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京华烟云》与《红楼梦》的相似之处

2017-10-30张玲

知音励志·社科版 2017年5期
关键词:京华烟云

摘 要

林语堂的《京华烟云》和《红楼梦》有着直接的渊源关系,堪称是《红楼梦》的高仿之作。《红楼梦》高度的艺术成就和深厚的思想文化内涵使林语堂大受裨益。本文试图探讨《京华烟云》与《红楼梦》的相似之处。

【关键词】整体布局;人物設定;情节设置

林语堂之女林如斯在给《京华烟云》写的序言《关于<京华烟云>》中曾提到,“一九三八年的春天,父亲突然想起翻译《红楼梦》,后来再三思虑而感此非其时也,且《红楼梦》与现代中国距离太远,所以决定写一部小说。”由此也可以见出《京华烟云》与《红楼梦》的关系非同一般。从从整体布局到人物设置再到故事情节,在《京华烟云》中都可以看到《红楼梦》的影子。

1 整体布局

《红楼梦》以贾家为中心点,以姻亲关系把贾、史、王、薛四大家族连结起来写其由盛而衰的历程。《京华烟云》在整体结构布局上借鉴了这种写法,以京都姚、曾、牛三大家族为着眼点来表现书写古老中国近现代以来的文化、社会、人生种种。小说开篇以姚家的故事为起笔展开情节,继而因儿女关系牵扯到曾家,牛家,再旁及其他,从整体上来说,《京华烟云》的这种家族小说的结构布局方式还是成功的。但由于作家对社会现实、各阶层的生活状况认识上的浮泛,再加上小说表现力的欠缺,相似的结构方式,却并没有取得如《红楼梦》那样把表现范围由家族内部辐射到社会、人生的各个层面并对其进行深入广泛地体现的表达效果。基本上还是局限在姚、曾、牛三个家庭的内部,别及到不多的其它人事,也没能得以深入成功地展开,到了第四部,在很大程度上因其放开了对《红楼梦》的模仿,反倒较宏阔、生动地反映了社会、历史及其人生种种。

2 人物设定

林语堂在给郁达夫的信中对小说中的人物设置作了这样的说明:“至故事人物大约以红楼人物拟之,木兰似湘云,莫愁似宝钗,红玉似黛玉,桂姐似凤姐而无凤姐之贪辣…孙曼娘为特出人物,不可比拟。”

2.1 红玉与黛玉

红玉、黛玉及其相似,名字里都有玉,都爱着身边的一个表哥,都身患疾病,最终都是以爱情的悲剧而告终。

红玉是《京华烟云》中重要的角色,红玉体弱多病、敏感细腻、动辄伤感流泪的禀赋气质,孤高自傲、执着于情的个性,聪明颖慧、过人的才貌,及至与阿菲青梅竹马、自小互相倾慕、情谊深厚的关系,寄人篱下的身世,悲剧的一生都与林黛玉无不相像。这样的女子,在林语堂笔下也是以悲剧告终。林语堂儿子林如斯曾说,父亲写道红玉之死非常悲痛曾经放声痛哭,以至于停笔几天无法再写下去。《京华烟云》第十四章“苦离别银屏伤怀”写体仁与银屏的关系,第二十七章“红玉阿菲纯情挚爱,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写红玉和阿菲的关系,其中诸多细节、人物情怀心情,都是出自于对《红楼梦》中宝黛的仿写。

2.2 姚木兰与史湘云、薛宝钗

林语堂曾说过:“若为女儿身,心做木兰也!”木兰是作者的理想女子,她的形象融合了《红楼梦》宝钗与湘云的的优点。木兰与湘云,她们皆豁达乐观、爽朗率真,确有相似之处。小说中的木兰也始终都有着爽朗豁达的心境正与湘云相似。她生气勃勃,活泼乐观,才情洋溢,写作时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妹妹莫愁吃一只螃蟹的时间,她可以吃下三只”。平日里与人交往之中,她更是幽默风趣,不拘泥于小节。。林语堂赞美中国女性的传统妇德,他认为“女人的本分,应当是‘贤妻良母。她既忠贞,又柔顺,而常为贤良的母亲。”木兰作为林语堂最欣赏的女性,身上自然不乏这些美德。这样的木兰让人不得不想起宝钗。宝钗生于皇商之家,知书达理,家教甚严。这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时代,宝钗的规劝是善意而又无奈的。当沦为家族联姻的牺牲品,她心里怨母亲办得糊涂,却不肯多言。她在红楼梦中代表的是温柔敦厚,安分娴静,这一点与木兰的形象有十分相似。但木兰与宝钗代表的人生理想形态却又不完全相同,木兰的人生愿望却“只想做个平民,不问政治,不求闻达”与宝钗以“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的态度相去甚远。

3 情节设置

小说《京华烟云》在许多具体情节上,对《红楼梦》也多有模仿。在《京华烟云》对《红楼梦》各个方面的模仿中,最不成功的就是情节构思上的模仿。林语堂是研究文化的大家,其文学作品,多以中西文化的沟通传递为主要使命,他的小说作品亦是如此。《京华烟云》是林语堂的得意之作,其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对西方人讲中国文化,使西方世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小说对《红楼梦》的模仿,也多出于这一目标指向,这本无可厚非。但诸多情节不顾现实、逻辑、情理的合理性,生硬地模仿甚至照搬,非但不能成就其表达目的,反倒弄巧成拙,大有东施效颦之嫌。如:小说第四章“沐恩光木兰如私塾,探亲戚曼娘交新朋”中经亚使坏导致木兰从树上摔下来,被曾老爷一阵暴打,接着曾夫人、曾老太太出场,其情景与《红楼梦》中宝玉挨打,王夫人劝护、贾母怒斥贾政一节如出一辙。《京华烟云》中因体仁出国留学滞留香港,孔立夫、姚莫愁、姚木兰几个人为了勉励其一改前非,进取向上完成学业,焚香限时限量写信劝勉体仁一节也是对《红楼梦》情节的模仿。

综上所述,《京华烟云》之于《红楼梦》已不仅仅是模仿和继承,更融入他独特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使《京华烟云》成为一部完整的成熟的具有独立意义的小说。

参考文献

[1]林语堂.京华烟云[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16(06).

[2]闫浩岗.具有“红楼”血缘的两部中国现代小说[J].红楼学刊,2002(01).

作者简介

张玲(1990-),女,汉族,江西省靖安县人。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

作者单位

南昌工学院 江西省南昌市 330000endprint

猜你喜欢

京华烟云
论《京华烟云》人物的命名方式
父亲写《京华烟云》时哭了两次
父亲写《京华烟云》时哭了两次
从文化角度看《京华烟云》创作中的翻译策略
《京华烟云》中中国文化的对比与再现
从文化缺省补偿角度看《京华烟云》中文化负载词的复译
探究林语堂作品落后女性观的原因
用梁实秋的文学批评分析《京华烟云》中的姚木兰形象
从文化缺省补偿角度看《京华烟云》中文化负载词的复译
探究林语堂作品落后女性观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