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接受美学视角下的甬菜菜名翻译研究

2017-11-07陶楠楠董银燕

戏剧之家 2017年19期
关键词:翻译研究接受美学

陶楠楠 董银燕

【摘 要】本文基于宁波华侨豪生大酒店、南苑饭店和宁波大酒店的甬菜英译,以接受美学理论为理论框架,从读者主体性角度对其进行分析研究。研究发现,关照读者的“前理解”,将读者的“期待视野”和目标文本融合,创设“召唤结构”,可在甬菜菜名的英译中体现读者的主体性。

【关键词】接受美学;甬菜菜名;翻译研究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9-0215-02

近年来,宁波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实力一跃成为新一线城市,显示出巨大的活力和潜力。作为一个国际化港口城市,宁波的国际化进程也不断加快,吸引了许多外国友人。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对甬菜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作为浙菜系列中最具特色的地方菜,甬菜代表了宁波的饮食文化。因此,本文基于宁波华侨豪生大酒店、南苑饭店和宁波大酒店的甬菜英译,以接受美学理论为理论框架,从读者主体性角度对其进行分析研究。

一、文献综述

接受美學是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在德国出现的文学美学思潮,以现象学、美学和阐释学美学为理论基础,提出以读者为中心,强调作者在翻译过程中要注重读者的主体性地位,关注读者的积极参与性。接受美学认为,文本与读者在阅读中具有相互作用。文本的“意义未定性”需要读者通过“前理解”对文本做出判断和接受,以达到对“召唤结构”的“具体化”。读者的期待视野受其思维定式和先在结构的影响。接受美学把文学研究的中心从作者、作品转移到读者身上,提高了读者的地位,开拓了文学理论研究的新领域。

接受美学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进入我国翻译研究的视野以来,多用于研究文学翻译(方梦之,1992;马萧,2000)和广告翻译(段胜峰,2012;陈东成,2007)等,鲜少有学者基于接受美学理论研究菜名翻译。关于菜名翻译,不少学者热衷于从中式菜名的命名及语言特征入手,探讨翻译技巧(任静生,2001;陈兴,2012)。也有学者从中国文化对外传播、功能目的论、跨文化交际理论等翻译理论出发(李俊伟,2013;张婷丽,2013;熊欣,2013),探讨菜名的翻译理论。其探讨具有一定的实用性,但缺乏系统全面的研究,对甬菜等地方菜系的菜名英译研究更是鲜有涉及。

甬菜又称“宁波菜”,因靠近舟山渔场,多以海鲜为原料,口味鲜咸合一,是浙江菜中极具特色的地方菜系,代表了宁波深厚的饮食文化。符合读者阅读习惯的甬菜菜名,无疑能体现其审美价值,助推宁波饮食文化和历史文化的对外发展。

二、接受美学关照下的甬菜菜名翻译

(一)“前理解”的关照

“前理解”是阐释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伽达默尔认为,在理解活动之前,理解者的知识储备、兴趣爱好、读解能力构成“前理解”或称“偏见”。理解是一个我们卷入其中却不能支配它的事件,“前理解”使理解成为可能,并决定着理解实现的程度和效果。(刘凤梅,2005)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关照读者的“前理解”,有助于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实现最佳“接受效果”。如下例所示:

1.鱼鲞烤肉GrilledPorkwithDriedFishFilet(宁波大酒店)

2.油渣毛芋艿BraisedTarowithLardStearin(南苑饭店)

3.蒿菜豆腐牡蛎羹StewedOysterwithTarragonandBeanCurd(南苑饭店)

上述这类由多种食材烹饪而成的菜肴,译者采用了烹饪方法+主料+配料的翻译方法,以呈现菜肴的实质内容为主,使英译的甬菜菜名最大程度地向西餐菜名形式靠拢。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考虑到读者的知识储备、兴趣爱好和读解能力对其接受产生的影响,体现了接受美学的读者主体性意识。

在进行菜名翻译时,忽视对读者“前理解”的关照,会导致文本与读者的“前理解”相悖,对读者造成困扰,致使读者无法达到最佳“接受状态”,也无法体现甬菜菜名的审美价值。如下例所示:

4.青咸菜拌蘑菇ColdPicklesandMushroom(南苑饭店)

5.脆皮海龙CrispyDragon(宁波大酒店)

例4的“青咸菜”是指没有完全腌透的咸菜,而“cold”一词,根据辞典没有此种释义,也没有“ColdPickles”这种说法。因此将“青咸菜”译为“ColdPickles”不符合读者的“前理解”。例5脆皮海龙的“海龙”是指虾潺,“Dragon”在西方是邪恶的象征,令人感到恐怖。译者将其译为“Dragon”,与读者的“前理解”相悖。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没有灵活处理与读者的语言文化差异,致使译文难以被读者接受。

(二)“期待视野”和目标文本的融合

“期待视野”是指阅读一部作品时读者的阅读经验构成的思维定式或先在结构,是读者在阅读理解之前对作品显示方式的定向性期待,这种期待有一个相对确定的界域,此界域圈定了理解之可能的限度。(姚斯,1987)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受读者“期待视野”的限制,将读者的“期待视野”与目标文本有效融合,可以使译文符合读者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期待,满足其潜在的“期待视野”。如下例所示:

6.醉江白虾DrunkenWhiteShrimps(宁波大酒店)

7.香煎黄鱼Pan-FriedYellowFish(宁波大酒店)

对于这类只由一种食材烹饪而成的菜肴,译者采用了口感/烹饪方法+食材的翻译方法,考虑了读者的语言接受习惯,将读者的“期待视野”和目标文本较好地进行了融合。如实表明菜肴的实质内容,保证译文符合读者的阅读习惯,使读者更好地进行接受,发挥了译者作为特殊读者的主观能动性,符合接受美学以读者作为理论中心的主张。

“期待视野”与目标文本融合不到位,则会导致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无法积极参与,无法呈现出积极参与性接受姿态。如下例所示:

8.冰糖甲鱼BraisedTurtlewithCandySauce(华侨豪生大酒店)

9.红膏咸蟹MarinatedCrabwithSalt(华侨豪生大酒店)

对于介词with和in在汤汁配料中的用法主要如下:如主料是浸在汤汁或配料中时,使用in连接;如汤汁和主料是分开的,或是后浇在主菜上的,则用with连接。(北京市旅游局,2008:2)例8冰糖甲鱼,将处理好的甲鱼放入油锅内,烹入黄酒,再放入冰糖、酱油、清水等加盖焖炖即可。例9“红膏咸蟹”又称“红膏炝蟹”,在冷开水,加盐、白酒、葱、姜调制的咸卤中放入洗净的红膏炝蟹,浸腌8小时后即可。上述菜肴的主料都是浸在汤汁中,因此都应该用介词“in”表达。介词“with”与读者的阅读经验有偏差,会使读者在阅读时产生误解,无法满足其定向性期待。

(三)“召唤结构”的创设

伊瑟尔认为“文本是作品与读者相互作用生成的,從而赋予文本以动态本质”,因此他提出“召唤结构”,指出“一部文学作品之所以具有永恒的魅力,并不是因为它描写了超时代的‘永恒价值,而是因为它的结构总能使人纳进新的东西,在这个过程中,作品的空白点起了关键的作用。”(王卫平,1994)由此可见,“召唤结构”可以在阅读过程中激发读者的想象和创造,以填补文本的“空白”,使其“具体化”。如下例所示:

10.宁式咸蟹SaltedCrab,NingboStyle(宁波大酒店)

11.宁波烤菜BraisedVegetablesinSoySauce,NingboStyle(宁波大酒店)

对于上述这类以地点和食材命名的地方菜肴,译者采用了烹饪方法+食材+地点的直译法,常规的菜名翻译加上“NingboStyle”,没有具体表明是何种“style”,在文本中创设了“召唤结构”。读者看到菜名译文时一目了然,却又留有一定的想象空间,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具体化”。既体现了菜肴的实质内容,又保留了其地方风味和地域特色。

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太拘泥于源语言与目的语的一一对应,忽视“召唤结构”的创设,会导致译文生涩拗口,致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无法发挥其历史的能动作用,调动思维定式和先在结构填补“空白”,文本的意义也无法实现。如下例所示:

12.彩溜黄鱼ColorSlideYellowCroaker(宁波大酒店)

13.苔菜拖黄鱼TaicaiTowFishSticks(宁波大酒店)

例12彩溜黄鱼的“彩”用于说明其芡汁佐料之多、色彩之丰富。而根据辞典释义,“color”无此种意义,译者将“彩”译为“color”实为牵强。彩溜黄鱼的“溜”是指先将原料油炸后,再将调制好的芡汁浇淋于原料上的一种烹调方法。译者却硬生生地将“溜”译为“slide”。根据辞典释义,“slide”多指“滑行”,与“溜”这种烹饪方法颇有偏差。例13苔菜拖黄鱼的“拖”是指将原材料用面糊包裹后进行油炸的烹饪技巧,极具宁波特色。根据辞典释义,“tow”多指“拖(车或船)”,与“拖”这种烹饪技巧相差甚远。一般来说,具有中国特色且已被国外主要英文字典收录的,使用汉语方言拼写或音译拼写的菜名,仍保留其拼写方式。(北京市旅游局:2008)苔菜虽是宁波特色,但笔者通过查阅多本国外主要英语字典,没有发现将“苔菜”的拼写方式保留成“Taicai”的例子。因而,笔者认为将“苔菜”译为“Taicai”实为不妥。译者忽视了“召唤结构”的创设,对上述菜名进行逐字逐句的翻译,致使读者无法发挥主观能动性。

三、结语

甬菜菜名的英译水平良莠不齐,使得甬菜形象大打折扣。这就要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不仅要做到对原文的忠实,还要做出适当的变通。从读者接受的角度出发,提高自身的接受水平和审美趣味,更多地关注文本与读者接受审美之间的关系。关照读者的“前理解”,将其“期待视野”与目标文本相融合,在译文中创设“召唤结构”,使读者达到最佳“接受效果”。

参考文献:

[1]北京市旅游局.中文菜单英文译法[Z].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出版,2008.

[2]陈东成.从接受美学看广告复译[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2).

[3]陈兴.中国饮食名称的结构及其巧译[J].中国科技翻译,2012(02).

[4]段胜峰.接受美学观照下的广告复译[J].中国科技翻译,2012(04).

[5]方梦之.译文如何为读者所接受——从《混沌学传奇》谈起[J].上海科技翻译,1992(01).

[6]李伟俊.从中国文化对外传播角度看汉语菜名英译标准的确立[D].宁波大学,2014.

[7]刘凤梅.从接受美学视角论翻译[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02).

[8]王卫平.接受美学与中国现代文学[M].吉林:吉林教育出版社,1994.

[9]马萧.文学翻译的接受美学观[J].中国翻译,2000(02).

[10]任静生.也谈中菜与主食的英译问题[J].中国翻译,2001(06).

[11]熊欣.跨文化交际理论下的中国菜名英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

[12]姚斯,霍勃拉.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M].周宁,金元潽译.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

[13]张婷丽.目的论指导下的《舌尖上的中国》菜名英译策略[D].湖南师范大学,2015.

猜你喜欢

翻译研究接受美学
及物性系统分析《未选择的路》及其汉译本
关于对跨境电商店铺名的研究
接受美学视角下的戏剧翻译
俄国形式主义的读者意识
英伽登的“具体化”理论研究
接受美学视角下Mulan的翻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