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高等院校预算绩效评价探讨

2017-10-20丁金凤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7年11期
关键词:绩效预算高等院校

丁金凤

摘要:本文通过对我国高等院校预算体系的研究,运用创新的方法构建绩效评价模型,该模型囊括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多方面的绩效评价,有利于推进高等院校预算管理改革。

关键词:高等院校;绩效;预算

一、引言

在市场发展越来越快、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经济社会中,提高高等院校的资源配置是十分重要的,高等院校的预算拨款源于财政,高等院校资源配置的优化是高等院校发展的首要任务。

二、我国高等院校预算绩效管理现状

1.我国高等院校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

(1)预算绩效管理中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缺乏联系。我国的高等院校预算绩效管理还不能够很好地把长期和短期目标进行有机结合,这样会导致预算绩效管理偏向于形式化,不能很好地与高校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相结合,也不能做到资源的合理配置。

(2)没有完善的预算绩效管理考核体系。虽然高等院校预算绩效管理体制在进行不断完善,但始终没有一个完善的预算考核体系,预算绩效管理也缺乏科学的依据。高等院校长期规划的确立、预算编制和审批下达,都要按照一定的原则进行。预算编制时要将所有收入纳入预算收入中,根据不同部门日常经费和专项经费的管理要求,结合多方信息,进行合理的预算编制并且不断提高预算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要确保资源配置的合理有效。

(3)在我国高等院校中,对于院校办学的收入和支出一般都是采用收付实现制的会计核算方法,导致办学活动的教育资源耗费情况模糊,没有详细地进行区分,难以进行预算绩效评价,无法详细掌握各项成本开支。

2.我国高等院校预算绩效管理流程

高等院校预算绩效管理要求对高等院校的投入、产出和效率都进行考核评价。投入就是指资源的投入,包括教育资源的投入数量、投入质量。产出就是指教育产品服务的产出情况。效率就是指不仅要看它们的数量,还要注意它们的质量。

预算绩效管理包括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评价。编制、执行、评价成一个体系,有利于预算工作的进行。预算绩效管理的整个流程包括预算的编制、预算的分配与调整、预算的执行与控制、预算绩效评价和预算调整、绩效激励与反馈等环节。每一个环节都应该做到深入研究和分析,各个环节要紧紧相扣,相互联系。这样才可以形成完整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提高预算绩效管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三、高等院校预算绩效评价框架构建

(1)确定高等院校预算绩效评价要素。高等院校预算绩效评价要素主要是评价目标、评价主体和客体、评价标准、评价指标等。预算绩效管理的评价要素的确定有助于预算绩效评价工作的进行,从而提高教育资源的优化和资源的配置。

(2)预算编制要与预算绩效评价的要求相适应。首先,在进行预算绩效管理编制前,要明确高等院校开展的项目和活动,了解项目和活动的情况,根据项目和活动的自身特点,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即对项目指标进行采集,必要时还要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其次,要根据已掌握的信息预测项目开展过程中消耗的费用成本情况,对其进行分类综合,测算结果也可以作为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参考,这样能够有效地避免项目进行时出现资金浪费情况。再次,可以将活动中的资源耗费和办学支出折算为绩效成本,这样更容易分析预算绩效管理中的成本类数据。最后,在编制预算绩效管理时,要考虑高等院校所处位置、教育资源配置等因素,全面考虑问题,争取将预算绩效管理做到最佳。

四、解决措施和建议

1.完善高等院校预算管理体制

为了解决高等院校预算绩效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首先应该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健全预算编制机构。让专业的机构依照规章制度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这样不僅减轻了相关工作人员的负担,也大大提高了预算编制的合理性、合法性。由预算绩效管理人员对预算工作展开监督管理,有助于各部门明确自己的职能,提高责任意识。

2.构建高等院校预算绩效评价标准

只有建立以绩效评价为导向的预算绩效评价标准,高等院校才能很清楚地认识到什么形式的预算绩效管理是科学的、合理的。高等院校预算绩效评价指标应该具备广泛适应性,这样能够满足更多不同性质或有差异的高等院校进行预算绩效管理。我国高等院校实行的是收付实现制的核算方式,不利于成本费用耗费的核算,因此可以将成本耗费和办学支出都转换为绩效成本,这样就可以准确地核算成本。

3.建立预算绩效管理的事后评价制度

不要将预算绩效管理形式化,要做到对每一步的严格管控,让其发挥真正的作用。高等院校应加强预算绩效管理监督力度,缺乏约束和监督会造成执行过程中的诸多问题,为了顺利地进行预算绩效管理工作,顺利地开展项目和活动,就应该以预算绩效管理为导向加强对每个部门、每个环节的监督。事后还要进行绩效评价,对项目和活动情况以及预算中出现的数据的偏差、资金的偏差等问题进行分析,并且将所有的数据信息和评价结果进行公开,加强公众监督。

4.建立以预算绩效管理为基础的高等院校拨款模式

在预算编制的时候,要做到不受以前年度经费结余的影响,进行日常经费和专项经费的核定,根据上年度的績效评价情况进行调整。用这种滚动形式进行下一年的预算编制,安排规划项目活动,充分体现出预算绩效管理的导向性作用。对于国家财政教育经费拨款,要建立经济责任制度和奖罚制度,财政部门应该根据实际高等院校教育所需,进行明确额度的拨款,对财政拨款的流程进行监督管理。

5.建立严格的预算可行性论证工作

要保证预算绩效管理的科学性,就要加强预算项目可行性论证工作,从而保证预算数据的科学性、真实性以及预算指标的广泛性、合理性等。这就要求数据的来源是科学的、合法的,得到的信息是准确的,不仅要提供理论证据更要提供实际证据,让高等院校的预算绩效管理更加有说服力,更加有实际价值。

五、结论

我国高等院校预算绩效管理中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需要运用创新的思维方式去解决这些问题,建立人才培养绩效、科学研究绩效、社会服务绩效等多维绩效评价模式。从不同的层次进行问题的分析和研究,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预算绩效评价体系。推动高等院校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最好的方法是多学习、多创新、多进步,考虑问题要全面,办理事务要多方面思考,不仅要有合理的预算编制,更要有较强的执行力。

猜你喜欢

绩效预算高等院校
工程项目预算控制的完善及相关问题阐述
“营改增”对水上运输业上市公司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
EVA价值管理体系在S商业银行的应用案例研究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定位及改革取向研究
浅析VB程序设计教学方法的改革
当代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研究
浅谈新形势下煤炭企业的财务管理
道路预算技巧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