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糖皮质激素联合环磷酰胺治疗肾病综合征67例效果观察

2017-10-17郭景鸽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26期
关键词:环磷酰胺尿蛋白皮质激素

郭景鸽

(运城市盐湖区人民医院,山西 运城 044000)

糖皮质激素联合环磷酰胺治疗肾病综合征67例效果观察

郭景鸽

(运城市盐湖区人民医院,山西 运城 044000)

目的 观察糖皮质激素联合环磷酰胺治疗肾病综合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肾病综合征患者67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33例)和实验组(34例),所有患者均予以糖皮质激素联合环磷酰胺治疗,但对照组选择口服给药,实验组选择静脉给药,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和尿蛋白量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尿蛋白量与实验组比较,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皮质激素联合环磷酰胺口服和静脉给药的治疗方法均可有效改善肾病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临床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给药方式。

肾病综合征;环磷酰胺;糖皮质激素

肾病综合征(NS)是属于临床肾内科常见病,其是一组以低白蛋白血症、水肿、大量尿蛋白、高脂血症为主要症状表现的临床症候群。其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除了少数肾病综合征予单纯糖皮质激素的方式进行治疗,大多数患者还是需要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随着近年来一些高效新型免疫制剂用于临床,如环孢素A、他克莫司等,虽可以取得较好疗效,但价格昂贵。对于基层的患者不能很好的坚持整个治疗过程,而导致肾病不能很好的控制。本研究采用糖皮质激素联合环磷酰胺的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取得了显著治疗效果[1]。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肾病综合征患者67例作为观察对象,现作如下总结和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肾病综合征患者67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33例)和实验组(34例)。对照组男17例,女16例,患者年龄在34~50岁,平均年龄(42.8±5.3)岁;病程1~5年。实验组男16例,女18例,患者年龄在32~52岁,平均年龄(41.9±5.7)岁;病程1.5~7年。利用相应版本的统计学软件处理两组患者的自然资料,结果显示组间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比较价值。

1.2 方法:所有患者均予以糖皮质激素联合环磷酰胺治疗,对照组:顿服泼尼松(药品规格:5 mg),按照1 mg/(kg·d)给药,连续治疗3个月后根据患者病情缓解程度适度减少激素给药剂量,维持剂量为10 mg,控制激素治疗总疗程≤2年。口服环磷酰胺(药品规格:0.5 g),50毫克/次,2次/天,控制总药物剂量在6.0~8.0 g。实验组:静脉注射环磷酰胺,1.0克/次,1次/月,第1天为0.4 g,第2天为0.6 g,连续治疗6个月,控制总药物剂量在6.0~8.0 g。泼尼松给药剂量控制在0.5~1 mg/(kg·d),连续治疗3个月后对药物剂量进行调整,维持剂量为10 mg/d,共治疗1年半的时间。

1.3 观察指标与治疗效果评价:在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的24 h尿蛋白量进行测定和比较,并对临床症状缓解情况进行观察,评定治疗效果。CR(完全缓解):治疗后,尿蛋白定量在0.4 g/d以下,血清白蛋白在35 g/L以上,肾功能处于稳定状态;PR(部分缓解):治疗后,24 h尿蛋白定量下降在基础值的50%左右,并且在35 g/d以下,肾功能处于稳定状态;NR(无效):24 h尿蛋白定量在3.5 g/d以上或尿蛋白下降在基础值50%以下。(CR+PR)/总例数×100%=治疗总有效率。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统计分析所有数据,24 h尿蛋白量、治疗总有效率各采用(±s)、百分率(%)描述,各行t检验和χ2检验,将P<0.05作为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

2 结 果

2.1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尿蛋白量改善情况:对照组治疗前后尿蛋白量分别为(5.83±3.10)g/24 h、(3.63±2.30)g/24 h;实验组治疗前后尿蛋白量分别为(5.82±3.09)g/24 h、(3.58±2.51)g/24 h。对照组与实验组治疗前后的尿蛋白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尿蛋白量改善情况(±s)

表1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尿蛋白量改善情况(±s)

组别 时间 尿蛋白量(g/24 h)对照组(n=33) 治疗前 5.83±3.10治疗后 3.63±2.30实验组(n=34) 治疗前 5.82±3.09治疗后 3.58±2.51

2.2 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的差异性: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9%(31/33);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1%(33/34)。在治疗总有效率统计比较上,两组之间差异并不显著(P>0.05),见表2。

表2 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的差异性[n(%)]

3 讨 论

肾病综合征在临床中非常常见,该病有继发性及原发性肾脏病,继发性的肾脏疾病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糖尿病肾病以及过敏性紫癜肾炎等。尽管引起肾病综合征的疾病繁多,但占主要地位的还是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常见的有微小病变型肾病、膜性肾病、系膜增生性肾炎等。参与肾病综合征发病的因素较多,免疫、遗传因素、药物、感染等,但免疫因素是最重要的。肾病综合征不是一个单独的疾病,病因不同,发病机制也不一样。不管引起肾病综合征原发病因是什么,肾病综合征的基本特点仍然是肾小球滤过膜受损,对蛋白尿通透性增加导致的大量蛋白尿的出现;同时由于低蛋白血症导致血钙降低,骨质减少的风险明显增加;而低蛋白血症的刺激肝脏代偿性过度产生脂蛋白及尿中丢失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患者更易发生感染及血栓的风险[2]。作为临床治疗肾脏疾病的常用药,糖皮质激素具有较强的抗炎作用,其可促使急性炎症渗出情况得到有效改善,稳定溶酶体膜,控制并减少纤维蛋白沉着,有效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和尿蛋白漏出现象。在糖皮质激素治疗基础上联合环磷酰胺,环磷酰胺会在很大程度上使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得以提高,其对激素不敏感型肾病综合征、激素依赖性肾病综合征具有理想的治疗效果[4]。

本组研究通过比较两组24 h尿蛋白量和治疗总有效率的差异,发现对照组和实验组之间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足以说明糖皮质激素联合环磷酰胺口服和静脉给药的治疗方法均可有效改善肾病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临床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给药方式。

[1] 施占琴,丁敏.环磷酰胺联合中等剂量泼尼松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研究[J].中华肾脏病杂志,2009,25(6):483-484.

[2] 梅长林.肾病综合征[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6-11.

[3] 谌贻璞,余学清.肾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2-5.

[4] 李喆,左科,涂远茂,等.低分子右旋糖酐导致肾病综合征患者急性肾损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015,24(2):117-122.

[5] 郭刚智,梁明.环磷酰胺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儿童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29(5):624-625.

R692

B

1671-8194(2017)26-0123-02

猜你喜欢

环磷酰胺尿蛋白皮质激素
一种病房用24小时尿蛋白培养收集器的说明
来那度胺联合环磷酰胺、低剂量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探讨
勘误声明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肾病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糖皮质激素联合特布他林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效果观察
三七总黄酮抗糖皮质激素诱发骨质疏松的效应
勘误
环磷酰胺联合泼尼松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尿蛋白检测忽“+”忽“—”怎么回事
尿蛋白偏高如何诊断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