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公共艺术美术课程中的运用

2017-09-30吴靖华

科教导刊 2017年24期
关键词:行动导向教学法美术中职

吴靖华

摘 要 本文介绍了在中职学校的公共艺术课程中如何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其中具体描述了行动导向教学法中的小组法、项目法、案例法、角色扮演法和辩论法在中职公共艺术课中的具体应用情况,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行动导向教学法 美术 中职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7.08.054

Application of Action-oriented Teaching Method in Arts and

Crafts Courses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WU Jinghua

(Guangzhou Electronics Information School, Guangzhou, Guangdong 510091)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a method of public art curriculum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in the use of action oriented teaching method, the specific description of the action oriented teaching method in group method and project method, case study, role playing method and debate method in Vocational Public Art Course in the specific application and achieved good teaching effect.

Keywords action-oriented teaching method; art and crafts courses;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1 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法的背景

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中,对职场人士综合素养要求越来越高,职业人的综合素质高低也影响了他日后职业生涯发展的高度。为提升学生的人文修养和艺术鉴赏水平,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公共艺术”课程应运而生。

學生的审美观、舆论导向严重受网络影响,缺乏对美的判断,中等职业学校通过“公共艺术”课程实施美育、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内容,是提高全民艺术素养的重要环节,也是中职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

“公共艺术”教学大纲要求,学生通过该课程能掌握不同门类艺术知识、技能和原理。增强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丰富人文素养与精神世界,培养艺术欣赏能力,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素质,培育学生职业素养、创新能力与合作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进入职业学校的学生,对专业学习非常重视,重实践轻理论。来到中职学校,专业课程所占比重较大(就我校2015级动漫专业的课程设置来看:文化课占总课时数的37.2%,而专业课占62.7%)。部分学生甚至只是为了学手艺而来的,故对文化课相对轻视,而公共艺术地位更低。而艺术这个高雅的门类,很多学生望而却步。他们认为这个科目高深难懂,所以应该让这门课更贴近贴近学生的生活,点燃学生的兴趣。

幸而美术知识的应用范围非常广,其衍生出的行业一直在增加:产品设计、平面设计、UI设计、摄影、动漫、展示设计、服装设计……可以说人们的生活中离不开美术,也离不开这些行业。而在美术课程中有不少是涉及到这些知识的,讲到这些知识的时候,让学生以职业的角度去了解,体会美术相关行业的运作,继而了解相关的美术知识。

中职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开始成形,在课内外的交往中都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同。然而他们对理论知识缺乏学习兴趣,更喜欢实际操作,如果课堂内容是单纯的理论传授、作品欣赏,会使学生的学习热情消退,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效。在这种情况下,行动导向教学法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在美术课堂的参与度。

2 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定义

行动导向教学法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德国,其核心理念是关注关键能力的培养。代表着当今世界上先进的职业教学理念,是一种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活动为主导的教学方法。其基本概念是根据完成某一职业工作活动所需要的行动,以及行动产生和维持所需要的环境条件,以及从业者的内在调节机制来设计、实施和评价职业教育的教学活动。该教学法与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所倡导的“做中学”的观念非常吻合,要求学生脑、心、手共同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通过各种教学活动提高兴趣,主动学习。在行动导向学习中,行动是学习的出发点,学习是连接现有行动能力状态和目标行动能力状态之间的过程。行动导向教学法的职业性、实践性及学生本位的思想,十分适合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

在公共艺术的美术课堂中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通过各种学习活动调动学生的感官体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备课时,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情灵活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关注学生的表现及反应,在评价上,采用教师与学生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

3 根据课程内容灵活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

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形式有多种:案例法、项目法、头脑风暴法、角色扮演法、小组法、辩论法、引导文法等。应根据教学内容加以灵活运用。

3.1 案例法,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设立项目

案例教学法是指利用以真实的事件为基础所撰写的案例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

如在工业产品设计课程中,教师通过一个案例引发学生思考:在屏幕上展示日本各种新奇有趣的日用品小发明,让学生明白设计能改善我们的生活,激发学生改进日用品的兴趣。接着进一步展示一份真实的产品改进案例,案例中列举了一款电吹风电线太短、易缠绕、底部挂环容易损坏、手柄不舒适和按键设计不人性化等问题,也相应地列明解决方案:改用伸缩电线、取消挂环、改变手柄设计和改用推拉式开关等方法。并附上新设计的产品效果图与原产品的图片进行对比。通过案例的展示,让学生有明确的参考和思路,接着老师给每个小组派发空白的任务单(如表1),每个小组参考案例寻找身边的日用品,从功能、用户体验和外观三个方面去寻找其需要改进之处,填写任务单,激发学生改善生活的想法。然后学生为完成这个想法,积极思考如何解决问题,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通过案例的演示,让学生从具体的事例中学习和思考,增强其理论基础,培养其知识迁移能力。endprint

3.2 项目法,促进学生参与美术活动

项目法是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经典方法:学生和老师共同确定项目,然后学生提出解决方案和流程,接着学生实施操作、老师从旁指导,最后学生展示作品并由老师进行评估。

在美术课程中,很多内容是要学生动手体验,也跟生活中的行业有关联,故教师可以通过项目法,让学生想方设法完成相关项目,以直接体验美术课程中的技能习得。如让学生设计自己小组的组徽、自行研究手提袋的结构、绘制小组海报、改良生活用品等等。

下面的案例是讲述工业产品设计内容,项目设定为“改进日用品设计”,为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确保学生认真完成整个改进工作,特意让学生自己拟定项目内容,并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这个步骤,由原来同一个组完成改成两个组共同完成。并且设置相应的职业场景,增强现实感。

安排如下:各小组先担任客户,选择一个日用品,并且写出这个日用品在使用中发现的问题,如外观、手感、功能设计等。然后小组把问题都写在任务单(如表1)里面,老师收集所有小组的任务单后,每个小组再转变为设计公司,在老师处抽取任务单,给任务单上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完成后,每个小组需要上台向对应客户小组汇报其设计方案,并听取客户意见修改方案。最后双方敲定方案后,设计组将设计方案的整体效果绘制出来,完成整个项目。项目点评和评分由客户小组及老师共同根据其完成度、完成效果来评定。

项目进行过程中,学生充分发挥其对身边物品的材料、功能认识,积极探讨解决方案,在汇报及反馈意见的环节中充分展示这一点:如A小组提出要重新设计手表,希望改进手表太多按键和整体外观设计的问题,B小组提出可以把按键改成按一下是调时间、连按两下是调日期、连按三下是确定;A小组觉得还是太复杂,B小组再想办法提出拨动的方式:向四方拨动分别是不同功能选择,中间按下去是确定键。最后A小组敲定这个改进方式,由B小组完成新的手表设计。

课堂教学中,结合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辩论法等教学法来进行,让学生身在一个模拟的设计工作中,获得直接经验,提升课堂趣味及真实性。整个项目内容由学生设立,由学生完成,点评也由学生进行,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学生参与项目中的每一个环节。

表1 工业产品设计任务单

3.3 头脑风暴法,激起思维的火花

头脑风暴法是一种从心理上激励集体创新思维的方法,该教学法源自美国。

在实践中教师鼓励学生自由想象,不必考虑合理性,学生在提设想的时候不作任何评价,最后教师整理学生的意见并总结。

头脑风暴法可以运用在美术课堂的创作环节,也可以运用在评价环节。例如标志设计作品的评价标准上,以往很多时候是教师直接给出标准,然后展示优秀的标志设计向学生进行分析。在行动导向教学法中可以把这个顺序颠倒,变成是老师先展示优秀作品给学生欣赏,然后让学生说出一个好的标志该有什么标准,让学生自由想象,老师记录下来,最后老师把学生的意见汇总,让学生自己思考标志设计的评价准则。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说“好看”、“醒目”、“能代表公司”、“图案有趣”等比较模糊的词语,教师需要课前想好各种判断标准,把这些标准归类,如“审美方面”、“构思方面”、“功能方面”,在课堂上把学生意见立刻整理出来:“好看”“醒目”属于审美方面的判断标准,“能代表公司”属于其功能上能准确传达信息,“图案有趣”属于其构思上的巧妙等。

4 反思

公共艺术课在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后整体取得良好的效果,从学生对课堂的投入度到作品完成,都可以看到學生非常接受这种教学方法。学生初次接触行动导向教学法需要一定的适应时间,在课堂活动中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

(1)行动导向教学法能切实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学生更接受行动教学法,台下的学生看到自己同学在讲台上表演时顿时眼前一亮,同学讲的每一句他们都用心听,并且给予积极的反应,可见学生在课堂教学组织中更喜欢小组合作,特别在参与小组作品展示时,其热情更高涨。学生乐于在课堂上展现自己,表达自己的想法,在展示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思辨中绽放思想的火花。

(2)教师课前准备要更充分:学生活动增多,教师要有更多的准备。首先是课堂内容的准备,如上述的头脑风暴法中,教师要预先设想学生会说什么答案,把有可能的答案都列出来,然后预先对这些答案与标准答案进行比对,最后归类。这比起老师直接讲授时准备的时间更多。在课堂实际操作上还要立刻对学生的答案与教师预设的类别立刻配对,对于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临场反应都有比较高的要求。又如项目法中,学生角色互换,学生的评价需要老师提前设计好评价标准,让学生在对其他同学评价时有一个指引。教师在课前不仅要准备教学内容、学生学习内容,更要预想出学生在实践和展示中出现的各种状况,所以教师的前期工作量会增加,面临的挑战也更大。

(3)课堂环节较多,教师要掌握好节奏。刚开始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法,学生稍微不太适应,老师要及时控制时间。在行动导向教学法中,课堂的环节较多而且大部分是学生活动时间,故在时间上要掐得很紧。但一学期下来,学生还是适应了这种教学活动的节奏。教学环节增多、节奏加快,也能不停地激起学生的热情,提升课堂教学成效。

(4)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具体实施方法有很多,如前面提到的案例法、项目法、头脑风暴等等。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和授课对象,调整综合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令学生能更多地亲身参与教学活动,并体验鲜活的美术知识。

经过一个学期的试验,在公共艺术课堂中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吸收美术知识,更在教学活动中获得自我肯定。行动导向教学法可以继续应用于中职公共艺术课堂中,并加以持续探索改进,提升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1] 韩茂源.动导向教学法的理论释义及实践解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6).

[2] 林希.行动导向教学法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10).

[3] 李景仲.行动导向教学法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2(5).

[4]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大纲》的通知教职成厅[2013]2号.

[5] 曲庆峰.基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小组教学法实施的研究[J].学理论,2013(21).

[6] 张润莲,张向利,叶进.案例教学法及其运用[J].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4(8).

[7] 陈佳泉,朱莉,黄钢.辩论法教学模式的构建及其在计算机网络教学中的应用[J].生物技术世界,2012(7).

[8] 谭志敏,郭亮.头脑风暴法在教学中的运用及其注意要点[J].继续教育研究,2007(5).endprint

猜你喜欢

行动导向教学法美术中职
“课程思政”下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改革
新疆中小学和中职学校全面开学
美术篇
多媒体技术助力中职美术教学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应用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高职数学教学中行动导向教学法的融合
中职数学作业批改中的问题及对策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
台湾当代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