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常行为对于小学生人格塑造影响所在

2017-10-25潘晓利

西部论丛 2017年5期
关键词:人格塑造日常行为小学教育

摘 要:文章综述了人格对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分析教师日常行为对学生人格塑造的造成的影响,提出教师如何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以自身言行为范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帮助学生的人格塑造。

关键词:人格塑造 小学教育 日常行为

小学是培养学生行为习惯、塑造人格的重要时期,教师作为日常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不仅承担着完成课程内容的责任,自身的言行举止更是对学生的未来发展造成了深远影响。人格,在心理学上被定义为一个人整体的精神面貌,是一种个性特征,具有稳定性和倾向性,同时也是一种自我控制能力和自我意识。在教学日常中,学生的人格形成离不开老师的言传身教,在学生的小学阶段向他们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养成正确的道德品质,是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对小学生人格塑造的重要性

(一)人格的内涵

人格是一个较为抽象的概念,心理学家将其定义为一种个性特征,帮助大众对其有一种大概方向的理解。然而人格内涵却是一种较为复杂和丰富的概念,它包括了一个人对社会的所有感知,无论是道德、个性、兴趣、情感还是智力、责任心、执行力、荣誉感,都属于人格的范畴。一个人的人格,是对其态度、信念、道德的真实反映,体现了其做人的基本原则,是规范自身行为的最佳途径。在不同的专业情境中,人格具有不同的具体表现,从社会学角度看,人格体现了一个人的社会价值;从道德伦理的角度出发,人格又展现了一个人的道德水准;基于法律的定义,人格是作为一个人的资格。总而言之,人格的塑造,对一个人的成长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教师作为学生的主要效仿人群,要积极引导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格。

(二)在小学阶段塑造学生人格的作用

人格塑造是文化教育的重要环节之一。健全的人格,作用于人的情绪管理、压力应对以及创造力培养。小学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还处于儿童阶段,情绪的掌控能力达不到成人水平,塑造学生的人格,引导学生正确控制自身的情绪,减少情绪带来的负面影响,有助于学生提升学习效率,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其次,随着学习难度地不断增加,学习压力越来越大,在小学阶段锻炼学生人格,有利于协助学生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应对各种外界压力。最后,基于素质教育要求,现阶段对学生的创造力培养越来越重视,而人格养成对学生的创造力培养也具有积极作用,在小学阶段积极塑造学生的人格,是保持学生人格特性的重要途径。

(三)影响人格塑造的因素

人格的形成受到生物遗传、社会文化、家庭环境、学校教育以及个人主观等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小学阶段学生人格塑造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日常行为,是学生对正确价值观念、道德品质、行为习惯的直观理解。对于小学生来讲,学校教育是人格养成的主要途径,教师作为教学主导,无论是无意识的日常行为还是有意的引导,对小学生的人格塑造都造成了最直接的作用。

二、教師日常行为对小学生人格塑造的影响

(一)帮助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小学教师的日常行为对学生有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学生的精神养料,往往对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树立有着积极作用。小学阶段的学生对社会的认知还停留于基础层次,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严格规范自身的言行,传输正面的意识、理念,是帮助树立学生价值观念的方式之一。教师的日常言行也是其自身人格魅力的体现,所谓言传身教,只有教师本身是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才能有助于学生个人的人格塑造。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小学阶段教育最重要的教育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将来的学习奠定基础,是学生步入素质教育的良好开端。教师日常行为,是学生学习模仿的典范,如果一个教师只对学生进行空泛的理论教育,不能使学生正确认识知识内容的本质,是不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教师要重视日常行为对学生的影响,端正自己的教学态度,时刻注意自己在跟学生接触过程中的行为举止,为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树立最基本的标准,引导学生在小学阶段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三)有助于学生道德素质提升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职责就是教授学生必需的知识内容,以自身的行为举止、道德素质,为学生树立良好的示范。教师的日常行为体现了自身的道德素质水准,一个道德修养极高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其良好道德行为,成为优秀的道德范例,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道德素养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规范一个人社会行为的重要标准,小学阶段学生对教师的尊重程度是最高的,教师要利用这个特点,以自身的道德标准,为学生的道德修提升,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

三、如何在日常教学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人格

(一)重视习惯养成教育

“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人格塑造是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这是比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教学目标。一个良好、健全的人格,有助于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提升学习效率,以致于取得优异成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养成教育,规范日常行为,对学生的言行、态度进行有效培养,对塑造学生人格具有重要作用。

(二)建立和谐的人际交往关系

人是社会性的动物,建立和谐的人际交往关系,是人格塑造的重要影响因素。“精神需要精神的感染,道德需要道德的濡化,人格需要人格的陶冶。”论学生和老师的相处时间,往往是胜于家庭相处时间的。教师的行为相比言论,会对学生的教育造成更大的影响。教师要在班级、学校这种小型社会环境中,营造和谐开放的教育环境,为学生的人格养成提供土壤。

(三)培养竞争、合作精神

一个健全的人格,少不了竞争意识与合作精神,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勇于竞争,树立学生的自信、自尊,通过竞争实现自我价值,引导学生形成顽强坚定的自我人格。其次,合作是学生相互促进,互相影响的前提,教师要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体会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让学生的人格中具备合作精神。

四、结语

日常行为对学生的人格塑造具有积极作用,教师作为教学主导,要在教学活动中严格规范自身的行为,为学生的人格塑造起到良好示范,同时要结合科学的教学理念,多方面引导学生的人格塑造,让小学阶段的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为未来的学习、生活,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磊.小学班主任对小学教育的影响[J].中国教师,2016(S1):169.

作者简介:潘晓利(1982.12-)女,汉族,四川绵阳,本科,小学二级教师,绵阳市绵阳中学英才学校 621000,研究方向:小学的习惯养成对人的毕生发展的影响。

猜你喜欢

人格塑造日常行为小学教育
小学生命教育策略研究
日常行为干预模式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儒家君子人格的当代意义
不忘初心 幸福前行
农村幼儿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
公安大学生健全人格塑造与思想政治研究
探究“学讲计划”背景下的语文教学
研读教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与有效性的方法研究
略谈小学语文课堂的生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