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生活化问题打造高效数学课堂

2017-10-12伍小妮

读与写·下旬刊 2017年8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

伍小妮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提倡让数学教学活动回归生活的本真。把生活化的问题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应用能力、数学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本文就生活化问题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的探究。

关键词:生活化问题;小学数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8-0243-01

《數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是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的始发点,把生活化的问题应用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对学生来说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巧妙地运用生活化的问题,能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产生主动求知的欲望,通过自己的思考去解决问题。

1.注重生活经验转化,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数学是存在密切关联的,将数学应用在生活中,可以使数学更具活力。《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要用生活的理念来构建数学课堂。学生在平常的生活中,会有意无意地积累一些生活当中的经验,但学生自己还不会把这些经验转化成知识。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应该注重这些经验的应用,帮助学生把已有的经验转化为数学知识,这样学生会更加喜欢学习数学。

2.创设生活问题情境,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小学阶段,学生要掌握大量的数学概念,还要学会运算的基本规律,这些相对是比较抽象的,由于这一年龄段学生的理解能力还不够强,所以需要通过借助生活世界来理解这些数学知识,通过生活进入到数学的世界。良好的课堂情境能够让数学问题更加形象化,更加具体化。数学教师通过生活问题情境的设置,能够让学生注意力更加集中,在熟悉的情境中产生学习的欲望。如我在教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图形》时,就考虑到在学生的家庭生活中每天都会接触各种不同形状的物体,因此就利用家庭场景进行新课的导入:同学们,你能说一说家里都有什么家具和物体吗?它们都是什么形状的?这时学生就会答出:我家的电视机是长方形的,我玩的排球是圆的,电脑是方的……接下来我就让学生用一张白纸折出自己认识的图形。学生在折的过程中,还会发现其它的自己不认识的图形,心中有了疑问,会更加主动地探讨数学知识。

3.设置生活问题游戏,提高数学质疑能力

小学生的学习任务也比较多,时间长了会感到枯燥,学习没有热情了,就不会主动地去提出问题。为了让学生保持学习积极性,教师要在教学中多设计生活化的游戏,学生处于一个愉悦的游戏环境中,就会敢于提问,问题意识才会不断增强,创新能力也不断得到提高。如我在教学一年级上册《位置》一课时,通过"拍手操"游戏导入,我一边念着儿歌,一边让学生根据我的歌词做相应的动作。学生根据我的歌词做出向上拍手--向下拍手--向前拍手--向后拍手--双手举起等动作。游戏过后,我就问学生:能不能说出有关位置的词语?学生很轻松地就能够回答出:前、后、上、下。通过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游戏来进行新课的导入,学生学习的氛围很轻松,兴趣也很浓。然后,我就让学生利用刚才游戏中了解到的位置词语,认真看看一看教室,说出与位置相关的句子。一个小女孩回答:讲桌在我们的前面。她的同桌则质疑:老师,我可以说讲桌在老师的后面吗?这时我鼓励孩子们:大家都非常聪明,接下来我们再深入学习关于位置的知识,你们自己一定会找到答案的。

4.改编生活问题练习,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不高,会觉得教材离自己很远,这就要求教师能够灵活地驾驭教材。在这方面,我在备课时就特别注意教材的内容,大胆地进行调整,在不改变教材指导思想的前提下,创造性地开发出小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的教学语言和学习内容。特别是在习题设计方面,对部分习题进行改编,还自己新编了一些与生活紧密联系的习题。结果表明,这些新编的生活问题,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应用数学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教学《1~5的认识和加减法》这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①在六一儿童节这天,你家里来了两个同学,你有四块糖,你想公平地分给两个人,一人该分多少块呢?②你和妈妈一起去超市,买了一本书,价格是3元,妈妈付了5元,应该找回多少钱呢?③你和弟弟一块去冷饮店,每杯饮料是2元,两杯一共需要多少元呢?④果盘里有五个桔子,你给爸爸和妈妈各一个,再给妹妹一个,果盘里还剩下几个?将生活化的问题应用于数学课堂,能够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还可以提高教学的效果,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目的,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尽管数学是一门规律性很强而且非常缜密的学科,但数学并没有远离我们的生活,一直都是在努力为我们的生活服务。数学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新思路,收集生活化的问题,并在课堂中巧妙应用,给学生创造大胆提问的机会,激发学生乐于探究的热情,全面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打造更加高效的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2016)

[2]林志雄。浅谈利用生活情景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J]。新课程学习(下),2014(02)。

[3]崔桂娟,冯春花。数学课堂与生活的有效连接[J]。中国校外教育,2013(26)。

猜你喜欢

小学数学应用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分析膜技术及其在电厂水处理中的应用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