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静静的嘛呢石》文本分析来解读万玛才旦在电影中的文化思考

2017-10-21李玲

科学导报·学术 2017年5期
关键词:佛教文化冲突融合

摘 要:《静静的嘛呢石》这部影片是万玛才旦导演的电影处女作,在该片中,不论是摄影风格还是叙事特色,导演的创作风格都已开始形成了雏形。该影片通过从大年三十到大年初三这个时间段中,小喇嘛的所見所闻和所言所行,平静地展现了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宗教生活和世俗生活之间的融合与冲突。该论文将从影片的文本分析着手,解读影片中导演对于两种文化的融合与冲突的思考。

关键词: 藏地;现代文化;佛教文化;融合;冲突

【中图分类号】 B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236-1879(2017)05-0166-02

嘛呢石,被称为写在藏地上的经卷。在藏传佛教中,雕刻嘛呢石和转经、念经一样,都是一种修行的过程。影片从一开始到片名出现之前,背景音中是僧人不曾间断过的念经声,伴随着刻石声,渐入的刻石画面的特写和字幕的交错出现,使影片从一开始就向观众传递出万玛才旦导演心中那个神圣的,多少年来一直在静默中修行着的藏地。

一、本我、自我、超我予小喇嘛和小活佛身上的体现

弗洛伊德将心理结构划分为三个组元——本我、自我和超我。在充斥着现代文化的生活中,小喇嘛和小活佛必须要对自己角色的定位进行痛苦的挣扎与选择。对于他们来说,他们首先拥有的身份是自然属性下的“孩子”,这就使得他们的本我不像成年人那样容易受控制,本我要求他们对新鲜的世俗生活感兴趣:不专心擦拭灯具的小喇嘛受到了师傅的批评;为了在聊天中占据上凤,而向其他小喇嘛说谎。其次,他们是“僧人”,自我又要求他们要固守传统文化和佛教文化,这个后天选择的角色使得他们必须不断用自我来控制着本性本我:在昏暗的录像厅中,当小喇嘛看到电视中男女嬉闹的场面,因为自己僧人的身份,他的自我对自己进行了约束,他便带着弟弟妹妹们离开了录像厅。最后,超我又督促他们不断的念经,像师傅一样,造福百姓,甚至去拉萨朝圣。

二、《静静的嘛呢石》中藏地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1.藏地佛教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所形成的矛盾冲突

影片最大的矛盾冲突就是小活佛和小喇嘛的演员都是由演员其真实身份参演的。在藏地之外的人看来,活佛是高高在上的存在,不是那么轻易就能接近的,但是导演大胆直接的将他们拉到了我们的面前。

小活佛和小喇嘛在看“智美更登”碟片时进行了快进播放,“降格镜头”惹得两个孩子哈哈大笑,故事的内容在此时已经显得不重要,现代化的发展好像已经能够随意的摆布传统文化的进程,可真的是这样吗?当然不是,在两个人正看的津津有味的时候,经师关掉了电视,并催促小喇嘛回家。没有了电视,小喇嘛打起了师傅收音机的主意。收音机打开,是欢快的藏语弹唱。该段落的最后一个镜头回到了室外拍摄,前景中是师傅煨桑后升起的烟,可背景中响起的却是现代技术文明的产物——收音机中发出的现代弹唱歌曲,赤裸的形成了两种文化的冲突对比。

小喇嘛帮刻石老人读完儿子写来的信后,老人说“这个坐不住的东西”,正是因为自己的儿子心不定,去了拉萨做生意,所以无法继承刻石手艺,这也表达了导演对藏族传统文化逐渐消逝的惋惜。父亲和爷爷谈论刻石老人儿子的时候说,“不好好继承刻石,跑出去干嘛,还跑去拉萨做生意”,爷爷说“现在年轻人都这样”,这次对话的内容映射了当下藏地年轻一代的现状——对本土文化不再那么信仰与崇拜,都想往外跑,涌进城市。哥哥用摩托车带兄妹三人离开排练地的时候,画面中形成了两个框的构图,但是象征着现代文明的摩托车带着他们驶离了这个排练传统戏剧的舞台,再多的框都关不住年轻一代躁动不安的心,总是会有现代文化打破传统文化的这层枷锁。醉酒青年对看戏老人和当时正在上演的戏剧本身所形成的冲突,可以说是对信仰的亵渎,由此可见,藏族人民的宗教信仰在新一辈的年轻人心中已经动摇了。

2.藏地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融合

在影片中,万玛才旦导演并不是一昧的对藏地文化受现代文化的冲击进行批评,他还平静的展示了两者的融合。例如,小活佛家的电视机上摆放着一个有着彩色灯光转动的活佛头像,这正是藏地传统文化,佛教文化与现代文化融合的体现——不仅指电视机和活佛头像形成对比,还指彩灯活佛头像这件工艺品中融入了现代科学技术。大年初一,僧人们都要去小活佛家里拜年,这个时候的小活佛和经师正在看电视,电视中放的是在演播厅中进行表演的藏族歌舞,这也是一处现代技术文明和传统文化的融合表现——既指僧人向小活佛拜年与看电视的小活佛,也指藏族传统歌舞与电视节目的完美融合。

四、导演心中对藏地文化的最后一分尊重

在佛教中,有一位智慧灯尊者,象征着明亮和智慧,所以师傅劝诫小喇嘛“好好擦灯长大才能聪慧”。批评小喇嘛擦拭灯具不认真后,师傅便念着经进入到屋内上了香,再出来检查小喇嘛擦拭的灯具时,却夸奖他擦得干净。这一系列的行为和语言好像是一个完整的过程——本来一个做事不踏实不认真的小喇嘛,在经过师傅嘴中念的经文和师傅给佛像上香的行为洗礼后,变成了一个能将灯具擦拭的很干净,做事很认真的小喇嘛。这可以说是导演设计的一处非常细小的,但对全片的价值导向起作用的情节。拖拉机载着看戏的人们到达了戏院时,车停在了门口,意味着现代文化附属物不能进入这个属于传统文化的现场。导演感觉此处只有画面内容含义的分割是不足以表达自己的价值取向的,因此又对画面进行了物理分割——此时的镜头画面是大远景,处于画面中间的门框也把拖拉机和院子里的戏剧分隔开来。导演不想让藏族文化和佛教文化在该片中看起来具有一点“污点”,所以他将《西游记》通过人物角色的对话消解成了“唐僧喇嘛取经”的故事,让观看《西游记》的藏族人都具有一种带着神圣的心态去观看的状态,可我们都知道,《西游记》的重点不是去取经,而是取经路途中一个个有趣的故事。但导演极力的想为我们展现他心中的藏族,他所希望的藏族——一个不受任何外来文化影响的藏族。

看完唐僧喇嘛的故事成了小喇嘛一直想要完成却又没有完成的心愿。导演想要表达自己对于藏族传统文化和佛教文化的最后一分尊重,便在最后,将这个外来的现代文化始终置于藏族文化之外。最终,小喇嘛回到了寺庙里参会,他终究是要回歸的。未看完的《西游记》,返回寺庙以及片名,都是创作者美好的希望,外来的现代文化是无法战胜藏地传统文化和神圣的佛教文化的。

作者简介:李玲,云南师范大学,戏剧影视学研究生。

参考文献

[1] 李政.《静静的嘛呢石》:传统文化对视现代文化[J].戏剧之家,2016(6);

[2] 郭茜.《静静的嘛呢石》——传统宗教与现代文化的矛盾[J].影视观察,2016(9);

[3] 尕藏加洋.藏族题材电影和藏族电影中的文化反思[J].西藏艺术研究,2007(2):10-13;

猜你喜欢

佛教文化冲突融合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耶路撒冷爆发大规模冲突
刚柔并济
回避冲突不如直面冲突
冲突管理
破次元
融椅
贵定县城镇建设与阳宝山佛教文化的发展初探
佛教与中华文化发展渊源
营销视角下的佛教旅游产品开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