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有一个好朋友,Ta是我自己

2017-11-14大游

中国青年 2017年5期
关键词:巧克力兔子误区

文|大游

我有一个好朋友,Ta是我自己

文|大游

我们都有一个好朋友,或者坏朋友,叫自己。为了真诚地面对自己、和自己交朋友,首先要尽量全面认识这位朋友。自己,你是个怎样的人?你想要的真的是你想要的吗?你到底是位理性的小伙伴,还是位感性的文艺青年?你是位好朋友吗?

反复无常的伙伴

这位叫“自己”的朋友反复无常,上一秒悲伤,下一秒快乐,上一秒准备去公园玩耍,下一秒又想在家里宅着,上一秒想要的是这个,下一秒又觉得其实深层次里想要的不是这个,有时候实在是搞不懂Ta到底在想什么。

道格拉斯·T·肯里克在《理性动物》里把“自己”分成了七个朋友,称为七个“次级自我”。当“我”下决定时,不是“我”在做决定,而是“我们”,七个次级自我被分别激发,做出截然不同的决策。自我保护型的次级自我是个保安,在你耳边尖叫:熊孩子真可怕!会弄坏你的玩具和手办!看,有人打喷嚏了,快捂住嘴!这个羊肉串一定是黑暗料理不能吃!社交型的次级自我呢,Ta精神抖擞,浑身是劲,最喜欢参加和小伙伴们的聚会,是个最好的合作者。而择偶型的次级自我则是位活跃的单身汉(妹),撩妹撩汉我最强……

这就导致了有时候“自己”这位朋友反复无常,一下这样一下那样。而其实每个“我”都是“我”。当然不是说人格分裂,次级自我说白了,就是特定情境下的决策方式和决策取向,它来自于长期的进化。为了人类在历史长河中活下来,每一种次级自我都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如果没有育儿型的次级自我:哎呀,孩子生下来了,我们赶紧把他扔了吧!如果没有自我保护型的次级自我:这个人在咳嗽,赶紧让我闻闻肺结核的香味!如果没有择偶型的次级自我:找对象太累了还是大家一起跳草裙舞吧。

每一种次级自我都是重要的,它们性格多样,但它们每一个,都是“我”的有机组成部分。激发次级自我的,通常是环境。好比说,一个毁玩具无数的熊孩子和一个乖巧的孩子会带来截然不同的心情。这也是巧克力广告通常演绎爱情故事的原因,试想,一个演绎血腥恐怖故事的巧克力广告,你真的会买吗?保护型的自我会跳出来,尖叫着:“我拒绝这样恐怖的巧克力!”

不可理喻的朋友

除了喜怒无常,这位叫“自己”的朋友还总是不可理喻。有时候并没有什么事情,Ta却想不开。早上丢了100元钱,下午就收到了另外的100元红包,Ta却还是闷闷不乐。“如果这100元不掉的话,我就有200元了!”这位朋友如此说,变得更生气了。

此类心理被行为经济学称为“损失规避”,它是指:人们面对同样数量的收益和损失时,认为损失更加令他们难以忍受。“损失规避”曾经是人类延续下来的一个重要要素。举个例子,当我们还是野人的时候,粮食稀缺,一周要吃10只兔子才能勉强存活。此刻出现了两种状况:一是本周出门捕到了20只兔子,吃得好饱好饱,特别开心;二是本周没有捕捉到任何兔子,即将饿死。吃得很饱的快乐,根本无法与快饿死的恐慌相提并论,所以,多捕捉到10只兔子的快乐,也根本无法与少捕捉10只兔子的痛苦相提并论。“损失规避”让我们更关注损失所带来的威胁,因此增加了生存下去的机会。这也就是掉了100块的痛苦无法被又获得100块弥补的原因。

类似“损失规避”的思维误区还有很多,它们曾经帮助人类繁衍下来,如今却在一些情况下成为制约我们的工具。了解这些思维误区最大的作用是更加理性地看待问题,进而更好地明白自己的开心、委屈、愤怒等情绪所为何来。

自己如此多变,似乎让真诚地面对自己、了解自己变成了一件不可能的事情。其实在心理学上看,我们能做的,就是在遇到事情的时候,停下来先想一想,尽量让每一个“我们”都参与其中,让每一份决定都被认真推敲。经过冷静思考所做出的选择,才是为这个好朋友做的好选择。

责任编辑: 刘博文

猜你喜欢

巧克力兔子误区
共有多少巧克力
冬季洗澡的误区
吃不完的巧克力
三角恒等变换中的误区警示
“巧克力”吃醋了
2018年理财,要警惕这些误区
兔子
分发巧克力
守株待兔
想飞的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