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个英译本黄帝内经脉象翻译对比研究

2017-10-25龙旸

校园英语·上旬 2017年11期
关键词:译者主体性黄帝内经英译

龙旸

【摘要】传统翻译理论将原作和作者置于中心,而将译者置于边缘地位,使得译者一直得不到应有的关注。随着翻译界的文化转向译者开始逐渐得到重视,贯穿于翻译活动中的译者主体性也成为学者研究的重点之一。脉象是中医学里重要内容之一,而黄帝内经作为中医最早的医学典籍,其中关于脉象的研究也十分值得研究。本文将选用内经中六篇以脉象为主的篇章作为研究对象,以李照国译本和倪毛信译本进行对比研究,以此说明译者主体性在译文中的重要性及其体现。

【关键词】黄帝内经 英译 脉象 译者主体性

一、译者主体性

传统的翻译理论将译者视为“隐形人”,要求翻译和译者以原作为中心、以作者为中心,七十年代的“文化转向”使得学者们的关注开始投向译者的地位和影响翻译的社会文化历史因素,译者从前边缘化的地位得到改变,译者的主体性也得到更多的重视与研究。查明建与田雨将译者主体性定义为“译者在尊重原文和原作者的前提下,在翻译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主观能动性”,它包括了译者的文化意识、人文品格和审美创造力。许钧也指出这种译者在翻译过程体现出来的创造意识会直接影响翻译过程和翻译结果。

近年来国内对黄帝内经的英译研究呈现上升的趋势,分别从目的论、生态翻译学、接受美学、阐释学等视角来进行,且多数都是集中于整本研究及不同版本的对比研究,而单以内经中脉象这一块的研究并不多,因此本文以内经中的有关脉象的内容作为研究也不失为一次创新的探讨。

二、译者主体性与脉象翻译

脉诊是中医学最重要的诊断方法之一,在中国,各朝各代都有丰富的脉象理论及术语,它不仅是中医学的特色,也在世界医学文化中占举足轻重之地。但是目前对于脉象翻译的研究为数却不多,大部分的脉象都是用一个形容词加在脉字前面用来描述,例如中医里的四大脉象,浮沉迟数,又如滑脉、短脉等,所以找到其对应的英语词直译即可。一些并不是用一字来描述的脉象,如中医七死脉里的屋漏脉、鱼翔脉等,兼用意译、仿词法来翻译更佳。但即使是对同一个脉象的翻译,不同的译者也会给出不同的译法,这正是由于译者在个人和外界双重因素下的影响所造成主体性发挥的不同而导致产生不同的翻译。由于古汉语和中医学语言较晦涩难懂,中医的翻译有着一定的难度,现今脉象术语标准化系统也尚未建立,对于有关脉象内容的翻译更是存在着许多不同的翻译形式,李永安、李照国等学者都提出要对脉象翻译实现翻译标准化的要求。对于脉象的翻译众多学者也提出自己的观点,如李照国的自然性原则、民族性原则、简洁性原则,李永安的科学性原则和回译性原则,张海红与施蕴中认为在翻译脉象时要区分术语命名和术语内涵解释并且尽量多的使用常用词,这些都为脉象翻译研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三、译者主体性在两版脉象翻译中的具体体现

黄帝内经中涉及脉象内容有许多,本文将选其中四篇单独以脉象为主题的篇章,即阴阳别论篇(第七)、脉要精微论(第十七)、平人气象篇(第十八)、玉机真脏论篇(第十九),以李照国译本(下文简称李本)和倪毛信译本(下文简称尼本)作为语料分析,以此证明译者在翻译中体现出积极的能动性的体现。本文先对部分脉象术语的翻译进行对比:

据表可见,关于脉象的翻译李本主要用音译法,用拼音作其读法再加其意义于括号注释中,并且首字母大写形成一个特定的词汇,而尼本则主要是在英文中找其相对应的单词而后直接加上pulse作为该脉象的翻译。李本更强调保持原文的内容与形式,主要使用音译、直译的方法。尼本直译脉象术语时也并未用首字母大写。要呈现优秀的中医典籍翻译需要译者充足的知识储备与过硬的双语能力,而翻译过程中受到如赞助人、目标读者等因素的影響也将会对译作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将从译者的知识结构、翻译目的和赞助人三点,举例例证译者主体性在翻译中的体现。

1.译者的知识结构。例1:粗大者,阴不足阳有余,为热中也。来疾去徐,上实下虚,为厥癫疾。

Li:The rapid-coming and slow-going pulse indicates epileptic disease due to Shi (Excess) in the upper and Xu (Deficiency) in the lower.

NI:When the pulse arrives quickly but leaves slowly, this indicates an excess in the upper jiao and a deficiency in the lower jiao/cavity.

本例中倪毛信作为一名医师,还使用了医学里的词汇“the systolic”和 “the diastolic”来更加细致地进行解释,使得脉象这一对外国人而言可能神秘的东西变得不再那么高深莫测。而对于“上” 和 “下”,李本译作“the upper” 和“the lower”,而尼本译作“the upper jiao/cavity” 和“the lower jiao/cavity”。“上”“下”在这里不仅仅是方位词,三焦是中医藏象学说里的特有词汇,是将人的躯干分为三个部分,胸膈之上为上焦,胸膈至肚脐为中焦,肚脐以下的内脏器官为下焦,倪毛信自幼同时接受中西医两种医学系统的教育,所以他对“上下”的理解更加准确,由此可见译者的知识结构会对译者主体性的发挥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到翻译作品。

2.译者的翻译目的及翻译策略。例 2:鼓阳胜急曰弦。

Li:Rapid and powerful beating [of the pulse] is called Xian (taut or wiry).

Ni:“A pulse that is full and tense, as if touching a string on the pi pa, or Chinese guitar, is called wiry.endprint

李本属于大中华文库之一,是我国将中国文化推向世界的一个重大出版工程必须力求精准、强调权威,所以李本在翻译策略上采用的异化和直译。而倪毛信则偏好向西方读者介绍宣传中医,为了让英语读者更易接受读懂内经,所以多是用归化和意译。为了让译文更贴近英语环境,尼本用guitar这一西式乐器来和中国的弦乐器做对比,将琵琶译是“Chinese guitar”,用来解释“弦”。

3.译本的赞助人。例3:鼓阳相至而绝曰石,阴阳相过曰溜。

Li:[The pulse that beats] powerfully but is difficult to be felt [under light pressure] is called Shi (sinking). Quiet beating [pulse] is called Liu (peaceful)

Ni:A pulse that is neither too strong nor too weak, which comes and goes in a rhythmic fashion, flowing like a stream, is called a slippery or moderate pulse.

李本是大中华文库之一,其活动发起人是政府相关部门,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领导编译的,因此李本的翻译强调权威准确,所以李本严格按照原文翻译。而尼本活动发起人是倪毛信本人,所以在翻译时有相当大的自由空间,本例中解释了石脉和溜脉。溜脉往来流利节奏自缓,李本严格按照原文格式和内容,将其译作“peaceful”,再用前面的“quiet beating pulse”辅助解释,倒也正确。尼本则加上了“neither too strong nor too weak...flowing like a stream”,非常准确的描述了溜脉的脉象,因尼没有赞助人或出版商的限制,所以翻译时可以有一定的自由来进行改写。

四、总结

通过以上李本和尼本的内经脉象翻译对比研究,可以看出:有关脉象术语翻译,李本多是采用音译结合直译,尼本多是结合直译与意译;有关脉象内容的翻译李本多是选择直译和异化翻译法,而尼本则是更多的意译和归化,这也使得两版在语言风格上迥然不同。

虽然我们并不能笼统地下结论说哪个版本好或者哪个版本不好,但是通过对比可以发现,李本虽尽量保持原文形式与风格,但是由于大量的加注以及音译,使文章读起来并不通顺;而尼本的英译更容易让英语读者所接受。因此对于如黄帝内经这样的中医典籍的英译不应以“准确忠实对等”作为衡量译本优劣的绝对标准,而是应该从更多的角度去分析译者和译作,并且衡量影响译者及译者主体性的各因素及其对译文的影响,才能对译作有一个更公正完整的评价。未来对于不同译本的脉象内容的对比研究仍十分重要,只有通过不同译本间的对比、衡量、评价才能得出更为科学客观的结论,为更好的译法提供科学的依据。

参考文献:

[1]Maoshing Ni,the Yellow Emperors Classic of Medicine.[M]Shambhala Publication,2011.

[2]查明建,田雨.論译者主体性—从译者文化地位的边缘化谈起[J].中国翻译,2003(1):19-24.

[3]李永安.中医脉象翻译的原则和方法[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2):1130.

[4]李照国,刘希茹.《黄帝内经素问》汉英对照[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5.

[5]李照国.论中医名词术语的翻译原则[J].上海科技翻译,1996 (3):31-33.

[6]许钧.“创造性叛逆”和翻译主体性的确立[J].中国翻译,2003(1):6-11.

[7]王冰.重广补注黄帝内机素问[M].科技文献出版社,2011.

[8]张海红,施蕴中.论中医脉象术语的翻译[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7):656-657.endprint

猜你喜欢

译者主体性黄帝内经英译
顺应论视域下“中华老字号”企业简介英译的翻译策略
翻译目的论下江苏菜系英译研究
文学翻译主体的诠释学研究构想
从译者主体性解读曾朴的翻译思想
目的论视角下译者主体性的发挥
《黄帝内经》修辞格英译研究
“小”的英译
《黄帝内经》“酒伤”理论析要
略评法学论文篇目之英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