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研究

2017-09-28郑智娜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28期
关键词:读写结合小学阅读教学

郑智娜

摘要:随着当下人们对基础教育的重视,小学阅读教学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也需要落实到读和写上,但是目前小学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中还多有不足,迫切需要进行相应的策略创新,本文主要结合自身经验对这个问题展开探讨。

关键词:小学;阅读教学;读写结合

【中图分类号】G623.23

当下新课改提出要追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这个目标也需要落实到读和写上,这是达成以上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怎么在小学阅读教学中有效的实现读写结合,研究者和一线语文教师也都在探讨属于自己的策略,但是也存在不少的问题,所以在这种背景下探寻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结合策略就显得非常重要。

一、小学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中的不足

有关读写结合的策略在语文教学的历史上已经不算是一个新话题,从古代开始很多的文字教育中就采用这种方法。但是在当下的教育中由于教师教学经验和教学能力的差异,当前小学语文教学读写结合仍存在一些误区,具体看来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读写分离定位比较明显。在目前的很多教师眼中仍把阅读课和写作课作为两种不同的课型来定位,在现实中我们经常能够看到很多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一味的强调阅读,分析字词句,大声的去朗读,但是却没有落实到具体的写上面。相反的在很多的写中,却没有一定的阅读引领,要知道写是对阅读的拓展与延伸,阅读课堂最终也应是为写作服务的。

其次,指导方法的欠缺。很多教师承认阅读积累对于写作的重要性,但是从“读”到“写”中间的环节上不能够进行有效的指导,要么是“读”到“写”直接进行过渡,要么是没有用深入浅出的方法将表达的基本要领、基本规律,小学阶段的学生有着属于自身的思维发展的年齡特点,读写结合必须保证让学生“有情感要宣泄,有语言要表达”,读写结合训练所设计的内容应是在阅读文本的进程中自然合理地生发出来的,否则会导致小学生们的思维停留在片断性的跳跃上,无法形成紧密的联系。

最后,机械练写的情况突出。受到应试教育和家长望子成龙心态的影响,很多教师在阅读中机械练写的情况突出,比如学了游记之后就要求学生仿写游记,当学习了动物之后要求学生仿照课文写动物。而且即使发现了小学生不喜欢,还强迫他们去练习,导致小学生在不断的重复中失去了兴趣,这种指导忽略了学生“为什么要这么写”的体会,读写训练带有很强的机械性。

二、小学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有效策略

(一)使用多媒体实现读写结合

我们知道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小学生感受语文的魅力,养成良好的人格,教师如果能够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话,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引起小学生的兴趣,让小学生掌握教师要讲授的知识,实现由“启”到“发”的转变,进而变为我要“写”的情绪。比如在《武松打虎》一课学习中,教师如果一味的想通过读课文来让小学生明白其中的过程可能会有难度,而如果借助一些视频多媒体,边读边讲可能会让小学生瞬间明白一些动作,再过渡到写就显得非常自然了。在教师在《草原》一课学习中可以在课前用多媒体播放一段草原视频,幽静的草原,辽阔的视野,将不同时间段中草原的不同图片用信息技术播放出来,然后引导学生小声读和联想,让学生细细品味文章中流淌的那种真挚情感,同时读的过程中思考这么描写有什么好处,教师在旁边适当的讲解点播,都能够引导学生如何写好景物作文,加深学生对语言运用的体悟,充分的激活小学生的感悟和体会,再下笔便顺理成章了。

(二)利用课堂辩论实现读写结合

课堂中的读不应该是死气沉沉的,在这方面笔者认为辩论是个不错的策略,让课堂有声有色,启发写作。在阅读《祖国多么广大——大兴安岭》的时候,如果教师单纯的去讲文章的字词句段等内容,可能小学生不一定能够有效的理解,无法实现有效的启发。所以笔者让小学生们自己根据自己的掌握的材料,与《美丽的小兴安岭》对比展开小组讨论,探查两篇文章比较有什么不同。将全班分为两个小组提出各自的观点进行辩论,让学生们形成两方阵地,分别论述不同课文之间的好处,并寻找文章的缺点所在,这样小学生在反复阅读和论辩中把握作者的行文之妙和批判文章的缺点所在。这种方式之下,学生合作探究,基本上了解了两篇文章都是按照时间顺序来进行描写的,但是不同点在于里面描写的数木和花草都是不同的,使用手法不一样,而且作者的观察角度也是不同的,两方的描写中互有优劣,赞美了祖国的大好河山。这个时候教师趁热打铁让小学生们写作文,提示小学生注意自己写作文的顺序问题,小学生们写出来的作文比以前的时候有了更多的层次感。

(三)综合不同学科实现读写结合

笔者认为语文是全人类智慧结晶,不是单纯的语言与文字符号的结合,而是综合不同的生物、自然、社会、思想品德等诸多的内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也应该努力的开掘不同的学科,这样小学生能够充分的获得启发,写出来的东西才真实。比如一次在课堂上笔者曾遇到一个介绍“榴莲”的小作文,如果让小学生们仰着脑袋去想,可能会出现各种皱眉头等情况。为此笔者准备了一个表格给予提示,让小学生自己慢慢品读,具体如下。

阅读了这个表格之后,小学生们瞬间茅塞顿开,知道了如何去讲解榴莲,便可以针对不同的观众对象,使用不同的材料,进行不同的关注点进行写作,比如在对顾客需要更为销售化和养生化的内容进行劝说,如果是一个老师简洁一些、严谨一些,尤其是一些比较科学的功能、多方位的介绍居多。这样的阅读也强化了小学生的写作中的“对象意识”。

参考文献:

[1]崔福余.关于小学生写作现状的几点思考[J].新课程(上).2012.(06).

[2]金毅.关于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策略的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1.endprint

猜你喜欢

读写结合小学阅读教学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结合实践再探指导写作之最佳策略
浅议群文阅读下的“读写结合”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探究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