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边城》中翠翠形象的双重性

2017-10-21张娜

西江文艺 2017年19期
关键词:双重性人性美边城

张娜

【摘要】:《边城》是沈从文先生的代表作,小说中的人性美历来被人们称颂,而人性的另一面则被忽视。通过对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形象进行分析,既展现他们美的一面,也展现他们人性的弱点:翠翠的自然美、亲情美、爱情美以及脆弱、自卑、懦弱;这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人物形象,并更接近作者的写作意图。

【关键词】:人物形象;双重性;人性美;人性弱点

沈从文的《边城》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这正是沈从文先生恋情和事业双丰收的时候。那时的社会虽然有些动荡不安,但从整体上来说还是稍显和平。那美丽的湘西世界,那如诗般的世外桃源的意境,总令我们心驰神往。陈晓明认为沈从文写的是纯粹的乡土文学,“包含着对乡土自然和乡土人伦的双重肯定”。[1](P143)沈从文笔下的翠翠无不展现了善良、朴实的特点,闪耀着人性的光辉,然而翠翠也存在人性的弱点。因此,《边城》中翠翠形象的双重性更值得我们去探析。

翠翠形象的双重性

(一)翠翠的美

1.翠翠的自然美

《边城》中的人物形象大多是善良淳厚的,展现了湘西茶峒的美好的人性。尤其是翠翠,她是形象鲜明的女性人物,历来被人们看作是人性美的化身,可以说翠翠是《边城》的灵魂。

现代作家塑造的俊美的少女形象数不胜数,但作者另辟蹊径,让主人公与自然相互辉映,在描写翠翠时,一开始便将她置于一种优美的自然环境当中,“小溪流下去,约三里便汇入茶峒大河。人若过溪越小山走去,则只一里茶峒城边。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远近有了小小差异。小溪越二十丈,河床为大片石头做成。静静的河水即或深到一蒿不能到底,却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鱼来去皆可以计数。”[2](P4)这样的环境,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水了,沈从文先生自己也说过,“我作品的一切背景都少不了水”。[3](P434)在水的环绕下长大的翠翠,生性也如水一样纯洁,就连她名字的由来也是因为生活的两山处有篁竹,翠色逼人,便有了“翠翠”这个名字,它不仅代表着顽强的生命力,同时也是一种良好品质的象征。

2.翠翠的亲情美

百善孝为先,孝敬长辈自古以来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点在翠翠身上显露无疑。翠翠自幼父母双亡,与外祖父相依为命,爷爷的爱不是母爱却又胜母爱,翠翠对爷爷的依赖可想而知,就算是去仅有一里路的城里看热闹,也不愿和爷爷分离太久,情愿帮爷爷撑船,不想让爷爷孤单一人。孤独落寞的时候,她希望爷爷在她身边,让她能有安全感;爷爷兴致好时,她便依偎在爷爷身旁,听爷爷讲故事、吹笛子……而翠翠一想到祖孙分离的场景,就让她“小小心子”“跳跃不已”。

3.翠翠的爱情美

翠翠只有十几岁的年纪,情窦初开,对爱情十分朦胧,父母的爱情悲剧使得她对感情无比向往。一次无意中遇到了在劃船竞赛中夺得头筹的傩送,翠翠对傩送一见钟情,爱情的种子悄悄在心中发了芽,从此她便觉得自己在感情上多了些责任,也多了些寄托,但又不好意思说与他人听,只是从此多了心事。这种期望如大树似的在翠翠心中茁壮成长,她对有“岳云”之称的二佬傩送的感情渐渐明朗,以至于在乘船的时候,无意中听到傩送要与家中有碾坊的女子结婚时,十分难过,再加上其他人的闲言碎语,碾坊同渡船的选择,更是戳中了翠翠心中不为人知的秘密。只是翠翠不知道的是,傩送也喜欢她,为了讨得翠翠的欢心,傩送按照他们那里的习俗,在月下为翠翠唱歌。可惜的是,翠翠一直被蒙在鼓里,不知道那个为她月下放歌的男子是她的心上人。变故总是发生在不经意间,同时爱慕着翠翠的大佬天保出走,死于水流之中,这为翠翠与傩送的感情划上了一道深沟,天保的离去让傩送痛心不已,又得不到翠翠的回应,于是傩送一怒之下下桃源去了。

汪曾祺曾说过:“翠翠的爱情是一场梦。”[4](P364)这场梦很美,美得让人心醉。生长于山水间的翠翠,是一块尚未经过雕刻的美玉,她对爱情存在期盼,却又不是不折手段去得到,而是带有一种朦胧的情感,表现出了少女特有的矜持。虽然命运的捉弄让翠翠备受打击,让她的爱情受创,但她没有没有放弃,仍然对未来满怀信心,在等待着不知归期的心上人回来。可能永远不会回来,也可能明天回来,这种等待,本身就是一种开始,一种希望,一种美好。

翠翠的美,是天然的美,人性的美,其中夹杂着悲剧的爱情美。

(二)翠翠的人性弱点

1.翠翠的脆弱

不可否认,翠翠的确是美的呈现,但她终究只有十几岁,正处于青春期,处于一种懵懵懂懂的状况之下,不懂得人情世故,对感情的事情把握的不是很准确。从端午节遇到二佬傩送开始,翠翠便对他上了心,时不时的想起傩送,但她不懂这就是爱情的萌芽。随着翠翠渐渐长大,心事也逐渐多了起来。在自然中长大的翠翠,没有经过系统的教育,与一切事情似乎都存在着隔阂,包括与爷爷的隔阂。在翠翠明白自己喜欢的人是傩送之后,她没有告诉爷爷,默默藏在心里,从不主动,甚至在爷爷向她提到大佬天保的时候,翠翠不喜欢天保也不做声,只在涉及二佬傩送时才会羞红了脸,她的少女情怀没有人明白,以至于后来生了许多事端。在小说中,翠翠总共哭了两次,一次是爷爷去世之后,心痛的哭,另一次则是得知天保出事之后,惭愧的哭。

2.翠翠的自卑

翠翠的心中同时是有些自卑的。翠翠是个私生女,母亲和父亲的事情为世俗所不容,还牵扯到种族间的关系。在茶峒,大家虽然不会戴着有色眼镜看待翠翠,但大家都心知肚明。翠翠渡船时看见团总家的女儿手上戴着一副银手镯,不禁钦羡起来,连祖父的规矩都忘记了,一时失神收了他们的钱。当翠翠听见要与傩送结亲的小姐是自己曾经羡慕的那位,而且团总家中还有碾坊作陪嫁,那座碾坊是爷爷也称赞的,心中的自卑更是被放大到不可忽视的地步,翠翠的心中久久平静不下来。翠翠家中只有一艘船,与团总家的女孩子相比,翠翠可以说是一无所有。眼前的物质利益或许还不至于成为翠翠与傩送之间的阻碍,但两相对比之下的落差让翠翠难过,她不敢直面现实,生活在自己的想象当中。马兵把一切都告诉翠翠时,翠翠能做的只能是伤心了一个晚上。爷爷三番四次问翠翠婚嫁的意见,翠翠都避而不答,也是出于对现实的一种逃避。尤其当翠翠知晓自己的做媒对象是大佬不是二佬时,她明明喜欢着二佬,却看着大佬的作为,她心中想哭,却也哭不出来,是她对现实问题的逃离。这里我们能隐隐约约的感到传统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思想对翠翠是有一定的影响的。

3.翠翠的懦弱

在小说的最后,看着翠翠长大的白塔坍塌了,翠翠在等着一个不知归期的人回来,傩送兴许明天回来,或许永远不回来。对于未知的事情,人类或多或少都是有些恐惧甚至是绝望的,而翠翠或将一生都在这种不可知的未来度过,但她没有去反思自己,对自己的情况进行明确的分析,为自己的将来和幸福去争取、去反抗,她只是将自己放在了这种无尽的等待之中,从这方面来说,她又是懦弱的。

从以上这些层面来看翠翠,她的人生悲剧主要是一种性格的悲剧,是她自己的被动、脆弱、自卑、懦弱导致了她的爱情和她以后的生活的幻灭。

大多数人关注的重点是《边城》的体现的美,它的确很美,像世外桃源一样。但是他们都忽略了作品中人物的人性弱点。那时的沈从文已经走出了湘西,来到了北京,但北京与他想象的不同,这里有帝国主义的压迫以及官僚统治的民不聊生,他感到了这座城市的虚伪和冷漠,他想要重铸国民性,于是写下了《边城》一书,勾勒了一副美丽的生活画面,想要展现美好生活。小说的结局看似充满希望,实际上却是一个悲剧,主人公并没有在一起,这个悲剧让我们明白:边城不再美好,世外桃源终究是一种向往,人性的背后是人性的弱点,它带给我们的是美的幻灭感。

参考文献:

[1]温儒敏,陈晓明.现代文学新传统及其当代阐释[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143.

[2]沈从文.边城(纪念版)[M].武汉:武汉出版社,2013:4.

[3]凌宇.从边城走向世界[M].北京:三联书店,1985:343.

[4]汪曾祺.又读《边城》[A].汪曾祺文集(文论卷)[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93:364.

[5]陈思和.中国现当代文学名篇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1.

猜你喜欢

双重性人性美边城
《风媒花》中镰原文雄的人物形象分析
灰狼和山羊
塞翁失马
熏风四月到天涯
皈依真·善·美
人性美的“价值”最大化
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双重特征与有效引导
沈从文小说《边城》中的人性美探究
齿轮副双重性的分析研究
温暖的绝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