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冶金技术专业厂校融合模式运行与实践研究

2017-10-20张彩英孙红英

知识文库 2017年3期
关键词:校企职业院校实训

张彩英 孙红英

2004年教育部在教高[2004]1号文件中明确提出高等职业教育要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的道路。2006年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提出“大力发展以就业为导向,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宏伟蓝图。正是在以上宏观政策的指引下,我国学术界对校企合作的探索和研究也越来越深入了。自2006年起,研究视角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新制度经济学、校企合作的交易成本、合作机理、演化博弈等方面上升到了国家创新系统方面。2010年全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会议上,袁贵仁部长强调整合教育资源,改进教学方式,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着眼点与着力点。

2012年11月17日,为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教育部提出职业教育将重点推进“深度构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的八项工作之一,“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紧密对接、深度融合,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校企合作被提到了新的战略高度,成为发展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战略选择。

1国内厂校融合主要形式

1.1建立由学校与行业企业有关领导、专家和教授组成的高职专业指导委员会,共同审定教学计划、课程体系、实践环节内容和学时的安排等。

1.2以学校与企业合作、公立与民办结合等办学形式和机制开展高职教育,为行业(企业)定向和委托培养、培训,并到本行业(企业)对口实习、顶岗实践。

1.3与行业(企业)的中专、技校、职校共同设置“中高职教学计划”,通过统一考试择优录取文化基础较好、确有专长的三校生,实行中高职贯通,毕业后行业(企业)择优录用。

1.4采取校企一体,产学协作的方式共建校内实训基地,模拟仿真企业生产现场环境,开展實践训练与技术培训,选聘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工程师、技术、管理专家等为兼职教师,把他们在生产第一线掌握的新技术、新规范充实到实践教学中去。

1.5通过建立实习基地、实习点或实习网等途径,为高职学生毕业实习或毕业论文(设计)提供实践场地,使高职学生能够深入企业结合实际课题,真刀真枪地进行顶岗技术培训,并通过专业职业技术考核。

2 厂校融合存在的问题

2011年教育部对385所高职院校的抽样调查显示,厂校融合的数量和质量都取得明显的改善。在接受调查的高职院校中,平均每所学校到企业参加实习的人数为1500多人,而平均每所学校每年也对1600多位企业在职人员提供专业性的理论知识培训。厂校融合的成果进一步得到巩固,但同时也存在下列问题:

2.1合作内容缺乏深度。现阶段有些高职院校仍然单纯注重对学生技能的训练,在厂校融合中也仅仅是要求学生上岗操作,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职业道德、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的内容很少有所体现。

2.2 厂校融合的形式比较单一。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厂校融合不外乎学生到企业中实习,高职院校按订单为企业培养技术人才,企业充当高职院校的实训基地或者参加高职院校专门实训基地的建设等几种形式,厂校融合的形式有待丰富。

2.3 校企之间沟通不畅,彼此都处于信息孤岛。企业在厂校融合中的积极性不足,很少主动了解高职院校的具体情况。高职教育有自身的优势,有些优势对企业的发展和创新还具有重要作用,但企业对高职的这些优势不够了解,这势必会影响厂校融合的深度。

“厂校融合”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经济发展对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也是高职院校生存、发展的内在需耍,从政府到高校已达成共识。然而毋庸讳言,高职院校“厂校融合”的形式至今仍基本上处于中浅层次阶段,与深层次的合作阶段相距甚远。

我国职业教育与国外职业教育存在差异。国外的经验虽好,但由于国情不同、经济基础不同,教育背景不同,我们不能照抄照搬。必须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探索出符合我国实际的“厂校融合”模式,以此推动我国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

3解决问题的方法

3.1构建科学的组织管理机制

许多高职院校在组织构架和管理机制上机械照搬普通高校,导致高职院校运行不够顺畅,教学实训出现“两张皮”的现象,这一问题已成为厂校融合深度发展的瓶颈。因此,职业院校人事制度、硬件建设,校园文化如何符合职业院校特色,也成为学校内涵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从当前看,职业院校要从组织构架、运行制度建设、育人机制构建等方面入手,最大程度满足校企双方的利益诉求。比如,XXX职业技术学院早在2009年就把着手改革自身组织构架作为突破口,撤销原有的系級建制,通过组建项目部、工作室等教学实训一体化机构,建立起符合高职教育教学特点的组织架构和管理机制,从而理顺了体制机制,提高了管理效益。

3.2重视企业的利益诉求

厂校融合不应以牺牲企业利益问前提,而应放大、倍增、传递双方的共同利益,要想使厂校融合深度进行,职业院校要做到服务能力提升,假如我们没有服务能力,那么合作发展只是一句空话,加强自身能力建设,促进双方共同利益的实现。

3.3重视链接企业文化

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在注重学生知识、技能,充分适应企业需要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有机融合。通过文化积淀和环境熏陶,引导学生了解、熟悉、认同优秀的企业文化,以缩短就业上岗后与企业在文化上的磨合期。定期选派专业教师和管理人员到优秀企业学习感受企业文化,把来自企业的反馈信息及时充实到职业指导、实践课程中。通过举办各种学生创业实践活动,营造浓郁的校园企业文化氛围和专业技术环境,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创造能力。

3.4加强自身办学能力

职业院校是人才培养的主题,在当下厂校融合的格局中,院校面向市场办学的不适应更加突出,要想破解一头热的状况,就要主动出击加强自身的办学能力。

3.5加大改革力度,增强职业院校培训企业员工的能力

推动职业院校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办学模式和教学模式改革,推动职业院校参与企业员工培训,并大力培养既面向学校学历教育,又面向企业员工培养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进一步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4 达到的成效

4.1拟进行“厂中校”建设,实现厂校深度融合

确定实践教学“厂中校”名称,与企业签订相应的厂校融合协议。校企共同研讨,确定“厂中校”建设方案和运作管理制度。根据专业教学计划和实践教学要求,确定每次实训的时间、内容、人数和要求,提前一个月与“厂中校”所在单位联系,共同制定具体实施方案。为学院实训指导教师、“厂中校”所在单位的实训指导人员提供工作和生活方便,并按学校和“厂中校”所在单位双方的约定,为“厂中校”所在单位工作人员支付劳动报酬。

4.2拟形成厂校深度融合下“导师+师傅”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方案

学校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要听取“厂中校”所在单位的建议和意见,结合学校教学实际及时进行改革。“厂中校”所在单位专家、专业技术人员对实训教学、管理和人才培养方式等提出的建议和意见,学校进行汇总、整理和提炼,结合学校教学实际进行改革。企业把产品技术标准、岗位操作流程融入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中。企业参与学院专业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向、教学计划、实验实训方案等的研究与制定,结合本单位实际,对学院的教育教学改革提出意见和建议。

4.3“厂中校”校企共同参与学生实训管理方案的研究,尝试改革、研究与构建符合社会需求的教学与实训方法、手段与岗位能力认证体系于一体的课程体系、课程标准、教学大纲。

(作者单位:日照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校企职业院校实训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依托互联网实施商务英语函电实训教学
智慧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校企合作订单课程中的实施与探索
对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液压课程开放式虚实结合实训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提升中职机械专业钳工实训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尝试
新时期职业院校档案管理的思考
浅析职业院校实训中心管理机构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