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环境教育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融合渗透浅谈

2017-10-31孟宪臣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7年8期
关键词:环境保护意识人类

孟宪臣

世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对我们的生存和发展構成了严重的威胁。在21世纪,人类的生存和地球的和谐发展是都需要环境来维持的,而环境则需要人类来保护。那么,关于环境保护的观念就要从小培养,要从小就在学生心里扎根继而生长。然而作为起步阶段的小学语文教育是一门具有浓厚人文性质的学科,是学生实现社会化和精神成长的重要课程。所以,如何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环境教育成为了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以环境教育为主来分析环境教育的现状和其与语文教育的关系。

环境教育小学语文渗透分析环境问题现在已经成为了人类面临的巨大问题。环境的污染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了极大影响,如何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从行动及思想上来提高人们对环境的保护观念和生活行为。教育者应该让学生从根本了解环境保护对我们现在生存的世界来讲是多么的重要。所以,教育是提高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重要通道,教育者也是从根本引导学生来保护环境的关键人物。

一、环境教育的概念

我们常说,人类的发展和环境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人类的发展离不开环境,同时环境又牵制着人类的生存发展。所以,如何处理环境保护和人类生存之间的关系就成了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在当代情况下,人类违背自然、破坏生态环境的问题已经日趋严重,并且造成土地荒漠化和河流干涸以及绿地面积减少的严肃局面,我们赖以生存的生物圈遭到多样的破坏,环境破坏已经直接威胁到了人类的生活。因此,进行环境保护教育是培养人们了解人类文化和生物环境之间相互牵制关系的直接途径。

环境教育的内容不仅仅是只涉及到人与自然、人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包括了人类对环境的污染以及让学生熟知生活资源的分布、对生存资源的消耗。从而提高学生对大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包括让学生明白,其对环境的保护与未来城市的规划其两者之间的联系和相互制约关系。

环境教育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与环境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以及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的重要举措。所以学校的环境教育已经成为了我国教学组织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九年义务教育的阶段上,进行环境教育的主要方法就是想办法将环境教育的内容渗透到科目教学中,而语文教学就是个更为直接的传播课程。在传统教育中,语文教育是一门极其重要且影响力极大的学科。所以,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环境教育不仅是提高学生环保意识的直接途径,更可以为以后学生素质培养打下基础。

环境的保护离不开教育对环保知识的传播,只有从小对学生进行耳濡目染,才能培养起学生保护环境的良好素质。同时,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除了向学生传授基本的环境知识以及强化学生环保意识,更要严肃规范学生对环保所做出的行为,才能使学生养成好的环保行为习惯。

二、环境教育对语文教育的意义

小学语文教育是一项具有组织性和引导性的工作。它交给学生基础的知识、价值观和人生观。而教师就是这个计划的引导者,在教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对于教师的思想观念转变也是极其重要的。那么,如何将环境教育融合到语文教育中,就在于教师要勇于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继而拓展教学的无限空间、研究新的教学方式。所以,对语文教师的思想进行转变才是引导学生良好发展的首要任务。

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以及养成保护环境的好习惯是教师及每位家长的责任。教师只有提高自身对环境的保护意识才能言传身教。而家长则是学生的第二任老师,也要做好对自身的提高才能进一步从深处起到影响及引导学生思想和行为的作用。所以,教师作为对环境教育的实施者和引导者,除了要有对环境保护的自我意识还要牢牢掌握对环境保护的专业知识。

三、环境教育对语文教育的渗透策略

户外课外活动是语文教育的重要部分,也是学生极其喜欢的教学方式。语文教师可以通过户外课外活动来对学生进行引导。用贴近自然的方式来灌输给学生保护环境热爱环境的思想。教师也可以组织同学们参观风景,然后让学生写观后感或者游记等小作文,教师就可以从学生的书面表达来掌握学生是否真的了解到要提高对大自然环境的保护。文章的主题可以拟题也可以让学生自我发挥,但中心要围绕对环境的保护。比如,教师可以拟定题目让学生写关于环保的小论文或者宣传环保的小文章。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上举办一场生动且小型的关于环保的辩论会或者演讲。同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放假期间去参加一些关于环保的小活动。

在小学语文课程中,插图是极多的内容存在。教师可引导学生用心去观察插图的内容从而引发学生的联想。同时,教师可以多搜集一些关于风景的图片,在学生学习疲劳的时候适时的以影片的方式播放给学生看。播放风景图短片不仅能在身体上缓解学生由学习引起的视觉疲劳,同时还可以在心灵上让学生产生一种来自于审美的愉悦之情。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到我们曾经没有被破坏过的生活环境是那么的美丽。让学生记住“大自然像母亲一样养育着人类,为人类无私的奉献着一切,所以我们的生活是离不开大自然的”真理。教师的课堂创新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引导了学生树立爱护环境及美化环境的美好品德。

语文教师是对朗诵具有极大天赋的人。所以,语文教师在讲课时可以用生动的语言来对文章进行声情并茂地朗诵。例如,在讲课文《大瀑布的葬礼》,老师可以声情并茂的描述出在对塞特凯达瀑布举行葬礼时的沉重气氛,带领同学一起想象出当时的悲痛场景。从而引发起学生在心灵上的震撼,然后切身体会作者的悲痛感受,在此刻老师就可以巧妙地结合现实环境从而引导学生萌生出保护环境的想法。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就应该充分的利用自身的语言长处来挖掘教材中的关于美的、影响力巨大的书本内容,并且与环境教育加以结合,这样环境教育才会在语文教育中深深融合,从而达到对学生良好的心理引导和培养对环境保护的良好习惯。

四、结束语

环境是人类在地球上生存与否的重要原因。环境是否优劣,是可以直接影响到我们的生活质量的。可传统语文教学的重点只是在于传播教育和分享知识,学习的内容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有着一定的疏离。所以,要想从根本上实现语文教学的生活化,那么就需要把生活跟语文素材结合起来。比如,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的环境教育,这样不仅仅可以对学生进行环境意识的渗透,从而达到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的效果。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对学习的浓厚兴趣和求知的渴求欲望,与此同时也大大地提升了小学语文教学的内涵和意义。而且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环境教育”是一个全新且具体挑战性的课题,这也是21世纪传统教学对环境教育的挑战。与此同时,环境教育又赋予了小学语文传统教学新的内容和含义。所以,只要我们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极力强化学生对环境教育的意识,并且遵循着语文教学的传统规律,把握好对环境教育的渗入点,就一定能让学生得到丰富的情感体验。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不仅仅只是注重对学生的教学结果,更需要把生活巧妙地融入到教学中,并且着重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环境的意识,同时加强学生对课外活动的实践以及对活动的结束之后的思想深化。这样才能更为深刻的让学生树立起环保意识,并且将其付之于行动,教育者才能为国家培养出新一代有素质且有品德的社会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刘经纬,张维学.国外环境教育现状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17,(01):1-3.

[2]李洪梅.小学语文教育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J].科教文汇,2015,(06):120-121.endprint

猜你喜欢

环境保护意识人类
广东省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之重大(点)工程
如何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例谈概率统计备考的五个意识
人类第一杀手
谁变成了人类?
初一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应从“理解”入手
消防意识
人类正在消灭自然
新《环境保护法》4个配套办法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