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湘南宜章一六土话“等”“俵”表被动的成因略论 お

2017-10-19曹慧萍

关键词:被动

曹慧萍

[摘要]湘南一六土话的被动标记有两个,分别是“等”和“俵”。通过考察湘南一六土话“等”“俵”的几种用法,在语法化理论的基础上探讨了“等”“俵”的语法化路径,二者皆经历了从给予义到致使义,到被动义的语义演变过程与路径。最后,结合汉语史及现代汉语方言探讨了二者共同的语义演变类型。

[关键词]湘南土话;等;俵;被动;语义演变

[中图分类号]H0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36121(2017)01009405

“湘南土话”区是典型的双方言区,主要分布于湖南南部的郴州、永州,土话使用者对外说西南官话,对内说土话,土话系属不明。郴州市宜章县的土话大致分为三片:赤石片、梅田片、一六片。本文讨论的主要是一六片土话中“等”“俵”的用法。一六土话中的“等”有三种特殊用法:一是表“给予”;二是表“让、允许”;三是作为被动标记,相当于“被”。“俵”的本义为“散发、分给”,是方言常用动词。现代汉语普通话中没有“俵”的用法,汉语部分方言仍在使用,如客家话、闽语、赣语。在一六土话中,“俵”除了有“给予”义之外,也有“致使”义和“被动”义。结合近代汉语及现代汉语方言,从历时和共时角度探讨一六土话中“等”“俵”的致使义和被动义的发展演变过程。

一、一六土话“等[ten55]”和“俵[piau31]”的用法

1.等1:等待

(1)等下(等下我)

(2)等渠一起去吧。(等他一起去吧)

(3)等下个星期再去。(等下个星期再去)

2.等2:给予

(4)等你一本书。(给你一本书)

(5)等本书等你。(给本书给你)

(6)拿等。(拿给我)

(7)送等你。(送给你)

(8)等你。(给你)

(9)买个包等你。(买个包给你)

3.等3:让,允许

(10)你让开一点,等把沙发移开。(你让开一点,让我把沙发移开)

(11)你等渠去吧。(你让他去吧)

(12)等我食完饭再讲。(让我吃完饭再讲)

(13)这些钱千万不要等你妈妈看到了。(这些钱千万不要让你妈妈看到了)

(14)你等衣服自己干吧。(你让衣服自己干吧)

4.等4:被动标记

(15)那些肉等狗食光了。(那些肉被狗吃光了)

(16)渠等那只猫咬了一口。(他被那只猫咬了一口)

(17)那双袜子等渠穿烂了。(那双袜子被他穿烂了)

(18)老李的手机等偷走了。(老李的手机被偷走了)

(19)帽子等风吹走了。(帽子被风吹走了)

5.俵1:给予

(20)俵渠一本书。(给他一本书)

(21)俵只笔俵渠。(给只笔给他)

(22)俵你。(给你)

(23)拿俵。(拿给我)

(24)送俵你。(送给你)

(25)买件生日礼物俵你。(买件生日礼物给你)

6.俵2:让,允许

(26)打开门,俵渠进来。(打开门,让他进来)

(27)等等,你俵想一下。(等等,你让我想一下)

(28)你俵小张好好睡一下。(你让小张好好睡一下)

(29)渠在打球,你就俵渠打吧。(他在打球,你就让他打吧)

(30)你走开,俵来弄。(你走开,让我来弄)

(31)这件事俵渠说了算。(这件事让他说了算)

7.俵3:被动标记

(32)渠俵流氓打了一次。(他被流氓打了一次)

(33)那些肉俵狗食光了。(那些肉被狗吃完了)

(34)渠俵那只猫咬了一口。(他被那只猫咬了一口)

(35)这件衣衫俵渠穿烂了。(那件衣服被他穿烂了)

(36)老王的电脑俵偷光了。(老王的电脑被偷走了)

(37)这件事俵听到了。(这件事被我知道了)

二、从汉语史看二者的语义演变

1.等

“等”在元代以前文献中并未见到“给与”义的用例,但元杂剧中却出现了允让性致使义。

等2:给予。基本格式为:(N1)+等2+N2+N3。现代汉语方言中的例子:

(38)湘语邵东话:你等本书等渠(你给他本书)

(39)石城客家话:送份礼等渠(送份礼给他)

等3:让、允许致使义。基本格式为:(N1)+等3+N2+V+(N3)。“等”的“让、允许”义首先出现在元杂剧中:

(40)(张大千)大姐,你且休过去。等我遮着,你试看咱。(关汉卿《钱大尹智宠谢天香》)

(41)(薛仁贵云)快装香來,等我亲自接待去。(张国宾《薛仁贵荣归故里》)

(42)武松道:“嫂嫂坐地,等武二去燙酒正当。”(《水浒传》)

(43)那大汉道:“等我认他一认。”(《水浒传》)

郑伟(2007)指出,400多年前的吴语文献《繍榻野史》中“等”可表允让义:

(44)你肯再把阿秀等我弄一弄罷。(你肯再把阿秀给我,让我弄一弄)

(45)后头要把母猪等你杀完了。(后头要把母猪给你杀完了)

以上例句的“等”可以理解为“允许、让”的意思。现代汉语方言中的例子:

(46)吴语苏州话:就来仔末,等俚哚亭子间里吃。(《海上花列传》第二十一回)

(47)吴语金华汤溪话:个碗等渠打打破(那个碗被他打破了)

(48)湘语株洲话:你等他去(让他去)

(49)贵阳话:等我看下(让我看下)

(50)长沙话:你等他去哭,看他哭得麼子时候。(你让他去哭,看他哭到什么时候)

等4:被动标记。基本格式为:N3+(N1)+等4+N2+V。N2是V的施事,N3是V的受事。与上一种格式不同之处在于,受事宾语N3放在了句首。“等”字表被动,始见于元代:

(51)(外郎云)在城有一个是李庆安,杀了王员外家梅香,招状是实,等大人判个“斩”字。(关汉卿《钱大尹智勘绯衣梦》)

(52)小心点,衣裳莫等雨淋湿哆。(关汉卿《钱大尹智勘绯衣梦》)

现代汉语方言中的例子:

(53)南昌话:碗等我搭破了(碗被我摔破了)

(54)客家话福建武平武东:佢等癫狗咬哩一口(他被疯狗咬了一口)

(55)湘语邵东话:我等狗咬个一口。(我被狗咬了一口)

(56)石城客家话:变压器上个月25号等人偷走。(变压器上个月25号被人偷走)

太田辰夫(1)(1987)认为,汉语使役、被动兼用是二者在意义上有关联,存在难以区别的场合。

2.俵

“俵”始见于《大广益会玉篇·卷第三·人部》,释义为“俵,散也”。《广韵》去声笑韵方庙切:“俵,散。”《集韵》笑韵彼庙切:“分与也。”宋代戴侗《六书故·卷八》:“俵,彼庙切,分畀也。俗书之未可废者。”《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也收有“俵”这一方言词,释义为“按份儿或按人分发”,如绩溪(徽语)、萍乡(赣语)、于都(客家语)、建瓯(闽北方言)。“俵”的用法常见于唐宋以来的著作中,如:

(57)施却多少金玉,俵却多少绫罗,如斯舍与众人,实即论情不易。(《敦煌变文集》卷三上)

(58)应细民疾病贫乏无药者,令开封府疾速措置差官,分定坊巷,就民俵散官药。(《三朝北盟会编》卷八十六)

现代汉语方言中的例子有:

(59)粤北连州土话:书俵人家偷走了。(书被人偷了)

(60)萍乡话:新人俵糖,新郎俵烟。(新人给糖,新郎给烟)

(61)安徽绩溪话:俵果子。(给果子)

(62)江西于都话:渠一进门就俵烟。(他一进门就给烟)

至于“俵”从给予义到被动义的语义演变,可以参照先前关于“给予”义动词变成被动标记的研究成果及现有方言研究情况。“给予”义动词“得”常用于湖南衡阳话、衡山话、祁东话、耒阳话中做被动标记(2)。在宁波话中,“给予”义动词“得”表被动占绝对优势。湖南省南部的临武方言中,有一被动的介词“挨”就源于表示给予的动词“挨”。例如,临武土话:我挨狗咬喋(我被狗咬了。)/我挨你一本书(我给你一本书)(李永明1988)洪波(2004)认为,“给”表被动义的用法在《红楼梦》中率先出现:

(63)焉知不因我疼宝玉不疼环儿,竟给你们种了毒呢?(《红楼梦》第四十四回)

李宇明、陈前瑞(3)(2005)也认为,北京话“给”字被动义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酝酿阶段,以《红楼梦》为代表;萌芽阶段,以《儿女英雄传》、《小额》为代表;推展阶段,以《四世同堂》为代表;成形阶段,以王朔小说为代表。项梦冰通过对福建连城客家话里的被动关系词系统进行研究认为,“拿、分、乞、畀、锡”等方言词的引伸过程是:普通动词——给予类动词——次动词(被动关系词)。这些词目前在很多方言中都既表“给予”,又表被动。此说法有待商榷。本文认为,给予义动词到被动标记先是经历了使役的阶段,再语法化为被动标记。如下面的例子(2):

(64)给他个枕头,他便睡下。(清代)(给予义)

(65)芳官连要洗头也不给他洗。(清代)(允许,让)

(66)就是天,也是给气运使唤着。(清代)(被动义)

而以下“给”例句既可以理解为使役句“让”,又可以理解为被动句“被”。如:

(67)他给别人骗了一百块钱。(他让/被别人骗了一百块钱。)

(68)他给坏人打了一顿。(他让/被坏人打了一顿。)

(69)他给狗咬了。(他让/被狗咬了。)

(70)小鸡给老鹰抓走了。(小鸡让/被老鹰抓走了。)

三、语义演变类型

通过上文分析可以看出,一六土话被动标记相同的语法化路径:

等:给予——让、允许(允让性使役)——被动

俵:给予——容许(使役)——被动

“等”和“俵”都经历了从给予义到使役义到被动义的语义演变。

(一)从给予义到使役义

桥本万太郎(4)(1987):大多数南方方言里,被动标记是从动词“给予”来的。被动标记和给予义动词同形,在南方方言里比较普遍。他认为,“给予”这个意思很容易引申为“给对方让有机会做什么、容让”等义。蒋绍愚(5)(2003)认为,“给”在向被动句演化中,经过使役用法这一环,而且还受到了“被”字句的语法特征类推的影响。蒋绍愚(2002)讨论了“给”和“叫(教)”表被动的形成,认为“給”从表示“给予”到表示被动式这样一种发展:给1(给予)-给2(让、叫)-给3(被),然后类推完成的。洪波(6)(2004)認为,“给”表被动义除与使役义有关外,还受到“与”字类化的影响。“给”的“给予”义是从其自身的“供给”义引申出来的。语法化的第一阶段由“给予”义产生的虚词用法有:引介受益对象、引介与事对象、引介关涉对象。清中叶以后“给”字进一步语法化,完成了取代“与”字的过程,出现了引介使役对象、出现在被动句中引出施事者的新用法。如:

(71)积得这些家私,如今给人搬运一空。(《花月痕》四十四回)

(72)他给余观察传去陪酒了。(《花月痕》三十四回)

也就是说,“给”由“给予”义发展出“使役”义,再由“使役”义发展出“被动”义,经历了由实到虚,功能泛化,表意模糊的过程。“给”字在清代晚期产生的使役标记功能是其自身语法化的结果。

(二)从使役义到被动义

蒋绍愚(7)(2005)認为,表被动的“教”字句是唐代出现的,它的来源也是“使役——被动”的发展。“教”字句比“给”字句早将近一千年,但两者的发展途径是一样的。汉语“给/教”字句“使役——被动”演变的语义条件是:句子表达的是违反主语(或说话者)的意愿的事。因为通常情况下,一个有歧义的“给/叫”字句,如果是表示好的事情,句子就容易理解为使役。只有表示使役不愿意见到的事,才不会是使役,而是被动。如:

(73)这件事要给他知道——使役

(74)电灯叫电工修好了——使役

(75)这件事别给他弄砸——被动

(76)电灯叫电工弄坏了——被动

另一方面,从汉语发展史来看,无论北方还是南方,一些表“允许、使令”意义的使役动词在一定的句法环境中大多发展出了被动的用法(8)。使役是一个语义范畴,使役强度有强有弱。按强度从高到低分为分三个等级:命令型:命、遣、请等;致使型:使、令等;容让型:叫、让、教等,“给”和“叫(教)”属于容让型。桥本万太郎(1987)认为,使役动词变为被动标记有一定原因:即汉语被动本来是“被害”,一直有不幸、不如意的感情色彩在里面,使动句子中,被使动的动作宾语等同于整个句子的主语。

表致使、使役的词用作被动标记在汉语方言中很常见,如湘潭话的“听”,金华汤溪的“等”。

(77)湘潭话:茶壶听他打烂哒。(茶壶被他打破了)

(78)湘潭话:满伢唧听他娘惯恃哒。(小儿子被他妈惯坏了)

(79)金华汤溪话:渠等我请来罢。(他被我请来了)

四、小结

由一六土话被动标记的语法化路径:等:给予——让、允许(致使性使役)——被动;

俵:给予——容许(使役)——被动,说明“给予——使役——被动”的演变是带有普遍性的语法化趋势。“等”和“俵”通过引进接受者,进而引出受益者,施事者,完成语法化。还可以看到,汉语南方方言共时平面“给”动词兼有给予义、致使义、被动标记,如:北京话的“给”,吴语宁波话的“拨”,温州话的“丐”,徽语休宁的“提”,客家话梅县的“分”,闽语福州话的“乞”,粤语的“畀”,湘语衡阳话的“得”。

木村英树(9)(2005)认为,汉语许多方言中,给予动词是通过语法化而获得相当于普通话“被”字的被动介词功能的,给予义和被动义之间存在着一种语义网络。这种语义网络至少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粤语类型:给予——使动——被动;一种是北京话类型:给予——受益——被动。粤语类型以容许使动义为中介,给予义和被动义形成一种语义网络;而北京话类型以受益义为中介,给予义和被动义形成另一种语义网。也就是说,汉语许多方言的给予动词的被动介词功能是由该动词在容许使动句中所充任的被使动者标识功能扩展而来。北京话中给予动词“给”字的被动介词功能不是由被使动者标识功能扩展而来,而由受益者标识功能扩展而来。这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类型学的意义,反映了语法化的阶段性和序列性。湘南一六土话“等”“俵”兼表给予、使役、被动,参照“给”义动词演变的类型。有理由认为,二者表被动是给予义动词演变的结果。

本文不足之处是对周围的湘南土话及方言缺乏进一步的语料调查,对于这两个被动标记出现的时间顺序以及是否存在与其它方言接触的问题还需进一步探讨。

[注释]

(1)太田辰夫.中国语历史文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2)陈瑶.“给予”义动词兼做处置标记和被动标记的动因[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11(5).

(3)李宇明,陈前瑞.北京话“给”字被动句的地位及其历史发展[J].方言,2005(4).

(4)橋本万太郎.汉语被动式的历史·区域发展——近代汉语研究(二)[M].北京:商务艺术馆,1999.

(5)蒋绍愚.“给”字句、“教”字句表被动的来源—兼谈语法化、类推和功能扩展.语言学论丛第二十六辑[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6)洪波.“给”字的语法化[J].南开语言学刊,2004(2).

(7)蒋绍愚.近代汉语研究概要[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8)何亮.方言中“等”字表被动的成因探析[J].语言科学,2005(1).

(9)木村英树.北京话“给”字句扩展为被动句的语义动因[J].汉语学报,2005(2).

[参考文献]

[1]蒋绍愚.“给”字句、“教”字句表被动的来源—兼谈语法化、类推和功能扩展.语言学论丛第二十六辑[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2]李炜,濑户口律子.琉球官话课本中表使役、被动义的“给”[J].中国语文,2007(2).

[3]李永明.临武方言[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4]李荣.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5]林素娥.一百多年前宁波话连介词“等”的用法及其来源[J].语言科学,2015(4).

[6]桥本万太郎.汉语被动式的历史·区域发展——近代汉语研究(二)[M].北京:商务艺术馆,1999.

[7]太田辰夫.中国语历史文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责任编辑]李献英

A Probe into the Passive Cause of the Formation of "DENG" and "BIAO" in Yi Liu Tuhua in Southern Hunan

CAO Huiping

(Department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Beijing100089,China)

Abstract:There are two passive marks in Yi Liu Tuhua in southern Hunan, which are "DENG" and "BIAO" respectively. This paper first describes the usage of "DENG" and " BIAO " in Yi Liu Tuhua in southern Hunan, and then explores the different grammatical paths of "DENG" and "BIAO" on the basis of grammaticalization theory, both of which have gone through from the meaning of giving to the meaning of passive. Finally, we discusses the common semantic evolution types in ancient Chinese and modern Chinese.

Keywords:southern Hunan dialect;"DENG";"BIAO";passive;semantic evolution

猜你喜欢

被动
RIDE OR DIE
蔓延
被动吸烟与肺癌确有关联
动词“Get”的用法
透视英语中主动表被动的几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