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静脉滴注用药引起的药品不良反应分析

2017-09-28陈伟

当代医学 2017年28期
关键词:注射用注射液药品

陈伟

静脉滴注用药引起的药品不良反应分析

陈伟

(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人民医院药剂科,山东 滨州 256200)

目的 分析静脉滴注用药引起的药品不良反应。方法 随机选取本院2015年4月~2017年1月间静脉滴注用药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的8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药品不良反应的相关情况。结果 静脉滴注引起的药品不良反应涉及器官中,皮肤及其附件占比63.4%;免疫系统占比18.3%;循环系统占比7.3%;神经系统占比6.1%;消化系统占比4.9%。药品种类中,抗菌药物占比54.9%;中药静脉注射剂占比25.6%;血液系统用药占比2.4%;心血管系统用药占比4.9%;泌尿系统用药占比2.4%;免疫系统用药占比2.4%;神经系统用药占比3.7%;消化系统用药占比2.4%;抗肿瘤药占比1.2%。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的时间≤10 min占比24.4%;10~20 min占比26.8%;20~30 min占比11.0%;30 min~1 h占比23.1%;1~4 h占比11.0%;5 h~1 d占比3.7%。静脉滴注用药常见药品不良反应主要包括呼吸困难、低血压、头痛、恶心、呕吐、心悸、面色苍白、水肿、瘙痒、寒战等类型。结论 给予静脉滴注用药时,稍有不慎便会引发多种药品不良反应,影响治疗效果,所以需加强对静脉滴注用药的监测,清除各类风险隐患,以降低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维护患者健康。

静脉滴注用药;药品不良反应;药物

静脉滴注属于临床常见用药方式,主要以输液管为基础将液体输入患者体内,可通过输液器对滴速进行调节[1]。静脉滴注用药直接将药物送至靶器官,虽可达到治疗效果,但是药物会进入血液循环,进而提高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2]。在静脉滴注用药中,所引起的不良反应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注射剂、粉针剂等高风险因素[3]。随着静脉滴注用药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药品不良反应情况已得到临床的广泛重视,所以需不断提高静脉滴注用药的科学性、合理性,避免加重患者病情[4]。本研究以本院2015年4月~2017年1月间静脉滴注用药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的8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药品不良反应的相关情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随机选取本院2015年4月~2017年1月间静脉滴注用药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的8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43例,女39例;年龄15~52岁,平均年龄(33.5±18.0)岁。总结静脉滴注用药时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的临床症状、用药种类、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时间等信息。

1.2 方法 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静脉滴注用药引起的药品不良反应相关情况。

1.3 观察指标 记录静脉滴注中药品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涉及器官、药品种类、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时间等信息。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均用SPSS19.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静脉滴注引起的药品不良反应涉及器官及药品分析涉及器官中,皮肤及其附件占比63.4%;免疫系统占比18.3%;循环系统占比7.3%;神经系统占比6.1%;消化系统占比4.9%。见表1。

表1 静脉滴注引起的药品不良反应涉及器官及药品分析(n)

2.2 静脉滴注引起的药品不良反应涉及药品种类分析 药品种类中,抗菌药物占比54.9%;中药静脉注射剂占比25.6%;血液系统用药占比2.4%;心血管系统用药占比4.9%;泌尿系统用药占比2.4%;免疫系统用药占比2.4%;神经系统用药占比3.7%;消化系统用药占比2.4%;抗肿瘤药占比1.2%。见表2。

表2 静脉滴注引起的药品不良反应涉及药品种类分析(n)

2.3 静脉滴注引起的药品不良反发生时间分析 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的时间≤10 min占比24.4%;10~20 min占比26.8%;20~30 min占比11.0%;30 min~1 h占比23.1%;1~4 h占比11.0%;5 h~1 d占比3.7%。见表3。

表3 静脉滴注引起的药品不良反发生时间分析(n)

2.4 静脉滴注引起的药品不良反应名称分析 丙泊酚注射液常引起低血压等不良反应;骨肽注射液常引起高热等不良反应;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常引起寒战等不良反应;清开灵注射液常引起高热等不良反应;香丹注射液常引起头痛等不良反应;穿琥宁注射液常引起呼吸困难等不良反应;盐酸布比卡因注射液常引起胸闷等不良反应;注射用青霉素钠常引起呼吸困难等不良反应;注射用头孢他啶常引起水肿等不良反应;注射用头孢曲松钠常引起瘙痒等不良反应;紫杉醇注射液常引起心悸等不良反应;注射用阿奇霉素常引起寒战等不良反应;注射用盐酸头孢吡肟常引起高热等不良反应;注射用头孢唑林钠常引起心悸等不良反应。见表4。

表4 静脉滴注引起的药品不良反应名称分析

3 讨论

本研究主要对静脉滴注用药引起的药品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统计了静脉滴注引起的药品不良反应涉及器官及药品、静脉滴注引起的药品不良反应涉及药品种类、静脉滴注引起的药品不良反发生时间、静脉滴注引起的药品不良反应名称。从相关结果可知,给予患者静脉滴注用药时,受机体自身情况、给药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稍有不慎便会引发多种药品不良反应,影响治疗效果,所以需加强对静脉滴注用药的监测,清除各类风险隐患,密切观察患者各项生命指标,及时处理异常情况,做好药品不良反应的预防处理,以降低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维护患者健康。

静脉滴注用药时,受机体免疫力等因素的影响,难免会出现一些药品不良反应,其中老年人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最高。老年人自身基础疾病较多,疾病抵抗力差,在各类药物的作用下,易出现一些不良反应[5]。小儿也易发生不良反应,由于小儿各系统功能不健全,肝脏对药物解毒作用较差,所以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的概率较高[6]。所以在静脉滴注用药时,需加强对患者用药反应的观察,做好急救准备。静脉滴注用药所引起的不良反应涉及药品中,多见头孢唑林钠、注射用阿奇霉素、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等药物,而这些药物在临床中也有着广泛应用。各类抗菌药物在起到一定治疗作用的同时,也会因耐药性、用药不合理等因素造成一些不良后果[7]。所以临床静脉滴注用药时,需严格遵循《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规范,科学合理用药[8]。用药前仔细询问患者的药物过敏史等信息,注重对症下药。在皮试时,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如发现异常需及时采取对应措施进行处理,避免加重患者病情[9]。在静脉滴注用药引起不良反应所涉及的药品中,中药注射剂占比较高,可见中药注射剂虽安全有效,但若不合理用药,不注重辨证施治,也易引发药品不良反应[10]。临床应用中药注射剂时,尽量单用,减少配伍用药,避免引发新的药品不良反应。总之,静脉滴注用药时,需加强用药监测,确保用药安全。

综上所述,静脉滴注用药时易引起各种药品不良反应,所以医务人员需明确各药物的特性,严格遵循用药规范,以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维护患者健康。

[1]段红珍.氟喹诺酮类抗生素不良反应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24):75.

[2]刘仕杰,徐作国.23种静滴药物不良反应监测资料分析[J].山东医药,2013,53(18):76-78.

[3]王鄖,胡肇衡,陈玲,等.口服双膦酸盐用药史对静脉注射唑来膦酸治疗骨质疏松发热不良反应的影响[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48(4):680-682.

[4]张毛毛,郁晓梅,刘军,等.2011年亳州市2182例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分析[J].安徽医药,2013,17(11):1990-1992.

[5]陈萌霞.参麦注射液不良反应52例分析[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3(11):63-64,67.

[6]花春旺.探析静脉滴注阿奇霉素致不良反应的临床分析[J].医药前沿,2016,6(26):36-37.

[7]Eric T Pierce,Vikram Kumar,Hui Zheng,et al.Medication and volume delivery by gravity-driven microdrip intravenous infusion:potential variations during"wide-open"flow[J].Anesthesia and Analgesia: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Anesthesia Research Society,2013,116(3):614-618.

[8]Mansoor S,Zand R,Al-Wafai A,et al.Safety of a"drip and ship"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protocol for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J].Journal ofstrokeandcerebrovasculardiseases:Theofficial journal of National Stroke Association,2013,22(7):969-971.

[9]Xia J,Zhao Y,Chen HH,et al.The correlation between gatifloxacin's acute adverse reaction and intravenous drip velocity[J].Saudi medical journal,2013,34(8):829-831.

[10]Cha JK,Nah HW,Kang MJ,et al.Outcomes after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administration under the drip and ship paradigm may differ according to the regionalstrokecaresystem[J].Journalofstroke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The official journal of National Stroke Association,2014,23(1):160-163.

10.3969/j.issn.1009-4393.2017.28.074

猜你喜欢

注射用注射液药品
是不是只有假冒伪劣药品才会有不良反应?
乐坦®注射用红花黄色素
碘帕醇注射液
注射用五水头孢唑林钠与注射用美洛西林钠在化脓性扁桃体炎疗效对比
血必净注射液与转化糖电解质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
UPLC-MS/MS法同时测定血必净注射液中8 种成分
炎琥宁注射液不良反应的Meta分析
药品采购 在探索中前行
药品集中带量采购:谁赢谁输?
注射用曲札芪苷与常用输液配伍稳定性研究