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北省大名县精准扶贫路径研究

2017-04-02温利华刘红耀

关键词:大名县贫困人口贫困地区

温利华,刘红耀

(1.邯郸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河北 邯郸 056001; 2.邯郸市农业科学院,河北 邯郸 056001)

河北省大名县精准扶贫路径研究

温利华1,刘红耀2

(1.邯郸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河北 邯郸 056001; 2.邯郸市农业科学院,河北 邯郸 056001)

自精准扶贫活动开展以来,党中央提出精准扶贫战略方针不仅旨在让全国贫困人口更早更准确地脱贫致富,更是要以人文本综合提高贫困人口的素质,形成一个长期健康有效的脱贫机制。本研究针对目前国内精准扶贫的基本进展和战略思想,阐述施行精准扶贫的必要性,分析了河北省大名县的贫困、脱贫现状、扶贫路径和经验,并从顶层设计、特色绿色产业、建设保障体系、教育脱贫、多方面筹措资金五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经验措施,以进一步加快贫困地区脱贫、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农业发展。

精准扶贫;经济;大名县

“精准扶贫”现在已经成为我国扶贫战略的重要指导方针,要在实现带领人民群众脱贫致富的同时,又不损害环境,要有利于生态的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可循环产业。不仅仅是当代的幸福,更成为子孙后代的福祉[1]。“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11月到湖南湘西考察时做出的重要指示;201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参与两会代表团审议时再次强调,要施行精准扶贫,瞄准扶贫对象,进行重点施策;2015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上强调,中国扶贫攻坚工作实施精准扶贫方略;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贫困和扶贫问题有着长久的关注,并提出了“精准扶贫”等一系列解决贫困方法,形成了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2-5]。

本研究以经济、生态效益协调发展为首要条件,深入邯郸市大名县中的贫困村进行实地调研,以增加贫困群众收入、发展富民产业扶贫、坚持生态建设与脱贫致富有机结合为主要研究内容,阐述了当前农村贫困的现状、扶贫路径、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精准扶贫的创新性等。提出典型贫困县农村扶贫开发的新路径,引导贫困农民增收致富、解决返贫人口的稳定脱贫问题[6-8],对进一步完善扶贫工作的内容、方法和手段,形成长效脱贫机制提供借鉴。

一、大名县精准扶贫的背景及扶贫脱贫现状

精准扶贫战略思想的提出,不单单是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也是根除现阶段我国贫困问题的客观需要。2015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主持召开由部分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参加的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时指出“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全国各地都要在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上想办法、出实招、见真效”[9-12]。

精准扶贫、脱贫的基本方略和扶贫思路逐渐形成了一个先进科学的理论方法。第一,精准识别,精准识别贫困是落实精准扶贫的基础和前提,有时候即使是把扶贫政策落实到村级也无法保证实现每个贫困者受益,得到应有的扶贫资源。必须把识别目标放到每家每户,也就是“对象精准”,那么它的瞄准难度自然会相应的增加,所以这是基础,也最关键。第二,精准帮扶,习近平借用医学上的“对症下药”和农业中的“精准滴灌”解释和说明。在习近平同志看来,所谓精准帮扶,就是要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区别不同情况,做到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第三,精准管理,用先进的科学观念和管理办法,从扶贫对象识别、贫困原因分析、帮扶贫困内容、帮扶项目安排等过程都要建立起一套科学的管理体系。第四,精准退出,推进精准扶贫战略的实施目标在于是贫困人口脱贫,到2020年进入小康社会,实现所有贫困户脱贫[13-16]。

河北省大名县位于河北、山东、河南三省交界处,隶属于黑龙港流域。大名县有邯济铁路穿境以及青兰高速和309国道交错纵横,交通建设现状较好,但是仍然是财政贫困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县。大名县是河北省的“省级重点贫困县”,之后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级贫困县。二十多年来,大名县坚持大规模扶贫开发,坚持不懈地走符合大名县实际贫困情况的扶贫开发道路,从省市到乡镇到村都在大力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目前为止,共扶贫69.67万农村贫困人口退出贫困,贫困人口发生率由63.00%下降到6.20%,这是一个伟大的成就,历史性的成就。但是,现在仍有贫困人口5.83万人,因为脱贫产业体系尚未建立完善,老百姓可持续性收入较少,一系列非人为所能控制的因素等,依然存在着返贫的风险。

二、大名县扶贫路径分析

大名县作为国家级贫困县,各级政府领导高度重视扶贫与脱贫工作建设。历经近多年的扶贫、脱贫、直至现阶段的精准扶贫,已经实施了一系列扶贫措施,形成了一套科学的扶贫体系,其中产业脱贫、社保覆盖、健全医疗保险制度、教育脱贫、发展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实施互联网+农业是目前在大名县扶贫过程中卓有成效的扶贫举措[17]。

(一)多角度的产业脱贫模式

实行产业脱贫,鼎力搀扶稳固增收项目。处理贫穷问题的基本路径是开展脱贫富民产业,大名县实施了多种扶贫产业带动了4.63万贫困人口走向脱贫之路。第一,大力发展特色养殖。杨桥镇大霍庄采取联合寄养殖模式,抱团发展,引进3200只“京粉一号”60日龄青年鸡,累计4.80万元的蛋鸡养殖扶贫项目正式在大霍庄村落户,直接带动8户贫困户完成稳定脱贫。发展养鸡、羊、牛等特色养殖,有别于原先的粗放式养殖,致力做到精细化、科学化、系统化。第二,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产业。大霍庄村建设无立柱式钢结构冬暖蔬菜大棚、黄金堤乡东赵庄村的蔬菜联建大棚等项目也已近落地,得到了大名县政府的高度认可。大棚种植蔬菜、名贵中草药材以及果木等,在全县推广“政府补贴+公司收购+农户种植”的“辣椒+洋葱”种植产业扶贫模式。有力地促进贫困人口脱贫,并且带动辐射性较强确保贫困户顺利脱贫。第三,大力发展家庭手工副业。探索和挖掘大名县传统文化手艺,学习并将其转化为经济输出能力,例如:草编、风筝、竹编、汽车座垫、十字绣等解决多名在家无法远行或无法外出的贫困人口。第四,积极联系相关企业帮忙安置一批贫困人口。这其中有政府扶持的龙头企业要起到带动作用,用人、雇人一定要同其签订用工合同,通过企业的带动解决就业致贫问题。鼓励一部分有能力有技术的可流动的贫困人口外出务工,积极对贫困建档家庭的年轻劳动力开展定向就业培训,增强其额外的务工技能,实现培训-就业-脱贫。第五,根据各贫困村特点发展乡村旅游。利用村落、民俗发展采摘、餐饮、民俗特色专业村构建扶贫体系。已经实现完成了邓丽君故乡邓台村、前南门口村、东营村的回族小镇3个核心片区并形成辐射带动效应。第六,发展新能源。推进中广核、北京君辉光伏发电等建设带动农民致富脱贫。第七,积极开展电子商务扶贫点,政府采用补贴的方式帮扶每个贫困村建设一个网店。

(二)推进社保全覆盖,低保脱贫兜底

健全社保后,施行社保保底政策,确实保障要全面脱贫。要全面的赢下脱贫战,那么没有劳动能力的农村贫困人口,通过社会保障机制,加入农村低保从而保障其基本生存权益并且实现脱贫。通过开展精准识别贫困人口,彻底精确的核查低保家庭现在的经济状况,尽量做到能保障的都要保障到,根据最新低保标准实行一个浮动的管理机制,让低保贫困人口有进有出,对达到国家脱贫线的农户可以及时退出。同时要积极引导人民群众参保续保。还要建立起救助制度,对没有劳动能力或者还尚未有劳动能力的群众要格外关注,并且提供相应的保障服务[18]。

(三)健全医疗保险制度,防止农民因病返贫

通过医保实施医疗救助减少甚至消除因生病看病导致的贫困或者返贫现象。农村贫困人口一定要享有最基本的医疗卫生保障,发展健康扶贫,争取消除因为疾病贫困和返贫的现象发生。现在积极推行三重医疗保障来保障贫困人口的健康,分别是大病保险、医疗保险以及医疗救助。贫困人口的救助将全部被政府评为重特大疾病救助范畴,并且对于因为某些疑难杂症需要长期地吃服药剂或长期治疗,导致家庭承载压力大的贫困人口,要给予救助。与此同时要加紧建设保证更加公正、公平、规范、有效的城乡贫困人民基础医疗保险的保障制度。“三医联合”旨在推进实施医疗、医保、医药的切实实施于所需的贫困百姓手中。争取建设多角度全方位多层次的医务保障体系。

(四)实施多层次的教育脱贫

积极从教育方面下手,实行教育脱贫,要坚决避免贫困代与代之间传递。要合理布局农村中小学,推进初中向重点乡镇方向集中。要正当地稳步地改善乡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食宿问题,要住的好,要食的饱。阻断贫穷代际传递的基本措施就是教育,不单单是儿童、学生,要让所有的贫困家庭都能够有公道的接受有品质教育的机会。2016年秋季开始,在大名县公办的普通高中、中职学校已经就读的建立档案在内的贫困学生,施行了免除学费、教科书费以及住宿费等,而且可以享受国家的一系列助学金政策。大力支持农村相对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阶段的在校寄宿学习的学生一部分生活费,切实执行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实现对已经上了高校的大学生的家庭全覆盖。与此同时,还利用职教中心等中等职业学院大力培养新型农民和务工能力培训,所有学员的一切费用都将免除。

(五)大力兴建公共基础建设

大名县通过兴建公共基础设施来改进人民生存环境,致力于开展水利、电路、交通等一系列基础设施的建设,通过基建的发展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突破瓶颈。要想富先修路,通过优先安排最贫困和人口最多的地区村路网格改造,实现村村通、村连村,不单单要走的进来、走的出去还要快捷方便。借鉴现在国家推广的共享经济相关方针策略,实现村中最后一公里的便捷交通;在水利建设方面着眼于饮水安全工程的保障,要让几万贫困人口吃得上安全的干净的水。在贫困地区解决小型农田灌溉问题,在贫困村合适地方打井大大降低了用水负担。

(六)实施“互联网+农业”

坚决实施“互联网+农业”,落实信息互通基建。大名县农产品还没摆脱“大路货”的角色,发改、工信、农业、商务和扶贫办等部门可以合力通过网络营销以生态牌打造精品农业产业,要强化农户和涉农企业的品牌意识,借助品牌经营,做大特色,通过资源整合,向农户主动收购散货,让一些有加工能力的企业进行深加工,认真研究农产品的包装技术,提高农产品包装质量,打造品牌,发展成为“农户+网店+公司”模式。要用“互联网”思维推进和引发新的扶贫变革。积极发展电子商务扶贫,每个贫困村都建设一家电商服务网店,扶持建立网上销售平台,鼓励贫困人口多上网寻求销售渠道,建立网络启动资金补贴、小额信贷等,将开设网店归类为自主创业,并享受相对应的补贴。

三、创新经验与思考

大名县历经近多年的扶贫脱贫,目前已经形成了一套科学的、有效的扶贫方法和模式,脱贫效果明显,但仍然存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产业结构单一、农产品低端化与趋同化并存、贫困人口劳动技能差、就业技能狭窄等一系列问题,新时期的农村扶贫模式是要以精准为主,完善扶贫机制、创新扶贫模式,本研究从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发展高效的绿色产业、建设保障体系、全方位的教育脱贫、多渠道筹措资金五个方面来为我国精准扶贫战略顺利推进提供新思路。

(一)顶层设计中要明确经济与生态效益协调发展

领导班子要建立起绿色扶贫的思想方针,在最顶层的扶贫设计上要明确其重要性。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是贫困地区脱贫的必走道路,其遵循了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扶贫不单是要扶经济要把绿色环保、生态健康的理念融入到扶贫概念中,要让精准扶贫同可持续发展“合二为一”。

1.要在最高设计中展现出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的扶贫目标。可以将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扶贫的落实作为各阶层领导干部的一个重要考核标准——扶贫考核。精准发现并开发建设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的扶贫示范区,可以起到带动和良性示范作用。加强扶贫项目的审核力度,在贫困地区的扶贫项目是否符合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新概念,是否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硬性要求等,都是该项目能否进入贫困地区的重要指标。

2.使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精准扶贫常态化。让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扶贫理念深入人心,科学系统地制定相关具体扶贫方案。例,因地制宜地推进“保护生态”工作,以贫困人口为主力军,建立起保护环境的组织,如植树队、护林队等等。既有利与相关贫困人员在经济上得到帮助也使得生态环境得以保护和健康发展。

(二)打造创新和高效的绿色产业

巩固原有的生产基础,并寻求突破创新。发展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经济收入模式,这不单单是地区性的趋势也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和生产结构变化的大趋势,更是贫困地带经济发展的主旋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宏伟发展观的必要方法。从扶贫开发到今天的精准扶贫几十年间的实践证明,遵守人类活动与自然基础和谐共生是必须的[19]。

1.全方位推进高效益生态产业,打入现阶段的市场经济战场,是客观需要,对于贫困地区即要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农业的健康发展,不仅可以提供大量高质量的果蔬农产以供市场需要,而且还能够使农村现有的生态环境得以保持甚至改善。同时能积极调动贫困地区的大量劳动人口的积极性,增强了贫困村的承载能力。

2.培养有利于环境保持和发展的绿色产业,加速完成贫困乡村脱贫。引导和引进私人企业参加到生态产业链,依托先进的生产技术和高效的管理,使农产品可以得到有效高品质的深度加工从而更容易走上更广阔的销售平台。那么在贫困地区发展第一、第二产业的同时,要大力开展第三产业用来增加内生力量来更好的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例,实行生态旅游项目,实现了经济与生态效益协调发展,高效的经济收益模式会带动贫困群体地生产积极性,使他们真正成为自主扶贫的主体和最大受益者。总而言之,积极开展健康经济是实现生态与经济效益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从根本上摆脱贫困的现状,更好地施行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方针。

(三)建设扶贫与生态协调发展的保障体系

在精准识别的基础上,建设经济与生态效益协调发展的精准扶贫的生态保障。“地区生态底线”一般是指当地环境和自然资源能够承受的最大功率,这是由科学的计算方法得出的数值概念。要让坚持不跨越生态底线成为一种常态、一种常识,与此同时这也可以作为一种举措或规定来约束扶贫过程中的个别高污染、高破坏的产业项目。从我国的基本国情来看,很多贫困地区的生态环境相对脆弱,一经破坏便很难再恢复,所以在一些自然环境较为脆弱的地区施行精准扶贫的同时,要兼顾生态环境的维持和保护,甚至可以将生态环境的健康放在工作的头等位置。

精准扶贫的过程中要大力引进先进的科学生产力从而实现精准发力,成为扶贫和生态保护的新动力。现阶段可以加大政治宣传,鼓励高科技创新型企业和人才加速研究新型的高效的生态产业科技,并且要把这些新型的绿色科技同经济和生态贫困地区的基础建设结合起来,争取做到低成本高效能。同时,坚决否定任何高消耗、高破坏、高污染的产业进入经济与生态都贫困的地带,要引过去“先发展后治理”的失败教训为戒。招商引资一直以来都是任何地区发展的重要动力,在贫困地区的招商引资问题上,一定要甄别其企业本质,让更多的“低碳、低污、低耗”三低生态企业发挥主要生产作用和带动作用,使当地经济具有可循环性,让生态产业成为推动当地农业、工业、服务业、旅游业的绝对主力[20]。

(四)教育脱贫是解决脱贫难题的重要一环

教育贫困是地区经济贫困的重要体现,要杜绝贫困代代传就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促进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1.积极解决贫困家庭子女上学难的问题。贫困村学前教育问题。鼎力发展贫困地区的幼儿园建设工程,增加贫困地区学前教育机构,从根本上解决很多贫困村儿童无园上无书读,贫困家庭儿女接受教育免学费。要对贫困地区的贫困家庭进行精准识别、精准建档,对实在困难的学生不仅要减免学费而且还要提供一定的经济资助。提高乡村小学质量。提高贫困地区乡村学校的教学质量,让更多的优秀教育资源向贫困地区偏移。增建和改建现有的学校,要使学校的各方面指标都要达到省定标准。利用互联网推动贫困地区教育质量提高。在有条件的贫困地区推行互联网加教育的教育模式,使现代的教育硬件进入各个校园。利用远程教育,使更多更好的教育资源进入校园。

2.切实让对贫困家庭的招生入学扶贫优惠政策落地。同省教育厅和省属高校积极沟通争取更多的偏向贫困地区的专项招生名额,增加贫困地区的学生进入高校学习的机会。加大职业教育宣传,鼓励更多的贫困家庭子女就读职业学校拥有一技之长。

3.加强贫困地区教师队伍建设。积极拓展贫困地区教师替补渠道。积极引导和引进一批优秀高校毕业生到贫困地区参加第一线教育工作。另外在财政上要加大对教师聘用的支出,切实让政府对乡村教师的生活补助到账到位,保证乡村教师的待遇。要定期的对贫困地区的工作优秀教师提出表扬并给予相关荣誉和奖励,在先进个人或者先进团体的评选上更向乡村教师团体偏移。要鼓励乡村教师积极参与各类能力培训,提升教学能力。加大财政投入,使贫困地区的教师住宿环境得到改善。

4.鼎力培训新时代的新型农民,要在县职教中心开设有专门的针对贫困地区农民的专业农业知识培训点,也要开设一部分非农业技术课程,使得贫困地区的部分剩余劳动力向更广阔的平台转移。鼓励自学和参与相关职业技能培训,鼓励其参加相关职业能力考试,从根本上提高自身竞争力,从而提高就业能力。

(五)多渠道筹集扶贫资金

积极寻求多渠道筹集扶贫资金。坚持党的领导,依据政府文件,依法筹资。要在县政府的带领下,积极向全社会寻求资金援助或投资,抢抓机遇。第一,采取“1+5”联系制度,驻村干部对口帮扶;第二,驻村工作组单位筹集资金帮扶和单位干部职工一对一结对帮扶;第三,开展“百企帮百村”扶贫行动,引导企业与贫困户建立联结机制,为农户提供就业、“政府补贴+农民种植+企业回收”等措施帮助贫困户尽早脱贫。

[1]洪名勇,洪霓.论习近平的精准扶贫思想[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2016(6):1-5.

[2]易棉阳.论习近平的精准扶贫战略思想[J].贵州社会科学,2016(5):139-144.

[3]杨文静.绿色发展框架下精准扶贫新思考[J].青海社会科学,2016(3):138-142.

[4]杨立民.巴西:扶贫减困 加大社会项目投入[J].农村工作通讯,2010(11):17.

[5]黄爱军,朱奎.美国扶贫减困的主要特点及启示[J].江苏农村经济,2010(8):68-70.

[6]邓文飞.习近平反贫困思想内涵、成因及价值[J].宁夏社会科学,2016(5):32-36.

[7]叶普万.中国贫困问题研究大纲[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1.

[8]步志昊.我国贫困县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14.

[9]叶文振,严静.关于扶贫问题的社会学再思考——以福建省为例[J].福建江夏学院学报,2013(3):69-78.

[10]丁树鹏.浅析农村扶贫工作模式的创新[J].群文天地,2012(20):259.

[11]方文,朱园,杨云.未来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的理论思考[J].黑河学刊,2013(5):190-192.

[12]杨秀丽. 精准扶贫的困境及法制化研究[J]. 学习与探索,2016(1):108-110.

[13]刘永福.打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扶贫攻坚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关于扶贫开发的重要讲话精神[J].农产品加工,2014(5):26-28.

[14]匡跃辉.生态文明建设的新高度、新理念、新目标[J].发展研究,2014(3):107-110.

[15]王介勇,陈玉福,严茂超.我国精准扶贫政策及其创新路径研究[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6(3):289-295.

[16]龙永华.精准扶贫视域下湘西州农业产业扶贫模式创新研究[D].吉首:吉首大学,2015.

[17]葛志军,邢成举.精准扶贫:内涵、实践困境及其原因阐释——基于宁夏银川两个村庄的调查[J].贵州社会科学,2015(5):157-163.

[18]黄承伟,覃志敏.论精准扶贫与国家扶贫治理体系建构[J].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15(1):131-136.

[19]邓维杰.精准扶贫的难点、对策与路径选择[J].农村经济,2014(6):78-81.

[20]杨园园,刘彦随,张紫雯. 基于典型调查的精准扶贫政策创新及建议[J].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6(3):337-345.

(编辑:武云侠)

OnthepathofprecisionpovertyalleviationinDamingCountyofHebeiProvince

WenLihua1,LiuHongyao2

(1.SchoolofEconomicsandManagement,HandanCollege,Handan056001,China; 2.HandanInstituteofAgriculturalScience,Handan056001,China)

Precision poverty alleviation strategy proposed by the Party Central Committee is aimed at not only making the poverty-stricken population of the whole country get rid of poverty more accurately and timely, but also coprehensivly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poor people, thus forming a long-term healthy and effective poverty alleviation system. This paper expounded the necessity of precise poverty alleviation in light of the basic progress and the strategic thinking. It also analyz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poverty, the ways and experiences of poverty alleviationin Daming County.Finally, it put forward proposal from the top-level design, the green industry with characteristics, the construction security sysetem, poverty alleviation by education and multi-faceted financing, in order to further help the poverty stricken areas, increase farmers' income and accelerat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Precision poverty alleviation; Economy; Daming County

C912

A

1671-816X(2017)11-0025-05

2017-06-19

温利华(1979-),女(汉),河北邯郸人,副教授,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农村经济与生态方面的研究。

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民生调研专项(201601406);河北省高层次人才资助项目(A2016001142);邯郸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课题(2016049)

猜你喜欢

大名县贫困人口贫困地区
河北大名县马拉松协会成立大会在魏州学校圆满成功召开
山西省政府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1.42亿元
对贫困地区乡村学前教育的几点思考
“搭顶层”“筑地基” 国研中心探索智库扶贫新路子
交通运输部累计投入约7100亿支持贫困地区交通建设
上学不如“混社会”? 贫困地区的“厌学症”如何治
隐形贫困人口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
要让贫困人口真正受益
大名县政协开展“我为大名超常发展建功立业”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