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助绘本阅读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

2017-10-12王丽

读与写·下旬刊 2017年8期
关键词:分享行为引导

王丽

摘要:绘本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教学与引导方式,借助绘本内容的选择与引导,可以使幼儿更快、更有效地融入其中,进而领悟到绘本中所蕴含的道理。因此,借助绘本内容的阅读,结合相关的分享理念,可以对幼儿分享行为进行有效地培养,进而使幼儿逐渐养成分享的良好习惯。

关键词:绘本;分享;行为;引导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8-0233-01

所谓的分享,指的是把自己认为开心的事情、美好的事物、舒适的物品等等共享给其他人。因此,共享行为是幼儿逐渐拉近与群体之间的距离,进而减少自私行为的有效方式,此外,通过积极的共享行为,还可以使孩子拥有更好的沟通与交流能力,让其在交际的过程中更好地融入到群体之中,进而为幼儿今后开朗、乐观、积极的性格与人生观打下良好的基础。在人与人之间展开沟通与交流的过程中,分享是一种十分有效的行为方式,通过主动的分享,可以使其快速地获得其他人的认同和好感,进而为其开展相关行为与活动做好铺垫。而对于某些只希望从其他人中得到帮助,却不顾及到其他人的实际利益的人来说,其很难真正有效地融入到群体之中,无法真正得到他人的认同,进而导致其生活的幸福指数与快乐指数大幅度降低,使其生活质量大大折扣。

1.当前幼儿分享行为的现状

在当前情况下,国内大多数幼儿都属于独生子女,这些孩子都是各个家庭内的核心,家长们对幼儿宠爱有加,关怀备至,从而使幼儿在成长道路中受到了过多的呵护,而缺乏相关的锻炼与指引。家长过于迁就幼儿,过分注重幼儿的得失,这样一来,幼儿与其他同伴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不断降低,长期下去,幼儿早已习惯从父母、家长那里获取东西,却不希望把自己的东西与其他人分享。在许多幼儿园中,都可以发现这样的情况,几个孩子在为了争夺一个自己喜欢的玩具或者东西而展开吵闹,甚至出现打架的行为。对于某些孩子来说,宁可自己手里占着那些玩具,也不希望和其他孩子一起玩。针对上述情况,孩子的父母甚至会因为孩子牢牢地控制那些玩具而感到欣慰,却没有考虑到,这种不希望和其他孩子进行分享的行为,正在使孩子养成越来越自私的心理状态,对于孩子今后不愿意分享的心理情绪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因此,我们要要针对幼儿展开相关的分享行为教育。在对幼儿展开引导与教育的过程中,应当使幼儿逐渐明白和别人进行交流与沟通的意义,从而让幼儿获得交际的能力,在此基础上,使幼儿懂得分享的价值与作用。具体来说,幼儿教师应当鼓励幼儿积极地与教师及其他同伴展开沟通和交流,从而逐渐使幼儿养成积极的沟通意愿,使其具备友善、亲和的交友态度,同时,教师还应当指导幼儿养成和谐相处的沟通模式,尽可能帮助其化解沟通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障碍。

2.借助绘本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

绘本具有十分优美的画面,涵盖十分生动形象的故事情节,因此绘本往往能像语言叙述一样,像孩子讲述一个又一个生动形象的故事,从而帮助孩子形成一定的道德观念与基本伦理。除此之外,通过让孩子阅读绘本内容,还可以为孩子营造更加惬意、舒适、愉悦的氛围,继而使孩子在阅读故事的过程中对其心理与情感进行积极的熏陶。

既然绘本具有如此积极的作用,应当怎样借助绘本对幼儿的分享行为展开有效的引导呢:

(1)设计绘本内容,使幼儿产生分享的意愿。通过为幼儿设计具有分享内容的绘本,以孩子之间的分享行为作为主线与核心,讲述相关的趣味故事,通过对绘本内容进行精巧的设计,引导幼儿产生与其他孩子进行分享的意愿与想法。

在阅读绘本故事时,绘本的内容十分精巧,图案也十分绚丽,充分调动了孩子的阅读积极性,让孩子对绘本的内容产生强烈的兴趣,而在对绘本内容进行阅读的过程中,孩子也逐渐明白,只有集合多人的力量,才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最终,通过几个孩子的共同努力,大家都开心地吃到了苹果。从这则绘本故事中,幼儿深深感受到自己来解决一件事的困难,而如果通过有效的分享,便可以化繁为简,使许多问题迎刃而解。进而通过上述绘本故事,让幼儿充分认识到分享的作用与意义。

(2)阅读绘本内容,使幼儿开展分享行为。作为幼儿的老师,应当在准备相关的教学内容时,为幼儿推荐一些积极的、弘扬分享理念的绘本内容。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让孩子阅读绘本故事的行为,让孩子选择与分享相关的故事内容,在班里和大家进行分享。在具体的活动过程中,孩子通过准备相关的故事内容,了解到分享的意义与价值,同时,孩子在班里将相关的内容讲述给大家,也可以使大家有效地领悟到分享的真谛,这样一来,不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孩子展示自己的积极性,让孩子在展示的过程中体会到老师的赞赏和同伴的关注,此外还可以使其他孩子更好地传播相关的分享精神,对分享的理念进行积极的弘扬。在开展相关活动的过程中,幼儿可以更加主动地将自己喜欢的故事与内容与其他孩子进行分享,此外,教师还可以在每周的总结上对讲述精彩故事的孩子进行表扬,这便对孩子的分享行为起到了更好的鼓励。最后,在日常的生活过程中,老师也可以带领孩子开展相关的节目表演、故事讲述等活动,从而使孩子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养成乐于分享、善于分享的积极心态,并为幼儿今后的成长与发展奠定积极的基础。

(3)開展家长亲子活动,使孩子养成分享的习惯。除了在幼儿园内开展相关的分享活动之外,家庭也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环境之一,因此,对于幼儿的分享行为培养来说,家庭环境的塑造必不可少。基于此,教师应当与家长之间展开积极有效的沟通,通过和家长进行充分的交流与讨论,帮助家长与孩子一起完成相关的具有分享价值的亲子活动,例如,可以让孩子与父母共同完成相关的亲子绘本制作,开展亲子绘本作品展,幼儿之间相互分享作品,或也可以同伴间相互赠送或交换阅读自己自制的绘本作品,使幼儿逐渐形成分享的习惯,愿意和自己的父母与家人一起完成一些事情,并愿意把自己的成果与他人分享,进而使幼儿逐渐形成了分享的意识与主动性,长期一来,幼儿的分享习惯逐渐养成,分享意识越来越浓,这对于幼儿将来成长并面向社会是十分积极的。

借助绘本让幼儿在实际的生活与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了与其他孩子共同分享的行为,不仅如此,又让幼儿在分享中获得快乐,使其得到了更多、更积极的人生感悟。

参考文献:

[1]张英琦《幼儿绘本内容的选择与引导》幼儿教育杂志.2015.7

[2]刘雯《幼儿心理教育与发展》幼儿发展期刊.2014.6

[3]张嘉嘉《幼儿分享行为引导方案》幼儿健康发展期刊.2014.3

[4]黄惠文《幼儿分享教育的实践措施》 幼儿教育与培养 2013.8

猜你喜欢

分享行为引导
孩子,我们慢慢来
社区老年人跌倒认知和行为调查与分析
儿童玩具设计要素
反腐败从正人心开始
网络时代大学生非理性爱国现象的引导
细细品味课堂语言 轻松享受教学过程
互动式教学法在大学散打教学中的应用
精心引导,实现学生语言积累多点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