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新时期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问题

2017-09-28李中文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28期
关键词:专业人才体育教育培养模式

李中文

摘 要:本文主要探讨了新时期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问题,这是由于对该类人才培养的改革与研究已经显得十分迫切,以求进一步推动体育教育专业的改革与发展,促进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新时期 体育教育 专业人才 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5.1;G633.96

学校教育的一切问题归结到一点,是人才培养问题。“十五”期间,我国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改革与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已经取得了重要成果,在我國普通高校体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面,根据自身的办学条件和层次,努力体现体育教育的特色。立足现在,着眼未来,提高对人才知识、能力结构和整体素质的要求,培养宽口径、厚基础、能力强、素质高,适应教学要求和社会需要的全方位人才,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跨入21世纪以后,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已全面启动并深化,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构建及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对体育教育人才又提出了新的要求,体育院系应随着国家新的教育政策、方针的出台,改变原有的人才培养目标,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因此,对该类人才培养的改革与研究已经显得十分迫切,以求进一步推动体育教育专业的改革与发展,促进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

一、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

纵观我国前几十年的体育教育人才培养制度,在教育思想上过分强调了实用性,在课程设置上强调了对口性,在教学方法上缺少灵活,这些年来,体育教育专业虽然也经历了一些改革,但并没有发生较大的根本性变化。目前,高校培养出的体育专业学生,普遍存在如下的问题:过弱的文化陶冶,使学生的人文素质不高;过窄的专业知识面及对体育本质的误解,使学生的学术视野不宽,学术起点不高。由于多数学生受术科影响较大,重技术、轻理论的现象长期不能得到较大改观,学生的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结合得不够紧密。要改变目前这种状况,必须彻底转变教育思想,以素质教育为突破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在我国,虽然已有一些体育系逐渐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开设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但相当部分学校只是把人文课程教材删删减减压缩一下就成了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教科书,或只是在教材中开设一些比较浅显的“概论”、“介绍”性质的入门课。其实,这种教学设计值得质疑。它只能使学生知道一些有关名词术语,而不一定能了解这些学科的思想脉胳和治学方法的精髓;而且,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对于这些课程的关注不是表现在知识流派、工艺技巧的研讨上,他们更希望从中获得对生活、人生以及社会的启示。因而,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开设的人文素质课程,要做到“优质优构,文质并胜”。同时,把教学从封闭的课堂中解放出来,结合实践活动进行教育;还要大力开展,艺术审关教育,心理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人文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才能使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教育素质有一个深入的提高,才能使学生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

二、改革课程体系,精选教学内容

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改革并结合教学计划的修定是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落脚点。要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更新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完善教学计划,不断充实体育领域中的新技术、新成果。同时,改变过分自我封闭的状况,坚决停掉那些专业面狭窄、内容陈旧的课程,杜绝因人设课的现象,摒弃理论中陈旧、脱离实际和重复的成份,增加现代的、素质教育的成份,使理论课具有“少而精”的特点,增加技术专业课。根据社会的需求,精选一些具有时代感的新兴运动项目,同时实行多课程、少课时,留给学生自我学习、深入学习的余地。注重教给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积极推进课程结构的合理化,教学内容的现代化,并逐步将单一的教学计划转变为综合素质教育计划。

三、加强教学和实践的融合,发展现代教育技术能力

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历来是由专业术科课程和学科课程简单拼凑起来,这种模式培养出的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往往要经历3-5年时间的磨合才能适应本职工作。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科理论和术科理论缺乏对实践的直接指导。为了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岗位工作要求,体育院系应发挥自身的办学优势,在课程的安排上要重视时代性和实践性,既要体现科学素养,又要着重于体育教育专业教学技巧的培养。要针对学生今后在工作中可能接触到的课型,进行微观的分解剖析、示范和训练,提高其课程编制、调查实验、教学决策和科学研究的实际工作能力,加强教学与实践的融合。比如,心理学和教育学是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必修公共课,在教授这些课程中,不能像以往那样只介绍传统的心理学、教育学的一般知识,要与具体实践多联系,使心理学、教育学与学生毕业后岗位工作能紧密相联,并具有一定的操作性。

笔者以为,在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过程中,还应视不同的教学情境,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加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给学生留下更多的思维空间。在教学手段上,目前电化教学和多媒体教学已普遍进入大学课堂,但体育教育专业CAI发展却滞后,很多授课教师在教学中仍主要依靠板书和讲解、示范,极少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现在虽然也增加了计算机等现代教学手段的学习课程,但这些都流于计算机基本操作和中文打字训练,离真正的CAI尚有一段距离,根本跟不上大学现代教学整体前进的步伐。高校在培养全面发展人才、提高全民素质的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要把目光放得远些,要看到未来的发展,应将“现代教育技术”这门课程,在体育教育专业中得到更大的重视。

四、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改革教学方法是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要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改革中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将基础知识与学生的潜能和悟性相结合,内化为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独立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时,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应用能力,加强对现代化教学技术与手段的学习。研究和应用以计算机为主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为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强学生适应能力,还应鼓励部分学习优秀的学生跨专业、跨学科选修课程,学习辅修专业和双专业的课程,攻读双学位,从而培养大批基础宽厚、具有综合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以适应社会的需要,并增强学生的竞争力。

体育院系在培养体育教育人才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本校师资力量的优势,不断地改革传统的体育教育专业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修定教学计划,不断调整人才培养目标,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能满足教学 实际要求的“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和重创新能力”体育教育人才。endprint

猜你喜欢

专业人才体育教育培养模式
文化强国背景下 特殊教育专业人才道德建设的思考
德国拟启动实施专业人才战略
市场主导下高校高尔夫专业人才的培养初探
小学体育教学中审美教育初探
河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课教学现状及改革设想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高职院校创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探寻体育教育的精神内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