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兵团城镇化建设水平评价及发展战略思考

2017-10-20左海霞李万明

关键词:戍边兵团城镇

左海霞,李万明

(1.山西农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山西 太谷 030801;2.石河子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新疆 石河子 832000;3.石河子大学 兵团屯垦戍边研究中心,新疆 石河子 832000)

新疆兵团城镇化建设水平评价及发展战略思考

左海霞1,2,李万明2,3

(1.山西农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山西 太谷 030801;2.石河子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新疆 石河子 832000;3.石河子大学 兵团屯垦戍边研究中心,新疆 石河子 832000)

兵团城镇既具有城镇的一般功能,更具有维稳戍边的特殊职责。兵团城镇的健康发展不仅有助于提升兵团整体发展实力,也有助于兵团更好地履行屯垦戍边的使命,保障新疆地区和谐稳定发展。选取了经济建设、社会保障、人口聚集、人居环境、基础设施等五个系统层的25个指标层值,运用熵值法和线性加权法全面系统地对新疆兵团城镇化建设水平进行评价。研究得出:兵团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指数呈递增的态势,经济建设水平指数呈递增趋势,社会保障水平指数呈“先慢后快”的增长趋势,城镇人口聚集评价指数呈“波浪式”发展,城镇人居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基础设施建设稳步发展。提出了兵团城镇化建设的发展战略,并依据兵团城镇的特殊功能分类,分别阐述了经济发展型城镇、维稳型城镇和戍边型城镇在未来城镇化建设中的发展重点与可借鉴的发展模式。

新疆兵团; 城镇化; 评价体系; 发展战略; 发展模式

新疆兵团作为一个拥有多重使命和独特管理体制的特殊组织,其城镇建设是伴随农垦事业发展兴起的[1],农牧团场小镇大多布局在大漠边缘或边境线地带,具有“屯垦”与“戍边”双重特征[2],在城镇职能与户籍管理等方面具有特殊性[3]。兵团城镇的良好发展具有重要的政治、社会与经济意义。学术界关注的重要课题之一是对兵团城镇化建设水平的评价,学者们选取不同的指标、采用不同的测度方法进行了研究。李江成[4]选取人口、社会与经济发展等17个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1954—2008年兵团城镇化水平进行了实证研究;李豫新等[5]选取人口、经济与社会等18个指标,通过构建城镇化建设水平评价函数模型对2003—2010年间兵团城镇化综合建设水平进行了分析;郭丽峰等[6]选取反映社会发展与稳定、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等19项指标,采用灰色关联理论法对兵团城镇化建设进行了评价。另外,对兵团城镇化建设发展战略与模式的研究也至关重要,学者们从不同角度进行了阐述,提出了推动兵团城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7-11]。

一、兵团城镇化建设综合评价体系构建

(一)评价指标选取与权重设置

结合兵团城镇发展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反映城镇化水平的经济、社会、人口、环境、基础设施等方面,选择25个重要指标构建反映城镇化建设的综合评价体系。采用熵权法对各指标的权重进行赋值(见表1)。具体步骤如下:

设Aij表示样本i的第j个指标(i=1,2,3,4...n;j=1,2,3...p),其中n和p分别为样本个数与指标个数。

表1 新疆兵团城镇建设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二)评价指标数据及来源

数据摘录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统计年鉴》以及相关部门统计资料,从经济建设、社会保障、人口聚集、人居环境和基础设施等方面较为全面地反映了兵团城镇化的发展状况。评价指标数据见表2。

表2 2010—2014年兵团城镇建设评价指标数据

(三)评价指数计算

计算城镇化建设的经济建设程度、社会保障程度、人口聚集程度、人居环境质量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各个具体目标评价指数以及总体建设水平评价指数(见表3)。

具体计算公式(线性加权法)如下:

其中,Fi为兵团城镇化建设第i年的评价指数,ωj为权重值。Zij是第i年的第j个指标。

表3 2010年-2014年兵团城镇化建设水平评价指数

二、兵团城镇化建设水平评价

(一)综合实力不断提高

兵团城镇化总体建设水平指数表现出逐年增加的态势,城镇建设总体实力显著增强。从2010年与2011年的数据来看,与兵团城镇化总体建设水平指数比较,城镇经济建设水平评价指数明显偏低,经济建设水平的相对滞后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兵团城镇化建设的步伐;这一时期人口聚集速度、人居环境质量和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城镇化进程。从2011年以后3年间的数据来看,社会保障水平、人口聚集程度和基础设施建设对兵团城镇综合实力的影响在逐年下降,经济建设水平的大幅提高则成为推动兵团城镇化总体实力提高的重要力量。

(二)经济建设程度总体指数提高较快,但服务业发展相对缓慢

兵团城镇化经济建设程度评价指数从0.139上升到了0.265。快速提高的经济水平提升了兵团城镇职工的生活水平与生存质量,人均GDP从29 948元提高到63 989元,增加了1.15倍;2014年兵团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提高到49 668元,比2010年增加了0.86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进出口总额分别增加了1.26倍和1.14倍;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长幅度较大,提高了2.92倍。第二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持续增加,由34.1%增加到44.68%;然而,第三产业产值占GDP比重值由2010年29.8%降到2012年27.9%,虽然从2013年比重值开始增加,但总体上5年间仅增长了1.5个百分点。兵团城镇服务业发展缓慢影响了城镇化建设速度与质量,必须加速兵团城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三)社会保障指数表现出“先慢后快”的增长趋势

兵团城镇社会保障水平评价指数先由2010年的0.165缓慢增长到2012年的0.194,之后由2013年的0.217快速增长到2014年的0.25。恩格尔系数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但下降幅度并不大,仅从2010年的29.72%降为2014年29.1%;人均可支配收入稳步提高,从14 559元增加到27 558元;城镇登记失业率呈现不稳定的波动变化,但总体上是增加的趋势;每千人占有的卫生技术人数增加了1人;每千人拥有的专业技术人数维持在45人左右;人均教育经费支出呈波动变化,2014年出现大幅增加;民用汽车拥有数和公路货物周转量表现出稳步增长趋势。另外,相关资料显示兵团在社会保障住房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城镇职工住房问题得到一定缓解。

(四)人口聚集速度呈“波浪状”发展趋势

兵团城镇人口聚集评价指数由2010年的0.155增长到2012年的0.231,2013年降到0.215,2014年又增长到0.217。城镇人口增长率呈现先增长后降低的特点,2012年的城镇人口增长率为11.64%,这一时期增长率较高的主要原因应是兵团在政策支持下加快了设市建镇的步伐,众多团场人口流入非建制重点小城镇和建制城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稳步增长,在2014年达64.03%,约增加14个百分点;城镇就业人数比重稳步增长,在2014年达到71.01%,约增加17个百分点;二三产就业人员比重从22.07%变到34.28%,约增加12个百分点。随着城镇功能的不断完善与非农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城镇吸纳劳动力的能力逐渐增强。

(五)人居生活环境总体改善,但大气环境质量下降

兵团城镇人居生活环境总体改善主要体现在城镇生活垃圾处理率和污水处理率的大幅提升,分别由2010年的65.0%和43.0%上升为2014年的78.1%和65.3%。但是,规模以上企业万元产值能耗由1.51吨标准煤变为1.84吨标准煤,由高耗能与高污染的产业发展引起的兵团城镇大气环境质量恶化程度逐年提高。兵团城镇在未来发展中,要将绿色、健康、高质量的人居环境作为重要目标。

(六)兵团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

兵团积极利用国家相关优惠政策和对口援助资金加快了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不断完善兵团城镇职工的生存条件。兵团城镇集中供热普及率年均增长4.7%,从2010年的60.0%增加到2014年的82.8%;安全饮水普及率年均增长率1.0%,由93.0%增长到97.2%;燃气普及率年均增长率为5.2%,从46.0%增长到66.7%。逐步完善的基础设施为兵团城镇建设奠定了基础。

三、兵团城镇化建设的发展战略思考

(一)兵团城镇化建设的发展战略

1.建城戍边战略。兵团城镇化空间布局、功能定位、发展目标都应服从维稳戍边这一重要战略需求,促进兵团从屯垦戍边向建城戍边的顺利转型,实现“建城”与“戍边”的有机统一。

2.生态立市战略。兵团城镇化建设要注重保持城镇人口、资源、经济、社会、生态间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资源,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大力发展循环产业经济,努力建设绿洲生态宜居型的小城镇。

3.产城融合战略。以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为主体的新型产业体系对推进四化协同发展至关重要。城镇化建设为实现兵团产业(企业)集聚效应提供空间支撑,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为兵团城镇化发展提供有力经济支撑,通过产城融合不断助推兵团城镇化各项功能的完善与建设。

4.科教兴市战略。推行科教兴市是建立创新型兵团和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根本途径。完善兵团高校、职业教育和科研院所体系,加强与地方和国内外高校与科研机构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引进人才,实施“政、产、学、研”四者之间互为补充的科技创新体制,保障兵团城镇化建设的科技与人才需求。

(二)兵团城镇化建设未来发展重点与发展模式

按照兵团城镇的特殊职责将其分为三种类型:经济发展型城镇、维稳型城镇和戍边型城镇。

1.兵团“经济发展型城镇”的发展重点与发展模式。“经济发展型城镇”地处新疆天山北坡发达经济带,具有经济发展所需的优越自然条件,区位适中、交通便利、通达性最好、辐射面广。

经济发展型城镇建设的主要任务和重点就是千方百计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条件和资源来搞活经济。发展壮大自己的经济实力,保障城镇居民日常生活所需的各种服务以及提供改善生活品质的基础设施,进而支持戍边地区建设,增强整个兵团的屯垦戍边能力。

未来发展中,经济发展型城镇可重点采用产城融合型模式、工业园区主导型模式和民营经济带动型模式。第一,产城融合型发展模式主要是指在兵团经济发展型城镇建设中要注重产业与城镇发展的功能融合与空间整合,要定位好适合城镇区域持续发展的产业结构与城镇配套设施,要避免茫无目的地追求城镇化建设速度而造成“空城”现象。第二,工业园区主导型发展模式主要是指在兵团经济发展型城镇建设中可以通过工业园区吸聚产业和企业进驻,进而吸纳大量剩余劳动力。工业园区的发展必须立足自身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自身特色进行总体定位,以地方特色为旗帜,重点打造依托产业集聚区的集体商标和企业品牌。第三,民营经济带动型发展模式是指兵团经济发展型城镇建设中应重视民营企业的带动作用,民营企业以利润最大化为最终经营目标,利用市场机制配置资源,有利于经济发展型城镇市场经济秩序的建立与完善。经济发展型城镇应因地制宜制定鼓励民营企业发展的相关优惠措施,推动经济发展型城镇的建设速度。

2.兵团“戍边型城镇”的发展重点与发展模式。“戍边型城镇”位于偏远的边境地区,自然环境恶劣、生态脆弱、通信设施落后、交通不便、人们思想观念落后、人力资源严重缺乏,也是宗教极端主义与民族分裂势力等易于挑起事端之地,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战略地位。目前,有58个边境团场小城镇与边防部队共同守卫在边境。

“戍边型城镇”建设的首要任务是戍边,要提高职工群众“兵”的思想意识和实践能力,为国家和社会提供一个安定的政治环境和较好的发展空间与时间。“戍边型城镇”建设的基础和关键是经济发展,而经济发展的重点是“政府扶持+自我发展+持续发展”。戍边型城镇建设中不能以普通的经济指标来衡量其发展水平。这些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是为戍边提供充足的物质保障,解决城镇居民的实际困难,帮助城镇居民脱贫奔小康,先保证自身发展的稳定,才能更好地维护新疆的稳定。戍边型城镇建设中还要重视生态环境的改良,建立生态宜居的戍边型城镇,保障后续发展的可持续性。一些特色小镇还可依托旅游带动经济发展和城镇建设。

未来发展中,戍边型城镇应重点采用以下两种发展模式:“国家和兵团扶持+发展对外贸易+增强自身实力”与“国家和兵团扶持+合作共赢”。“国家和兵团扶持+发展对外贸易+增强自身实力”模式主要是基于兵团特殊的体制与使命以及戍边型城镇特殊的区位与环境,国家应该给予更多的优惠发展政策和加强财政补贴力度,加大基本生活设施、教育与医疗等社会服务设施建设的再投入力度,保障当地居民的基本生存需求,稳定戍边队伍;在不影响戍边任务履行的同时,边境城镇可以适当发展对外贸易进而提高其自我发展的能力,以维护边疆稳定和增强民族团结。“国家和兵团扶持+合作共赢”模式主要是指一些戍边型城镇境内有新疆自治区与邻国建立的交通联接点和通商口岸。利用人亲地近优势,引入先进技术,发展外向型产品,和内地企业共建国际经济信息网络,最终实现双方共赢。

3.兵团“维稳型城镇”的发展重点与发展模式。“维稳型城镇”主要分布在沿古尔班通古特和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地区,该区域土壤沙化与盐碱化严重、植被稀少、干旱少雨、气象灾害频繁、生产力低下、生产方式落后。

“维稳型城镇”建设的主要任务和重点是维持稳定,其内涵包括三个方面:政治稳定、经济稳定和生态稳定。首先,政治稳定。维稳型城镇大都在少数民族聚集的地方,这些区域的民族宗教和社会关系比较复杂,加之境内外分裂势力、极端势力和恐怖势力一直图谋分裂新疆,因此,维稳型城镇建设的最重要目的就是维护社会的稳定和谐,从而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其次,经济稳定。维稳型城镇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可以影响当地少数民族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使其接受新的思想观念。最后,生态稳定。维稳型城镇的发展要在开垦土地、发展农业的同时加大植树造林力度,做到环境保护和农业开发同时进行,促进城镇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未来发展中,维稳型城镇应重点采用两种发展模式:“建立生态宜居型城镇”和“打造生态旅游型城镇”。第一,建立生态宜居型城镇发展模式主要是针对维稳型城镇具有常年受到我国最大的流动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影响、土地沙化和荒漠化严重、干旱缺水等制约城镇发展的特点,因此在建设过程中需加大力度治理环境。具体措施包括:在绿洲边缘建立生态防护林以防尘固沙,运用工程措施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修建水利设施、改良土壤,利用麦草方格沙碍、黏土沙碍等防风措施逐步使流沙固定,通过飞机播种技术种植耐旱草类,在主要河流两侧营造沿河林带,滩地四周营造防护林带林网,调节荒漠内部气候,保持水土。另外,结合政府实行的生态赎买政策,充分利用政府财政资金,建立生态赎买机制,在改善地区生态环境的同时促进农民增收。第二,打造生态旅游型城镇发展模式主要是指维稳型城镇建设可以通过旅游产业的发展带动周边基础设施建设和引导人口向城镇集聚。以亚欧大陆桥为依托,南疆铁路西段通车为契机,开发若干条沙漠风光旅游线路,并借助旅游业的发展进一步改善荒漠生态环境。维稳型城镇便可以此为契机,将旅游业作为其龙头企业,带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的农、工、贸一体化发展。具体体现为:(1)兴建农副产品生产基地,结合当地特色建设生态采摘园,促进当地农业的发展;(2)不断开发与丝绸之路有关的各种旅游纪念品、食品等,对当地土特产进行精深加工,培育一批旅游企业,促进第二产业发展;(3)通过解决旅游的“吃、住、行、游、购、娱”等问题,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加强地方旅游服务水平,带动发展第三产业;(4)旅游业的发展具有极强的带动能力和产业关联效应,维稳型城镇可依托城镇化建设承载产业发展,增加就业岗位(至少吸纳30%~40%的人口就业),尤其是解决少数民族劳动力就业问题,加强民族融合发展。在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同时还能够促进外来思想观念与本地固有观念的融合,促进本地居民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的转变,从而推动城镇化的完成。

当然,兵团作为“党政军企”合一的特殊性组织,所面临的经济社会和城镇化问题要比理论复杂得多。兵团的城镇化发展模式既不同于国外的发展模式,又有别于国内其他地区的城镇化道路,即使是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方的城镇化模式相比也大不相同。兵团在今后进行城镇化建设中应注重实事求是与勇于创新相结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建设之路。

[1]张友德. 加快兵团垦区城镇化是再造辉煌的现实选择[J].中国农垦经济,1995(8): 29-33.

[2]徐军.关于兵团城镇发展问题的思考[J].中国工程咨询,2003(6):36-38.

[3]白燕.兵团小城镇发展规律探究[J].新疆农垦经济,2004(6):42-43.

[4]李江成. 新疆兵团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实证分析[J].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12-15.

[5]李豫新,孙乾坤.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实证分析[J]. 新疆社会科学,2013(1):40-47.

[6]郭丽峰,王树国,刘熙娟,等. 基于灰色关联理论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城镇化水平评价[J].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7(5):83-89.

[7]高岗仓,张凤艳.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城镇化发展的战略思考[J]. 社会主义研究,2007(3):76-78.

[8]陈科. 新疆兵团新型城镇化发展及对策研究[J]. 城市规划,2012(7):23-31+66.

[9]蔡功文.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城镇发展模式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12.

[10]李万明,刘磊. 新疆兵团城镇化:形势、功能与布局——访石河子大学博士生导师李万明教授[J]. 新疆农垦经济,2015(12):1-4.

[11]林永新.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团场城镇化路径研究——政策设计与政策评估[J]. 城市规划,2016(7):48-56.

(编辑:程俐萍)

EvaluationofurbanizationlevelanddevelopmentstrategyofXinjiangProductionandConstructionRegiment

ZuoHaixia1,2,LiWanming2,3

(1.CollegeofEconomicsManagement,ShanxiAgriculturalUniversity,Taigu030801,China; 2.CollegeofEconomicsandManagement,ShiheziUniversity,Shihezi832000,China;3.ResearchCenteroftheCorpsReclamation,ShiheziUniversity,Shihezi832000,China)

Regiment town has general functions of townand special duties of maitaining the frontier.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town not only promote overall development strength, but also better fulfill the mission of settlement and boder protection and ensure harmonious and stable development in Xinjiang.The paper selects twenty-five index from five system layer includ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social security, population aggregation, living environment, infrastructure. Using the entropy method and linear weighted method, it made evaluation systematically on the urbanization level of Xinjiang Regiment, results were as follows: the index of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level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was increasing trend, the index of social security level showed a trend of "slow first-fast growth", the evaluation index of the urban population gathering showed a "wave-type" development, the quality of urban living environment had improved as a whole,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had developed steadily. It put forward the new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new-type urbanization, and expounded development mode of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type town, maintenance stability-type town and garrison frontiers-type town in future construction according to the special features of Xinjiang Regiment.

Xinjiang Production and Construction Regiment; Urbanization;Evaluation system; Development strategy; Developmental pattern

F299.27

A

1671-816X(2017)11-0036-06

2017-06-10

左海霞(1981-),女(汉),山西平遥人,讲师,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农村经济管理、涉农企业管理等方面的研究。

新疆自治区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点项目(XJEDU020212B01)

猜你喜欢

戍边兵团城镇
兵团记忆
兵团记忆
给戍边烈士的一封信
2.5 MPa及以上城镇燃气管道与输气管道区别
文化边城镇远
戍边壮士歌
戍边追梦
城镇排水系统量化指标体系研究
兵团在
城镇医保支出为何跑赢消费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