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构筑在于“慢”设计一多维度重新审视设计的生态文化内涵

2017-10-30任志芳

设计 2017年3期
关键词:文化意识生态

任志芳

摘要:“生态”一词随着社会的进化,自然供应能力的退化,被逐步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低碳、节能、绿色等词已经耳熟目染,但是如何做到生态民生人本化,却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话题。现代一般意义上的生态,往往只是简单地将目光投向物质材料的生态化,如运用科技手段结合生态学等研发的生态型材料等,却忽视了生态的文化意识的树立及普及传播,以及与人们的生活方式、经济节奏甚至功利心态之间的矛盾复杂关系,本文将从环境伦理学、经济与社会学、生态哲学等多角度,去探讨生态设计的关键点,以及未来发展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生态 文化意识 慢设计

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7)02-0072-02

一、慢设计的由来

(一)快生活下设计现状的反思

经济发展之快,我们几乎快跟不上它的脚步,与之同来的是不断的新设计,新视野使得我们眼花缭乱,设计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新的设计、新的产品也令我们当下的生活变得充满物欲与急躁消费:吃的是方便快餐、速冻饺子;喝的是速溶咖啡、塑料包装绿茶;用的是寿命都不长的智能手机、快速搅拌机,住的是几个月钢精水泥搭建的“水泥盒子”,伴随快节奏生活的同时,我们也失去了很多,比如享受生活品质过程、民族文化、人际关系等。最重要的是伴随快生活节奏,设计的快慢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产品使用的寿命,换言之就是这种没有深思熟虑严谨推敲的设计态度直接导致了资源的浪费、环境污染、视觉的污染,当然,这和社会经济发展、人口、社会文化文明、政府政策等很多方面息息相关,但当今浮躁的环境能有多少城市建设、产品设计、视觉设计是慢下来的可以经得起时间检验的好的设计?我们要想建设真正的生态文明、生态设计就不单单是从生态材料等说起,更重要的是需要“慢”设计的严谨。这里的“慢”,不是指设计的快慢,而是对设计认真负责的一种态度、一种思维方式,是指设计师对设计的耐心、深思、严谨。

(二)快设计导致的设计现状:无度设计、过度设计

现代的快设计,我指的是没有经过细细调研策划匆匆完成的设计,不是指设计的时间快慢无关,指的是一种设计态度。当下很多设计要不就是“无设计”,要不就是“过度”设计,我们强调设计要有度,既不能无设计,也不能过度设计,“度”的把握被认为是通向美与罪恶的分水岭。——杭间《设计道》。以度为衡量标准,那么允许我大胆地可将其划分为三个阶段:无度——适度——过度,设计只有做到恰到好处的适度,才是最和谐完美的设计,当然也是最难的设计。关于适度设计:Approprite Design,又称适当设计,是国际工艺设计界针对发展中国家应根据自己国情发展工业设计而提出的一种新的概念。“过度设计”是存在于现代艺术设计中的一个问题,是针对发展中国家设计的过度而提出。

1.无度设计表现

2006年上海设计双年展中有一名为《义乌调查》作品触动我内心对于设计的深思。《义乌调查》(如图1)中满满一箱制造品垃圾从垃圾箱里溢出来堆满世界,让我不禁想到这些廉价快消品给生活制造的垃圾,而我们今天的设计很多都为了利益而匆匆完成,城市设计为了巨大利益没有未来规划而建了拆,拆了建,我们的道路交通和绿化建设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每天有多少城市楼房道路建了拆拆了建,因此才有批评家将中国城市拆迁谐音为“CHINA,拆呐”,视觉设计也是如此,广告公司没有哪个设计师会被老板允许花几天时间去创意一幅经典广告,为了快速利益,都是模板套用式或網上借用。随着经济发展,各种设计也沦为快消品设计,少了几分深思熟虑的酝酿,“慢”的深思熟虑的思考设计,这是最重要的,也是最难把握的。生态构筑之关键在于意识,思维方式,而仅仅限于表面的呼吁,或是看得见的物质材料上、环境系统上的生态。

2.过度设计表现

有一幅漫画描述比尔在试图打开一份过度包装的食品过程中,被活活饿死,夸张地表达了现在一些礼品包装的过度设计给设计资源带来的资源浪费。以盒装月饼为例,2003年中秋节国内更曾有标价31万元的“中秋月饼加住房”;2004年中秋节曾有卖价18万元“纯金金佛的月饼礼盒”。如此功能与价值过剩的包装违背了商品自身的价值,如一些酒席上高档的盒子仅是为了人们充当门面的牺牲品,热闹过后便是永久的搁置或丢弃,礼品酒品等包装设计过度设计表现在材料消耗巨大,包装体积与所包物体实在体积差距过大,用料奢华、高档,远远超出了包装保护商品、美化商品的功能初衷,而片面强调装饰功能。这乃是指一种不得体的、夸张的包装,脱离或背离产品核心价值过度追求包装的附加值,人类想要追求人际和谐的生态设计,就必须适度包装,适度设计。

二、“慢”设计案例

(一)城市建设之“慢”设计

例如,同样的旧城改造,不一样的思维方式,改造的结果却是大不相同,吴良镛创新式的“有机更新”理论,保留了老北京四合院的原有传统外貌风格,最大程度维持原有的胡同结构,同时增加了厨房、卫生间的现代设施,完成了北京四合院的危房改造。1992年被亚洲建筑协会授予“亚洲建筑金奖”。同样是旧城改造,德国在旧城改造中也毫不逊色,滞后废弃的德国鲁尔工业区经过完美规划,将废弃的工厂创意性地改造成可以举力止万人参加的大型音乐会的艺术厅;车间改成大型餐厅,排气筒改造成游乐滑梯,不用全部拆了重建的方法既有新意,又不浪费土地建材等资源,可以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环保有机再生设计,从一个传统老工业区蜕变成一个魔幻的“文化城”。然而中国除北京798、四合院、上海田子房等外,大多城市在旧城改造上都采用快而狠的办法——拆,如重庆的吊脚楼、浙江的白墙蓝瓦、福建的土楼民居等!在拆的同时,不仅拆掉了地域特色,同时也将民族文化一同拆掉。那么拆了重建的豪无特色的水泥森林呢,在当今消费时代又能保持多少年?是不是很快被消费淘汰,变为一堆城市垃圾?值得深思。这样的结果必然是导致重复建设,环境资源的浪费,视觉上的污染、环境材料的污染。endprint

日本的导向设计经过上百年的经验积累,显得相当成熟与完善。如运用色彩区分设计,为了提高使用效率,也避免人们走错,东京都厅一栋楼里面的电梯里延伸出一个颜色,延伸到电梯外面大厅地面上,而且所有通道都设有明显的标识牌。对比大同市第—人民医院的产科和儿科电梯,我和几个家属都几次在去食堂买饭的过程中迷路,这是我们设计的考虑不周。日本四通八达的地铁线也使用了同样的颜色区分,在复杂的地铁站内只需按照各条路线所特有的颜色指示牌就可以到达站台,日本的城市交通道路设计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日本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是一项精细化的系统工程,也是充分考虑各类人群与现代车辆的安全性与协调度,中国道路交通岗一般只设置同一条路的人行斑马线,而不会出现两个街角的斜向人行斑马线,而(如图2),日本的城市道路交叉口除了横向斑马线与我们相同,还多设置了斜向穿行的人行斑马线,这种设计不仅重视行人,骑行车安全性,还充分考虑到了在道路空间上保障各类残障人士的顺畅移动。

(二)生活产品之“慢”设计

再如,在现代日常生活中插座是家家户户必不可少的,但你会发现家里的插座通常具有很多的不便之处,插座与电器插线不匹配,不是孔太小,就是插入方向倾斜度不够,或是碰到插座的两口或三口的同时插入的空间间距设计不合理,以及当插座插满电器插头的时候,要想将其中之一安全拔出,而又不影响到其他电器插头的工作,既费力又很危险。那么这就需要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深入研究产品用户与产品本身之间的交互关系,只有充分了解人的需求、心理习惯、情感爱好、行为模式等诸多因素,才能更好地做好人本设计,否则将是对工业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和对生态的破坏。

(三)平面设计之“慢”设计

日本的平面设计在世界也是首屈一指的(如图3)包装系列图是利用农田废弃的秸秆做包装,既二次利用了废旧材料,也起到包装材料的环保节省。可谓是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生态设计,不是华丽的设计才是好的设计,用心的设计才是好设计。

三、“慢”设计的可持续生态意义

现在的开发商为了商业利益最大化,设计师过于急功近利,设计中自然商业化大于人文化,设计少了几分深思熟虑,而好的生态设计是需要慢的思考,慢的心境,为下一代着想的可持续设计。现在很多贵重商品尤其是礼品包装过度;而在文化深度上的度又似乎略显无度。要不完全没有设计可以称之为设计无度,要不就是设计过度,这显然不是好的设计的标准,好的设计是设计师用心慢设计;是企业经过深思熟虑的调研;好的设计是一个整个民族的慢构筑,是需要设计师、企业、政府支持、民众审美、民众生态意识等多方面的努力。

这绝不是因为商人的贪婪、设计师的不负责导致,对于一个追求工业化的社会主义中国来说,要好的适度设计有它的局限性,商人无奈,老百姓无奈,设计师亦无奈。而想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现状趋于适度设计时代,显然是需要一定时间的磨合,而这期间的“一定”时间我认为并不长,中国目前正处于生态意识觉醒、教育改革、民族文化意识总体水平的提高的过渡阶段,常言道: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生态构筑需要全人类对生态文明觉醒的民族情绪,需要全民族人民对生态设计的执着和坚持,需要政府在环保政策的大力支持,需要在经济模式与再生资源的合理布局,尤其是制造业设计师因为大量的制造业都是从这里出发,粗制滥造的产品往往是昙花一现,很快便会沦为垃圾。作为设计师的我在此呼吁设计为了我们更好的设计,请设计者放慢节奏,注重设计思维和设计过程的推敲与试验,只有这样,才能谈生态,而不单单指生态材质的运用,生态是一个长远的可持续设计大計。endprint

猜你喜欢

文化意识生态
母亲河生态大走廊
注重培养文化意识提升初中英语教学质量
“武术入奥”视阈下中国竞技武术发展思考
理工科英语教学中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策略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试评文化意识在高中英语人教版教科书中的渗透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盱眙生态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