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内的中国家庭教育新问题

2017-09-30唐秀莉

科教导刊 2017年24期
关键词:新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策略

唐秀莉

摘 要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内在的独特性和重要性。家庭教育的价值与魅力深深地吸引着古今中外的教育家和学者。家庭教育在运动中不断变化。当下,中国的家庭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目前的家庭教育存在着许多新的问题。怎样从马克思主义哲学来看待这些问题是科学地解决问题的前提。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哲学来思考家庭教育的新问题,辩证看待这些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以期使家庭教育发展得更好,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形成一股合力,共同促进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家庭教育 新问题 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7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7.08.075

New Issues of Family Education in Chin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arx's Philosophy

TANG Xiuli

(School of Education, 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 Nanchong, Sichuan 637002)

Abstract Family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ducation, which has its own unique characteristics and importance. The value and charm of family education attract the educators and scholars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The constant change of family education in sports. Nowadays, family education in China has been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However, there are many new problems in the current family education. How to look at these questions from Marx's philosophy is the premise to solve the problem scientifically. The thought of family education from the Marx philosophy, dialectical view of these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some strategies to solve the problems, in order to make a better development and family education, school education and social education to form a joint force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Keywords Marxs philosophy; family education; new issues; education strategy

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由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员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年轻一代身心施加影响,以引起身心变化的一种教育,即家长有意识地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子女施以一定教育影响的社会活动。家庭教育是广义的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探讨父母等家庭成员对年轻一代的教育。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吸收了几千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的优秀成果,以实践的观点为基础,合理地解决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从而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以及唯物主义认识论和本体论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目前我们认识世界和改变世界的原理指导和方法论基础。

当前,家长的受教育程度越来越高,自身素质有了极大的提高。所以,在关注子女的身心发展的过程中,家长倾注了更多的心血,探索了更多的新方法。与过去的家庭教育相比,无疑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家庭教育并不是完美无缺的,相反,出现了很多新的问题,比如说过度干涉孩子的自主学习、单一强调外部环境的重要性、身心发展不协调、不顾教育规律拔高要求等等。怎样站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来看待家庭教育的新问题,是合理解决问题的理论前提。最后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是解决问题的根本路径。

1 理论价值与实践价值

1.1 理论价值

家庭教育的施教者家长大多从事的不是教育行业,对教育学和心理学的专业知识掌握不多,所以,要想把生活中的家庭教育经验进行推广,就需要教育学者的广泛研究。本文将家庭教育主题与马克思主义哲学联系起来探究,既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了家庭教育实践,也用实践的经验检验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丰富教育理论。

1.2实践价值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也是孩子的终身教师。从胎教开始,孩子就接受着家庭教育。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看待和解决现代家庭教育的问题是指导父母更好地进行家庭教育的重要保障。

2 当今家庭教育的新问题

2.1家庭教育的发展

从广义上说,在学校教育出现以前,年长者给年幼一代施加的生活技能和經验的教育都能看作是家庭教育。夏商周时期,西周的家庭教育有了很大的进步。《礼记》记载了西周贵族家庭教育的逐步要求:“子能食食,教以右手;能言,男唯女俞。男鞶革,女鞶丝。六年,教之数与方名。七年,男女不同席,不共食。八年,出入门户,及即席饮食,必后长者,始教之让。九年,教之数日。”[1]西周从七岁起就进行男女有别的教育。梁朝的颜之推重视家庭教育。他认为,在家庭教育中应当切忌偏宠,不论子女聪慧与否,都应当以同样的爱护与教育标准来对待。再到曾国藩的家书,习总书记推崇的家风,历代以来,家庭教育无不显示着其重要地位。endprint

2.2家庭教育的新问题

2.2.1盲目地给孩子报大量的培训班

孩子的发展是身心两方面的和谐发展,尊重各自的发展规律才能使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既有效又轻松。现在的很多家长,由于经济条件的改善,在孩子身上倾注了大量的心血,花了很多钱,却没有认真调查和思考孩子是否需要这些,这些钱花到哪里去了。很多父母不顾孩子具体的个人爱好和成绩状况,给孩子报奥数班,英语,作文,美术,钢琴等等辅导班。家长认为这是从全面的角度来为孩子考虑。但是,一个孩子的精力是有限的,学校的课业已经很多,再占用他们大量的课余时间去学习这么多不同的东西,身体相当劳累。从生理学角度说,孩子的休息会影响他们的身体机能的发育。盲目报大量的培训班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规律的。首先,很多家长没有充分了解和调查培训班的办学资质和任课老师的教学能力,这就是没有从实践的角度来充分认识培训班,没有将对培训班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钱花得值不值,孩子到底有没有发展,有什么样的发展等问题并没有被充分认识。培训班大都是以营利为主要目的,为了减少成本,他们往往请大学生兼职任教,没有足够优秀的师资,孩子的发展从何保障?第二,孩子是学习的主体,孩子的自身兴趣是最重要的,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特点。从马克思主义哲学来看,矛盾具有特殊性,家长不能盲目攀比,看到人家孩子上什么班就报什么班。第三,量变是质变的前提,质变是量变的结果。量变到质变有一个“度”的问题。大量的培训班压得孩子喘不过气,教育部也在思考“减负减负为何越减越重”。最后,在孩子的发展过程中,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每个矛盾又有其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大量的培训班势必不能很好地培养孩子的每一个方面,太过宽泛。

2.2.2非理性地丰富孩子的物质生活

现在的很多家长给孩子买名牌衣服,做时尚的发型,拿很多的零花钱。特别是住校的学生,家长给予大量的生活费,定期去收洗孩子的脏衣服等,导致很多学生已经没有了学生该有的质朴的外表,单纯的内心。他们可能与同学盲目攀比,过分注意自己的外表,进行非理性的消费等,这些都会影响他们在校的学习和人际交往。家长在物质生活上的过度,可能使学生感知不到生活的艰辛,丧失独立生活能力。清华学子不能适应独立住校生活而退学,学生为了名牌手机而丧失自己的人格等现象,无不提醒着家长重新思考自己的教育方式。站在哲学的角度,这违背了内因与外因的规律。在学习中,孩子的主观努力和内部学习动机和原始智力水平是内因,外部物质条件是外因,内因才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2.2.3 一味地“静待花开”[2]

现在的家长的知识水平在不断地提高,很多家长渐渐明白,对孩子不能一味地严加苛责,不能拔高对孩子的要求,要尊重孩子的个人发展意愿,要相信孩子,给予他们充分的时间来成长。这无疑是新的好的家庭教育观念。但是,有的家长就是抱着这些理论不放,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他们相信“静待花开会有时”,却忽视了在等待花开这个过程中孩子暴露出来的问题。在一味的等待中耽误了孩子的发展关键期,在一味的相信中等来了失望。从哲学角度来看,这种一味的等待是一种极端的表现,是形而上学的教育方式。

3 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解决家庭教育新问题

3.1一切从实际出发

家长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方法论。在报培训班之前一定要清晰地认识它的办学资质和师资水平,这也是对自己的孩子负责的表现。同时,要从孩子的身心实际出发。

3.2 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3]

家长由于认识的局限,通常盲目地借鉴他人成功的方法,听到其他家长分享好的经验马上就用到自己孩子的身上。有的家长还带着孩子去拜访高考状元,向状元“取经”。他们没有静下来分析这些成功的经验是否适用于自己的孩子,是否有使用对象主体间的差异,没有将自己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所以,家长一定要有自己的思维方法,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更好地运用这些经验。成功不可复制,但成功的经验可以被认识和利用。

3.3 坚持适度原则

凡事有度,坚持适度原则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原则。给孩子报培训班要有度,不能报太多;给孩子提供物质生活条件的时候也要有度,不能让他们养成养尊处优和盲目攀比的心态;对孩子的包容和等待也要有度,静待花开的过程中也需要修枝剪叶;赏识教育要有度,不能让孩子养成自负的心理;棍棒教育也要有度,不能摧残孩子身心的发展。

3.4 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孩子的发展过程中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每个矛盾也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家长应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合理地施以教育,促进孩子的发展。在报培训班的时候找准哪一科是孩子要重点培养的,哪一科的培养虽不急切却也影响孩子总体成绩的提高等。家长不仅要关注孩子的智育成绩,还要关注道德教育、情商教育、心理健康和生活能力。

3.5 坚持内外因的辩证统一

家长应该明白,孩子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与动机决定了他愿意为学习付出努力的程度。内因是发展的根本依据,外部条件只能其辅助作用。家长应尽力为孩子创造外部条件,在此基础上激发他的内在兴趣,让他感到学习是快乐的,摒弃“学海无涯苦作舟”可能带来的消极思想。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跟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相比,家庭教育有其内在的独特性和重要性。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指导家庭教育,期待家庭教育更科学合理地发展,期待每个孩子都受到满意的家庭教育。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教育学一般课题“中国传统蒙学的德育思想研究”(课题批准号:BEA150074)

参考文献

[1] 孙培青.中国教育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6.

[2] 张学敏.教育是效果之道也是结果之道——与郭思乐先生商榷[J].教育研究,2013.1.

[3] 孙培青.中国教育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6.endprint

猜你喜欢

新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策略
当前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新问题及对策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推进策略解析
新媒介环境下信息技术课所面临的新问题及新途径
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模式探索
五大发展理念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研究
谈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中小学美术教育的价值取向及教育策略探析
对新环境下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与探索
略论整体性视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
苹果中国的“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