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学生学业拖延与生活拖延的现状与成因分析

2017-10-21冯源

神州·上旬刊 2017年10期
关键词:高中生

冯源

摘要:虽然如今的生活节奏明显加快,但是出于学校中的学生却存在有较为严重的拖延现象。为此,在文中就从高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对高中学生学业拖延与生活拖延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以期可以为解决高中生的拖延现象提供支持。

关键词:高中生;学业拖延;生活拖延

1研究背景

当今社会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生活、工作节奏的加快,社会竞争的加剧,使得人们更加推崇“效率”。学业上,“效率”常常会形成学者考学的“捷径”;工作中,“效率”往往会成为决胜千里之外的关键。那么,日常生活中是否不需要“效率”了呢?当然不是,看病、购物、出行、做家务、办理手续、外出聚会……可以说,我们的生活一日也离不开“效率”这个关键词。在说到“效率”时,人们往往会提到另一个与其相对的词语——“拖延”,“拖延”这一习惯是每个人走向高效率生活的绊脚石。因为拖延,我们荒废了美好时光,到最后只能感叹岁月匆匆,扼腕叹息;因为拖延,我们在重要场合迟到,自讨不必要的麻烦;因为拖延,我们把本该井然有序的生活过得浑浑噩噩,大大降低了幸福感……这一切坏事物的罪魁祸首“拖延”,仿佛一直在我们的生活中干扰着我们,“剪不断、理还乱”。如今,生活节奏仍在加速,外界诸多事物还在持续升温,若是依旧无力摆脱“拖延”的困扰,我们必将远离最初的梦想,并且一日比一日消沉、一日比一日堕落。

对于“拖延”这一问题,国外学者最先于上世纪70年代做出了研究,之后有诸多国内外学者陆续开始关注这一问题。纵观国内外,学者们对于成年人和大学生的拖延状况研究较多,而对中学生的拖延状况研究的程度尚不足够深刻。虽然中学生还未正式步入社会,但是作为新生代,他们的成长情况势必将影响着未来30年社会的格局,理应受到更高的关注。在中学生中,初中生较不成熟,很多事情还在快速发展,难以做出准确的研究,而高中生较初中生具有更完善的生理和心理发育,又有一定继续发展的余地,所以对高中生的拖延现状展开研究将会有更大的社会意义与影响。

笔者也正处于高中阶段,长期以来自认为有较严重的拖延习惯,也因此耽误过不少本可成功的事情。笔者认为这一问题不容小觑,于是对生活中其他人的拖延习惯做了一定观察和评估,形成了这一个研究。尽管很多思想尚不成熟,但我愿意利用目前的全部能力,为更多的、更有能力的、思想更为成熟的研究者们做一个青涩的铺垫,也算在完成自己感兴趣的研究的同时,为社会做一点点微不足道的贡献。

2研究前沿

2.1关于拖延的界定

“拖延”(procrastination)一词起源于拉丁语,其意思是“把问题拖到明天再做”。这个词早先是没有贬义的,18世纪之后,才出现了贬义,而直到现今,学术领域仍未得出一个评判“拖延”的统一标准。Milgram等人将拖延认作是一种特质,或者行为倾向,具体表现为延迟进行一项任务或者做出某一决策;Akerlof认为,拖延是一种非理性的推迟行为;Desimone则将其认作个体的一种精明而有远见的行为;Ferrari(1994)更是直接指出拖延的操作定义为“决定和行动之间的差距”。尽管如此,目前国外大部分研究者普遍认为拖延是“尽管可能会带来更糟的结果,但仍自愿延迟预定计划的行为”。

目前研究者主要将拖延分为特质拖延和情境拖延,前者主要集中在与拖延行为相关的个体差异,这种拖延行为是一种习惯性行为,是跨越时间和情境的,因此这种拖延被认为是一种人格特质; 后者是指人们只有在一定的环境中才会拖延,强调情境对人的影响,如学业拖延,人们发现它在写论文、备考和完成每周的阅读任务时最普遍。

Milgram等把拖延归纳为5种——学业拖延,指在最后的时间完成家庭作业、准备考试、写学期论文;日常生活拖延,指在日常生活中不能按照计划好的时间来完成事情;决策拖延,指在许多的事情上不能及时地做出决策;神经质的拖延,指有拖延大多数的生活决策的倾向;强迫性或者功能性障碍拖延,指在同一个人身上存在决策性和行为性的拖延。

2.2研究拖延的方法

拖延评估量表(学生版):此量表是由Solomon和Rothblum修订的,包含了38个项目,用以评价学生在学习的6个方面的拖延频率、理由以及改变的愿望。这6个方面分别是:写学期论文,考试复习,完成每周的阅读任务,执行管理任务,参加会议,完成学术任务。

常用拖延量表:该量表是由Ferrari编制的一个单维度的测量工具,它和唤起的拖延有关,即通过在截止日期前工作来增加对拖延感受的唤起。这个版本的量表包含20个项目。每1个项目都是采用5点量表的记分法。其中有10个项目是反向记分。

成人拖延行为清单:成人拖延行为清单,是和避免拖延相联系的,个体在一件事情开始时的拖延倾向和完成一项任务都是为了保护自尊。这个量表包含了15个项目。被试的作答采用5点量表的形式,以1~5表示極其不同意到非常同意。7个项目是反向记分的并且都是采取单个项目上的分数汇总。

决策拖延量表:决策拖延量表是为了评估拖延的一种形式而设计的。这种拖延形式通常被认为是阻碍了决定能力,而这种能力又恰恰是与获得满意决定的乐观意识相联系的。决策拖延量表由5个项目组成。每个项目都是采取5点评分法。每个项目的分数单独汇总。

2.3与拖延有关的因素

Johnson 等的研究表明,拖延最主要是和大五人格中的尽责性有关,而神经质只是次要相关.因此,缺乏责任感就成为了特质拖延的主要原因之一。David的研究发现,拖延和低责任感,神经质相关。Eerde分析的结果显示,在人格特质中,与拖延相关最强的为尽责性,且为负相关,神经质与拖延为中等程度的相关,且拖延与特质焦虑有较小程度的相关、与悲观只有很小的相关。Lee等的研究结果证实了尽责性是作为拖延和神经质关系中一个中介变量而存在的。在大五人格模型中,拖延和低水平的尽责性、神经质有相关,外向性和拖延具有负相关,开放性与其具有正相关。endprint

此外,在其他研究报告中,拖延与自我意识、动机、情绪等因素均有一定相关。

3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被试人群为附中高中部高一年级部分学生。本研究共发出问卷140份,收回138份,其中有效93份,有效比例为67.4%。在被试中,男生36人,女生57人,年龄16±0.5岁。

问卷共设4个板块,

第一个版块中设有有关于日常作息的问题。

第二个板块为Aitken拖延量表(中学生版)。Aitken拖延量表(中学生版)共设有十三个问题,内含2个子量表。其中,问题1-7的总得分为任务厌恶情况的得分,问题8-13的总得分为失败恐惧的得分,而13个问题的总得分为拖延总分。

第三个板块为笔者自己设计的生活拖延量表,通过虚拟假期旅游的背景,对被试人群在旅游准备中的拖延进行调查。其中共包含15个问题,每个问题均有“理想”和“实际”两个打分栏,目的在于调查被试人群理想和实际两个维度的拖延状况。

第四个板块为简版大五人格量表,共设10个问题。

4研究结果

4.1 学习拖延情况

Aitken拖延量表(中学生版)的部分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其中任务厌恶满分为35,最低分8分,最高分33分,均值为18.06±5.45;失败恐惧满分30分,最低分6分,最高分30分,均值为14.99±4.82; 任务厌恶、失败恐惧和拖延总分两两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其中任务厌恶与失败恐惧的相关系数为0.641.

对拖延习惯针对性别进行t检验,p>0.05,表明拖延习惯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

将学校和家庭的环境对学习的负面影响评价指标与拖延的3个指标进行相关分析,发现学校环境对学习的负面影响与3个拖延的指标均呈显著相关,然而家庭环境对学习的负面影响与任务厌恶和失败恐惧两项并无显著的相关性,仅仅与拖延总分呈较低水平的相关,如表2所示。

4.2 旅游事件生活与拖延的关系

对于关于旅游准备的生活拖延量表,首先对每一个问题的理想分数与实际分数进行相关分析,发现各项均呈现显著相关,且相关系数r均大于0.7,证明在旅游准备事件的评估中,理想与现实是一致的。

由于生活拖延量表为自行创立,为了筛选出其中与拖延现象存在较高相关的信效度较高的条目,以学业拖延量表的得分作为效标进行效度的检验,筛选出了1、2、3、8、12、15这6道题,其结果与学习拖延均呈显著相关,如表3所示,可以作为生活拖延量表的分析条目。具体比较理想与实际得分,可以发现实际拖延分数与学习拖延具有更高的相关性。

对旅游准备生活事件中拖延的实际与理想得分进行t检验,发现二者存在显著差异,p=XX,且实际拖延程度的均值比理想的均值约高出1.47,与学习拖延类似旅游生活拖延依然不存在顯著的性别差异,将学校和家庭的环境对学习的负面影响评价指标与旅游生活拖延进行相关分析,如表4所示,旅游中的拖延与家庭环境对学习的负面影响分数呈现显著相关,r值分别为0.250和0.243,旅游拖延与学校环境对学习负面影响的分数不呈现显著相关。

4.3 人格特质与拖延的关系

简版大五人格的调查结果如表5所示,经过t检验发现五个特质均不存在性别差异。

对五个人格特质与学业拖延和生活拖延进行相关分析,发现开放性、尽责性、随和性的得分与学习拖延呈现显著的负相关,神经质的得分与生活拖延具有显著正相关;开放性、尽责性、随和性的分数与生活拖延呈现显著负相关,如表6所示。

5讨论

5.1高中学生学业拖延现状分析

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高一学生中的拖延现象较为明显,其中拖延总分最低分为14分,而最高分有63分,接近满分,可见,在附中这样的重点学校仍存在严重拖延的高中生。在周波(2013)一项对初中生拖延现象的研究结果中,学业拖延在性别方面差异显著,其中男生普遍较女生更拖延,然而在此次对于高一学生的研究中,拖延在男女生之间差异不显著,这两次调查结果的差异或许反映出男女生成长发育状况的不同。在任务厌恶和失败恐惧之间,前者每题的平均得分为2.581,后者为2.498,这说明高一学生学业拖延更多是因为对于学业任务的厌恶,而失败恐惧所占据的成分相对较少一些。从某种程度上讲,这或许与高中生课内学业内容略有枯燥有关。而又基于两种拖延因素呈现显著正相关,很可能是因为高中知识难度较大,而高一同学并没有完全脱离初中的满分化教育,因为一些作业上的压力和成绩上的打击对学业产生了厌恶这一不良情绪,这会很大程度上继续对任务厌恶拖延者或者失败恐惧拖延者造成更大的负面影响,从而使学业成绩持续下滑。

同时,学校对学生学习的负面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学生的拖延习惯,而家庭环境的负面因素的影响并不是十分的显著,原因很可能是由于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时间远大于在家中的学习时间,老师的言传身教、同学之间的相互影响都对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习惯起到了一定的塑造作用,这也反映了高中这一阶段,处在15岁以上的同学们身心发育趋向健全,已经有了独立自主的意识,渐渐不过分依赖于家庭环境了。不仅如此,这样的结果是不是也反映出高中生所处的学校环境中,存在一些诱惑,使得同学们不能够使自身精力全部用在学业上?这之中包含的因素较多,在此不一一列举,不过这可以作为一个课题的切入点,供进一步探究。

总体上讲,对比以往研究者对初中生拖延习惯的研究,可以看到高中生身心的成长发育,也可以看到他们尚不完全成熟,可能易被外界的诱惑所吸引,而对他们负面影响较大的便是校园环境,这也意味着中学校园文明的建设对中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

5.2高中学生生活拖延现状分析

鉴于笔者并没有找到适合于高中生生活拖延的量表,将此次对于学生生活拖延现象的测量缩小到旅游准备这一较小的范围,并自创了一个量表,每个问题分为了理想与现实两个评分标准。从结果看来,既有问题,又有收获。endprint

首先看问题,这份量表中各题目的分数之间总体一致性不高,很大程度上可能在于同学们生活经验的不足。作为一名未成年人,从小到大,家里出游多数是由父母制定形成,联系旅馆,购买机票、车票及门票,包括在收拾行李的过程中,很长一段时间都是由父母為孩子或帮孩子完成的。这就有可能造成某种程度上的信息不对称,学生们对于旅游行前准备的了解不足,从而使调查显示出生活拖延的结论,却极有可能偏离了事实。另外,在收回的问卷上,我也看到了一名同学的留言,他在我问是否倾向于“坐清晨的航班出发”处勾了“1”(即完全不符合),并写道,“去欧洲的话,清晨从北京出发,半夜才能抵达”,且不论这一判断是否属实,起码可以看到个别同学考虑到了一些现实因素,从而偏离了我想调查的拖延习惯本身,这也是造成结论偏差的一方面因素。

从收获的角度看这份调查结果,我从中发现同学们理想和实际的生活拖延分数呈现出显著差异,且理想显著比实际的生活拖延程度低,这也在意料之中,但这一结果的出现印证了同学们普遍明白什么是拖延,什么是不拖延,换言之,他们普遍更倾向于希望在生活中,做事更有计划性和执行力,进而避免拖延。这说明了拖延的形成因素不在于高中生对于拖延习惯的认识不足。

另外,这份量表显示生活拖延依然与性别无关,而与家庭环境对于学习的负面影响显著正相关。前者的出现再次明确了高中生拖延现象与性别关系的淡化,也可以认为是学业拖延与生活拖延的相似性关联,那么后者则恰恰体现出生活拖延与学业拖延的成因之间的差别。“生活”,固然是和家庭环境更为相关的,这样的结果显然较为符合正常的思维观念。而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家庭环境是“家庭中的学习环境”,这是否意味着学习环境也可以反映出更广层面的家庭教育环境?基于实际推测,家庭环境的负面影响可能包括父母对孩子的埋怨、父母间的争吵、父母的不良嗜好及不良习惯(拖延方面的习惯)、家的空间和布局、家庭住址的地理位置、家庭收入、家人的职业,甚至籍贯等。

5.3高中学生人格特性与拖延分析

结合最后一个简版大五人格量表和学业拖延量表分析,高一学生的人格特质中,开放性、尽责性、随和性人格特质与学业拖延和生活拖延均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神经质特质只与学业拖延呈现显著正相关,外向性特质与拖延无显著关系。对于人格影响拖延习惯这一问题,可以做出一定猜测。作为与拖延负相关的人格特质,随和性高的人可以摆脱完美主义思维习惯的困扰,从而摆脱“失败恐惧”的羁绊,做事更加果断,也更加相信自己的做法正确;开放性高的人对新鲜事物更容易接纳,这或许可以减轻“任务厌恶”对拖延习惯的加剧影响,从而容易更快速地投入工作;外向性高的人不在少数,但它更偏向于交往之中的表现,似乎本来就与拖延习惯关系不大,对于这一结果也就不足为奇;尽责性高的人在处理事情时便不会轻易改变目标或懈怠,这就避免了目的模糊,也是可以避免拖延的;神经质高的人或许存在完美主义的倾向,那么他们更易于拖延便合情合理了

6结论

总而言之,拖延习惯已经进入到高中生生活中的诸多方面了,有一些学生有着极度严重的拖延习惯,没有几乎不拖延的学生,而且拖延习惯的成因复杂,它与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均有显著关联。在同学们已经了解到拖延的特征和危害时,如何快速走出拖延的阴霾理应被学生们高度重视,并且学校和家长也应对孩子的拖延有更深的了解,并以次做出有计划的引导。

参考文献:

[1]王庆洋.个体教育视角下——拖延现象的研究简述[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6,26(03):63-66.

[2]田甜.高中生学业拖延与自我效能感、延迟满足能力关系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6.

[3]郑圣阳,杨卓焯,邹奕.浅析大学生拖延现象的形成、作用机制及对策分析[J].商,2016,(08):286.

[4]王思.高中生学业拖延的现状及干预研究[D].扬州大学,2015.

[5]马泽威.拖延现象研究综述[J].中国科技信息,2013,(03):112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中生
“以读促写”,提升高中生的写作水平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征稿啦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2020年7、8期合刊
高中生应如何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高中生是否应该熬夜学习?
中国出了本(高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