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徽剧艺术研究初探

2017-10-21胡欣泉

西江文艺 2017年19期
关键词:发展创新研究

胡欣泉

【摘要】:概述了徽剧在中国戏曲发展史上的重要影响及其历史定位;介绍了徽剧名称由来的历史沿革以及发展概貌。对徽剧艺术研究做了一些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徽剧;研究;发展创新

徽剧,是一个迄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的古老剧种。它曾经雄踞京师舞台长达半个多世纪,在中国戏曲发展史上起过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作用。及至昆山腔开始衰微,“四大徽班”挥师北上京师,吸收了京腔、秦腔、昆曲、以及楚调、汉剧等剧种的声腔和剧目的表演特色而最终孕育了京剧。中国南北几十个地方剧种都与它有着密不可分的血缘关系,它的影响几乎遍及全国。关于徽剧孕育形成,发展兴衰及至徽京嬗变的历史,历来是各抒己见,百家争鸣,各家各派见仁见智,莫衷一是。

一、徽剧的形成

在灵秀壮美的皖山皖水中蕴育成形、发展成熟的徽剧,先后继承吸收了余姚腔、海盐腔(通过昆山腔间接吸收的)、弋阳腔、昆山腔和秦腔等声腔、剧目和表演艺术表现手法,融会糅合,兼合并蓄,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不仅安徽省现在流行的诸如黄梅戏、目连戏、皖南花鼓戏、庐剧等大部分剧种的发展、衍变直接或间接地受到过徽戏的滋养和哺育,长期以来,它的影响几乎遍及全国。至昆山腔开始衰微,徽班进军京师,融合、吸收、兼并秦腔、京腔、昆山腔、楚调、汉剧等剧种而最终在徽戏的基础上形成京剧,更加广泛而深刻地影响了全国其它剧种。婺剧、湘剧、滇剧、闽剧、粤剧、桂剧、汉、楚剧等等,几乎全国所有剧种都在不同程度和范围上受到过徽戏的影响。

二、徽剧的艺术影响分析

二百年前,北京剧坛是京腔、秦腔、昆曲等多种声腔剧种争胜并荣的局面。徽戏的一个演出团体“三庆班”进京不久,很快便赢得了首都广大观众的喜爱,荣获“京都第一”的声誉,出现了徽调压倒昆腔、京腔、秦腔,各大戏院皆以徽班为主的新局面。又经过四五十年的孕育发展,竞诞生了一个中国戏曲娇子—京剧。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的经验和启示:

2.1徽剧本来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地方戏,最初的腔调,只有徽州腔、青阳腔等,后来又广泛吸收了弋阳腔、昆山腔、梆子等声腔,加以独创的兼蓄融合,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这就是说,它从一开始就不保守,不僵化,而是善于吸收其他地方戏的声腔曲调的特长,以丰富和发展自己。特别是进京的徽班,不只拥有自己独具特色的声腔和表演艺术,而且还网罗了其他流行的声腔剧种。这就使它成为一个不同与其他单一声腔的综合性戏班,而能把各种声腔曲调汇聚在同一舞台上,既高亢激越,又浑厚深沉,演出丰富多彩,蔚然新声。如此,一下子就压倒了在京都流行已久的平直高亢的京腔和低回沉闷的昆曲,较充分地显示了戏曲声腔曲调的表现力和声乐艺术的美感。所以在它留京以后,很快就在民间演出中扎下根来,争得了有各种戏曲爱好的京都观众。

2.2徽剧目题材广泛,它来自民间,积累了大量的民间生活题材的小戏,思想清新,艺术上生动活泼,同时又拥有反映社会政治题材的正剧,剧目很丰富。据徽戏老艺人回忆,徽剧自己的传统剧目就有一千多种,而且它还把其它剧种的许多优秀剧目移植到徽剧,其中不少剧目一直保存到成熟后的京剧里。这较之与人民生活一直游离的昆剧就有了巨大的不同,表现了它独具特色的生活特色以及生活气息,而且语言也贴近人民,通俗易懂。因而,也比词义艰深晦涩的昆曲,更为京都广大观众所喜闻乐见,一新耳目。

2.3徽班的艺术家们,既具有精湛的技艺,又具有创造与开放的意识。当时进京的徽班,演员是经过严格精选的,他们各个身怀绝技,大多是尖子人才,而且行当一应俱全,表演与声乐艺术水平较高,有文有武,有唱有做,有长靠,有短打……尤其是侧重于做工细腻,讲究表情。他们绝不保守,更不忌贤妒能,而是广采博取,化他为我。这里有三个层次;一是在班社的组织结构上,广罗人才。凡是有才能的艺人来投,不论是昆腔、秦腔、汉调,都按纳,允许他们搭班,实际上是一种“文、武、昆、乱”的混合班,他们取长补短,相得益彰;二是在艺术创造,从声腔、念白到表演,都积极地向姐妹艺术借鉴、学习、吸收,形成了徽汉合流,最终形成了以皮黄为主体的多种声腔组合的音乐体系,并适应当地群众的审美需要,在念白上加以“京化”,从而诞生了~个新的艺术机体。三是它的这种广取博采,既来自民间,又有来自文人士大夫乃至宫廷的广泛吸收,即是说,它是由纵向的数千年传统文化与横行的现实生活这样广博的文化层面上汲取营养的。它虽是走向大城市,走向宫廷,走向雅化,又不脱离人民,仍保持民间艺术的朝气蓬勃与通俗易懂,真正能做到雅俗共赏。

2.4徽班之所以能在北京立住脚跟,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它能适应北京的习俗而变革它的剧艺。徽班进京后,就以它的多剧种、多声腔的丰富多彩的同台演出而吸引观众,它立住脚跟后,也并不是故步自封。它一方面能广为接纳正在衰落的北京各剧种艺人投入徽班,以吸引各剧种的老观众:另一方面,仍继续从在京的各剧种声腔曲调中搏采众长,广泛吸收艺术营养,以提高自己“京化”的水平,直到漢戏进京,仍然还有徽汉合流,又给徽班带来了很多新的变化,为皮黄声腔的逐步形成,逐步向京剧演化奠定了基础。

三、结束语

徽剧在不断发展和丰富自己的同时又逐渐改变着自己,革新着自己,完善着自己。而所有的改变、革新抑或是完善,都是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进行的,都是在精通传统的基础上的继承与发展。可以利用徽剧本身善于兼容并蓄,吸收融合的特点,借鉴嫁接其他表演艺术的程式、手法来丰富自己、发展自己、完善自己。

参考文献:

[1]《徽剧资料汇编》,安徽省文学艺术研究所、安徽省徽剧团合编(内部资料)一九八三年八月编著。

[2]《中国戏曲志·安徽卷》,《中国戏曲志》编辑委员会,一九九三年十一月第一版。

[3]《中国戏曲音乐集成-安徽卷-徽剧》(上册曲谱),谢林义编,一九九一年六月,合肥初稿。

猜你喜欢

发展创新研究
公司研究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市场发展趋势下的电子商务运营教学研究
物流化背景下物流货运险的发展与创新
电视民生新闻栏目的品牌打造与发展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