻醉医生展开分娩镇痛[2];对于产妇实施生命体征、胎心监护等详细评估,建立静脉通道,并保持患者舒适正确的体位;严密消毒穿刺部位,取L2~3椎间隙行硬膜外穿刺,向头端置管4 cm,并注入1%的利多卡因8 ml,在达到感觉平面T10后,接镇痛泵,输注0.1%的罗哌2 ml和舒芬太尼0.5 μg/ml混合液麻醉,负荷量8 ml镇痛,随后置入硬膜外导管,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在得到良好的麻醉效果以后,以6 ml/h微泵泵入,直至分娩和缝合结束[3-4]。在此期间,可以根据麻醉效果,适当调整剂量至10 ml/h。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分别观察及统计两组患者的以下各项指标情况:分娩过程时间、镇痛效果、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率、分娩后出血情况、产妇下肢肌力(以Bromage评分原则展开评价,0分为能够抬高双腿;1分为髋和膝关节能够弯曲;2分为仅弯曲膝关节;3分为仅弯曲踝关节;4分为足部不能活动)[5],以及产后24 h泌乳量。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驗,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SA)对比情况

在镇痛之前,两组患者的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S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进行分娩镇痛以后,两组活跃期、二次产程及缝合创面的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SA)比较,研究组均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分娩情况比较

研究组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窒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同时,研究组患者的分娩过程时间为(8.46±2.25)h,参照组为(16.73±2.35)h,研究组明显短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产妇下肢肌力、产后24 h泌乳量情况比较

两组下肢肌力、产后24 h泌乳量指标比较,研究组均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在产时,因为分娩期间胎儿于娩出时产生挤压或者牵拉子宫、阴道的现象,所以会引发刺激神经末梢出现剧烈的疼痛感问题,并且也容易因此产生像子宫缺血、胎盘血供减少或者子宫血管收缩,以及胎儿酸中毒等内分泌反应情况[6]。在分娩期间产生的疼痛感,也会使得产妇产生紧张、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失去自然分娩的信心,在不能够忍受疼痛感情况下转为剖宫产,进而提升剖宫产几率[7]。同自然分娩相比较,剖宫产会相对增加对母体产生危害几率,其风险性高。因此,在不对母婴构成影响的前提下展开分娩镇痛举措至关重要。

伴随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当前国内对于镇痛分娩已经具有了较多的研究以及实践应用,让更多的产妇了解到镇痛分娩的优势和效果。分娩镇痛是经麻醉技术及各种药物对于产妇疼痛进行缓解或消除,并且腰硬联合阻滞为临床上较常用分娩镇痛手段,输注0.1%的罗哌2 ml和舒芬太尼0.5 μg/ml腰硬联合阻滞,获得良好的镇痛效果,同时不对胎心构成影响[4,8]。分娩镇痛具有诸多的优势,例如操作便捷、起效时间短、确保母婴安全等,因此能够将正常分娩率进行显著提升[9]。在本次研究中,观察两组患者的分娩情况,结果显示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研究组均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取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SA)进行评定以后,研究组患者的活跃期、第二产程阶段、缝合创面阶段各指标均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研究组的下肢肌力、产后24 h泌乳量指标,均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充分表明分娩镇痛效果理想,可以减少产妇分娩期间疼痛感,提升产妇满意度。

综上所述,在分娩期间针对产妇采取分娩镇痛的方案,可以得到较为理想的成效。一方面可以有效地减少产程并降低剖宫产率,另一方面不对母婴安全构成影响,推动产程顺利进行。因此,具备重要的推广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周金彩,吴春秀,张乐,等.小剂量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用于无痛分娩对母婴结局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22(4):43-45.

[2]肖蘭凤.分娩镇痛在临床中的应用及对母婴结局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1):72-73.

[3]苏勇.无痛分娩用于临床初产妇的效果及对母婴结局的影响[J].微创医学,2016,24(3):421-422.

[4]管小明,黄伟文,王敏,等.不同椎管内麻醉方式应用于无痛分娩的临床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52):84-85.

[5]饶美红.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对产妇产程及母婴结局的影响[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6,13(36):30-31.

[6]王静,林美兰,刘娟波.新型助产模式的临床应用对母婴结局的影响研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12(6):1312-1313.

[7]张丽敦.浅论导乐分娩镇痛仪在对自然分娩产妇进行镇痛中的应用价值[J].当代医药论丛,2016,18(12):151-152.

[8]职会新.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自控镇痛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分析[J].临床医学,2015,22(2):45-46.

[9]徐国铖,叶露.连续硬膜外麻醉对无痛分娩患者镇痛效果及母婴结局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12(24):3629-3630.

(收稿日期:2017-04-24)

猜你喜欢

分娩镇痛母婴结局临床应用
舒芬太尼以及芬太尼在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比较
罗哌卡因用于腰硬联合阻滞麻醉的分娩镇痛及对母婴安全影响
临床护理路径对剖宫产母婴结局的影响分析
瘢痕子宫妊娠再次剖宫产实施整体护理对母婴结局的影响分析
160例胎盘早剥的临床分析
浅析涌泉穴
渭南地区道地药材沙苑子应用研究
门诊系统性护理干预对单纯性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母婴结局的影响研究
硬膜外麻醉在分娩镇痛中应用及对产后抑郁的影响
全产程硬膜外分娩镇痛对母婴的影响及推广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