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增殖型坏疽性脓皮病一例

2017-11-07张航董慧婷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17年9期
关键词:脓血坏疽皮肤科

张航 董慧婷

450052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

增殖型坏疽性脓皮病一例

张航 董慧婷

450052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

患者男,66岁,因头面部、四肢多发无痛性溃疡6个月收住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患者6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双侧小腿及踝部散发黄豆大小红色丘疹,无自觉症状。其后皮损逐渐呈环状向外扩大,中央溃疡形成,伴脓血性分泌物,部分皮损融合成片。1个月前就诊于外院,考虑坏疽性脓皮病,口服沙利度胺片1个月,无明显好转。其后面部、手部相继出现类似皮损,部分皮损可自愈,遗留暗红色瘢痕。发病以来患者无发热、乏力、关节痛等。患高血压2年,规律口服硝苯地平片,血压控制良好。家族中无类似疾病。否认患处有外伤史,否认结核病、溃疡性结肠炎等疾病病史。

体检:各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检查:头面部、手背、双侧小腿及踝部分布大小不一的溃疡,最大10 cm×15 cm,表面可见脓血性分泌物,部分溃疡中央结痂,轻压有脓血性分泌物渗出;溃疡边缘堤状隆起,呈紫红色(图1)。

图1 患者右下肢胫前可见环形浅表溃疡,表面少许脓血性分泌物,边缘紫红堤状隆起,同时见片状浅溃疡,其上有黑色血痂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8.20×109/L,红细胞4.29×1012/L,余未见异常。尿粪常规、传染病四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肝肾功能、空腹血糖、电解质、凝血功能、真菌D葡聚糖检查均未见异常。分泌物细菌培养阴沟肠杆菌阴沟亚种生长,真菌培养阴性。心电图、胸部CT、腹部消化系统和泌尿生殖系统彩超检查均未见异常。皮损组织病理:溃疡周边表皮假上皮瘤样增生(图2A),真皮全层可见肉芽肿形成。肉芽肿由内向外分为三层:中央为中性粒细胞为主的脓肿,中间层主要由组织细胞和多核巨细胞构成,外层可见弥漫性混合炎症细胞浸润,包括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少量浆细胞(图2B)。抗酸染色(-),过碘酸希夫染色(-),六胺银染色(-)。皮损组织结核分枝杆菌脱氧核糖核酸(-)。

图2 皮损组织病理表现 2A:溃疡形成,溃疡周边表皮假上皮瘤样增生(HE×50);2B:肉芽肿中央为中性粒细胞为主的脓肿(HE×400)

诊断:增殖型坏疽性脓皮病(vegetative pyoderma gangrenosum,VPG)。

图3 双下肢胫前溃疡愈合,部分表面可见黑褐色痂皮;溃疡周边皮肤增生隆起,呈暗红色

治疗经过:在明确诊断前曾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给予左氧氟沙星、多西环素抗感染治疗1周,无明显效果。确诊后给予甲泼尼龙40 mg/d静脉滴注;沙利度胺每次50 mg,每日2次口服;他克莫司软膏每日2次外用。皮损炎症迅速减轻、分泌物消失、溃疡愈合结痂(图3)。17 d后溃疡大部分愈合,部分遗留暗红色瘢痕。出院后将甲泼尼龙改为泼尼松40 mg/d口服并逐渐减量,1个月后皮损全部愈合,遗留瘢痕。

董慧婷,Email:huiting.dong@zzu.edu.cn

10.3760/cma.j.issn.0412⁃4030.2017.09.009

2016⁃08⁃22)

(本文编辑:尚淑贤)

猜你喜欢

脓血坏疽皮肤科
范恒从湿热伤血论治溃疡性结肠炎
皮肤科专业基地骨干师资对皮肤科专科体格检查的认知调查
基于gitee的皮肤科教学方法研究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脓毒症的效果及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影响
上尿路腔内碎石术后尿脓血症早期干预4例
皮肤科住院医师皮肤病理学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延续性护理在糖尿病足溃疡及坏疽合并感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血必净联合乌司他丁注射液改善重症脓血症休克患者心肌损伤的效果观察
皮肤科医生6招教你抗“冬痒”
路艺主任医师糖尿病足治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