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供给侧改革探究

2017-10-20邵占强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7年14期
关键词: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经济新常态

邵占强

摘 要:在我国进入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簡单的需求管理已经不能满足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本文通过对我国经济新常态下主要矛盾的分析,探讨通过强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决阻碍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供给侧;结构矛盾;结构性改革

一、引言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成功步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经济大国。但随着人口红利衰减、中等收入陷阱风险累积、国际经济格局深刻变革等一系列内因与外因的共同作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当前,我国经济运行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区、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经济刺激政策消化期的“三期叠加的特殊阶段”;同时还面临着宏观经济失衡的压力以及“既有通货膨胀的潜在压力,也有经济下行的严重威胁”的双重风险并存的局面。新常态下,我国已进入“供给决定型经济”阶段,供给和需求不平衡、不协调的矛盾和问题日益突出,所以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在于供给侧。推进供给侧改革是引领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抉择。

二、经济新常态下的主要矛盾

1.通货膨胀和经济下行的双重风险

2015年第三季度我国GDP增速开始低于7%,GDP增速已经进入经济调整期,经济下行的压力比较大。从当前经济形势来看,调整经济结构和提升经济质量显得尤其重要。

另外,通货膨胀由需求和成本两方面因素拉动。需求拉动就是流通中货币增多,目前阶段,我国货币政策呈总体宽松态势,货币增速达到14%以上,但是GDP增速却不到它的一半。其中大部分的货币量并不是实体经济所需要的,这就会形成流通中的货币量过剩,引发一定程度的通货膨胀。再看生产要素成本,由于投入产出和变化要素成本结构不匹配,劳动力、资源、资本等生产要素的成本上升,形成了推动通货膨胀的巨大压力。

2.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

中等收入陷阱是指当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达到中等水平以后,由于经济增长动力不足,从而出现经济停滞的状态。过去一个时期内,我国科学技术进步主要属于“引进型技术进步”,然而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逐渐发展,在众多领域实现国际领先,引进技术的空间越来越小,另外一些发达国家明令禁止相关技术向我国转移,这导致技术引进模式很难继续。随着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剩余劳动力的减少、经济增速放缓、经济结构扭曲、技术进步的追赶”使我国面临着中等收入陷阱的危险。

3.经济发展模式结构性失衡

我国供给侧产业结构存在十分严重的问题。第一,农业竞争力偏低。我国农业生产成本高,农产品质量和品牌化程度不高,消费者对农产品缺乏信任,在国际上我国农产品竞争力不强。第二,工业产业高端化能力滞后,优质供给不足。我国在高端产业和关键科技方面仍然十分落后,劳动密集型加工组装产品所占出口比重远高于技术密集型行业。第三,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近些年来,现代服务业增长率水平虽然有所提高,但是整体发展水平明显低于第二产业,局部差距持续扩大。同时,由于城乡和区域结构不协调,城镇二元结构尚未完全打破,东部、中部、西部地区人均财政收入、人均GDP、人均收入等指标差距仍在扩大,不利于不同区域和城乡之间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及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4.传统的人口红利逐渐消失,要素资源约束加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人口红利的持续释放。由于生产成本和国内劳动力工资低,制造业企业纷纷将生产等环节离岸外包给中国。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这一比较优势正随着我国人口结构的变化而在不断衰减。一是劳动力成本上升,劳动力成本比较优势逐步被削弱;二是由于老龄人口增加,人口抚养比提高,储蓄率将会下降,推高了资金成本;三是劳动力人口总量减少,造成“民工荒”等用工短缺现象,这三种原因直接导致我国潜在的经济增长率降低。此外,要素资源的供给约束日益加剧,过去三十多年,我国过度依靠投资和外需的经济增长模式,已使得能源、资源、环境的制约越来越显著。据统计,目前我国淡水、一次能源、钢材、水泥、常用有色金属等五类主要资源的平均消耗强度高出世界平均水平约90%,石油、铁矿石、铜精矿、鋁土矿等重要矿产资源的对外依存度均超过50%,进口压力不断增大。可以说,要素的边际供给增量已难以支撑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这也在客观上促使我国经济逐步回落到一个新的平稳增长区间。

三、重点推动供给侧改革,解决新常态下的矛盾

1.推动产业供给结构优化升级

随着新一轮的产业革命兴起,我国产业结构升级面临着新的挑战。同时,由于劳动力和原材料成本的上升,我国必须全面推动产业升级,推动创新驱动。

一是加快传统制造业产业优化升级。要加快建立一批国际领先的信息技术、新能源、智能制造、大数据、生物技术等高科技产业群,抢占全球制造业制高点。深化互联网技术在传统制造业中的应用,推动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另外,加快发展智能制造,把智能制造作为产业主攻方向。

二是促进服务业向高精细方向转变。在新时期,服务业应推进数据资源汇集和发掘,推动大数据在服务业的创新应用,促进生活服务业向精细化、定制化和高品质方向转变。鼓励向各类消费主体提供细分领域服务,提升服务品质和竞争力。

三是淘汰落后产能。落后产能阻碍了有限资源的高效率利用,也使再生资源发展遭遇瓶颈。针对当前存在的大量“僵尸企业”,必须打破地方政府的不合理保护和干预,并且根据实际情况支持社会资本参与企业的并购重组,逐步淘汰落后产能。

2.加强政府简政放权,激发市场活力

在经济新常态下,必须加快经济建设由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的转变,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首先要改善财税、金融体制,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审批,降低企业税费负担,推行结构性减税政策。其次要矫正要素价格扭曲,加快推进土地、资源、环境等要素的市场化进程。最后,推动国有企业改革,鼓励更多市场资本参与,通过多元资本完善供给体系,提升供给质量与效率。

3.推动资源環境的绿色发展

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大力推进“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科技含量高”的集约高效发展模式,加快推进发展方式的转变,降低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环境成本。首先,建立严格的环境规制,实现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及企业的转型升级,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改善产能低端化供给结构。其次,继续强化环境问责机制,强化工业污染源头治理,升级改造环保设施,实现供给端的绿色转型。通过环境约束和问责机制,促使企业逐步放弃落后的生产模式,推动企业的绿色发展。

4.优化城乡结构和区域结构

从我国社会实际出发,必须推进城镇化以及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生产要素在城乡、区域之间自由流动,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最大限度地发挥生产要素集聚效应,让人民群众享受到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的成果。

一是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和城市公共服务普惠化改革。积极推进农业、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让农业人口融入城市,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向常住人口覆盖。尤其要提高政府管理效率,打破地方保护主义壁垒,构建统一的市场体系,促进资本、技术、人才在城乡和不同区域之间有序流动。

二是深化城乡土地制度改革。合理确定政府、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分配方式,建立合法、公平、共享的城镇化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构建和完善城乡统一的土地价格市场机制,并完成土地租赁、转让、抵押二级市场的建立,这样更有助于生产要素的跨区域流动。

四、结语

供给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的必然要求,经济新常态的典型特征就是“结构性产能过剩的供给失灵”。笔者通过对经济新常态下主要矛盾的分析,提出了几点建议,推动实施供给侧改革来解决新常态经济中的矛盾。推动供给侧改革能够为人们创造一个良好的经济预期,同时也顺应了我国推进城镇化、协调区域发展的必然要求。实施供给侧改革,能够更好地解决经济新常态下的问题和矛盾,促进我国社会經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胡鞍钢、周绍杰、任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2).

2.李停.经济新常态与我国宏观经济调控转变.现代经济探讨,2015(4).

3.龚雯、许志峰、王珂.七问供给侧结构请改革:权威人士谈当前经济怎么看怎么干.理论导报,2016(1).

4.邵宇.供给侧改革――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增长.新金融,2015(12).

5.黄凯南.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共同演化:基于演化增长的视角.南方经济,2015(12).

6.刘伟.中国经济增长报告2010――从需求管理到供应管理.中国发展出版社,2010.

(责任编辑:王文龙)

猜你喜欢

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经济新常态
辽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法律研究
学习习近平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 扎实推进淮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经济新常态下河南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研究
浅论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
经济新常态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与发展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策略研究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究
创新创业为“供给侧”蓄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