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解题错误归因及对策研究

2017-10-31廖君华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7年8期
关键词:小数基础知识题型

廖君华

由于小学生基于数学知识理解不深入,且在解题技巧上存在一定的偏差同时小学生在做题中审题不仔细,存有马虎等特点,因此经常在解题中出现错误。主要就小学数学解题错误原因进行总结,并提出合理化意见,以期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

小学数学解题错误原因对策纵观小学生在数学解题过程中,会发生多种多样的错误,甚至教师在针对某一点错误进行正确的指导后,学生还会在下一次做题中再次出现。因此,教师以此来归结出是由于学生不用心、马虎造成的。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正是由于教师没有结合学生实际特点,采取有效应对措施所导致的主要原因。小学数学教师要采取新的教学策略来改善这一现状,提高学生解题正确率。

一、当前小学生解题错误原因分析

1.基础知识掌握不牢

当前小学生在基础知识掌握上面出现的问题主要体现为基础知识概念混淆。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受到年龄及思维模式的影响,针对数学问题缺乏一定的认知能力,思考意识不够,尤其在具体相似概念的基础知识上具有一定的理解难度。例如,部分小学生在学习《认识小数》这一相关知识中,经常存有一定的问题。如小数点所标的位置不正确,小数比大小以及小数单位名称上经常出现错误等。其实,出现这些问题都是因为对其相关知识概念认知错误,概念认识不清,因此会在解题中出现错误。

2.计算能力不达标

小学生在解题中最容易出现的错误就是计算错误。由于受到考试形式的影响,不少学生心理会紧张,怕答不完卷子。因此,在计算中由于马虎导致运算上的错误。除了在笔头上出现计算错误外,小学生还会出现口算错误。例如,在进行20以内加减法以及20以内乘除法的题型计算中,由于不少学生为了途快,节省时间,只在头脑中顺一遍后就进行作答,如出现7+17=27;17-12=4;2×6=14;6×9=45等错误答案。

3.数学规律性知识不能灵活掌握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要求教师培养学生灵活掌握数学中存在的规律,让学生学会在罗列出的复杂数字中找出其特定的规率,从而达到简化运算的目的。比如,就数学题型进行分析时,经常会出现结合律、交换律等题目,这样出题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找到规律性解题方式后,可以切实的达到优化解题过程,快速提高学生计算效率,从而让学生可以轻松的进行答题。但是,正因为其规律性是特定的,且规律内容较为客观性,不会随着解题人思考方向而做出一定的变化。这样就会使学生在运用数学特定规律进行答题过程中,因对数学定理公式掌握不扎实而出现解题答案错误。在此,可以列举一例:2、4、8、()。根据题型可以看出这是一道典型的找规律题型,这一类题型在小学数学考试中十分常见,但是学生普遍解题效果并不理想。如果学生可以在课堂学习中准确的掌握到内在的方法后,便可以在实际解题中针对这样的题型做到迎刃而解了。但是,就是因为大多数学生并没有很好的掌握到这一规律,导致在计算中出错,不知道解题方向,也就乱填一个得数。

二、新时期提高小学生解题质量及效率的应对策略

1.在授课中有针对性的进行概念性知识讲解,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

基于上述小学生在学习中基础知识掌握不牢,从而导致解题出错率高的这一现状,教师在具体应对中,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来帮助學生掌握基础知识,并在实际解题中可以将其进行灵活的运用,为学生树立起数学学习的自信心,从根本增强数学解题能力。在针对概念性知识进行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其与学生实际生活进行紧密结合,将数学教材中一些抽象化且复杂的知识概念变得通俗易懂,更具形象化和生动化,以此来增进学生的理解性,加深印象,为日后的解题打上坚实的基础。例如,在学习《认识小数》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先就小数概念进行讲解,为了可以让学生更加清晰地理解小数的含义,教师可以设计出这样的教学活动,将1m平均分为10份,让学生在格尺上试着找出一份的距离大致有多长。学生在实践中教师要适当渗透小数的含义,10份其中一份可以表示成1/10,用小数进行表示就是0.1m。随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列举出生活中常见到的小数形式,如商店里所标出的价格为5.5元等。在教学进行到最后,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些小数题型,让学生在解题中巩固小数含义,提高解题正确率。如将1m平均分成1000份,平均每份为多少毫米,用分数表示为多少米,用小数来表示多少米。学生在解题中可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巩固所学习的内容,为日后的解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2.利用规律性内容加强学生解题技巧,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由于很多学生在解题中经常掌握不到方法,解题思路出现混乱,使得答案经常出错。长期下去,学生在心理就会对数学题产生畏难情绪,可能题型稍微变化一下样式,学生立即就慌了方向。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日解题教学中多为学生传授一些规律性技巧,特别是针对一些找规律性的题型,学生在掌握到方法后便很快的得出答案。面对在解题经常出错的学生,教师也要耐心的予以指导,鼓励学生增强自信,放平心态,这样才能使学生潜在数学能力被充分的激发出来。例如在针对找规律题:2、4、8、14、(),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从前几个数字之间去发现隐藏的规律,不要只关注数字本身,这样就会被现有的数字所障碍住。如2和4之间相隔2个数,4和8之间相隔4个数,8和14之间相隔6个数,那么将相隔的数字进行组合排列,就会得出2、4、6,在14后面所排列的数字,应该从前几个数字之间去找寻规律,也就是14与下一个数之间应该相差8,从而会依次排列出2、4、6、8,这样学生的解题思路就清晰了,知道应该用14加8,得出22,这样答案就自然而言的得出来了。

3.总结错误问题,提升计算效率

根据目前小学生现存在的计算错误根源,知道学生计算错误大部分出自口算上面。因此教师可以在每节课上课前,加强学生的口算训练,让学生经常默背乘法口诀以及20以内的数字变化加减运算,并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经常出一些两位数以内或以上的口算训练,以此来让学生熟能生巧,提升口算效率。例如,根据数学考试题型,进行乘法训练:3×5,5×8,8×16,16×7等,在课前以班级每一纵列的形式,让每一位学生起立进行计算;针对分数、小数以及百分数也可运算也可展开如下的互换训练练习:1/4=0.25=25%;1/5=0.2=20%等。通过这样的训练方式可以加深学生对于这些知识点的有效运用,从而增强了学生计算准确率,避免在实际解题中出现运算上的错误。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生在实际解题过程中会出现一系类的问题,归根结底就是学生没有牢牢掌握到基础知识,且对数学知识理解能力较差,解题技巧欠缺等原因,造成的在解题过程中丢分现象严重。因此,身为教师要积极发挥引导作用,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来因材施教,依据学生认知水平来不断地改进教学策略,为学生传授更多的解题技巧,以此来全面地提升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淑廷.小学数学解题错误归因及策略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5,(12):74.

[2]陈联琼.小学数学解题错误归因及对策研究[J].教育,2016,(07).

[3]聂冬芹.小学数学解题错误归因与策略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5,(22):141.endprint

猜你喜欢

小数基础知识题型
常见数列创新题型归纳
失踪的小数
随机抽样题型“晒一晒”
例说数列与不等式的综合题型
通过变式训练,夯实基础知识
聚焦圆锥曲线的新颖题型
假期数学竞赛指导(二)
一起解答含小数的方程
小数精灵成长记
数轴上的小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