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多元协同培养机制的构建分析

2017-10-21陈艺萌

魅力中国 2017年43期
关键词:构建分析

陈艺萌

摘要: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多元培养机制主要在于内外结合协同培养人才。从外部角度分析,必须凌驾于不同的社会主体之上,突破它们的壁垒,促进整个网络系统的协调与配合,达到人才培养的目的。在学校内部,不同的要素与部门共同合作,让资源配置与行动共同得到优化。本文对此问题进行探析,分析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解决措施。

关键词: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多元协同培养机制;构建分析

引言: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发展中取得更大的进步,与创新创业人才是紧密相连的。近年来,高校在创新创业人才培養方面做了一系列的改革,并且取得了成效,但是始终不能跟上当下发展的步伐。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带有一定的难度,要想高质量的完成这项复杂的社会工作,它必须多方面的协调发展与合作。就结合当下的发展现状来看,很明显存在着脱节现象,因此如何解决高校创新创业人才的问题是高校迫切想要解决的问题。

一、多元协同培养机制的基本内涵与现实意义

多元协调培养机制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各相关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与制约的结果。它包含了学校内部与外部,是统一的整体,不同社会主体之间的协同培养,学校内部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从硬件与软件共同出发,相互补充,共同协作,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最终获得进步。

多方协同与培养是创新创业人才实现的关键所在。创新创业人才有着独特的视角与思维,能够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发现新事物,接受新事物,带有开创性。同时对于它的培养需要更自由广阔的空间,高校作为单一的主体是没有办法完成这一使命的,它必须融入更多的因素需求,才能有非常好的成效。需要多元主体的参与,类似于政府的大力支持,各单位的共同参与等等,做到内外结合,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问题,有利于资源效能的放大与优化,从而带动整个社会的进步,满足社会发展的创业创新人才的需求。

二、多元协同培养体制的构建

无论是哪一种协同培养,它都必须明确到每一个细节与要素,相互作用与配合,相互协调与促进,在支持中完善系统的结构,保证整个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有序进行,最终达到人才培养的目的。

(一)外部协同培养机制体系。

不断的完善多主体的参与,这是与政府、企业、学校、各行各业相关的体系,它跨界,必须达到战略统一。高校必须设置专业机构,解决社会发展的需要,要有前瞻性,掌握当下社会的发展趋势,这样才能做到与产业的需求相对应。同时对于人才的培养,高校是关键成员之一,必须参与整个方案的制定,结合相关专业让学生了解专业发展与前景,从实际出发,收集相关单位对人才的反馈信息。以创新创业人才为目的,重新构建课程体系,在课程的设计上必须更加的特色,与企业、课外教师相结合,共同合作与发展。以创新创业人才为导向,对评价模式进行调整,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质量评价系统。

资源缺乏在整个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是非常关键的问题。多元主体的共同协作,从政府出发必须制定相关政策给予支持,充分利用财政资源,鼓励学校与企业进行合作共同培养人才。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与人才优势,搭建政校企培养人才的平台。带动合作企业的转型与进步,完善技术的创新,改善服务,为学校提供更加专业的人才信息反馈。其次不同的主体拥有着不同的利益追求,这样才能维持长期的合作。在整个合作中,必须注重三者利益的平衡,政府政策与财政的支持,企业实践基地,高校的教学优势,聘请专业的技术型人才教师,提升整个教师退伍的能力与素质,参与创新创业教育以及相关企业的实践活动,明确相关产业的发展趋势共同协作,这就是多元协同培养机制的重要体现。

(二)内部协同培养机制体系。

国内教学在教学模式相对传统,不能满足当下社会的人才需求。办学资源相对分散,学科与专业之间清晰分隔,教学方式封闭,长期如此不利于向创新创业模式进行转化。最终导致整个人才培养系统没有一个统筹的规划,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效益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因此高校必须提高警惕,注重内部协同培养机制体系的建立,将资源集中并进行优化配置,培养出优秀的人才,满足当下社会发展的需求。

首先从课堂出发,必须注重人才培养的协同发展,每节课之间要形成衔接,从传统的相对割裂模式走向融合。确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理念,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可以进行跨学科专业的设置,进行不同方式的人才培养,可以从类别与专业进行分化,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提高引导,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这样学习起来更有激情。对于课程的设置要更加的多元化,这样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知识选择。鼓励双学位多专业技术人才的发展,可以成立相关实验班进行培养,将学科充分综合起来,从整体上带动学生的发展。

其次教育与科研必须做到融合,在大学中,科研它带有教育性,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必须充分利用科研的教育性。通过相关科研活动,提高教育水平与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能力。教师与学生都会从中受益,掌握专业的知识,推动彼此的共同进步。教师获得了更前沿的专业知识知道,学生也开阔了思维,提高了科研素质与水平,所以将科研与教学相结合有利于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积极的鼓励学生参加科研活动,举行科研竞赛让学生从中获得乐趣,这样才能推动整个创新创业项目的发展。学校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注重学科与专业一体化的发展,其次学校的各个部门都要发挥自身的作用,充分投入到创新创业的项目中去,了解整个项目的发展,了解社会的发展需求,从而字人才培养上实现更大的进步。

三、结语

高校创新创业人才机制的出现是社会快速发展的产物。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下社会发展的需求,所以高校创新创业与多元协同人才培养机制的融合,赋予了整个教学改革新的内涵,带来了发展机遇。推动多元协同人才机制的发展,必须内部与外部相结合,从多元主体出发,平衡利益,政策与财政支持,教学软件与硬件相结合,才能从根本上推动整个高校创新创业人才项目的进步。

参考文献:

[1]陈文娟,姚冠新,将创新创业教育全面融入高校课堂教学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4,(02)。

[2]宝臣,创新创业教育视阈下的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07)。

[3]张恩韶,李清晨.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与探索[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5,(02)。

猜你喜欢

构建分析
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分析
普通高校课外体育活动开展及目标构建分析
浅谈如何利用情境教学构建高效高中化学课堂
论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构建
基于绩效管理的政府会计体系构建分析
构建移动数据增值业务平台
基于新课改背景的小学教育管理模式构建分析
高校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的构建分析
平面设计中视觉审美元素的构建分析
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构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