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宁夏生态移民的可持续发展与精准扶贫问题的思考

2017-10-20乔飞宇

知识文库 2017年3期
关键词:新村宁夏移民

乔飞宇

生态移民是宁夏实现可持续发展与解决贫困问题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宁夏通过各种形式的生态移民,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拓宽了移民致富的空间。但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宁夏生态移民的可持续发展与精准扶贫依然存在着不少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主要包括移民迁入地选址及产业发展问题、社区文化适应问题与生态环境问题,精准扶贫问题则主要表现为思想宣传不到位、扶贫项目效益低与帮扶效果不理想。各相关部门应把可持续发展与精准扶贫作为生态移民的应有之义,实现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生态移民是从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出发,把原居住在生态脆弱地区分散的人口以移民的方式集中起来,形成新的村镇,进而实现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宁夏生态移民是破解区域生态和生存矛盾、实现双赢的战略性决策”,可持续发展与精准扶贫是其中的应有之义。研究宁夏生态移民的可持续发展与精准扶贫问题,不仅可以为生态移民工程的实施提供理论参考,而且对于可持续发展的实现与贫困问题的解决也具有一定意义。

一、宁夏生态移民可持续发展问题

(一)移民迁入地选址及产业发展问题

宁夏的生态移民工程历时久远,不少移民迁入地选择在了城郊或沙漠边缘地带,农业发展艰难、交通不便、基础设施投入成本大等问题使得移民在迁出后陷入了再次贫困的恶性循环中,造成了二次搬迁问题。以泾灵新村为例,移民搬迁前政府规划让移民发展诸如圈棚养殖、大棚蔬菜、灵武长枣等特色产业种植,但移民搬迁后发现泾灵新村农业用水缺乏且缺乏足够的资金投入到农业生产中,因而只能将土地流转出去,以务工收入维持生计。许多移民对农业用水缺乏、无法进行正常农业生产怨声较大,出现了返迁的想法与行为。

生态移民工程将移民从贫困地区迁出固然重要,但是最终目的是使移民脱离贫困的状态,生活水平有质的提高,这就需要政府在搬迁前对移民后续的产业发展有详细的规划。政府在实施生态移民工程前,应当本着对移民负责的态度,对迁入地的生态环境、气候、地理位置、发展潜力等做详尽的考量,将每个工作环节做细、做精,保证移民在搬迁后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可能。

(二)社区文化适应问题

宁夏长期致力于生态移民工作,实施了大量的生态移民工程,虽然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移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但也打破了移民原社区的社会网络关系,在很大程度上瓦解了约束移民行为的道德文化体系,加之新的社区文化在短期内难以建立,导致新社区内部各种思想文化在交往过程中相互碰撞,出现了诸多社会问题。正如塞尼指出:“由于原来经济组织和传统权威体系的摧毁,破坏了移民社会的自身动员能力,促使移民产生对社会的淡漠感”。因而对政府来说,应当在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注重移民安置区的文化建设工作,尽快形成有自身特色的社區价值体系,提高移民对自身身份的认同,使其在新的社区中找到归属感,不仅实现地域上的迁移,更能从心理上融入新的生活环境,实现“人的迁移”。

(三)生态环境问题

宁夏生态移民安置区的选择多以黄河灌区边缘的荒漠地带为主,一般未经过开发,虽然可以引进黄河水,将荒漠变为农田,但生态环境相较于原居住地比较脆弱,如果在搬迁后得不到很好的保护,很可能导致新的生态问题产生。以泾灵新村为例,该村的移民反映在刚搬迁过来时,狼皮子梁地区周围都是沙地,生态环境恶劣,每到春秋季节风沙很大,夏季气温又相比迁出地泾源县高,人们难以适应。虽然经过几年的植被种植,水土发生了改良,沙尘天气明显减少,空气质量上升,降水量也有所增加,但村庄主干道两侧仍是沙土,没有铺设相应的人行横道,并且道路两边的绿化带建设严重不足,加之不少移民的环保意识较差,对周边的垃圾箱视若无睹,随手将生活垃圾丢于路边,导致村容“脏乱差”的现象较为严重。

科学的移民安置区生态建设对区域内气候、生态的改善具有一定的效果。有研究表明,吊庄移民实施后,“当地年平均气温比原来普遍提高5%-7%,气温年较差相对于周边的荒漠地带减少了2-4摄氏度,年降水量比原来增加6%-10%,相对湿度提高12%-20%,沙暴日数减少60%左右,春秋的低温、霜冻及夏季的干热风等灾害性天气也随之减少”。不少生态移民工程的实施将荒芜的沙漠变为了村庄,形成了生态绿洲区。因此,为改善移民安置区的生态环境,避免新的环境问题产生,政府应当加大对移民安置区生态建设的投入,加强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逐渐提高移民的环保意识,使移民安置区在可持续的道路上发展。

二、宁夏生态移民精准扶贫问题

(一)对宁夏生态移民精准扶贫存在问题的思考

精准扶贫思想的提出意在改变原来粗放式的扶贫方式,使扶贫工作更加“精准化”,成效更加明显。但在实际落实过程中,关于生态移民的精准扶贫工作存在不少问题。以泾灵新村为例,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思想宣传不到位。笔者初到泾灵新村,首先便看到最显眼位置的墙上悬挂着“精准扶贫促发展,实现小康幸福梦”的横幅,但是在与移民进行交谈的过程中发现其对精准扶贫思想知之甚少。由此可见,政府对移民进行精准扶贫思想宣传的力度还不够,这不利于在移民当中开展精准扶贫工作。

其二,扶贫项目效益低。由于缺乏资金支持,泾灵新村的扶贫项目较少且无法得到有效开展。该村现有的扶贫项目是给贫困移民每家发放五十只草原鸡进行养殖,但不少贫困移民反映除少数鸡在养殖过程中自然死亡外,许多鸡由于没有多余资金去购置饲料而被饿死,几个月后最多只剩二十多只鸡可以存活。有贫困移民说道:“我觉得还不如给我发一袋面实惠呢。”扶贫项目实施的本意是使贫困移民找到致富道路进而脱贫,但从泾灵新村的扶贫项目实施来看,并没有给贫困移民带来明显的收益。

其三,帮扶效果不理想。为落实精准扶贫思想中扶贫对象精准化的要求,泾灵新村通过“五带两送一帮”实践活动将贫困移民的帮扶工作落实到各个责任人身上,在每个贫困移民的贫困档案卡上都记录着相应的帮扶人员。但是不少移民反映帮扶人员大多是询问其生活情况并带来一些慰问品,未能找到相应的办法帮助其脱贫致富。可见,对贫困移民的帮扶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流于形式化,使得帮扶效果难以达到预期目标。

泾灵新村是宁夏较为典型的生态移民安置区,该地的精准扶贫工作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宁夏生态移民精准扶贫的工作状况。上述三个问题在宁夏生态移民精准扶贫工作中较为普遍地存在,应当引起各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二)对宁夏生态移民精准扶贫解决之策的思考

“当下的贫困是点的贫困而非面上贫困,贫困分布是点状而非带状,重点是貧困户而非贫困村,已确定的整村推进贫困村,贫困面可能要大一些,非贫困村贫困面一般很小。这是新常态下推进精准扶贫的基本理念和原则”。把握好这一原则,才能实现贫困对象的精准识别。在识别过程中,应把《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提及的“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作为标准,而不能单纯以年收入来识别,要综合考虑生产生活条件、发展能力、家庭人力资源、收入的稳定性等多种因素,严格规范识别程序,防止识别中“平均数”掩盖“大多数”的现象出现。

精准扶贫思想要求将扶贫由村落实到具体的户,移民是否达到贫困线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是要了解移民家的具体情况,多维度地去考察其家庭状况、致贫原因等,进而实现“识真贫、扶真贫、真扶贫”的目标,这也是精准扶贫思想提出的指导意义所在。宁夏要想到2020年通过“五个一”使贫困人口如期脱贫,实现生态移民中贫困人口的脱贫是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各相关部门应在精准扶贫思想的指导下,加大宣传力度和资金投入,精心策划,合理组织,争取使贫困人口如期脱贫,补齐宁夏发展“短板中的短板”。

基金项目:宁夏大学研究生创新项目资助(GIP201669)。项目编号就是GIP201669,项目名称是精准扶贫视域下宁夏灵武市生态移民可持续发展研究

(作者单位:宁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猜你喜欢

新村宁夏移民
美味的鼠曲粑
宁夏
张家畈新村
宁夏
畅游美丽宁夏川
法七成二代移民不娶移民
宁夏
Stay in Spain BY James Wilkinson
美丽、整洁的新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