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河南博物院院藏两个红陶盒的修复

2017-10-21秦志芳秦一

魅力中国 2017年43期
关键词:修整实物分类号

秦志芳++秦一

摘要:两个红陶盒是北齐时期文物,现藏于河南博物院,分类号分别为2914和2915。在进行修复前,其中的一个红陶盒(分类号2914),在其口沿处有2个缺失,面积分别为6.8×1.4cm2和6.6×1.4cm2。另一个红陶盒(分类号2915),在其口沿处有1个缺失,其面积为9×1.5cm2,另在其口沿处又有6个小磕碰口,都需进行补配。为使该两个红陶盒恢复原貌并得以稳定保存,对其进行了断碴处的清理与加固、对缺失部位分步骤补配、随型修整、着色做旧等一系列修复工作。

关键词:红陶;盒;修复

一、两个红陶盒的保存现状

在进行修复前,其中的一个红陶盒(分类号2914),在其口沿处有2个缺失,其面积分别为6.8×1.4cm2和6.6×1.4cm2。另一个红陶盒(分类号2915),在其口沿处有1个缺失,其面积为9×1.5cm2,另在其口沿处又有6个小磕碰口,都需进行补配。

二、两个红陶盒的修复步骤

(一)断碴处的清理与加固。

为了便于以后补配工作的顺利进行,首先用手术刀、牙刷及软毛笔等工具对该两个红陶盒的断碴处进行了清理。手术刀用于清除断碴处附着的坚硬土锈,牙刷用于清除断碴细小凹坑内的土质,最后再用软毛笔对所有断碴进行一遍彻底的扫除,除去断碴上的浮土。

为了使这两个红陶盒补配后保存更加牢固持久,需对该两个红陶盒进行断碴的加固,采用的加固剂是桃胶。首先将桃胶中加入清水进行熬煮,使其熬制成适宜的稀稠度。然后用自制竹刀挑取熬制好的桃胶,对断碴进行批灌,此时要注意控制好桃胶的流量及方向,防止桃胶沾染到断碴外红陶盒的表面上,破坏红陶盒实物的外观。待第一遍桃胶批灌完成,桃胶半干后,迅速的进行第二遍桃胶的批灌,操作方法同上,目的是使桃胶充分的渗透入断碴内,增加断碴处的硬度。

(二)对缺失部位分步骤补配。

补配过程中选用的补配料是用泥土加桃胶调制而成的。补配工作进行前首先用剪刀剪取几块大小适宜的塑料薄膜,后将塑料薄膜衬垫于红陶盒缺失部位的里面,使其固定好,此时在缺失的部位上就形成了一个空档。随后,用批刀挑取调制好的泥土补配料批制于缺失部位的空档处,批制时要使补配料略高于周围实物的随型面,为以后的随型打磨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基础。在进行补配时为防止操作不当,而造成返工,浪费原材料,延误工期。所以在补配过程中需进行分步骤操作,待一个缺失部位补配完且补料完全干透后,才可进行下一个缺失部位的补配工作,直至所有缺失部位补配完成(包括5个小磕碰口)为止。

(三)随型修整。

待所有补料干透后,撕去衬垫的塑料薄膜,即可对所有补配部位进行随型修整了。随型修整时采用的工具有小型打磨机、手术刀、小锉子、粗砂纸、细砂纸等。首先,用小型打磨机将高出随型面的部位进行大致粗略的磨除。(在用打磨机磨除的过程中要小心谨慎,仿制操作不慎而磨出低于随型面的部位,给随型修整操作带来返工而耽误工作进度)。随后,用小平锉、三角锉等工具将打磨机磨除剩下的凸出随型面的部位进行细致的磨除,同时也磨除打磨机操作时留下的有棱有角的切磨痕迹,使补配部位随型顺展。在锉制的同时也可结合手术刀进行随型修整,手術刀特别适用于对缺失部位与实物连接部位的随型割除。在进行以上所有操作时,一定要注意观察实物,确保将补配部位的壁厚及口沿坡度全部打磨出来并与实物相一致。待以上操作过程完毕后,先用150目粗砂纸对补缺部位进行一遍随型打磨,后改用1000目细砂纸对补缺部位进行第二遍细致的随型打磨,使补缺部位平展,补缺部位的随型修整工作即算完成。根据对实物的观察,在红陶盒外壁靠近口沿一周有一条阴刻纹饰,由于缺失导致该阴刻纹饰不全。在补缺部位随型修整完毕后,可进行该阴刻纹饰的补刻工作。补配工作完成后,下一步可进行着色、做旧工作。

(四)着色做旧。

根据对该两个红陶盒实物的观察,确定其陶质色彩的情况下,用漆片稀料(无水乙醇加漆片泡制而成)加经过研磨的相应的矿物颜料,用4号油画笔进行调试,待调试出的颜色料与该陶盒质地颜色一致后,用9号油画笔蘸取该颜料对该两个红陶盒补配部位进行嘣弹。待颜色稍干而未干透时,随即用毛笔杆对已嘣弹过的地方进行轻微地碾压,使已做过的颜色均匀、紧致而舒展,并与该两个红陶盒质地颜色相融而达到一致。待该色完成后,用粗白布对已做过的部位进行揉搓即可。随后在上次调试出的颜色中加入少量的氧化铁红及姜黄,用毛笔进行调制,使其与该两个红陶盒表面颜色达成一致后,即可用9号油画笔蘸取该颜料,对所有补缺并已上过颜色的部位进行二次涂抹及嘣弹,待该层颜色稍干时,用棕老虎头对其部位进行扎压,使其颜色表面产生松质的感觉。该步骤完成后,将该两个红陶盒放置于阴凉干燥处,使第二次所做过的颜色自然晾干。而后根据该两个红陶盒实物表面上呈现出有部分浅灰黑颜色的附色,基于以上的情况,用漆片稀料加入黑、白等研磨过的矿物颜料,并用8号油画笔进行调试,待该颜色与实物表面上的浅灰黑完全一致后,即可用批刀蘸取少量的该色,对需着色的部位,根据实物上浅灰黑颜色分步的自然状况,而进行有步骤的衔接与批制。待该此颜色干透后,对已批制过的部位进行第二次点缀式的批制,使该部位做过的颜色深浅有序即可。最后,根据该两个红陶盒外观的陈旧状况及观感,用漆片稀料加矿物颜色调试出稀稠相宜的陈旧而脏土色的附着物颜色稀料,用12号油画笔蘸取该色对所有补配而做过颜色的位置进行部分而少量的弹制,最终使补配后着色、做旧的部位与该两个红陶盒实物相衔接的部位、形状及色感自然流畅而融为一体。至此,该两个红陶盒补配及着色修复工作即算结束。修复完成后的红陶盒(分类号2914),直径为13.1cm,高为3.4cm。另一红陶盒(分类号2915),直径为11cm,高为3.2cm。图1给出了该两个红陶盒(北齐)修复完成后的照片。

通过对该两个红陶盒进行的一系列修复过程,使原先残破、缺失的两个红陶盒恢复了其本来的完整面貌,有利于该两个红陶盒在文物库房进行稳定并长久的保存。当该两个红陶盒在展厅进行陈展时,通过对其进行的修复,使得该两个红陶盒具有更好的陈展效果,使观众能够欣赏北齐的红陶工艺及文化,为研究北齐时期红陶类文物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实物资料。

(本文文物照片由牛爱红拍摄)

猜你喜欢

修整实物分类号
底妆无痕
超硬材料砂轮修整技术专利分析
关于场与实物关系的一种探索
薄壁圆筒初步圆整工艺及其专用技术装备研究
风景画教学探微
A Study of Chinese College Athletes’ English Learning
班主任进行实物分析的实践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