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的效果评价

2017-09-29李培玲

关键词:满意率急性效果

李培玲

(临沂市中心医院感染科,山东 临沂 276400)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的效果评价

李培玲

(临沂市中心医院感染科,山东 临沂 276400)

目的 本次研究主要分析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护理当中采用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 本次研究范围限定在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间收治的6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当中,采用随机对照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联合心理护理干预,将两组患者干预后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护理满意率作为对比依据。结果 ①观察组患者焦虑评分、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次研究证明,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护理当中采用心理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治疗效果。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护理;心理护理;临床效果

本次研究将本院6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分别采用不同护理干预,分析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护理当中采用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样本选取自本院6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样本选取时间为2016年1月~2017年1月,所有患者均参照《呼吸道感染相关诊断标准》明确诊断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采用随机对照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3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5例,患者最大年龄为71岁,最小年龄为9岁,年龄均值为(35.6±15.1)岁,观察组患者中男性患者11例,女性患者19例,患者最大年龄为70岁,最小年龄为10岁,年龄均值为(38.1±12.3)岁,所有患者均排除患有肝肾功能不全、心脏功能不全、恶性肿瘤等疾病,两组患者从性别、年龄等方面来看,差异不构成统计学标准(P>0.05),具有比较意义。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联合心理护理,具体方法如下。

①心理认知:告知患者上呼吸道感染疾病的发生原理,让患者进一步认识自身的疾病,并且告诉患者生活当中可能引发呼吸道感染疾病的不良习惯,并且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

②行为心理:在治疗中鼓励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告知患者多饮水、戒酒、戒烟,积极参与锻炼。在患者身体不适的时候,护理人员需要告知患者不适的原因,打消患者的恐惧感。

③心理疏导:由于上呼吸道感染治疗过程中,患者由于身体的不适导致其心理情绪受到影响,所以在治疗的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与家属进行沟通,共同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鼓励患者的恢复进度,在治疗期间给患者安排充实的康复活动,转移患者注意力。

1.3 观察标准

①护理满意率、②参照《汉密尔顿焦虑量表》[5]评定患者焦虑评分;③参照《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定患者抑郁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研究。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例(n)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焦虑、抑郁评分

表1 两组患者在干预后的抑郁、焦虑评分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在干预后的抑郁、焦虑评分比较s)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 n 焦虑评分 抑郁评分观察组 30 13.5±1.4# 13.7±2.5#对照组 30 23.2±3.3 25.0±3.5t-13.5298 13.1360P-0.0000 0.0000

2.2 护理满意率

观察组患者满意例数29例,护理满意率为96.7%,对照组患者满意例数15例,护理满意率为50.0%。

3 讨 论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疾病[1],常见的病菌有肺炎链球菌[2]、流感嗜血杆菌[3]、金黄色葡萄球菌[4]等,在临床资料当中,有超过90%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发病原因是由于细菌感染[5]。除了必要的治疗方法之外,护理干预对于患者的预后效果也有着显著的影响。

在本次研究当中,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抑郁、焦虑等评分分别为(13.5±1.4)分、(13.7±2.5)分,对照组患者抑郁、焦虑等评分分别为(23.2±3.3)分、(25.0±3.5)分,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各项评分均优异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96.7%,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50.0%,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本次研究证明,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护理当中采用心理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治疗效果。

[1] 赵延玲.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护理与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2,22(5):1025-1026.

[2] 李永波.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临床护理中心理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65):241-241.

[3] 王晓平,贾飞飞.心理护理对减轻大学生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者焦虑状态的影响[J].现代养生(下半月版),2016,(5):135-135.

[4] 黎 悦,张 凤.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护理干预[J].中国医药指南,2012,(33):650.

[5] 郭洪霞.心理护理干预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疗效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3):228-228,229.

本文编辑:李 豆

R473.5

B

ISSN.2095-6681.2017.21.98.02

猜你喜欢

满意率急性效果
急性心包炎1例
按摩效果确有理论依据
中西医结合治疗HBV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HBV DNA转阴率的Meta分析
迅速制造慢门虚化效果
抓住“瞬间性”效果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
探讨生长抑素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
米诺环素治疗急性逆行性牙髓炎的疗效探讨
26例颅脑损伤患者中西医联合治疗的研究
按摩治疗儿童急性颈僵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