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劳动体验与情感教育之间的协同效应

2017-10-21尉泸琴

西江文艺 2017年19期
关键词:协同效应情感教育

尉泸琴

【摘要】:3~6岁是人的智力、个性、劳动意识等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在这段时期,幼儿的各种心理过程都带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和随意性,他们对周围世界的抽象理性认识仅仅开始萌芽,情感在幼儿心理生活中占有了主导地位。因此,幼儿情感的发展对幼儿认识活动的发展和个性的形成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情感教育渗透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而在开展劳动体验时,效果特别突出。

【关键词】:劳动体验;情感教育;协同效应

幼儿期是认知、情感发展的关键期。幼儿教育就是要珍视幼儿期这一人生最佳的教育时光,让幼儿在被理解、被信任中以自己的方式来认识事物,了解社会。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幼儿的发展不取决于客体,也不取决于主体,取决于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而相互作用是通过具体的活动来实现的,没有活动就没有真正的学习。因此,在幼儿教育中最值得重视和探讨的仍应是如何培养幼儿的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问题,促进孩子的情感发展,并又以此为起点带动孩子自觉地形成良好的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从而达到两者之间相辅相成地协同效应。

一、开展劳动体验,促进情感教育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在儿童眼中,世界是多姿多彩的。大自然、大社会中有着许多新奇和奥秘,他们睁大求知的双眼,对所观察的一切事物赋予生命。万事万物、一草一木都是他们学习的源泉,而“实践”赋予了孩子探索学习的武器。当孩子投身到田地时,知道鸭子们会齐齐地排队;当去超市购物时,知道了货物上条码的作用;当参观蛋糕房时,知道了奶油也能画画……,在这里,孩子们有了认知的发展。当亲自去当收银员,亲自去当图书管理员,亲自去伙房帮厨摘菜时,体验到了劳动者的勤劳与辛苦,让孩子体验劳动的快乐,树立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荣辱观,发展完善人格,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高尚的心灵是在劳动中逐渐培养起来的,关键是要使儿童从小就参加劳动,使劳动成为人的天性和习惯。”但目前看来,由于独生子女的不断增多,家庭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幼儿的劳动意识越来越差。因此,在3~6岁这段人的智力、个性、劳动意识等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我们对幼儿劳动观念的培养更要有紧迫感、危机感,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对幼儿进行潜移默化的劳动教育,让其知道劳动是光荣的。我们常常发现,孩子劳动,年龄越小越积极。进入大班后,有些孩子对待劳动就会中途偷懒,需要催上几次才把事情做好。究其原因,是我们往往把孩子当成了从事劳动的对象,对做前和做后的引导抛掷脑后,简单的叫孩子去做这个,做那个,没有让孩子在参与劳动的过程中获得对自身价值的认识,忽视了孩子劳动的情感体验和过程的教育。久而久之,幼儿的劳动热情淡漠了,慢慢地把劳动当成了一种负担。所以,劳动对培养和发展孩子健康人生有着积极而重要的意义。

二、劳动体验为幼儿的良好情感发展插上了翅膀

在独生子女的教育中存在一个较突出的问题就是由于成人的过分宠爱,使得独生子女任性、自私、冷漠、缺少责任感,很容易形成在情感上只知获取,不知给予,心中无他人,事事以自我为中心的缺点。因此我们必须重视从小对孩子进行良好的情感教育。而劳动则是发展情感教育的最好载体,我们可以利用劳动中丰富多元的教育资源,培养幼儿良好的情感,让孩子体验关心帮助他人的幸福,享受爱与被爱的幸福。那么如何才能通过劳动来发展幼儿的情感呢?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幼儿园内的环境和资源,建立了饲养场、种植园,组织幼儿开展例如“我是小小饲养员”、“我是小小种植员”等活动,并按班级划分养殖区和责任田,通过养殖区和责任田里的小动物和植物来时时牵动着孩子们的心。让幼儿在合适的空间中充分发挥他们自主劳动的积极性。可以说劳动是发展情感的一双翅膀,它带着我们的孩子在知识的海洋里翱翔,认识了他们将来要面对的社会,培养了他们坚忍不拔,永不放弃地精神世界。

三、情感教育是培养幼儿劳动意识与劳动习惯的沃土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情感教育可以渗透在教学、生活的整个过程中,但是在开展劳动体验时,它的效果更加突出。因为劳动体验不是单纯的以教师或家长为主导的传授知识的课程,在劳动体验中,幼儿与教师或家长可以形成一种互动的学习过程,在劳动中孩子可以自由发挥自己的奇思妙想,如在扫地时用扫帚“画画”,为小树苗披上“外套”等,并且完成劳动后的满足感,与伙伴产生团结协作意识,体验劳动者的艰辛的心理触动等,在劳动体验中都可以得到进一步体现,情感教育效果凸显。同时激发幼儿热爱劳动的情感,使幼儿懂得珍惜劳动成果,乐于参加力所能及的勞动。

(一)我们应利用幼儿善于模仿的本能,抓紧示范的机会,进行随机启蒙教育。我们应留意孩子的每个玩耍的内容,付诸以有意识的引导,并有意识地提示说“你看这样多好玩”。不仅如此,还要主动示范劳动,特别是家长在做家务等方面的劳动时,要带着孩子,让他看,让他体验其中的乐趣,吸引他自己动手。只有这样,才有希望培养出孩子的劳动意识,让孩子体验父母劳动的辛劳。

(二)培养孩子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的途径不仅于此,在情感教育的各种环节中都可实施。例如幼儿的信手涂鸦,是在模仿成人的写字或画画,折纸、剪物等是在进行手工制作的模仿。这些萌芽的艺术活动对幼儿来说实在了不起。他们的“作品”也许在成人眼里算不了什么,但在幼儿眼里却是了不起的成果,其中收获的乐趣自不必说,家长和老师可通过引导,对幼儿制作出地手工及绘画作品,给予充分肯定,并进行随机情感教育。

(三)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又是幼儿实现愿望和学习知识经验的重要途径。将培养幼儿劳动意识和劳动能力的任务融入幼儿喜爱的游戏中,使幼儿在不知不觉的游戏中懂得了劳动的意义。

(四)我们还可利用幼儿的争胜心理,通过分组竞赛的方法使幼儿增强劳动后的成功感和自豪感。这种方法适用于集体劳动,教师向幼儿有目的,有意识地提出明确的目标和任务,以及讲解、示范,对优胜者将给小红花、小红旗,以巩固其劳动的技能和以劳动为荣的思想,使幼儿劳动的目的性、责任感逐渐增强。幼儿还可以在集体劳动的过程中看到自己的力量,从劳动成果中看到自己的成功。当别人遇到困难时,可引导幼儿去通过自己的劳动帮助别人,替同伴感到高兴,看到自己的劳动有了效果,自己感到欣慰。而当自己遇到困难时,别人付出了劳动帮助了自己,在接受同伴帮助时自己也得到了享受。在此过程中,不但培养了幼儿的劳动意识,体验到了自己劳动的价值,更增强了同伴间的情感,培养了幼儿对他人的爱心,达到了情感教育的目的。

根据我国的教育方针,幼儿教育应为造就全面和谐发展的一代新人打基础、作准备。社会性情感的发展是幼儿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是一种高级的情感,包含着人类特有的社会意义,反映着人们个性生活与社会生活的一致性以及人们的精神面貌,并且调节着人们的社会行为。针对目前我国幼儿心理的特点和发展趋向,笔者认为,我国幼儿的情感教育已到了一个刻不容缓的地步。我们应形成正确的劳动培养观,帮助幼儿建立正确的劳动心理,有效促进他们的情感发展,使幼儿的将来与社会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叶小红. 幼儿自控能力发展与培养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

[2]许政援,吴念阳,闵瑞芳. 3—6岁幼儿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发展特点和影响发展的因素[J]. 心理学报,1987,01:18-24.

猜你喜欢

协同效应情感教育
课程思政视角下英语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
解决南海争端的“双轨思路”
人才与经济协同发展的理论探索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对策探讨
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全域旅游与经济增长的协调效应
提高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效益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