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高效课堂”透析

2017-10-20陈联堆

丝路视野 2017年14期
关键词:苏州园林高效课堂课文

陈联堆

【摘要】高效是语文课堂教学追求的重要目标,但在实施过程中,部分老师的认识出现了偏差。本文通过对所谓“高效课堂”的透析,揭示初中语文在追求高效教学过程存在的误区的,也提出作者对此问题的见解。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高效

语文课改推进到今天,“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理念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已成为全体语文教师的共识。目前,语文课改正沿着推进有效教学、打造高效课堂方向推进,许多学校教师在此方面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

在参与校际教研的过程中,笔者听了一些初中“高效课堂”展示课,笔者感到,虽然这些展示课在教学理念、教材处理、教学过程及教学形式等方面都体现了一种新的思维模式,但其中也存在不少误区,有的甚至与有效课堂的要求相去甚远。

首先是片面追求课堂知识的大容量。高效课堂的一个重要评价指标,就是课堂知识容量的最大化。但课堂知识容量的最大化应与师生有效信息交互量、学生思维活动容量相协调。在教学中,有些教师片面追求课堂信息的大容量,导致面面俱到,教学没有重点。如一名教师在教学《勇气》一文时,设置了教学导入、字词积累、背景介绍、自读课文、故事复述、叙述视角分析、人物形象分析、主题理解探究等环节。一堂课下来,既训练复述能力、概括能力,又训练人物分析的方法,还要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内容可谓丰富。但因为课堂承载任务太多,学生缺少独立思考的时间。课堂看似启发探究,其实教师并未真正启,学生也只能发教师所需要的发,整个过程全在教师的预设之中,严重地干预了学生的独立思维。教师的信息量是大了,可学生对课文却只能走马观花,无法完成内化吸收。

现代教育理论告诉我们:“少则得,多则惑。”课堂知识容量的大小須根据授课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课堂容量过大,教学任务过重,自然要挤压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常常会不自觉地走回到以讲解代替学生自主学习的老路上去,学生没有说出教师想要的答案就急于给出预设的答案,说得不全面也不再启发,说得不到位也不点拨,长此以往,将导致学生形成浅尝辄止和敷衍应付的学习态度,制约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其次是片面追求课堂热闹的氛围。新课程所提倡的教学模式中,人们谈得最多的就是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策略,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单位时间内学生学习、交往、表达的频度,有利于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但在具体教学中,有些教师仅把它作为体现课改理念,活跃课堂气氛的一种手段,导致合作学习严重形式化。有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有问题就讨论,不管合适与否,难易如何。因为讨论的问题较多,学生讨论的时间往往不够充裕,讨论不够深入,目标难以达成。有的教师没有明确给小组成员责任,使得部分学生游离于学习之外,无所事事,因而课堂成了教师和一些“精英”学生的对话,其他人则成为看客。这样的课堂尽管气氛热闹,实际上活而无序,有形无实,根本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位教师在教学语文版《苏州园林》时,在用幻灯片介绍说明文相关知识,展示苏州园林图片后就先后抛出四个问题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1.苏州园林的总特征是什么,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说明苏州园林的特征? 2.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说明事物的?3.从文中举例说明本文主要使用的说明方法?4.请抓住文中关键词句,理清结构,给文章划分层次。先不说这些问题是否须在一課时内学完,就其抛出的问题的时机是否恰当,是否有讨论的价值就值得商榷。要了解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明白课文的说明顺序,首先就应先让学生通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少了这个环节,学生的讨论就是无源之水;第3个问题本身属于了解性的问题,从文中就能找到并作出判断,第4个问题在解决了问题2后稍加引导学生就能明白,根本没有小组合作讨论的必要。短短一堂课,讨论次数达四次之多,尽管课堂人声鼎沸,气氛活跃,但有多少收获,学生自己也不得而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但语文学习更多情况下属于个体行为,很多内容并不适合合作学习,也不适合探究,是否采用小组学习,应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而定。要使小组学习真正达到高效的要求,教师也更应下功夫,加强合作学习理论的学习与研究,掌握好合作学习的基本策略,更重要的是要对教学目标,教材性质,学生特点作全面的分析,选择适合于合作学习的教学内容,设置适合于合作学习的问题,辅之于适当的责任分工,科学的引导及精准的评价。

再次是追求现代教育技术的大量使用。随着时代的进步,现代教育技术以其不可替代的优势迅速融入现代教育教学,其突出表现为多媒体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运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以多媒体技术为代表的现代科技手段,在教学中所营造的形象、色彩、声音等构成的氛围,使学生身临其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大大增加课堂容量,提高了教学效率。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毕竟只是辅助手段,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一味追求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忽视教育的本质和目的,显然是本末倒置,喧宾夺主,甚至使教师沦为多媒体的工具。在听课时,笔者就发现许多教师致力于利用多媒体技术对文本内容进行再现,殊不知,音响,动画、色彩、图片等花哨的表现形式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也挤掉了学生思考的空间,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

语文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其媒介是语言,语文教学主要是用语言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是离不开对文字本身的感悟的,学生的语文学习也是通过语言文字生动的描述激发自身的想象,在大脑中呈现出相关的具体形象。试图用图片代替学生的想象,将有丰富想象空间的语文直观化,图像化,严重背离了语文课程性质。

一堂真正高效的语文课,不在于教师传授知识的多少,教学形式是否新颖,也不在于教学手段是否创新,而应该看学生在课内获得了什么,用了多长的时间获得,是如何获得的,是不是每一个学生都有收获。只有从这一点出发的语文课,才是真正“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才能真正达到课堂教学的高效。

参考文献

[1]胡娟.浅谈初中英语高效课堂教学[J].外语学法教法研究,2014(04).

猜你喜欢

苏州园林高效课堂课文
“苏州园林:景致与情思”课程设计
苏州园林的秋,美得太惊艳
使用说明方法的三个层次
寻踪美感 落足眷意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