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短学期社会实践的创新发展与探索

2017-11-10肖鸣

北方文学·上旬 2017年30期
关键词:社会实践以人为本创新

肖鸣

摘要:在创新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下,积极推动大学社会实践创新研究,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最终选择,本文分析了大学生社会实践创新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最后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为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创新发展提供些许的帮助。

关键词:社会实践;创新;以人为本

大学社会实践是我国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敢于创新、善于创新是大学生社会实践实现目标的关键,本文立足于我国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发展实际,主要对大学生社会实践创新的内涵、原则、意义、等方面进行相关的探索。

一、大学生社会实践创新概述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培养品格、施展才华的好形式,是大学生增长才干、实践成长的好课堂,并已逐渐成为一项适应时代发展潮流、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教育活动,迎接未来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勇于创新,积极推荐大学生社会实践创新,既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经验总结,也是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一)大学生社会实践创新的内涵

创新之树常青,推动着人类社会向新的高度不断迈进,是对已有的大学生社会实践观念、内容、开展模式、运行机制等方面的修正、改进和突破,最终促使大学生社会实践发生进步性的结果,其实质就是对原有的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完善和超越,从总体上讲,创新大学生社会实践,需要在总结大学生社会实践基本经验的基础上,深入领会国家教育的各项文件精神,以观念创新为先导,以机制创新为保障,全面构建大学生社会实践创新的新格局。

二、大学生社会实践创新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一)创新意识不强,忽视工作创新

部分高校缺乏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创新意识,对上级有关推进大学生社会实践创新发展的意见不能很好的落实,指导思想落后于形势,不能切实把大学生实践创新发展融入学校工作全局,提高到教育教学的高度,仅仅停留在社会实践的表层上,导致社会实践的开展缺乏稳定性和连续性,有关社会实践创新的办法不多,缺乏实际有效的组织形势和手段,实践活动开展不全面。

(二)实践范围狭窄,开展模式单一

我国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总体上实践范围还比较狭窄,实践内容单调,专业特色不明显,在很大程度上缺乏创新意识、竞争观念、团队精神、奉献精神,现有的实践内容设置不够科学,不能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年级的需要,开展模式多是集中于专门时段、热衷于特定地区,仅限于寒暑假期间,很难实现联合组团、区域性大规模的集中活动,造成了大学生社会实践在实践、地域上的隔断。

三、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创新的对策

(一)增强创新意识,实现大学生社会实践指导思想的转变

有了强烈的创新意识,才有创新的要求和强大动力,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不断趋于完善,但并不意味着大学生社会实践不用再创新,反而更需要高校社会实践的领导部门增强创新意识,坚持与时俱进,认清未来大学生社会实践发展的趋势,制定科学的教育、教学计划,调整实践结构,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和训练,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大学生社会实践指导思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

(二)注重以人为本,培育大学社会实践的主体性

积极培育大学生社会实践的主体性,是大学社会实践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大学生认识到社会实践对自身成长成才的作用和意义,是实现大学生社会实践创新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大学生只有积极主动的参加社会时间,才能实现大学生社会实践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积极作用。高校要加强大学生对社会实践意义的认识,让大学生充分认识到社会实践是他们提高自身素质、加速自身社会化过程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重要形式,要激发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变社会实践是负担的的思想转变为社会实践是培养人才资源的观念,要让大学生对自己的知识、能力、意志等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認识,并让大学生依据自身的长处、社会需要、个人爱好等,有侧重点的参加社会实践。

(三)加大宣传协调,营造大学生社会实践创新的良好社会氛围

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创新和发展要想取得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必须加强社会实践的宣传工作,进一步提高社会各方面对大学生社会实践重要性的认识,地方政府也要鼓励支持地方有关单位接纳大学生社会实践,制定支持和吸纳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政策和具体办法,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接待、组织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工作是否扎实有效作为评定工作成绩的重要指标,让全社会关心大学社会实践,为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创新和发展提供条件和便利。社会各界应与高校从校地合作、共同育人的责任出发,遵循和坚持互惠互利、双向受益的原则,积极为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创新发展畅通渠道,提供各种帮助和支持,要成立大学生社会时间的组织接待机构,负责大学生社会实践接待方和大学生社会实践组织方的有关沟通和协调事宜,就实践单位如何接待、协调社会实践和高校如何为实践单位提供技术、人才服务等方面达成一致意见,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切实有效的为大学生社会实践创新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邹元元,柳礼泉.论“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7(2).

[2]黄汀.大学生顶岗社会实践的现状及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07.

[3]李同果.论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的建立[J].教育评论,2005.

(作者单位:湖北工业大学)

猜你喜欢

社会实践以人为本创新
自我教育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结合“室内检测与控制技术”专业教育浅谈高职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对高校思政课教师暑期社会实践的探索与思考
医学研究生社会实践模式建立探析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