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怎样培养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的习惯

2017-11-11张艳松

速读·中旬 2017年11期
关键词:习惯培养课前预习小学语文

张艳松

摘 要:《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改变过去的传授式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的习惯是实施新课标的重要方面。本文阐述了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效对策,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与指导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前预习;习惯培养

预习,就是“学生预先自学将要听讲的功课”(见《现代汉语词典》)。其主要任务是温故知新,即对相关旧知识进行温习,对新课程进行初步感知,找出重点、疑点、难点,为下一步的学习做好准备。小学语文课前预习,就是小学生预先自学将要听讲的语文课。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材将“预习”编入课例,使其成为小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习惯养成的重要意义

培养小学语文课前预习习惯,意义重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提高教学效果,促进语文课教学目的达成。与数学、音乐、美术等课程不同,小学语文课文上下不连贯,其知识的连续性表现在每篇课文中的字、词、句的含义和语法上,需要通过反复不断地读、写等方式,实现对语言文字的理解、熟悉与运用,达到分析、理解、综合等思维能力的训练与提高。这就是学习语文课的目的,及时的预习对于以上目的的达成显得尤为重要。

二是创造平台,推进小学语文课程改革。《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改变过去的传授式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出了语文教学改革的任务与目标,小学语文课前预习则为这一改革提供一个新的平台。

(一)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课前预习变教师讲课先入为主为学生自主学习在先。在教师的安排与指导下,自主理解词语、课文,自己动手查词典、上网找资料,课堂上听不明白得不到答案会提问,真正实现自主学习,主动探究。

(二)提升教学双方的合作性

通过预习作业完成情况,教师对学生理解教材的程度可以有一个比较准确地把握,从而掌握起学生知识的原点,为自己修改预设,调整思路,合理分配教学资源提供借鉴。预习后的学生,初步明晰了新课程的难点与重点,知道了听课中需要解决的疑问,精力会更集中,注意力会聚焦,对教师的期望与诉求更加明确,更加配合。課堂上教师习惯性的一言堂变为与学生有效主动提问相互动;教的教学的学的分割状态,变为教师教学任务与学生学习目的双达标,合作贯穿教学全过程。

(三)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实践性

课前预习的开展,一方面打破了学生循规蹈矩的学习模式,预习中学生可以反复地读、认真地查、不受拘束地思,进而在课堂上可以勇敢地问,大声地说,大胆地辩,萌发创造精神;一方面改变了在家生活一切由父母包办的状况,自己动手翻字典找解释、上网查资料等等,增强实践能力。长期坚持,习惯养成,对其一生的学习和生活将产生重要的影响。

二、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在实际教学中,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普遍得到开展,据有关调查,90%以上的学生从低年级起就开始接触预习作业,并在逐步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但在某些地方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学生的预习时间被挤用,预习质量不高,大部分学生在预习课文时理解认识新知识的范围,多集中在个别的词语,对文本内容理解不多不深,难以提出疑问,即便提出了,问题也相对浅显,明显缺乏深入思考。有的预习方式内容与课堂做作业没有明显区别,久而久之失去兴趣;加之小学生自觉性差,坚持不下来,还未形成习惯就半途而废了。以上问题形成的原因,在于教师的认识及工作不到位。

(一)预习的作用、意义被低估、被轻视

教师只把课前预习作为一般课程去安排,没有从课程改革的角度,认识课前预习对于达成“以生为本”、“以学定教”改革目标的重要作用;没有从学生成长的高度,认识课前预习对于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积极探究的思维定式与行为习惯,增强开拓创新意识的重大意义。这是形成问题的根本。

(二)内容简单,缺乏创意

认为小学生已有知识少、能力低,教师布置预习课时,无非是让学生提前把要学的课文读两遍,然后让家长签个字,或者是循规蹈矩的进行作业抄写,久而久之,学生失去兴趣,达不到应有效果。

(三)要求不严,指导不力

教师没有将课前预习同课堂教学同等对待,布置多检查少,甚至有布置没检查。对学生课前预习的作业方式事前没有设计引导,事中缺乏指导督促,事后没有总结点评。更有甚者流于形式,未能有意识的去培养学生的课前预习习惯。

三、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对策

在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的基础上,教师应着眼以下几个方面,去设计和推进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

(一)循序渐进,分层制定不同的预习目标

学生预习能力及习惯的形成,是由不会到会、由低至高、由浅入深的过程。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分阶段制定预习目标。低段即一、二年级的课前预习,可要求用序号标出课文的自然段,然后至少读3遍课文,家长监督签字。中段即三、四年级的课前预习,要求学生在低段预习要求的基础上,必须结合课文弄懂重点词语概念,并对课文提出有效疑问。高段即五、六年级的课前预习,则要求在中段预习要求的基础上,进一步对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做出概括。这样层层递进,步步提高。

(二)明确步骤方法,实现有效指导

教师对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一般通过提出要求、交给方法、赏识引导三步骤进行指导帮助。提出要求即提供不同的预习模式。低年级学生,以预习作业的形式体现,有具体数量及要求;高年级学生则以预习提纲来指导。方法包括读、圈、查、画、写、问等形式,读即通读课文,圈即生疏之处做标记。查即运用工具书、网络来查阅需要加深理解和解决的问题。划是根据理解划出段落及精彩部分或词句。写则要结合当日预习写收获或日记。问是归纳问题,带着问题听课,依然弄不清楚的再向老师请教。最后,对于学生的预习情况教师要给与必要的赏识,并作出点评,指出下一步的努力方向。

四、结束语

培养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的习惯,既是一个循序渐进的长期工作,又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教师及学校深刻认识,高度重视,针对存在的问题,结合小学生不同阶段的认知能力与成长规律,制定对策,统筹安排,及时督促指导,推进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的习惯的养成。

参考文献:

[1]高艳丽.小学生学习语文预习好习惯的实践[J].才智,2016.

[2]张新娣.农村小学三年级语文课前预习作业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4.

[3]吕秀梅.小学语文教学中预习的重要性探讨[J].学周刊,2015.endprint

猜你喜欢

习惯培养课前预习小学语文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式微课的应用策略
用好导学案将课前预习进行到底
课前预习对初中数学教学的作用探讨
刍议农村学生英语学习习惯的培养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做好课前预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