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恩格斯与列宁真理观异同

2017-09-13郭燃燃

世纪桥 2017年8期
关键词:辩证法

郭燃燃

【摘 要】学界对真理问题的研究探讨一直没有停过脚步。何为真理?人们一直在不断的追问,真理问题是认识论中一个非常重要而且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人们通过不断的发现认识真理,从而客观地看待人们生活的世界,继而改造现实世界而生存与发展。恩格斯和列宁都根据时代所提出的问题,捍卫真理的辩证唯物主义立场。二者的真理观虽然在提出后就受到多方的质疑和批判,但不可否认他们都捍卫与弘扬了马克思真理观。本文主要探讨二者真理观的异同,这对我们正确认识世界,探寻真理,深入挖掘马克思真理观的本质以指导现实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关键词】真理观;辩证法;绝对真理;客观真理

【中图分类号】B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7)08-0082-03

一、真理问题的演进

(一)真理概念溯源

真理这一词汇最早见于希腊文,代表着希腊神话中的真实女神,其最初的含义是除掉遮蔽,还原事物真实面貌。最早提出真理的人是赫拉克利特。巴门尼德认为真理建立在“存在”之上只有一个并且与意见相对。“真理之路”代表逻辑思维模式,它将真理的标准以逻辑思维形式和规律为依托,赋予人们认知的方式。在苏格拉底那里,真理并称于“美德”,而“美德即知识”他认为人的一生是追求智慧,认识自己的过程,但只有灵魂才能够得到纯粹的真理。柏拉图的真理观与其理念论密不可分,人们只能在理念世界中找到最高真理。提到真理观,不得不提亚里士多德符合论的真理观,他用真与假来阐释真理。也就是以客观事实为基础,每一个事物的真理就是与这一事物的实在相符合,主客观应该一致,这也是唯物主义真理观得到源头所在。

由于近代自然科学和人文主义的兴起,近代哲学的来临,真理之光终于重现。在近代,哲学研究的重点转向了认识论领域。哲学家们开始主张认识的目的就是要达到真理。经验论和唯理论的哲学家们都以各自立场为基础,双方对真理问题展开激烈的讨论。经验论的创始人弗朗西斯·培根的真理观深受中世纪神学的影响,他主张“双重真理”,认为宗教真理与科学真理并存,宗教与神学并行,互不干涉。与培根站在同一阵营的霍布斯认为用恰当的,正确的词汇去描述事物就能获得真理。经验论的集大成者洛克建立了近代哲学第一个完整系统的认识论体系,他结合亚里士多德的符合论真理觀和经验论,创造出自己的独特的真理观,为后人提供了借鉴,并有着很高的历史地位。

唯理论的代表人物笛卡尔主张符合真理说,推崇使用数学的方法演绎加以推理出真理,他指出能够被清晰的认知都是真理,错误的出现是因为人们的理解不够,对自身意志的约束不够。

康德在他的“哥白尼式革命”的基础上,汲取经验论和唯理论的长处,并对二者加批判,提出了自己的真理观。他首先论述了感性的先天认识形式并对其进行分析,也就是论述了纯粹自然科学的真理是怎样实现的。

(二)马克思真理观概述

马克思对真理问题的叙述在其著作中出现过多次,他将“实践”概念引入自己的哲学体系之中,将“实践”作为桥梁,不仅仅是人类的生活方式,更沟通了理论与现实。无论是什么理论,如果他不能在实践的环节中经受住考验,那么任凭这个理论有多么的引人注目都不可能会得到认可,被奉为真理。也就是说理论只有能够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够发挥其重要的作用,反之,在实践过程中也会对理论进行加工和改进。“实践”因素的加入,真理观的根基才扎得牢。马克思的真理观弥补了此前历史上种种真理观的不足,打破了旧哲学的遮蔽,展现真理的真正内涵。《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首次提到实践概念,实践这时具体指的是“劳动”,马克思在这一时期发现了贫富差距根源于劳动,但是无产阶级如果不是还占有者自身劳动和肉体,他们便是一无所有的,人们劳动越多反而越贫困。随后《神圣家族》中展开说明了“劳动”的正面意义,劳动创造财富。到《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时马克思对真理的认识愈加深入,也就是我们现在认识的实践。《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表明真理的彼岸世界消逝了,相对应的是对此岸世界的深入研讨,哲学研究的对象也不再是虚幻的,天国的世界,一切回归现实世界,对真理的探寻回归此岸世界,回到现实实践生活中来。

二、恩格斯与列宁真理观对比

恩格斯的《反杜林论》中与列宁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中都有关于真理问题的论述,两者基本观点是一致的,都是以唯物辩证法 的角度阐明马克思真理观。但是,由于各自所处的历史背景和各自的论敌不同,二人强调的侧重也各有不同。

(一)探讨真理问题所针对的对象不同

1.恩格斯反对杜林绝对主义观点

杜林毫无疑问是一个绝对主义者,他明确数学界存在着很多我们都无法推翻重建的真理,从而认定数学上的所有知识都是正确的,由此为证据生搬硬套到认识论,任何一个时代有“永恒”的真理。因此,由于在认识论永恒真理的存在,就会有一个政治社会道德和永恒的规律,更何况人们只能观察,不能推翻对此提出质疑永恒的真理。资产阶级为巩固政权一直大力宣扬永恒的道德,平等,杜林这一套永恒真理存在论实质上也就是在为资产阶级的价值观做贡献。恩格斯为维护马克思主义,确立正确的认识论,而著《反杜林论》,在真理观问题上,对杜林的绝对主义真理观展开全面的论战,并论述马克思真理观的内涵。

2.列宁反对马赫主义相对主义观点

列宁有关真理问题的论述主要在于《唯物主义与经验主义批判》一书,当时正值俄国第一次革命失败,整个意识形态领域出现动荡,以波格丹诺夫为主要代表人物的马赫主义者,试图修正马克思主义,甚至有取代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趋势,马赫主义一时间在俄国名声大噪,指导着工人的运动。如果说在真理问题上杜林是一个绝对主义者,马赫主义者波格丹诺夫则是一个相对主义者,强调认识的相对性,自感觉出发的主观唯心主义者往往忽略经验批判的局限性,针对这样的现象,为了稳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而著作了《唯物主义和经验主义批判》。endprint

(二)对真理问题的探讨有不同的侧重点

无论是杜林还是波格丹诺夫,他们都只探寻到马克思真理观的部分意蕴,导致各自走进形而上学或唯心主义迷宫。恩格斯和列宁都依据各自的时代背景及社会状况,以辩证的视角分析研究真理问题,以求得马克思真理观的真实内涵,捍卫马克思主义的地位。值得指出的是二者都使用了同一个词语,即“绝对真理”,恩格斯否认超越时空和历史进程的绝对真理的存在,他认为绝对真理只是空洞的概念,它没有实质性的内容表述,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真理是处于发展过程中并与人的发展相伴的,人们的科学发展不能达到终极真理,我们对真理认识只能达到相对性的认识。而列宁讲的绝对真理是一种符合,是人的认识符合于客观事物,他认为在一定的时间里人们能够认清客观事物的本质,而此时真理具有绝对性。二者的表述虽表达的目的不同但二者的观点并不冲突,相反还显示了列宁对恩格斯理论的继承发展。

他们二人在论述真理问题时,也有不同的侧重点,恩格斯《反杜林论》批判了杜林探讨真理的辩证法问题上的绝对主义倾向,侧重阐释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关系。列宁的《唯物主义与经验主义批判》主要针对马赫主义的相对主义观点去论述客观真理以及真理观的辩证法问题,更强调真理发展中的绝对性及相对性,并且列宁相比于恩格斯前进一步在于他论述了真理标准的辩证性。

1.恩格斯侧重于真理的辩证法

(1)思维的至上性与非至上性

恩格斯认为:“人的思维是至上的,同样又是不至上的,它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同样又是有限的。”[1](P.126)

人的思维能力决定着对真理的认识水平,就人类个体而言,单个人的思维会受到历史条件、实践水平等制约而存在局限性,人类认知能力无法达到的物质世界是人类认知能力的全面认识发展是有限的,非定向的。而人类作为一个整体的人类认知能力上是无限的,人类经历无数的发展阶段,在理解人性层面的每个阶段和思维能力将是每个阶段的不同认知层次的总结将能够达到无限的物质世界的认识水平,即人的思维是无限的,至高无上。但是形而上学却认为人类思维的有限性即便汇合起来仍然是有限的思维能力,忽略了有限与无限的关系。

(2)真理的相对性与绝对性

恩格斯针对杜林宣扬从数学中找到证据从而宣扬永恒真理,而研究数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从而表明永恒真理不存在,并认为绝对真理只是空洞的概念,它没有实质性的内容表述,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真理是处于发展过程中并与人的发展相伴的,人们的科学发展不能达到终极真理,我们的对真理的认识只能达到相对性的认识。因为人的思维能力具有非至上性,所以在一定的阶段,对一定的事物的认识受到一定的条件的限制,结果是有局限性的,得到的即是相对真理,人类的思维能力具有至上性,人们对特定的事物的认识是客观的此时的认识结果才具有绝对性。

(3)真理与谬误问题

谬误与真理相伴而生,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真理的条件性,真理之所以在一定的阶段被认定为是真理也是有一定的前提条件的,在此条件范围内,真理就是真理,而超出了这个条件的限定,真理就转变成了谬误。

譬如我们普遍熟知水在100℃时沸腾,但是在海拔很高的青藏高原此真理却并不适用了,那我们是应该将水的沸腾认定为是谬误吗?实际上水在100℃时沸腾由于人思维的有限性,非至上性,在當时的科技水平下认定的,而此后伴着人类认识能力提高,智慧的升华,为其条件进行扩充,而发现水在青藏高原等地水在不到100℃就沸腾了,是由于气压等的原因,所以我们并不能下结论水在100℃的时候沸腾是错误的,只能说它是一个相对的真理。所以相对真理和谬误绝不能混为一谈。很多人会问,如果在这个阶段,我们已经学会了有可能成为谬误在未来,那么为什么我们要学习它?因为我们可以从谬误中提取到真理的因子,爱因斯坦发明电灯不也经历了两千多次的失败吗。人类认识世界的任何阶段,都不能完全掌握了世界,但因为人类思维的至上性,在一定条件下,我们能够在某些特定的阶段准确的认识事物。

2.列宁捍卫客观真理

(1)世界上有无客观真理

在波格丹诺夫看来马克思只是承认在某些特殊阶段存在着客观真理,他认为马克思否定所有真理的绝对客观性。波格丹诺夫将真理完全归于人而且只将它作为人类经验的一种形式,并且否认存在客观真理。列宁从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角度出发批判波格丹诺夫的不可知论,他说从唯物主义的角度出发,外部的世界与人的思维意识无关,摒弃掉人的实践行为对自然进行改造外,世界的现实存在与意识无关,宇宙的存在先于人类,恐龙时代先于人类,人类并不是世界的主宰。而波格丹诺夫过分地去强调感觉经验至上却否决客观真理,这必然会陷入感觉经验论。人的认识固然实现于感觉经验但是客观实在确是感觉经验的唯一源头,列宁捍卫客观真理的存在,批判马赫主义对客观真理的否定“你的经验论、经验哲学的不彻底性就在于:你否定经验中的客观内容,否定经验认识中的客观真理”[2](P.87)

(2)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

波格丹诺夫只看到恩格斯强调真理的相对性,而忽视了恩格斯是在承认了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统一的立场的基础上才去强调真理的相对性的,所以波格丹诺夫站到相对主义阵营中强调恩格斯真理与谬误关系的叙述,处于对辩证法的无知他视恩格斯为折中主义者,对此列宁说“把相对主义作为认识论的基础,就必然使自己陷入绝对怀疑论、不可知论和诡辩, 就是陷入主观主义。”[2](P.96)认识论的基础不应是相对主义,并且即便相对主义在某种意义上说强调真理的相对性,但是要明确一点,强调相对性不代表抛弃绝对性。对于一件事物或是一个命题,在我们无法下定义说这个事物的出现或是这个命题一定是错误的,而且我们也无法预知这些在未来是否能够被证实或证伪,那么我们都必须至少在现阶段承认真理的绝对性。真理是处于一定的发展状态下的,这一点正和恩格斯对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论述相呼应。列宁提出真理是发展的,无数的相对真理汇成绝对真理,人类对真理的认识也是不断接近绝对真理的。endprint

(3)列宁对实践标准辩证性的发展

列宁说:“实践标准实质上决不能完全地证实或驳倒人类的任何表象。这个标准是这样的‘不确定,同时它又是这样的确定。”[2](P.103)列宁的表述扩充了马克思真理观,也是对恩格斯真理观的继承与前进。实践标准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表现为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之所以是绝对性,是因为在一定时期实践可以证明真理的正确性;之所是相对性,是在某些阶段实践由于受到历史或是社会发展的局限性的制約而无法证明真理的正确与否。列宁对判断真理的标准实践的辩证性的论述相较于恩格斯是一大进步,真理既然是处于伴随人的认识发展的,那么作为评判真理的标准--实践自然值得深究。并且承认了实践标准的辩证发展有利于对抗相对主义和绝对主义的攻击,更对发展唯物史观有重要作用,同时也能够有利于人们高效顺利的走出困境。

三、总结

无论是杜林还是波格丹诺夫,他们都只探寻到马克思真理观的部分意蕴,导致各自走进形而上学或唯心主义迷宫。恩格斯和列宁结合各自的时代背景,以辩证的视角分析研究真理问题,以求得马克思真理观的真实内涵,捍卫马克思主义的地位。恩格斯和列宁的真理观自公开以后,就受到诸多的质疑,但是恩格斯和列宁的这两部著作都有着其时代意义,他们都有着自己要批判的对象,在一定程度上,他们的论述会依据着批判对象而展开。恩格斯《反杜林论》批判了杜林探讨真理的辩证法问题上的绝对主义倾向,侧重阐释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关系。列宁的《唯物主义与经验主义批判》主要针对马赫主义的相对主义观点去论述客观真理以及真理观的辩证法问题,更强调真理发展中的绝对性及相对性。恩格斯和列宁都根据时代所提出的问题,捍卫真理的辩证唯物主义立场。二者的真理观虽然在提出后就受到多方的质疑和批判,但不可否认他们为马克思真理观的捍卫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且通过对二人真理观的比较,我们得到一个非常重要的启示,那就是只有从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上出发,才能理解到真理既有辩证性,又有绝对性,也有相对性,真理一定不是在某种绝对对立的情况下才成立,一旦离开了辩证唯物主义,就很容易会陷入主观唯心主义,相对主义真理观。所以,掌握了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重要性无需多言,它绝对是批判和克服掉唯心主义真理观的重要武器。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M].北 京:人民出版社,2012.

[2]列宁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褚永慧]endprint

猜你喜欢

辩证法
“辩证法”到中国:马克思主义视野下的概念史研究
浅谈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哲学思想
浅议曹操人物维度塑造的辩证法分析
平等的悖谬
电影的幻象与欲望的辩证关系查鸣
独特视角 辩证建构
德国古典哲学中的辩证法及其问题解析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辩证法” 的运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形而上学冶关系检思
现代形而上学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