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干预在青光眼手术治疗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2017-10-17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26期
关键词:青光眼量表常规

王 颖

(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辽宁 沈阳 110023)

心理干预在青光眼手术治疗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王 颖

(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辽宁 沈阳 110023)

目的 研究在青光眼手术治疗患者护理中应用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青光眼手术治疗患者86例,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心理护理组,对比两组患者的SAS量表得分、生存质量评分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心理护理组患者的SAS量表得分低于常规护理组,而生存质量评分和对护理工作满意度高于常规护理组,两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 心理护理应用于青光眼手术治疗患者的护理中,能够缓解患者的消极情绪,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全面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效果显著。

青光眼;心理护理;生存质量

青光眼是眼内压升高而导致的视野缺损和眼神经损伤,是一种顽固、复杂的眼科顽疾[1],同时也是我国主要的致盲性眼病。由于青光眼对视力的损伤有不可逆性,因而对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都造成了巨大痛苦,为了研究心理护理在青光眼手术治疗患者护理中的效果,进行本次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在我院进行青光眼手术治疗的患者86例,纳入标准:所有患者都符合《眼科学》[2]中青光眼的诊断标准,且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心理护理组两组,每组各43例患者。常规护理组有男性患者24例,女性19例,单眼发病18例,双眼发病25例,平均年龄为(49.6±8.4)岁;心理护理组有男性患者26例,女性17例,单眼发病16例,双眼发病27例,平均年龄为(52.1±6.4)岁。两组患者在发病类型、男女分布、平均年龄等基本资料上没有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对常规护理组患者进行药物护理、术前注意事项教育、术后生活指导等基础护理,心理护理组做法如下:①取得患者信赖:要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必须与患者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护理人员在面对患者时,要态度温和,积极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主动学习心理学的相关知识,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以提高患者的信任与依赖,为进一步的心理干预奠定基础;②疾病相关知识讲解:患者常因对疾病缺乏基本的认识而产生恐慌、紧张、抑郁等消极情绪,要从根本上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必须进行如下护理:向患者说明青光眼的致病原因、治疗手段、疾病的预后等情况,注意根据患者的认知能力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向患者说明烦躁、紧张等情绪会导致眼压升高,使患者意识到保持稳定、良好的心理状态的重要性,从而能够主动配合护理人员的心理干预;③心理干预:以患者为中心,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耐心回答患者的疑问,引导并鼓励患者说出自己的内心感受,尽可能地解决患者的需求。对于悲观失望的患者,要对患者进行心理安慰与鼓励,可以通过讲解治疗的成功案例、同种疾病治疗效果好的患者现身说教等方法来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④家庭支持:患者在处于患者角色时,会更加渴望家人的关心、照顾以及陪伴。对于青光眼患者来说,视觉上的障碍以及自理能力的减弱都会使得患者情绪暴躁,产生忧虑心理[3],更加迫切地需要家庭的支持,因而要做好患者家属的工作。使患者家属了解到患者的心理诉求,掌握青光眼的防护知识,督促患者家属多与患者沟通,使得患者感受到来自家庭的支持,从而以良好的心理状态配合治疗。

表1 两组患者三项观察指标数据对比

1.3 观察指标:①焦虑自评量表得分:利用SAS量表评价患者的心理焦虑状况:SAS量表共包括20个条目,利用4级评分,1~4分表示某一事件的发生频率逐渐升高,其中第5、9、13、17、19五项采用的是负向计分法,即1~4分表示发生频率降低,根据患者的作答情况计算得分,50分为临界值,得分为50~59分表示轻度焦虑,得分介于60~69分表示中度焦虑,得分>70则为重度焦虑;②生存质量:利用于强等人编制的视功能损害患者的生存质量量表评价患者的生存质量,包括身体功能、症状与视功能、精神心理、社会活动四方面,得分越高患者生存质量越高;③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利用问卷调查满意度,包括服务态度、专业程度、护患交流三个方面,满分100分,得分高于60分记为一般,高于80分为满意,低于60分为不满意,满意度为打分高于60分的患者比例。

1.4 统计学方法:利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研究所得的数据进行处理,所有的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差异用P表示,若P<0.05,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对所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之后得出,心理护理组患者的SAS量表得分低于常规护理组,表明患者的焦虑心理得到了显著缓解;而心理护理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常规护理组,两组间差异明显(P<0.05),见表1。

3 讨 论

心理护理,是指通过人际关系和行为影响并改变患者的心理状态,促使患者心理状态正向发展以利于康复。由护理经验可知,青光眼患者常具有恐惧、紧张、悲观、忧虑等典型消极心理[4],这些不良心理状态会导致患者情绪波动,心理因素是影响疾病治疗的一个因素,而疾病又会作用于患者的心理,若患者心理状态不佳,则会导致恶性循环,影响预后。因而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至关重要。由上文数据可知,在进行心理护理之后,患者的焦虑情绪明显缓解,生活质量显著提高。综上,心理护理应用于青光眼手术治疗患者的护理中,能够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促进患者康复,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1] 肖红叶.心理护理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中的应用体会[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4,7(7):114-115.

[2] 代颖.心理护理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护理的应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2):112-113.

[3] 林志辉.心理护理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护理的应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4,1(4):492-493.

[4] 曾令霞.心理护理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护理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14):142-143.

R473.77

B

1671-8194(2017)26-0248-02

猜你喜欢

青光眼量表常规
青光眼问答
常规之外
网络服装虚拟体验的概念模型及其量表开发
“青光眼之家”11周年
《公共体育服务政府供给社会期待量表》的编制与修订
防治青光眼,别只盯着眼睛看
探讨常规课的高效课堂
紧急避孕不是常规避孕
CSE阅读量表在高中生自我评价中的有效性及影响因素
胸痹气虚证疗效评价量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