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高中生物教学改革的几点设想

2017-10-21茹克亚木·阿不都热西提

魅力中国 2017年43期
关键词:生物改革教学

茹克亚木·阿不都热西提

摘要:生物是一门基础性的自然学科,对高中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具有重要影响。新课改以后,高中生物教学得到了空前的改善。教学观念更加符合现代化教学的要求,教学目标设置也更加合理,使课堂氛围也逐步提升。高中生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围绕教学目标,加强实验教学,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并通过实验等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而提升高中生物教学效果。

关键词:生物;教学;改革

生物教学在整个中学教育中占据着重要位置,我们要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各项环节,帮助学生开发智力水平,拓展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成才,体现生物这门学科的价值。

一、正确认识生物教学课程目标

高中生物学课程目标是“进一步提高学生物学的生物学科学素养”。在课堂教学中,传授知识不是唯一目的,而是建立和掌握科学方法、培养科学研究的精神、形成科学信念与科学习惯、开发学生智慧相统一的过程。尤其要注重观察教师是否着力于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科学素养,包括提高学生的信息搜集、加工、利用能力,提出问题、设计实验以及解决问题能力,创造性思维的习惯、能力和技巧,主动参与、与人合作、汲取不同意见作决策的能力以及初步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评价、处理和解决个人和社会生活有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人与自然、社会和谐统一,科学与技术、社会相互关联的态度和价值观。 高中生物新课程理念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提出了提高学生生物学科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并注重与现实生活联系的基本理念。同时,新课程目标融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于一体。这些充分体现了新时期我们对生物教育价值的追求。

二、分析、研究教学对象

对学生的分析是教学设计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步骤。教学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学,教学目标能否实现,要体现在学生的认识和发展中。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学生的学习资源日渐丰富,这就要求我们重新认识教学对象,认识教学对象的知识需求和发展需求。因此,要取得教学设计的成功,必须熟知学生,了解学生的需求。如萨克斯实验的对照实验法、恩格尔曼实验所采用的实验观察法、鲁宾和卡门实验的同位素标记法等。不同知识在教学中应适时体现,以使学生在最适宜的时间保持最佳的学习和理解。在这个基础上结合学生的经验和时代发展去挖掘和追求对教材的延伸、拓展,去形成学生的个性化解读。“要给学生足够的信息量”,适当地拓宽教材是必要的,对教材内容进行拓宽有利于学生理解教材,开阔眼界。

三、制定优化教学过程的策略

(1)立足生物教育的现状,从抓教学的规范化入手,使教师按大纲要求组织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从最基本的方面做起。(2)引入活的生物或实物材料,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内部动机。(3)采取启发式教学,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4)加强直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做到当堂消化。(5)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因材施教。改变传统教学只重视课内忽视课外的做法。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使课内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

四、注重实验教学

高中生物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实验课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很大帮助。因此,教师在进行生物实验或者学生自己做实验时,教师都必须要求学生认真、仔细地观察和投入,并通过实验观察帮助学生制订观察计划,使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和树立观察意识。与此同时,教师要引导、帮助学生依照他们各自的研究目的,合理选择实验用具并设计可行性强的实验方案。然后,教师再要求学生对實验的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并得出实验结论。但由于高中生物教材中的实验,大部分都是验证性的实验,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发挥作用不大。所以,教师要根据教材的实验内容,将实验条件或者形式进行适当改变,可以让学生重新设计实验,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选择实验用具,自己设计实验步骤和实验方案。教师采取这种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的手段,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在实验教学中,我们要创设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有的放矢地教会学生一些基本的科学实验方法。我们可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些力所能及的实验,独立完成实验操作,并让他们认真观察,认真记录。调查表明,大多数学生喜欢自己独立完成实验,他们通过亲自触摸、观察、实验,感观协同作用,手脑并用,思维活动程度大大增强。此外,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开展课外活动,组织生物兴趣小组。学生自己选择感兴趣的项目进行研究,自己动脑设计,亲自观察记录、调查统计,以调查报告、小论文的形式得出自己的结论。在开发培养学生创造力的过程中,不久就会欣喜地发现,课堂教学比以前气氛活跃,学生学习兴趣倍增,智能潜力得到开发,在学习活动中能由此及彼、举一反三,不断产生新的设想。

五、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生物学科的特点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特别是对于高中生来讲,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独立生活能力越来越强,在现实中所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也会随之越来越多,这些问题会在他们脑海中产生许多问号。所以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教师要尽可能贴近生活,有利于学生能够自己联系实际,产生疑问,引起认知冲突。然后通过开展自主的学习活动,解决问题,实现由感性到理性的升华。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具有趣味性的问题情境,把学生引入一种要求参与的渴求状态,使学生学习毫无强迫性,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思维也处于最佳状态,智慧的火花也会不断闪烁。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且可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栗丰金;;做一位让学生喜爱的高中生物教师[J];中学课程辅导(江苏教师);2011年08期.

[2]蒋国萍;蒋桂林;;谈高中生物复习中知识与能力的结合[J];中学生物学;2002年02期.

[3]胡桂芳;;浅谈改善高中生物备课方式的几种重要途径[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0年06期.

[4]杨青;;浅谈如何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0年S2期.

[5]高允松;;高中生物对话教学问题探讨[J];文理导航(中旬);2011年05期.endprint

猜你喜欢

生物改革教学
第12话 完美生物
生物趣多多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隐藏在深海里的神秘生物
深海里的神秘生物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