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视觉文化下自我定位的困境

2017-10-21门曼丽

魅力中国 2017年43期
关键词:虚拟盲从同质化

门曼丽

摘要:在视觉文化时代,人们的观看方式从焦点的凝视转向多元的浏览。观看方式的改变加剧了视觉化的对象,与静止的事物相比,视觉更容易注意变动的事物。而从“我思故我在”到“我秀故我在”,人们也更加倾向以视觉化的行为方式来吸引视觉的观看,而泛滥的视觉形象造成自我选择的困境。

关键词:盲从;虚拟;同质化

从先民的图像文字、祭祀、巫术等原始行为开始,视觉经验一直伴随着人类的文明发展。但是视觉文化的称呼特指当前社会文化中的一种倾向和趋势,即视觉因素在文化中占据着主导,甚至是“霸权”地位。社会中的方方面面充斥着被视、观看和凝视的需求,视觉化的形象侵占着人们生活的一切,陷入对自我认知的困境中,盲从于泛滥的视觉形象。近些年的盲目的整容之风、小鲜肉、粉丝经济等是看与被看的视觉需求制造的。视觉的存在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不同于真实世界的虚拟世界,人们在这场影视技术带来的狂欢中肆意的挥霍埋葬真实的空间,视觉化的形象让每个人多了选择的空间但也成为了千篇一律的同质形象。

一、视觉时代下自我认知的困境

从“我思故我在”到“我秀故我在”,人们来到需要表演的时代。是“我秀故我在”还是“我观故我在”,我们与其说进入到一个“作秀”的时代,不如说进入到一个需要视觉化的时代。“作秀”的前提是模仿(找到社会中符合或者标新立异的行为),而模仿就需要观察,即“被看”之前先要学会“看”。人类择群而居,在群体中生存,需要满足群体对个人的要求。为了满足社群对自己的期望,个人选择符合自身形象定位的角色,进行扮演。“模仿”不仅存在于艺术范围内,日常生活中个人的角色扮演更需要模仿。從人诞生,模仿为人们提供了生存的本能。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人们生存在经验理论下的认知世界中,可以跟随先民的生存经验继续下一辈的生活方式。但随着社会信息的爆炸式增长,传统的经验理论此时却无法提供经验,更多的时候需要人们自己去定义。繁复冗杂的信息,人与人之间频繁的交流,让个体快速在他人面前树立自己的角色变得至关重要。展示自己就是树立角色的必要行为,在人类表演学中称之为“表演”。较之静止的事物,视觉会更容易选择注意变动的事物,也就是说客观对象本身对视觉具有不同的吸引力,视觉凭借着自身积极的选择性来完成视觉的观看过程。而为了更多视觉观看结果,需要不断更新视觉形象吸引他者视觉的重视。

视觉资源的爆炸式增长,把人们带入了一个以视觉为主的时代。无论是个人的现实行为举止还是虚拟空间的自我呈现,都有着视觉文化的烙印。且当视觉侵入到个体生活的方方面面,个体容易被视觉所迷惑,进入到视觉营造的情绪快感之中,丢失了真实生活的感触。以电影电视为主的镜头语言,扩大了观众的感触范围同时禁锢了观众的想象空间。巨大的银幕形象把生活中从未体验过的经验,以同感的方式无限放大到观众的情绪上,这种情绪势必会带入现实生活中。当艺术体验以一种独立的形式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时,它是对精神世界的丰富,而当这种艺术体验渗入现实体验时,可能就会存在偏差。而个体却没有认识到这种偏差依然把它当做真实世界该有的体验,从而陷入虚拟与真实空间的矛盾中,做出与真实相差甚远的选择。例如,近些年来粉丝经济的繁荣,实质就是把虚拟中的形象投射到现实的人物形象中,无限放大自我情绪的表现,主动放弃辨析真假的能力,对虚拟空间有着过分的幻想投射到真实空间中,陷入自我认知的困境中。

二、个体自我选择的自由与限制

在信息复杂的环境中,有着自由、多样的选择,看似没有限制但实质却向着视觉性迈进。人类在进入工业时代以来,改变了以往的交流方式。任何一种产品都可以无限制的复制,让一对一的交流扩展成一对百、千、亿的范围。而光速的信息传递,让观众之间产生统一性的评判标准变得可能。控制信息传播的就是大众媒介。从当下的流行语到身上的每一物品,个体看似自由的选择,却牢牢在大众媒介的控制之下。个体所标榜的个性、思想、潮流,都是在大众媒介的控制范围内。当大众媒介与思想潮流结合,众多的个体将会倒向大众媒介宣传的思想潮流。今天的大众媒介到处充斥着消费主义,消费文化用糖衣弹炮裹挟个体,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把虚拟世界当做真实世界。这种虚幻的情感体验来自于影视化符号化的审美文化营造的幻觉,个体在现实生活与虚拟情境产生混淆。当个体面对媒介的魔咒时,无法跳脱出选择的限制。纷繁多样的广告提供各种选择的空间,视觉的形象把虚拟情绪体验带给观众,购买相应的产品就可以得到广告中的情感体验。生活在广告中的虚拟对象拥有最健康的身体、最舒适的生活用品、最便捷的交通、最美丽的自己,虚拟人拥有现实世界中人们渴望的一切。而这种“去现实化”的形象世界,不在注重现实形象,而是让更多的人投入到虚拟的世界中,在“超现实世界中”追求大众的情绪同感。精致的画面、震撼的音效、幻想的场景无限的复制传播,个体的独特的体验逐渐消逝,对虚拟世界评论逐渐沦为一种声音的传声筒。在影视中以超真实的视觉效果,传递着安排好的故事效果,人们被动的接受安排好的故事线索。被一个又一个接踵而来的镜头消耗着,没有思考的空隙。留下的也只是故事的情绪而已,我们被影视的梦幻感官世界催眠了,陷入其中无法自拔。而情绪投射到现实社会,各种自我视觉化的追求层出不穷,在社会中反应在对外貌至上、金钱至上的追求。

视觉文化带来的人们的观看方式的改变,到处充斥着被视、观看和凝视的需求。人们也更加倾向以视觉化的行为方式装扮自己,而泛滥的视觉形象造成自我选择的盲从。视觉文化的扩张让个体从外形到精神如同机械复制伸向生活中的每个人,自我认知的不足让独一无二的个体瞬间变成千篇一律的“同人”。

参考文献:

[1]李然.视觉文化视野中的视频游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13,9。

[2]阿莱斯·艾尔雅维茨著 张云鹏译.视觉文化、艺术及视觉研究[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9。

[3]周宪.视觉文化与消费社会[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endprint

猜你喜欢

虚拟盲从同质化
盲从
同质化管理在糖尿病低血糖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盲从
新新人类
“青年写作同质化现象”二人谈
立足“小我” 彰显“大我”——家国情怀类作文如何避免同质化表达
哲理思辨
慧眼哲思对“虚拟”
与“虚拟”保持一定距离
如何在物理教学中构建物理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