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整理《百大家评注史记》之校勘发现 お

2017-10-19焦丽波赵望秦

关键词:版本史记

焦丽波 赵望秦

[摘要]《百大家评注史记》是一部关于《史记》研究的多家汇评本著作,自明后期最初刊刻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其中汇集了汉、唐、宋,尤其是明代诸多大家学者对《史记》的相关评论,是一部研究《史记》不容忽视的文献。然至今没有横排排印本问世。以其竖排石印本为底本,对本书进行整理,发现《百大家评注史记》一书存在诸多错讹与版本差异。于此,略作考證,以期加深对《百大家评注史记》的了解。

[关键词]《史记》;校勘;版本;底本

[中图分类号]K85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36121(2017)01008906

《百大家评注史记》于今可见最古的版本应为明代万历年间由书林余象斗刻印的《新锓朱状元芸窗汇辑百大家评注史记品粹》,后于民国六年(1917年)由上海同文图书馆改版成石印本。而后又收录入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的《<史记>研究文献辑刊》一书中,所用仍是民国六年的石印本缩印而成,因此可以窥见原书的面貌。受条件限制,兹据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的《<史记>研究文献辑刊》一书,将《百大家评注史记》整理成册,并以今本《史记》(中华书局,2014年版)作对校本进行了初步校对,发现《百大家评注史记》一书存在诸多错讹与版本的差异。通过考证校勘中的常识,以加深对此书的了解。

《百大家评注史记》一书原名《新锓朱状元芸窗汇辑百大家评注史记品粹》,由明代状元修撰朱之蕃汇辑,探花汤宾尹校正,最初由余象斗出版刊刻。由其书名可略知,当时出版行业已渐趋商业化,懂得利用名人做噱头来打出名声,以获得好的销量。评注《史记》的“百大家”也皆是名人大家,这对吸引参加科举的学子购买起到了不小的作用。但也正是由于商业化的影响,为博众取宠拼凑诸多大家的《史记》评论,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错讹,并对此书的文学价值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当然,其中的错讹也有不少是由于刊刻或印刷而致,这类错讹也应归纳出来,使读者在接触此书时有所了解,以便更好理解此书。据考察,《百大家评注史记》的版本情况如下:

1.明万历年间书林余象斗刻本,《新锓朱状元芸窗汇辑百大家评注史记品粹》,十卷,五册。

2.民国六年(1917)上海同文图书馆石印本,十卷,一函十册。

3.民国八年(1919)上海图书馆石印本,十卷,一函十册。

4.民国十六年(1927)锦章图书局石印本,十卷,一函十册。

5.2014年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收录入《<史记>研究文献辑刊》,精装影印本。

目前,可知《百大家评注史记》最早版本是明万历年间由建阳书坊余氏出版的。明末出版业竞争已较激烈,而余氏所在的建阳书业在同行业中却占据领先地位,这不仅因其所刻图书无所不包,在社会上拥有广泛的读者群,也因为它出书迅速且“值最贱”。后者正是其出现弊端的原因:校勘粗略,笔墨俱劣。明郎瑛《七修类稿》评之:“我朝太平日久,旧本多出,此大幸也。惜为建阳书坊所坏。盖闽专以货利为计,凡遇各省所刻好书,闻价高,即便翻刻,卷数目录相同,而于篇中多所减去,使人不知,故一部止货半部之价,人争购之。”[1]明人谢肇淛在《五杂俎》中则说:“建阳书坊出书最多,而纸、板俱滥恶”,“板苦薄脆,久而裂缩,字渐失真,此闵书受病之源也。”[2]可见,在明代建阳书坊已经存在盗版、纸张劣质等问题。因此,《新锓朱状元芸窗汇辑百大家评注史记品粹》一书存在错讹也无可厚非。《百大家评注史记》截取《史记》的文本内容为正文,正文部分直接插有双行小字注解。其中以史记三家注为主体,此外还有王凤洲、陈如冈、黄葵阳、李九我等学者的相关注解,这是下欄部分的内容。此外,每页上栏还附有眉批,每条眉批前均标有评论者的官职、姓名,如“状元修撰朱之蕃”、“翰林学士全天叙”等,条理清晰,内容庞杂。但也因此存在许多错讹。下文一一指出。

关于整理《百大家评注史记》中的校勘发现,主要表现为两方面:一是错讹;二是版本异同。错讹既有印刷过程造成的,也有书写错误的。在校勘中指出此类错误,是为保存底本的原貌。而版本异同则不存在是非问题,更能展现出不同版本间的差异。此类更具研究价值。

一、刊刻误例

借鉴陈垣先生的《校勘学释例》中“通常字句误例”部分的写作体例,兹据《百大家评注史记》一书分析其常见的校勘事例。

(一)字形相近而误

形近而误是古籍校勘中一种常见的文字错讹现象。由于古籍多是刻印,刊刻过程中难免因字形相近产生错误。如:

(1)《五帝本纪》中,“言顺四时之所置而布种百谷草木也”,据今本《史记》“置”当作“宜”,概因两字字形相近,在刊刻时导致错讹,文意也因此发生了变化。故在校勘记中对此两字加以区分,在指出错讹的同时也使读者了解石印本的原书面貌。

(2)《绛侯周世家》中,“太尉既会兵荣阳”,据今本《史记》及地理常识,“荣阳”当作“荥阳”。这两个字在古籍中的混淆,不仅在《百大家评注史记》中极常见,在其他古籍中也很常见。如,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出版的《史记鸿裁》一书中,也出现了“荥阳”为“荣阳”的情况,其整理者在校记中作了勘误说明。可见,这一问题在古籍整理中较普遍。

(3)《五帝本纪》中小字注解部分出现“嫘姐”一词,据今本《史记》及历史常识校对,应为“嫘祖”。由于“姐”和“祖”字形相近,导致“祖”字错刻为“姐”的情况。这类错误较容易分辨。阅读过程中,根据常识便可知当为“嫘祖”。在整理过程中笔者也对此作了校勘。

1.形近而误造成的文字错讹中,有一类较有规律性的错讹现象,即偏旁相近造成的文字错讹。它不是出现在个别字形相近的文字中,而是带有某个偏旁的文字,常会出现与另一偏旁相近的文字相混淆的情况。如:

(1)“犭”和“彳”

在文本中,这两个偏旁造成的字形错讹现象比较常见。如“狥”和“徇”,今本《史记》中多为“徇”,而《百大家评注史记》则多作“狥”。《五帝本纪》的“幼而狥齐”在今本《史记》作“幼而徇齐”。再如“狠”和“很”,今本《史记》多为“狠”,而《百大家评注史记》则多作“很”。《项籍本纪》中的“狠如羊”在今本《史记》中作“很如羊”。这种错误在文本中较为常见,且有一定的规律性。查阅汉典,可知“狥”同“徇”。在今天的通行汉语中,“狠如羊”这种说法更为常见。此两种情况在文本中均符合句意,故在整理是书时不做勘误处理。

(2)“木”和“扌”

这两个偏旁的字在文本中经常会发生混淆。如文本中《殷本纪》,篇中“离折可待”,在今本《史记》中作“离析可待”。《周本纪》中“玄蚖,蜇蜴也”,在今本《史记》中作“玄蚖,蜤蜴也”。类似情况还出现过几次。今本《史记》中多为“木”字旁,在《百大家评注史记》中则为“扌”字旁。这两个偏旁造成的文字错讹会对理解文意产生影响,故于校勘中加以指正。

此外,还有“艹”和“”,“火”和“木”,“土”和“阝”作偏旁时,也会造成文字的错讹。如“萦”和“縈”,“烙”和“格”,“坂”和“阪”等,这些偏旁相近的汉字在刻印时难免发生错讹,有些对文意影响不大,有些却会造成文本句意不通,理解不畅。所以,在整理古籍时对这些文字的错讹要特别关注,区别对待。文意不通者,要加以校勘,为读者提供便利。把这类偏旁相近造成的文字错讹单独列出,是根据《百大家评注史记》这本书整理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个状况:即某个偏旁的汉字经常会错写为另一个偏旁的汉字。遇到次数多了便发现,这两个偏旁或许在当时区别甚小,亦或刊刻者疏漏而致。这对我们了解《百大家评注史记》此书的整理状况很有帮助。

2.在形近而误中,还有一类需要特别指出,即人名、書名因字形相近而出现混淆。如:

(1)《五帝本纪》开篇的小字注解中,“裴氏《史目》”误写成“斐氏《史目》”,与今本《史记》对照后,很容易发现是由于字形相近而造成的刊刻错误。

(2)《礼书》中,注文《索隐》部分“裴氏引《山海经》”写作“裴氏引《由海经》”,这种错讹造成了文意不通,校勘中有必要指出。

这类专有名词由于字形相近造成的错讹势必给读者的阅读和理解造成不良影响,破坏文本整体的连贯性,故在整理过程中已对此类错误加以纠正,并于此基础上在校勘记中一并指出,以留存底本原貌。

(二)读音相近而误

读音相近的字,由于某两字读音相同,在刊刻时也会造成两字混写的情况。

(1)《五帝本纪》注解中,“黄帝号有熊”在《百大家评注史记》中误为“黄帝号有雄”,概因“熊”、“雄”二字音近,故刊刻时出现错误。兹据今本《史记》加以改正,并在校记中指出,以保有底本原貌。

(2)《伍子胥传赞》中,“平王乃召其太傅伍奢考问之”,在《百大家评注史记》中,“伍奢”二字写作“武奢”。据今本《史记》及历史常识可知,“伍奢”为伍子胥之父,“武奢”当为误写,恐因两字读音相近而致刊刻失误。

上条“形近而误”中提到的人名、书名的错讹有一定的偶然性。此外还有一种状况,即人名存在两种不同写法,且成为一种常态的混写。在此,有必要指出,使读者在阅读此书时能有所了解。正如书名《百大家评注史记》所显示,书中出现的学者名号达百余位,因此人名难免出现混乱的情形。如,“陈如冈”、“陈如岗”二者实为一人,却有两种写法。“萧云举”和“肖云举”,“李廷机”和“李庭机”,两种写法在书中出现频率均较高,无法归结为偶因字形相近而造成的错误。“朱之蕃”和“朱子蕃”在书中也交替出现,可见当时文人名字在流传抄写过程中因读音相近导致不同书写形式的存在。

(三)脱字

整理过程中发现,此书时常出现脱字漏字的情况,因其所选文章为节选,故有些脱漏是汇辑者有意为之,有些脱漏则造成文意不通,影响到文章的流畅度。对于这些缺漏,笔者在整理中对不影响文意的脱字情况不作处理,对文意有影响者则予以补全,并作校记。

(1)《五帝本纪》中,小字注解中引《帝王纪》之语阐释正文,但在《百大家评注史记》中,“帝王纪”三字中“王”字脱落,写作“帝纪”。用今本《史记》作为对校本加以校勘后发现文字的脱落。在整理本《百大家评注史记》中,笔者对此加以补全,并于页脚作此校记:“王 案底本原脱此字,兹据今本《史记》卷一《五帝本纪》补。”

(2)《刺客列传》,“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中,“事”字脱落,写作“子不尝范、中行氏乎?”,一句话缺少了谓语动词,整句意思变得难以理解,给阅读造成困难。在整理过程中,加以补全,并作校记。

除单个字的脱落,还出现句子脱落,造成话未说完便戛然而止的状况。如《汲鄭列传》中,“上曰吾闻郑庄行千里不敢甚引当否”[3]727,这句不管如何加句读都让人觉得若有所失,难以捉摸。再看今本《史记》描述:“上曰:‘吾闻“郑庄行,千里不赉粮”,请治行者何也?然郑庄在朝,常趋和承意,不敢甚引当否。”[4]3781对比后可发现,《百大家评注史记》此处有四小句是不完整的,这也造成了句子的混乱。虽然这本《史记》的多家评注本是节选本,但其在节选过程中多以段落为整体节选,而此处的截取不符合全书的节选形式,因此在整理过程中有必要向读者指出,以减少误读。

除上述几种情况外,还有一种特殊的脱字现象要予以关注。通过整理《百大家评注史记》,发现在此书中存在一种普遍的有意脱字现象,并形成了一定规律。如陈垣先生在《校勘学释例》卷二“通常字句误例”中提到的第十四条“因同字而脱字”例,在《百大家评注史记》一书中也普遍存在。如《魏其武安侯列传》中,“今人毁君,亦毁人”,对照今本《史记》,发现此处当为“今人毁君,君亦毁人”,底本脱落一“君”字。又,此篇下文“或闻上无意杀魏其,复食,治病”,案今本《史记》当作“或闻上无意杀魏其,魏其复食,治病”,底本脱落“魏其”二字。再如《淮南王安列传》中,“王使人候伺汉公卿,请逮捕治王”,以今本《史记》对照,发现此处当为“王使人候伺汉公卿,公卿请逮捕治王”,缺了“公卿”二字。凡此种种,不胜枚举。由此,《百大家评注史记》的这类同字脱落现象当为汇辑者有意为之,当上句末尾的文字与下句开头的文字相同时,便承前省略,而不管其文意是否会发生变化。这类脱字现象出现次数较多,故校记中不一一指出,而在前言部分加以说明。

(四)衍字

有文字脱落现象的出现,必然存在文字增衍的情况。《百大家评注史记》中衍字现象也频有发生。

(1)《孝文皇帝本纪》中小字注解部分,“嗛者,满之意也。”在《百大家评注史记》一书中增加一字,变为“嗛者,不满之意也。”这一来,句子意思发生逆转,句意颠倒,并与下文“未有嗛志,言天下皆志不满也”句相矛盾。这种衍字情况造成句意混乱,故笔者在整理过程中作了校记。

(2)《日者列传》中,“日月照之则行,不照则止,问之日月疵瑕吉凶”[4]3909,在《百大家评注史记》中,写作“日月日月照之则行,不照则止,问之疵瑕吉凶”。[3]739前一句衍一“日月”,后一句又脱“日月”二字,造成句意的混乱。校记中也加以指出。

衍字的情况相对于脱字来说较少,但也应予以重视,整理中,笔者对此都加以说明。

(五)文字次序颠倒而误

《百大家评注史记》一书中还存在许多文字次序颠倒错讹,造成了句意的混乱。因此种情况在书中大概出现了数十次之多,故在发现此种情况时,一律按今本《史记》加以校正,不再出校记。

(1)《五帝本纪》中小字注解部分,“载,取万物终更始也”。《百大家评注史记》中,文字次序错乱,写作“载,取万物始更终也”。整理时对此类情况加以乙正,以勾正词句的倒误。

(2)《项籍本纪》中,“骏马名骓”,在《百大家评注史记》中写作“骏名马骓”,文字次序的颠倒导致文意混乱,在整理中对文字次序作了修正。

(3)《高祖本纪》中,“遂封为成侯”句文字颠倒,写作“遂封为侯成”,句意发生了改变,故整理过程中对此加以乙正。

二、版本异同

对上述5种校勘古籍过程中常遇到的情况已略作说明。除了这些刊刻过程中由于形近、音近、脱字、衍字或顛倒造成的错讹外,还有因版本不同造成的差异。

1.《陈丞相世家》中,“平为人长大美色”,在《百大家评注史记》中写作“平为人长美色”。今本《史记》卷五十六后附的校勘记第一条:“长大美色 ‘大字原无。王念孙《杂志·史记第三》:‘当从汉书作“长大美色”。下文人谓陈平“何食而肥”,“肥”与“大”同义,若无“大”字,则与下文文义不想属。《太平御览·饮食部》引《史记》正作“长大美色”。按:倪思《班马异同》卷六引《史记》有‘大字。今据补。”[4]2506据此可知,“大”字为今本《史记》考证后所加。故《百大家评注史记》没有“大”字当不是文字的脱落,而是版本不同所致。

2.《陈丞相世家》中,“汉王攻下殷”,在《百大家评注史记》中写作“汉王攻下殷王”。今本《史记》校勘记中指出:“汉王攻下殷 ‘殷下原有‘王字。王念孙《杂志·史记第三》:‘“殷”下“王”字,涉上文“殷王”而误衍也。攻下殷者,谓攻下殷国,“殷”下不当有“王”字。下文“项王怒,将诛定殷者将吏”,亦但言“殷”,不言“殷王”也。《太平御览·珍宝部》引此无“王”字,《汉书》亦无。今据删。”[4]2506可见,此条同上条均为今本《史记》编纂者考据后,据王念孙《杂志》一书增加或删改的。而《百大家评注史记》仍是按《史记》原书编纂汇辑,故造成差异。

3.《淮阴侯列传》中小字注解部分,“《楚汉春秋》作‘新昌亭长”,在《百大家评注史记》中为“《楚汉春秋》南昌作‘新昌亭长者,主亭之吏也”。今本《史记》卷九十二后附的校勘记中指出:“作新昌亭长 耿本、黄本、彭本、柯本、凌本、殿本作‘南昌作新昌亭长者主亭之吏也。”[4]3187据此,《百大家评注史记》中选取《史记》文本依据的应是耿本、黄本、彭本、柯本、凌本、殿本中的一种。此处《百大家评注史记》与今本《史记》的差异也是由版本不同所致。

版本不同所致的差异在《百大家评注史记》中较为常见,对《史记》版本的研究来说价值也很大,笔者虽作些许整理,但未涉及之处颇多,有待更深入的研究。

三、《百大家评注史记》的独特之处

除了上述的刊刻误例和版本异同外,整理《百大家评注史记》一书时也发现了此书其他的独特之处,在此指出,以期读者对石印本《百大家评注史记》的面貌有整体性的把握。

1.整理此书时,以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的《<史记>研究文献辑刊》第二卷所收录的《百大家评注史记》为底本。底本为1917年上海同文图书馆石印本的缩印本。整理中发现,经常出现底本漫漶不清的状况,说漫漶不清,实则为空格缺字。如:

(1)《五帝本纪》小字注解部分,“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百大家评注史记》中,“七”字空缺,写作“人皆有 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底本“七”字空缺,并在空缺处留有一个字距的空白。笔者据今本《史记》对此空白内容予以补全。

(2)《宋世家传赞》小字注解部分,“《毛诗·商颂序》云正考父于周之太师‘得《商颂》十二篇,以《那》为首。”《百大家评注史记》中,“《那》”字空缺,底本徒留一字空格。整理过程中同样予以补全。

这种缺字空格的现象在《百大家评注史记》一书中出现约有数十处,所幸绝大部分可据今本《史记》的正文和三家注注解加以补全。此种情况因出现频繁,故于校记中并未提及,仅在前言中加以说明,以帮助了解石印本原貌。

2.《百大家评注史记》还存在诸多异体字,一个汉字往往有数种写法,而有的异体字又极为少见,难以辨认,因此在整理过程中一般写作较常见的书写形式。如:

(1)“劫”字在书中有3种写法。在《鲁仲连邹阳传赞》一文里,“齐田单以即墨破燕,杀骑劫”一句中,“劫”字写法较为常见。在此篇下文中,“曹子以一剑之任,刼桓公于坛坫之上”句,写作“刼”字。而在《田叔列传》里,“是时孟舒坐虏大入塞盗刧”句中,则写作“刧”。一个字有3种写法,实可用一常见写法代之。

(2)“游”字在文中有4种写法。如《秦始皇本纪》“异时诸侯并争,厚招游学”中,“游”即为如今常见的简體写法。而在《高祖本纪》里,“乃伪遊云梦”一句写作“遊”,是较常见的繁体形式。在《孟尝君列传赞》小字注解部分,“即前逰梁一事”,又写作“逰”。在《鲁仲连邹阳传赞》中,“交攘臂而议于世”,又写作“”。一个“游”字在书中出现4种写法,且有些写法极不常见,给阅读造成了一定的困难。故在整理过程中,用常见字代替了一些不常见异体字,以期降低阅读难度。

此外,书中还存在“笑”和“咲”,“闗”和“関”,“鬭”和“闘”,“據”和“”,“疏”和“疎”,“慚”和“慙”诸如此类的异体字,不胜枚举,整理过程中多以常见写法呈现此类异体字,以期增加阅读的流畅度。

3.本书体例和内容存在许多前后不一致处,特指出,以使读者在阅读时不致产生疑惑。

首先,体例上未达到统一。本书石印本在排版上较为整齐,十卷每卷首均有卷数和汇辑校正者,但在卷尾则出现体例不一的情况。在卷七末尾处注明“百大家评注史记卷之七终”,卷八结束后标有“新锓朱状元芸窗汇辑百大家评注史记品粹卷之八终”字样,卷九末尾写有“百大家评注史记卷之九终”,其余七卷末尾并无任何标示。其次,内容上,存在文章篇目、文中所涉及学者的名号前后不一的情况。文章篇目方面,目录部分和正文部分所写篇章题目有出处。如,第三卷目录部分为“萧相国世家传赞”,正文里题目则是“萧相国世家”;目录中为“绛侯周勃世家传赞”,在正文中则为“绛侯周世家”。文中涉及学者的名号方面,前文中也有提及。一个人的名字往往有几种写法,容易使读者产生困惑,有必要加以指出。

简言之,《百大家评注史记》一书存在诸多缺陷,所以才更有校勘的价值和必要。目前,《百大家评注史记》并无横排本,其现存的相关版本均不常见,即使是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的缩印本,价格较高,且为竖排,字迹小而较模糊,给阅读此书增加了不少难度。笔者在整理过程中,对一些内容加以校勘,使读者在便于阅读的基础上,对石印本《百大家评注史记》的原貌加以了解。

[参考文献]

[1]齐裕焜.明代建阳坊刻通俗小说评析[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

[2]梁芳.刍议麻沙本[J].图书馆学刊,2008(1).

[3]吴平,周保明.《史记》研究文献辑刊[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4.

[4]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2014.

[责任编辑]李献英

猜你喜欢

版本史记
漫画史记
漫画史记
漫画史记
漫画史记
漫画史记
漫画史记
《全宋文》所收陈师道《答张文潜书》校勘拾遗
古籍版本鉴定
《体能训练》通用教材不同版本的历史溯源及其训练学比较研究
毛凤枝《关中金石文字存逸考》考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