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产党宣言》序言的马克思主义观启示

2017-11-03殷明

法制与社会 2017年29期
关键词:真理观实践观共产党宣言

摘 要 马克思主义作为实践科学,越是纯学术化,越没有生命力。要回归马克思恩格斯本身,研究《共产党宣言》七篇序言中反映出的认识规律与真理观思想,从中发掘经典作家对待自身著作的态度。在实践中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在实践中展现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从而在根本上以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对待马克思主义。

关键词 《共产党宣言》 实践观 真理观 认识规律

作者简介:殷明,国防大学政治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D2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10.185

在《共产党宣言》(后简称《宣言》)发表后的四十年间,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突飞猛进,马克思恩格斯结合最新实践不断发展其科学理论。在《宣言》发表后的一百六十余年间,世界政治经济文化格局翻天覆地,需要当代理论家以清醒的理论自觉不断创新。习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西方在研究和考据马克思主义文本上的功课比我们更充足。因此,更要强调当下对待经典著作的科学态度。在《宣言》序言中,马克思恩格斯已经把掌握真理的钥匙交给世人。

一、1872年序言揭示对待经典著作的总态度

马恩在《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明确指出,“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这就是经典作家对待自身著作的总态度。随着1848年至1872年长达25年的实践活动,一方面社会生产力水平进一步提升,大工业有了巨大发展;另一方面革命先后爆发,工人阶级积累了斗争的实际经验;《宣言》提出的纲领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但不管情况发生多大变化,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来说到当时还是完全正确的。

在这一意义上,1872年序言至少在三个层次上揭示了这一总态度的内涵:一是即便掌握了经典蕴含的正确原理,运用时也会出现转移,既有的革命纲领随着实践发展可能过时,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立场。二是马恩给“完全正确”下的定语“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是真理具有一定适用范围与条件的直接反映,符合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的要求。三是马恩通过序言来修改《宣言》并保留原文本,体现理论的发展性与认识的上升性,在与时俱进中尊重文本但不教条。

这一总态度,既展现在七篇序言对《宣言》的完善与发展中,也展现在创作《德意志意识形态》后认为此书的史观过于抽象并选择让老鼠去批判中,一句话,就是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对待科学理论。

二、1882年、1893年序言与认识规律

马克思提出自己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 从认识论意义上而言,基于特定实践所总结的具体革命纲领,正是基于对对象的正确认识而产生的在一定范围内正确的相对真理。实践不断发展、现象持续变化,认识出现反复,一旦脱离相对真理的范围便成为谬误。

在《宣言》1882年俄文版序言中,马恩指出“在这一章里,正好没有说到俄国和美国”。 1848年至1882年这35年间资本主义社会的变化是翻天覆地的,俄国、美国崛起。特别是俄国,由反动势力的后备军变成欧洲革命的先进部队,因而马恩指出“今天,情况完全不同了”。 究其根源,创作《宣言》时,他们认识的对象是“现代资产阶级所有制”,而当时发生在未建立起这一制度的国家的实践,自然没有成为其认识的主要材料。引开来,马恩对东方社会的研究不够,特别是对中国问题未深入讨论,正是因为认识的有限性。

1895年,恩格斯在《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导言中写到:“历史表明,我们以及所有和我们有同样想法的人,都是不对的。历史清楚地表明,当时欧洲大陆经济发展的状况还远没有成熟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生产的程度”。 这与《宣言》1893年意大利文版序言所指出的原理相一致,“无论法国经济的进展或法国工人群众的精神的发展,都还没有达到可能实现社会改造的程度”, 直到私有制阻碍生产力发展时才要消灭它。一句话,认识是不断上升的,實践没有发展到相应步骤、现象还未显现,是无法完成超越时代认识到更多具体革命措施的。

想要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找出一切当代具体实践的只言片语,实际上正违背了唯物主义认识论。客观世界是我们的认识对象,在马克思的年代,改革开放的具体实践尚未发展出,本质的此种现象尚未展现,便无法得出对实践的具体纲领,所能真正认识的只有原理与一般规律。在原理之外用当时的具体纲领论述当下,实际上落入了唯心主义认识论的范畴。在经典著作中探索的,应当是马恩凝练出的理论精髓。应当运用基本原理指导当下实践,在当下实践中发展出适应当下的具体纲领,并与新的理论相印证,进而改造世界。

三、1888年序言与真理观

应当牢记,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不是理论本身。用马恩列斯毛的理论论证自我理论的真理性,而不是用实践来检验,违背了唯物主义真理观。马克思给的是方法、是武器,不是结论,“它启迪人们的思考而不是代替人们的思考”。 在1888年序言中,恩格斯指出“但是这个协会成立……不能立刻宣布《宣言》中所提出的那些原则”, 作为经典著作,其部分内容却不能被立刻宣布,是因为当时的实践要求一个充分广泛的纲领使持不同观点的人们联合。一句话,恩格斯认为《宣言》中部分原则并不适用于当时的国际实践。

此处蕴含的思想,即理论一经创立,其适用就面临着被裁剪而发生错位、误读的风险。理论是历史的,必须依据理论孕育时的实践认知加以理解。真理是具体的,如果恩格斯裁剪《宣言》的理论运用于当时国际工人协会的实践,偷换两个实践的具体内容,就容易造成分歧。文本除了字面所承载的理论,还因实践的痕迹而具有强烈的指向性。

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其发现的强有力的武器分析当时的资本主义,但资本主义的实践不是一成不变的,真理是有条件的,因而需要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课题上下大力气。马恩就曾将《宣言》中“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这一论断, 根据研究的深入而修改为《宣言》1883序言中的(从原始土地公有制解体以来)“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从理论初创到离世,马恩对自身思想的改造是巨大的,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到《资本论》第三卷,以至于西方出现了青年、老年马克思之分,马克思、恩格斯之分。在两位导师离世后,第二国家的理论家们迅速发生了分裂,一方面也正是因为社会实践的转向。endprint

四、以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对待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建立在实践基础上,实践的发展自然地赋予其不断创新的属性。马克思主义活的精神就是理论联系实际,著作的意义在于掌握方法。一句话,本质上不是符合不符合马克思恩格斯说过的话,而是是否符合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

(一)认清《宣言》不是为了造就一种学术流派

当前马克思主义研究有纯学术化倾向,理论文章、学位论文对具体实践的关注度不高。马克思主义越是纯学术化、越是纯哲学化,越没有生命力。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在于民众的广泛共鸣。理论必须掌握群众,不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学者中占据多么重要的地位,本质上也只是诸多学术思潮中的一种,如果工人阶级和进步人士不进行实践,错误思潮是无法被现实地消除的。

必须指出,马恩选择适用某一概念是为了指导实践,而非纯粹的学术探讨。“由于共产主义在广大工人中曲高和寡而社会主义却大受广大工人欢迎,所以到1873-1874年马克思恩格斯才把共产主义理论改称为科学社会主义”, 1894年12月13日恩格斯写给考茨基的信也有类似表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研究先天性地带有用于指导实践的属性,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征。

(二)把握《宣言》作为“小册子”的著作形态

从类型上而言,《宣言》不是面向学者展开论战的,而是面向工人阶级进行动员的。17世纪现代报刊出现以前,欧洲已经流行“小册子”。因为篇幅小、印刷快、易携带、具有较强的传播性,后来被应用于新闻投送、学说传播与政治宣传。《宣言》起初就是23页的小册子,再版后改为30页, 采用这一形式,与欧洲革命形势紧密相关。马恩也时常在文本中描写著作的发行情况,在1892年序言中,恩格斯指出“根据《宣言》用某国文字发行的份数……可以相当准确地判断该国工人运动的状况”、“《宣言》波兰文新版本,标志着波兰工业的重大发展”。 通俗、有力的文字易为普通劳动者所理解,想要与民众的意识互动并促进阶级意识的成熟,那么它必须能够被工人阶级所理解并实践。

当下研究者的文字必须走出象牙塔,必须接地气,必须走到群众中间去。评价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标准不应当局限于引用数、转载数等学术影响力,而应当引入掌握群众的数量、指导现实的情况等实践标准。

(三)回归科学实践的正确态度

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在于普遍性,而不是对某个国家特殊规律的具体论述。不能因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没有倡导市场经济就断定我们的改革离开了马克思主义;也不能反过来挖空心思地论证,马克思当年的理论中就包含着对当下市场经济一切具體实践的肯定和鼓励; 这些做法都限制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当前世界各无产阶级国家正积极实践,形成了各有特色的理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世界社会主义创立的第一个关于东方、国家“什么是及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系统的、现代的理论体系。要在充分肯定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理论,一句话,应当是实践的而不是经验的,发展的而不是教条的。要用实践来检验真理,以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对待马克思主义,真正贯彻马恩对待自身著作的总态度。

注释: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7,25,12,31,9,23.

陈娇云.试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理解应有的三种态度.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1(2).8.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40.

刘小兵.凝视经典——关于正确看待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经典著作的思考.桂海论丛.1998(4).49.

高放.开启真理宝库的七把金钥匙——研读《共产党宣言》感悟七篇序言.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10(5).15.

李军林.近十年来《共产党宣言》研究述评.史学月刊.2008(2).111.

俞可平.“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还是“全世界劳动者,联合起来!”——从1888年英文版《共产党宣言》结束语的修改谈对待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正确态度.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6(3).8.endprint

猜你喜欢

真理观实践观共产党宣言
论恩格斯与列宁真理观异同
马克思实践观思想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础
浅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的全面发展重要思想的指导意义
《共产党宣言》教我们怎样做合格党员
论马克思真理观的必然性及其现实价值
马克思对旧哲学基础的反思批判
浅谈《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实践意义
论海德格尔真理观与王国维诗学性向的互通性
马克思主义视域下波普尔的真理观评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