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内涵比较

2017-11-14梁雪飞

现代交际 2017年21期
关键词:西方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内涵

梁雪飞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交流已经有数千年,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如同手足,千姿百态,各有千秋。研究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交流,并对中国文化内涵与西方文化内涵进行比较,具有至关重要的历史意义。进行文化比较能促进我们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 西方文化 内涵

中图分类号:G12文獻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21-0041-03

中国具有五千年优秀的文化传统。中国传统文化对西方文化产生一定的影响,不论是传统的道家文化、儒家文化,还是戏曲、武术、传统节日、饮食习惯等,都对西方文化带来完全不同的感受,为西方文化增添精彩。同时,西方文化自产生起,也为我国传统文化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从“西学东渐”到“改革开放”,我国的传统文化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西方文化可谓深入我国人民的生活之中。我国的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之日起,中国传统文化就不断向四周辐射,其中,中国传统文化对西方文化引起强烈的冲击和震动,对西方文化造成深刻影响。同时,西方文化也为中国传统文化提供一定的借鉴,是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我们应该主动学习先进的西方文化内涵,取其精华,剔除糟粕,坚持文化上的开放,坚持与各个国家进行文化交流,不断为我国传统文化增添新光彩,为人类文化建设贡献力量。

一、中国传统文化内涵

一般情况下,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内涵是最基本的涵义,即过去一切精神文化的综合;第二层次的内涵为过去产生,但是对现在的社会生活造成某种影响的诸多精神文化形式总和;第三个层次的内涵为产生于过去,但是对现在的社会生活及未来的社会生活都产生影响的诸多精神文化形式总和。总之,中国传统文化为产生于过去,对现在及未来的社会生活造成一定影响的精神文化总和。

中国传统文化按照不同的标准可分为不同的文化类型。从学派角度讲,中国传统文化包括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家文化、法家文化、墨家文化等等;从学科角度讲,中国传统文化包括传统科学技术、传统哲学、传统宗教、传统文学艺术等;从文化和社会阶层关系角度讲,中国传统文化包括精英文化、俗文化、雅文化、民间文化等;从主体角度讲,中国传统文化包括少数民族文化、外来文化、本土文化、汉族文化等。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载体,中华民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者。由于中国是集56个民族于一体的多民族国家,因此,中国传统文化是多元文化的统一体。中国传统文化体现传统、现在、未来的联系,是由中华民族创造,在中国境内生长并延续至今的文化整体。中国传统文化自产生日起,不断向四周辐射,在中国传统文化延展过程中,也不断接收西方外来文化的影响。例如,近代西方文化、印度佛教文化等,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潜移默化深入到我国人民的生活之中,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习惯、文化价值观念以及民族精神。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构和成分发生一定的变化。现代社会的诸多因素渐渐融入到传统文化中,成为现代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总体来讲,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部分稳定,外围部分灵活多变。随着时代变迁和时空转变,中国传统文化内涵越来越丰富,是具有多元文化的统一体。

二、西方文化的内涵

西方文化主要来源于工业文明以及近现代文明。因此,其文化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规则意识。在西方的文化体系中,规则是社会运行与发展的重要前提。这其中包括社会运行的规则,人与人之间互相交往的规则等等。在西方的规则中可以看出一个国家所具有的制度文明,也正是在这种规则文化的影响与作用下,西方国家的社会秩序以及整个社会发展才能趋向于科学。例如,在德国的街头,有一个红绿灯坏了,所有经过的司机没有闯红灯的现象。他们对于规则的尊重与遵守,由此可见一斑。

其次,理性文化。所谓的理性文化是与感性文化分不开的。在西方国家的文化意识中,用哲学的思辨以及理性的逻辑的分析是实现个人与团体发展的主要路径。因为,对理性的尊重,让西方国家在自然科学的研究领域一直保持着很好的成绩。西方的理性文化体现在他们在国家的治理方面,更多的是从科学的法律出发,而没有添加太多的情感与情绪的成分。例如,在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上则更多的是一种理性的尊重而不是一种感性的包办。

再次,效率。西方文化体系的另一个核心的内涵就是效率。无论是在工业的生产中,还是在个体的成长与发展的过程当中,效率一直放在一个突出的地位。在单位的时间创造出更大的,更多的价值就是一种效率至上的表现。在欧美的日常文化中,守时也是一种效率的表现。在效率这一理念或者说是观念的影响下,西方人在时间管理、目标管理等方面,无论是在实践层面还是在理论层面,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最后,人本主义。有的学者在研究西方文化内涵时指出,西方人在内心深处是比较自我的。他们特别关注自己的诉求是否被满足,自己的合法利益是否得到保护。虽然,这种观念与想法容易与自私相互联系在一起,但是,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在西方的文化体系中是比较关注自我的。总之,西方的文化体系有着自己的一些特色。这种特色与其地理、历史以及人文等方面的原因是分不开的。

三、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内涵的比较

(一)风俗习惯差异

风俗习惯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或社会交际过程中形成的符合人们思维模式的文化。不同的社会背景下人们拥有不同的风俗习惯。中国与西方国家由于社会背景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人们的习俗文化也有很大的差异性。中国人与西方人在打电话、道歉、恭维方式上都存在一定的不同:例如,在中国遇到熟悉的人,我们常使用的打招呼语言是“下班了?”“您去哪儿?”“您去做什么?”,我们认为这样的习惯用语反映说话人谦虚、礼貌的品质,是一种友好的问候方式。然而,在西方人眼中,如果采用这样的问候方式,他们会认为这是对自己的不尊重,是不恰当的语言使用习惯。如果使用习惯用语“下班了?”,他们会认为“我下班了,你要请我去做一些事情吗?”,使用习惯用语“您去哪儿?”,他们会认为“我到哪里去,是我的个人隐私,我为什么要告诉你?你侵犯了我的个人隐私权”,使用习惯用语“您去做什么?”,他们会认为,“我去做什么,是我自己的事,与你有什么关系?你问这做什么?”endprint

此外,中国人与西方人在招待客人方面也存在差异性。当客人到家中做客时,中国人通常做一大桌子美味佳肴,并谦恭地对客人说:“随便做了家常便饭,您慢用,不成敬意。”同时,主人也会亲自动手为客人夹菜,劝客人动手多吃菜、多喝酒以表达自己的热情。然而,在西方人眼中,明明摆了一桌子美味佳肴,却偏说随便做菜,没有什么好菜,这与客观事实并不相符,是虚伪的行为。可见,中国人与西方人风俗习惯不同,有着不同的语言使用习惯。

(二)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审美观念存在差异性

中国人的审美强调情感和经验,对于理论和逻辑的重视程度不高。因此,中国人的审美过程中常采用留白手法,即表达比较委婉含蓄,要想实现审美的愉悦性,还需借助一定的想象空间进行领悟实现审美的快感,正如毕达哥拉斯曾经说:“艺术的美体现于合理的想象数量关系中”。而西方的审美观念则与中国传统审美观念截然不同,西方的审美侧重于对逻辑思维的认知,强调形式化、逻辑化、概念化的理智型思辨思维。西方善于从个体的特殊性中认识共性的普遍性,强调对规律的认知中得到审美的愉悦。中国更加重视情感因素,侧重于凭借人的直觉感悟实现对美的追求。把美学视为情、意、知的统一,以实现理想人格为目的。可见,我国和西方国家对审美的观念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三)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行为规范存在差异性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交流过程中,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我们常称为跨文化交际。能够正确识别不同国家的行为规范,运用正确的行为方式进行沟通交流,是保障跨文化交际顺利进行的关键。行为规范通常指被社会大多数人认可并遵守的道德准则及行为要求。行为规范阐述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应该遵守的准则,教育人们认识到自身行为底线。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行为规范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例如,在中国,长辈轻拍儿童的头表示长辈对儿童的一种喜爱之情,代表友好的行为。在西方国家,长辈轻拍儿童的头是极为不礼貌的做法,长辈需要向儿童道歉,为自己的行为后果承担责任。可见,在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背景不同的情况下,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具有不同的行为规范。在中国与西方国家在交流过程中,需要自觉尊重对方国家的社会行为规范,遵循入乡随俗的原则,才能保障跨文化交际顺利进行,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传统文化的有效融合,促进国家的交流发展。

(四)中国人与西方人的思维模式存在差异性

文化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文化影响人们对外界事物的认识,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人们存在不同的思维模式。在中国,人们的思维模式趋于整体性,人们更加注重情感,习惯凭借生活经验对事物做出一定的反映,即思维更加模式化,形成一种根深蒂固的思维定势。在思维定势模式下,人的判断往往具有一定的感情色彩,对外界事物的整体判断出现一定的偏差,具有不客观性。在西方国家,西方人更加注重逻辑思维能力,习惯依靠逻辑思维对外界事物进行感知和分析,采用逻辑思维模式完成对事物的理解过程。随着时光流逝和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不断交流,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差异性逐渐缩小,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相互促进,甚至趋于融合。因此,了解中国人与西方人的思维模式差异性,有助于中国与西方国家在交流过程中实现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减小摩擦。

四、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比较启示

在上文中,主要对中国传统文化以及西方文化的内涵进行了比较,这种比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求同存异,寻求更大的文化公约数。诚然,中国的传统文化与西方的文化在很多的观念层面、价值取向层面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在全球化的时代逐渐临近的今天,求同存异,寻求发展的最大公约数,已经成为当前中西文化进行交流与互动的主要路径。

其次,要彰显民族文化特色。中华民族有其自己独特的文化体系,同理,西方的文化体系也比较完善。在文化的交融中,不仅要看到文化的一致性,也应该看到文化的差异性。从某个角度来看,正是这种文化的差异性,构筑了丰富多彩的人类文明与文化体系。因此,无论是中国的传统文化,还是西方的文化,都应该做好自身文化特色的发扬工作,让文化在时代发展的今天,呈现出更大的发展动力与价值。

最后,做好核心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社会在发展,文化也在面临着岁月的洗礼。中国的东方传统文化与西方的文化都在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一方面,国家的文化体系正在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与影响。另一方面,本国的文化在传承与发扬的过程当中却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尴尬。所以,如何做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中西方文化所共同面临的主要问题。总之,无论是中国文化还是西方文化,做好文化的传承、实现人类文明的繁荣是共同的发展方向。在今后的全球文化的交流中,求同存异、去伪存精是实现文化繁荣的不二法门。

四、结语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地区重要的遗产,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象征。本文从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内涵出发,对其异同以及时代启示进行比较分析。相信随着中国在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将会释放出更大的活力,展现出更为多元的文化魅力。

参考文献:

[1]姜宁鹏.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J].琼州学院学报,1994(2):33-45.

[2]王中枢.对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西方文化关系的两点思考[J].唯实,2000(12):9-12.

[3]王业兴.中国传统文化对西方的影响[J].社会科学,1997(1):52-55.

[4]郭兰,袁元,霍绍周.基于中西方文化比较视角的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分析[J].医学与社会,2010,23(9):83-85.

[5]郝貴远.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较量——杨光先与汤若望之争[J].世界历史,1998(5):66-73.

[6]张岱年.谈谈中国传统文化[J].河南林业,1998(4):27.

[7]彭永捷.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再生问题[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5,9(5):45-50.

[8]刘莹.略论西方文化冲击下的中国传统文化走向[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19(1):50-51.

责任编辑:于蕾endprint

猜你喜欢

西方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探究提升高中学术历史课堂有效路径
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思路
有理数的数学内涵
从《百鸟朝凤》看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
河南民歌的艺术特征分析
巧用西方文化导入,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木木相册
五代两宋佛教雕塑的佛学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