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数学应用题教学 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2017-09-28曹桂春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28期
关键词:应用题小学数学

曹桂春

摘 要:数学这门学科对学生思维能力锻炼极大,特别是在讲解应用题的过程,组织学生要高度集中精力,思路紧跟老师的指导,还要有独立思考判断的能力,这就要求老师在课堂讲解应用题时,注意培養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 应用题 课堂培养 思维灵活性

· 【中图分类号】G623.5

应用题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取决于思维能力的提高。思维能力的形成关键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而思维灵活性(思维品质的一个重要方面)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因此,在应用题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是小学数学教师的首要任务。

思维的灵活性在应用题教学方面主要指培养学生从多种角度、不同方向去分析、思考问题,克服思维定势的不利因素,开拓思路,沟通应用题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运用知识的迁移,使学生能正确、灵活地解答千变万化的应用题,做到大纲要求的“根据应用题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解答方法”。

一、原题变化前提条件,求解貌似实异之题

一个题的已知条件或要求的前题变了,解题算式也会有相应的变化。让学生按已经变化了的条件或问题去探求对应的解题算式,是训练学生思维灵活性有效措施。我们叫它一题多变。请看下面两组题:

意义已知的量。在B组题中,也只是一字之差:(1)求完成任务还要用几天,而(2)求完成任务共要用几天?这种貌似实异的题的比较,对于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是颇为有益的。

此外,画线段图,以图示意,变化数量关系,也可以进行一题多变的练习。如下图:

根据此图,学生很快提出了如下问题及相应的解题算式:

①第一天运出货物多少吨?

多想出智慧,学生的思路愈广,思维就愈灵活。经过这样的长期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就会不断提高。

二、采用不同角度,对原题进行不同的提问

在进行一题多问的练习中,学生根据给出的条件,要想出尽可能多的,尽可能新颖的问题,使他倍添的思维向多方面多层次扩散,建立尽可能多的联系,从而促进思维的灵活性。如根据“果园里有桃树400棵,苹果树250棵”这两个已知条件,启发学生联想:在整数或分数、百分数范围内,可以解决哪些问题?且不说其他范围内,学生就可以提出如下问题并分别列出解题算式:

④桃树棵数是苹果树棵数的百分之几?

400÷250

②苹果树棵数是桃树棵数的百分之几?

250÷400

③桃树棵数占两种果树总棵数的百分之几?

400÷(400+250)

④苹果树棵数占两种果树总棵数的百分之几?

250÷(400+250)

⑤桃树棵数比苹果树棵数多百分之几?

(400-250)÷250

⑥苹果树棵数比桃树棵数少百分之几?

(400-250)÷400

⑦桃树棵数比苹果树棵数多两种果树总棵数的百分之几?

(400-250)÷(400+250)

⑧苹果树棵数比桃树棵数少两种果树总棵数的百分之几?

( 400-250)÷(400+250)

值得注意的是,在一题多问的练习中,老师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必须随时加以梳理,以保证学生的思维活而不乱,真正起到训练学生思维灵活性的作用,使学生的思维水平不断提高。

三、对同一问题,使用多种解法探求

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掌握了一定的解题模式,在一定的阶段内,往往机械地按着这种固定的模式去解题,如不及时注意,可能会形成一种解题的习惯心理,造成思维的呆板和僵化,为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教育学生不满足于一条思路,一个模式,一种解法。要鼓励他们从多方面、多角度去思维问题,分析数量关系,尽可能采用多种较为新颖合理的解法。例如,在教学分数应

用题之后的综合练习中,我用小黑板出示了这样一道题。

题目: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8小时行了全程的;,再行几小时可以到达乙地?

要求:各显“神”通,能用几种方法解就用几种方法解。

同学们看了这样的题目,热情相当高,很多同学列出了下列几种算式:

总之,在应用题教学中,适当地进行上述几种不同的训练方法,可以启迪学生的智慧,使所学的各部分知识融会贯通,从而达到训练学生思维灵活性的目的,最终使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提高。endprint

猜你喜欢

应用题小学数学
有限制条件的组合应用题
有限制条件的排列应用题
数列应用题、创新题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如何解不等式型应用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