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暨南学报》2017年总目

2017-11-13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12期
关键词:研究

(括号里的数字为页码)

1

张万民(1) 中国古代文论英译历程的反思

姚达兑(12) 启蒙教育与政治宣传:太平天国《三字经》的英译和回响

胡大雷(22) 论中古诗歌私人化空间的建构——兼论诗歌新标准“诚”的提出

卞东波(31) 《皇朝骈文类苑》的编选特色与清代的骈文新风

刘正刚,杨宪钊(41) 清代闽东契约与乡村女性地位研究

周正庆(53) 闽东民间文书的新发现及其学术价值

黄忠鑫(61) 清代福建永泰县的田根流转与契约书写

童德华(69) 关于刑事立法的讨论

王 玮,宋宝香(84) 干扰还是交互?工作场所即时通讯工具使用对感知工作负荷的影响——多重任

赵忠龙(96) 环境税收的产业功能与规制效应分析

张自超(106) 以审判为中心改革下职务犯罪侦查之因应

姚 铸(114) TPP争端解决机制及启示

史小军,郭俐兵(124) 第十二届国际《金瓶梅》学术研讨会综述

2

汤开建(1) 明清时期澳门葡萄牙军事及警察制度考述

林发钦(21) 康熙二十五年荷兰使臣文森特·巴茨出使北京

晏雪莲(31) 明清澳门葡裔族群女子服饰流变

冯 晖(42) 《中国现代小说的风貌》:叶维廉道家美学探索的生长点

张 晶(49) 中国渊源与本土诉求:从《新华文学大系》看当代新加坡华文文学的经典建构

徐国栋(57) 我国民法总则制定中的四个问题

刘 云(72) 欧洲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发展历程及其改革创新

王敬波,王方玉,吴 欢,徐 健(85) 法治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

陈 恩,刘 璟(101) 广东服务业结构优化的战略思考

王 蕊(116) 外资股权与银行风险:东道国制度环境重要吗?

3

郑佳宁,冯力虎(1) 关于快递业发展的若干法律问题

孙志红(42) 农产品期货价格波动因素估计与分解研究

吴远仁(52) 涉及海外同胞突发事件的类型、事由及特征研究

王笑天,李爱梅(62) 客户不公正对待对员工工作绩效的影响:表达抑制和认知重评的双向调节机制

杜庆英(73) 论词学批评中的书法入思方式

张振谦(83) 论唐宋哲理词

何 亮(94) 唐前小说祝祷习俗考论

卢家银(102) 舆论的动力中介:政治效能对青年政治表达的影响——基于中国大陆15所高

何国平(112) 海外资讯博主的跨国社交网络传播探析——以新浪微博“英国那些事儿”为例

陈 龙(123) 萨空了与《立报》的转向——兼论报人政治立场对于报刊发展的影响

邓绍根,尚旭旭,吴 瑕(129) 第四届传播视野下的中国研究论坛述评

4

周永文(1) 产业结构变化与生产率增长——基于中国国民经济分门类行业的实证检验

王华强,刘文兴(18) 评估型绩效考核对辱虐管理的影响:阻碍性压力与完美主义的作用

柳经纬,亓 琳(31) 比较法视野下的非法人组织主体地位问题

刘道云(41) 我国民间金融存在形态的类型化研究

冯建生(51) 股市“恶意做空”行为的法律性质与规制

武翠丹(58) 公司决议效力判断之裁判方法研究——基于规则漏洞填补的实证分析

王立峰(65) 对话、超越与解构——论《天下》构建中国形象的方式及效果

雷文学(75) 现代作家对老庄思想的发展

秦 珊(83) 近代中国士绅对美国议会制度的认知

褚 宁(93) 佛教伦理在唐五代契约文书中的作用及其影响——以敦煌放良书为例

彭 蕙(104) 葡属帝汶华人社会的形成

林爱珺(111) 网络暴力的伦理追问与秩序重建

侯迎忠(118) 新媒体时代政府新闻发布制度创新与路径选择

5

龙卫球(1) 我国网络安全管制的基础、架构与限定问题——兼论我国《网络安全法》的正

刘金瑞(14) 我国网络安全信息共享立法的基本思路和制度建构

赵精武(24) 网络安全漏洞挖掘的法律规制研究

慕子怡(33) 论自由贸易争端解决中的调解制度

丁 乐(39) 两岸未成年人观护制度的比较与借鉴

沈庆利(49) 论两岸互动中的“文化中国”

赵小琪(59) 台湾新世代本土诗人想象的中国人文空间的二重性

王云多(70) 整合消费、投资与退休决策的最优年金购买规划研究

淦未宇(79) 公平感知、情感承诺与新生代农民工离职意愿——基于组织支持视角的实证研

李大龙(89) 多民族国家建构视野下的游牧与农耕族群互动研究——宋金时期游牧行国体制

宋 翔(106) 汉魏南北朝时期“河陇”政治地理之演变——以“陇右”观念为中心

付 骁(113) 语义悬置:强制阐释的符号学理据——兼谈当代中国文论研究的问题与方法

王 进(120) 从“强制阐释”到“界面研究”:一种文化分析的理论视角

6

付文军(1) 商品、商品经济与商品拜物教——兼评《资本论》的一条理论线索

胡雪萍,钟成林(14) 区域生产要素一体化对城市建设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以长江中游城市群为

李经路(22) 股权集中度对研发强度的影响:数理分析与数据检验——对2007-201

王 倩(39) 德国法中劳动关系的认定

黄泽萱(49) 风险行政决策正当性的信息基础及其实现

张海枫(58) 论突破海洋油污赔偿限额的条件

陈志勇(67) 民国戏班价银的约定与收取——以香港、日本藏粤剧戏班经营文书为中心

胡顺强(79) 梁启超关于颜李学研究的路径及其逻辑演进过程

崔蕴华(86) 庶民情感与娱乐空间——德国藏中国俗文学刊本研究

严 艳(98) 18-19世纪越南华裔如清使及其家族汉文学创作述论

李林俐,凌继尧(106) 艺术品基金的历史谱系和当代发展

温 雯,单 羽(117) 真实与拟像——论虚拟现实艺术的审美特征

李晶晶,孙升云(124) 社科类高校学报网络传播情况分析——基于中国知网(CNKI) 《暨南学报》10年数据

7

林如鹏,支庭荣(1) 习近平新闻思想:当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重大创新

张晋升(11) 习近平论意识形态工作:新定位、新战略、新格局

罗 昕(22) 习近平网络舆论观的思想来源、现实逻辑和贯彻路径

郑海娟(34) 澳门当代文学中的小城意象

徐诗颖(42) 论回归过渡期香港文学的“混杂性”文化身份——以反映本土意识的香港小说

岳经纶(50) 香港社会救助制度的发展及其对中国内地的借鉴

杨爱平(60) 回归20年:变化社会中的粤港政府间关系

郭 渊(69) 20世纪10-20年代法国对西沙群岛的认知及政策

侯 毅,吴 昊(77) 南海历史遗迹与文物的保护、发掘与利用

张 光(86) 论中国与中亚国家BIT中“投资”定义之重构

孙志煜(93) “规则导向”的理论疏解:以区域贸易协定争端解决机制为例

姜保忠(102) 论公司股东权的司法保障——基于股东诉讼案件类型化分析

李伟民(110) 论不可分割合作作品

李建军(119) 关于提升中华文化对外传播能力的思考

程相占(127) 文论的深层机理与文论的创新机理——评姚文放《从形式主义到历史主义:晚

8

廖 勇,夏 泉(1) 社区育人视角下的大学生党建工作探析

秦前红,李 雷(6) 民法典热背景下的宪法学冷思考——以民法典未来实施为线索

徐家力(15) 现有技术抗辩的司法适用顺序

赵 谦(22) 互助与自足:土地复垦监管的共同体关系及功能

储陈城(32) 医疗过失刑法体系的构建——以日本医事刑法为参照

杨 莉(42) 保险保障基金的道德危险之殇

蒋育燕,王广深(50) 农田水利投资主体的投资行为机理研究

王汉友(56) 工业设计与工业互动区域比较研究

蔺志强(68) 约翰献土:中古英国王权与罗马教廷关系管窥

金德宁(79) 中世纪英国大贵族私家利欲的历史样本——对1258年改革运动中贵族政治

刘成纪(90) 中国上古器具观念的哲学发生

宋小克(97) 《离骚》神游与四罪流放之关系

王允亮(104) 扬雄官箴创作及经典化问题探讨

张 晶(115) 《文心雕龙·比兴》赞语的美学意义

戴 健(122) “赠柳”词与汪懋麟的词事追求——兼论王士禛词坛影响之另一面

9

石佑启(1) 主持人语

高其才(2) 村规民约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从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等中央规范性文件

王春业(11) 论民间规范与地方立法的良性互动

谈 萧(20) 论民间规范与地方立法的冲突及协调

郝振江(28) 论我国法院调解与审判的程序分离

胡学相,洪莉鸥(38) 人格刑法理论视域下终身监禁的裁量因素分析

王明天,薛永基(46) 社会沟通影响独生子女品牌忠诚的机制研究——行为态度和主观规范的中介效

邹建军,刘金山(57) 我国一般利润率测度及趋势分析

刘 涛(66) 视觉修辞的学术起源与意义机制:一个学术史的考察

张明明(78) 相术背景下的“五短身材”考释

匡迎辉(86) 《诗经·颂》与《圣经·诗篇》中美颂传统的比较研究

李育民(93) 曾国藩的治家思想论析

邱源媛(113) 从旗人到满族:民间选择与官方导向的二重奏

梁 冰(123) 晚清驻外公使群体的出洋阅历述论

10

刘希章,李富有(1) 民间金融属性特征、性态演进与规模测度

刘岚雨,陈 琪(11) 国际经济组织如何思考——IMF和世界银行决策行为背后的大国因素

宁立志,芦加人(17) 旧货翻新销售行为的商标法检视

郭 烁(25) 司法过程的信息化应对——互联网时代法院建设的初步研究

王 灏(33) 网络隐私权民法保护路径之构想

谢远扬(40) 论对出租人解除住房租赁合同的限制

李 婧(50) 预防性侵权责任和补偿性侵权责任的法经济学思考

张节末,张 硕(58) 《诗经》“公田礼”乐歌考——以《甫田》《大田》为中心

石 超(67) 品貌与人格:《诗经》“威仪”政治话语研究

潮龙起(78) 从社会冲突看近代美国华侨堂会的兴衰(1848-1949)

罗 敏(92) 中国与二战后亚洲秩序的重建——以战后越南问题为中心的讨论

柯伟明(102) 宋子良与广东归政中央后的财政整理

崔 岷(112) 密奏与京控:嘉庆帝的“言路”及其疏通努力

王 桃(124) 试论银价对近代粤丝出口的支配作用

11

[美]伊维德(Wilt L.Idema)著,张 煜译(1) 英语学术圈中国传统叙事诗与说唱文学的研究与翻译述略

黄 勇(17) 论新世纪民间记忆写作

禹 磊,张业松(26) 男性话语与权力结构——以《洼地上的“战役”》为中心的讨论

张重岗(37) 失败的潜能:关于钓运的文学反思

白 杨(46) 传统的重塑: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台湾现代诗的另类现代性

贾学胜(52) 论法教义学视阈下的终身监禁

孙道萃(60) 网络直播刑事风险的制裁逻辑

郑 曦(71) 监察委员会的权力二元属性及其协调

王孟嘉(79) 法治轨道上的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论思

杜金岷,吕 寒(85) 股票流动性、机构投资者与企业创新

李海央(96) 消费信贷政策的传导效应——基于FAVAR模型的实证分析

李 玉(105) 从速度的角度观察近代中国——以轮船、火车为例

杨富学(115) 论唐与回鹘关系的历史转折

柴鹤湉(121) 中国古代儿童福利的理念与实践研究

12

李 林,莫纪宏(1)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刘少波(8) 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顾乃华,唐 荣(16) 构建与现代化经济体系相适应的协同发展产业体系

赵细康(22) 以创新驱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杨宗辉,田 野(27) 网格化管理的再思考

吕炳斌(33) 版权“一女多嫁”的解决之道——以善意第三人保护为中心

李国庆(43) 风险社会之法益:行为样态、保护限度与伦理基底

孙建伟(55) 建设用地置换视域下土地发展权的法理基础与制度构造

蒋艳萍(65) 空间建构与地方认同——清初岭南三大家罗浮山书写研究

彭敏哲(73) 稊园诗群及其诗歌活动考论

邱志红(85) 新西兰华人新移民的跨国实践

莫光木(99) 海外华商安全形势及保护机制探析——基于智利华商的研究

朱 颖(107) 我国移动APP隐私保护政策研究——基于96个移动应用APP的分析

王玲宁,兰 娟(115) 青年群体微信朋友圈的自我呈现行为——一项基于虚拟民族志的研究

猜你喜欢

研究
什么是《清明上河图》,现在就带你研究
公司研究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领导的嘱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