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超重与失重》为例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

2017-11-09彭明河

中学理科园地 2017年5期
关键词:任务单翻转课堂微课

彭明河

摘 要:针对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的探索,用这种模式实施《超重与失重》课堂教学,呈现该教学模式的课前、课中环节及课后反思。

关键词:微课;任务单;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The Flipped Classroom):又翻译为”反转课堂“或“颠倒教室”, 它是一种创新教学模式,主要指重新建构学习流程, 即在信息化环境中,教师提供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学习形式的学习资源,学生在上课前完成对教学视频等学习资源的观看和学习,师生在课堂上一起完成作业和答疑,协作探究和互动交流等活动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将“以教師为中心”翻转为“以学生为中心”,从强调“知识的传授”翻转为强调“学生的发展”,从“以教定学”翻转为“以学定教”,“教”始终围绕“学”来进行[1]。

物理抽象难学主要在物理情境的分析建构和物理模型的建立上,怎样有效利用微课与翻转课堂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提升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笔者以《超重与失重》一课为例,谈谈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的操作。

1 任务单驱动,课前微课引导翻转

笔者通过探索初步形成的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由课前“四步走”和课中“四环节”组成。课前“四步走”即“自学微课;整理知识;在线检测;提出困惑”,重点是准备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资源,包括学习任务单、微视频等学习资源。任务单是教师精心设计的,给学生在课前学习用的文本材料,可以帮助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和学习方法,并提供相应的视频学习材料以及相关网络链接,使学生在文本学习的基础上,结合视频学习,针对自己的薄弱部分,反复学习、重复观看,思考问题,做笔记,以期达到最佳学习效果。那么任务单应该如何设计?成功的任务单,按照自己的步伐学习,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在轻松的氛围中开始学习,学习的进度完全由自己掌控,懂的地方看快点,不懂的地方看慢点,甚至还可以通过网络跟同学实时交流。任务单,不仅可以使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还能帮助老师掌握学生课前的掌握情况,对翻转课堂的实施,起到实质性的作用。任务单的内容,包括课题名称、达成目标、学习方法建议、课堂学习形式预告、学习任务、困惑与建议等部分。

2 教学模式尝试,课中实践翻转

课堂教学的实施是建立在课前任务单完成的基础上,是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共性学科问题和学习状态中存在的认知发展问题加以解决的过程,也是教师在课堂上如何组织学生完成“四环节”即“自学展示、分享收获;交流互动、释疑解惑;课堂练习、评价反馈;归纳总结、拓展提升” 的过程。上课之前,老师通过Moodle平台对学生的易错易淆难点了然于胸,在精心的准备之后,开始了翻转课堂的尝试。

2.1 自学展示、分享收获

展示分为小组内部展示(由学生将自己课前自主学习收获的知识、原理等与小组同学交流,让同伴分享自己的学习所得)和班级展示(教师根据学生小组交流的情况,让有代表性的同学在全班交流),以鲁科版物理必修1第六章第四节《超重与失重》为例将全班42位学生分成7个了小组,每个小组推选一位同学为主讲员,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展示结束后,提出要进一步讨论相关问题,请其他小组帮助。如物体的超重和失重是取决于物体运动(速度)的方向吗?水平方向存在加速或减速运动会产生超重和失重现象吗?如何验证? 这些本来是老师问学生的问题,变成了同学之间的提问,从要你学变成我要学,极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2.2 师生共同确定研究问题

教师从专业的角度,教材的角度,提出本课需要研究的问题;而学生则从自己的学习感受,遇到的困难,以及小组交流过程中出现的基于本课程学习的问题,提出来研究。这种从师生两个层面提到的各个问题,具有典型性、相对性,有利于知识的内化。如《超重与失重》师生共同确定研究问题:超重与失重现象是不是物体的重力发生了变化呢?物体在失重的情况下,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时,将会发生什么现象?在完全失重情况下,弹簧称还能称出物体的重力吗?天平还能称出物体的质量吗?

2.3 交流互动、释疑解惑

在翻转课堂的活动中,针对问题,进行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达到释疑解惑的目的,每个学生都必须明确自身在学习过程所存在哪些具体的疑惑、问题,假如没有问题,那就是“大问题”了,这一环节是翻转课堂的核心,是学生内化知识的关键所在,也是最具挑战性的。这种课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对师生共同研究的问题一一加以交流解决,这时教师回归到辅导者、组织者的角色,翻转课堂不仅要求老师的知识水平,还要求老师的课堂机智,与学生的沟通能力;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独立或者小组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小组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解决交流中出现的问题只有学生独立的思考并解决问题之后,才能有效的将知识内化,从而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科核心素养。

2.4 课堂练习、评价反馈

课堂作业的布置既要考虑教学目标的达成,也要考虑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的困惑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笔者根据任务单及Moodle平台的反馈情况,学生学习超重和失重时,存在两个错误认识,一是认为超重是重力增加、失重是重力减少;二是认为加速度方向向下,一定失重,造成这一困难的原因主要是受“超”和“失”两个字的前概念误导,还有学生缺少对超重和失重现象,特别是对完全失重现象的体验和感性认识,学生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坡度太大,因此,需要设计针对性的练习训练。如弹簧下瑞挂一小球组成的系统,当系统加速度方向向下时,小球一定处于失重状态吗?引发学生根据mg-T=ma得T=mg-ma思考,当a=0时T=mg、当02g时T>mg四种情况下讨论视重与实重的关系,从而不仅真正从意义上弄清了超重和失重现象的内涵,还培养了学生勇于怀疑的科学精神和理性分析的科学态度。

2.5 归纳总结、拓展提升

归纳总结: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的知识框架,捋清思路,明确重点,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超重和失重现象,真正实现在课堂上内化知识,提升素养的作用。拓展提升:针对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教师着重引导学生如何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巩固所学知识,提升能力。

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的获得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中,通过人际协作活动实现意义建构,依据建构主乂的要素来设计课堂活动的细节,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有机会在具体环境中应用所学内容,从而真正实现知识内化、学科素养的提升。

3 实践反思,课后领悟翻转

3.1 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

“翻转”的意义在于通过对课堂时间的解放,让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策略得以充分应用[2]。学生从课前学习中发现问题,课内深入探究问题,课堂真正解决的是自己发现的问题,并积极主动用物理方法解决问题。对教师,“备学生”,是保障学生主体地位重要一环,教师课下要关注学生的平台交流的问题,搜集整理学生观点与问题,确定课堂主题探究,这种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更能适合学生个人的学情,能提高学生学习学习物理的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物理成绩。

3.2 重视“翻转”的有效性

目前,普遍将翻转課堂理解为“教学流程的翻转”, 即将“原本在课堂上进行的教学活动放到课下进行,反之亦然” ,我国早期典型的实践案例,如,聚奎中学、昌乐一中等,这种停留在可见的流程层面,易于操作,却容易偏离改善课堂教学的本意[2],这就是流程翻转的照搬,而并未考虑翻转课堂在于最大化利用面对面师生交流时间的初衷。因此,翻转课堂应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师生地位进行翻转,实现课堂有效性。

3.3 和谐师生的关系

翻转课堂增强了课堂中师生的互动性,教师的角色由讲演者转变为学生的学习伙伴,这让教师有充足的时间用于互动、质疑、解惑及时捕捉信息,形成解决方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问题,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创建友好学习环境,实现个性化学习[3],真正实现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

总之,对“翻转”内涵的理解也在逐步深化,从流程到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师生地位的翻转,深化到对整个学习理念的转变,最终聚焦于对深度学习的促进[2]。翻转课堂为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效率、提升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从根本上改变高中物理难学的状况寻找了可行的方案。

参考文献:

[1]黄鹏.“翻转课堂”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物理,2015(1):19-20。

[2]胡立如,张宝辉.翻转课堂与翻转学习:剖析“翻转”的有效性[J].远程教育杂志,2016(7):52-58。

[3]刘新选.高中物理翻转课堂试微——以“超重和失重”教学为例[J].物理教学,2015(1):42-43。

猜你喜欢

任务单翻转课堂微课
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微课在初中英语课后作业中的应用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基于学情的学习任务单在培养小学生英语合作学习能力中的应用
“从目标入手”,设计高效课堂任务单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翻转模式在“液压与气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翻转课堂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